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0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镇关西”与“生辰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1 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拳打镇关西”与“智取生辰纲”

  又一年初中语文课程讲到“智取生辰纲”一节。故事很快讲完了,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地方会心而笑。而这些也更使我倍加担心。

  故事的确精彩,杨志虽然百倍精明,万种小心,最后还是着了晁盖等人的道儿,最终嘴不能张,手不能动,只能眼睁睁的看人劫走了全部金珠财宝。文中最精彩的应是黄泥冈上,吴用安排七人与白胜共同演了一出好戏,连笑带闹,一唱一和,神不知鬼不觉的骗过杨志。那么,讲这一课,到底要告诉学生们什么呢?强盗的胜利?阴谋的得逞?骗人更需好智慧?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在学生的这般年龄,说讲本段确实需要老师也要有百倍的小心,千般的精明才好。

  原来同样是人教版的课本,也节选了《水浒》中的一节,“拳打镇关西”。那一段要容易讲得通的多了。鲁达与金翠莲本毫不相识,只是喝酒时,偶尔听了对方的哭诉,就马上要去找欺占了金翠莲的镇关西,要“打死那厮再来”,后来也就果真把那厮三拳打死。这是典型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鲁提辖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形像,不但有勇而且有谋,不仅能除暴,还能安良。不用多说就些都是值得提倡正面形像,学生容易接受,老师讲解起来也没有太多顾忌。最多只是注解两句,“我们现在是法制社会,做事情当然也不能像鲁提辖那么简单粗暴,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等等”。

  在讲“智取生辰纲”中,虽然我一直在努力铺垫,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本是梁中书为奸臣蔡京送的寿礼,是他在任搜刮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但总觉得这些也不是镇关西似的“暴恶”,尤其杨志在里面显得英雄气短,觉得冤枉。更重要的是,吴用等人,劫富并非是为了济贫,是为了自己享用快活。也就是说,他们的做法并不是出于天道公心,只不过是个人私欲。这就让人觉得他们的做法,说不上英雄可敬。

  我们不妨再说的多一些,看看其他梁山好汉他们的做法,又有多少果真是出于“替天行道”?

  林冲被逼上梁山,是因为自家娘子,武松斗杀西门庆是为了自家兄长,杀死张都监一家,是为了自己冤枉。宋江杀惜,是为了哥们儿晁盖,更准确些也是为了自家性命。卢俊义,徐宁,呼延灼等人上梁山是出于活命无奈。如此看来,他们的做法都谈不上伟大,杏黄旗上所写的“替天行道”只是一个政治口号而矣,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当否定《水浒传》的意义?当然不能,也不可能。它的故事渗透出来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或者说这些东西本就是人心里固有的,只不过这部书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做了一次经典的概括。

  社会的矛盾是不是可以提炼为人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冲突!个性发展肯定需要社会的约束,不然的话,不足以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反之,个性又会给代表共性的社会制度以反作用力,或者叫做反抗力,来争得个性的舒适空间。这在客观上,又推动了社会作出更合理的调整和中和。

  我想梁山好汉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他们都是要求个性张扬,个性发展的代表。在自身或亲友受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压制,伤害的时候,就要爆发,就要反抗。这本身就是人性的光辉。是众多对于不合理社会制度只能忍气吞声,只能敢怒不敢言的人们的理想,是他们内心崇拜的英雄。为什么好多参考资料上说,“《水浒传》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是一次农民起义”说到根本上,梁山好汉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农民,但是,他们说了农民想说不敢说的话,做了农民想做不敢做的事。所以被大多数的农民百姓就奉为英雄。可惜的是,他们也只是说做了小农意识里的英雄,大都没有更远大,伟大的理想。不想受气,又愿招安,又没有什么长远的打算,“只合梁山泊里居”,只管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也只得了个让人悲哀的下场。

  梁山好汉也毕竟是英雄,受伤害了,就反抗了。不管是为人还是为己。看到天下贫富不均了,就“替天行道”给他均一均,也不必过多要求他们是为公还是为私。他们做下的事情,自由他们承当,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的读者观众,需要把眼光看的再高远一些。
课本选入的“智取生辰纲”一节,自有它的意义,可以说,这一节更能代表梁山好汉的行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并不具备普遍意义。

  最后还是要提醒教与学的我们,死读书会读死人,借鉴的意义在“鉴”而不是“借”。拿作镜子比照一下,有好处。最怕生搬硬借来效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9-21 15:5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要“智取”生辰纲,而不是蛮干!
3#
发表于 2008-9-21 20:00 | 只看该作者
死读书会读死人,借鉴的意义在“鉴”而不是“借”。说的好!
问好朋友!
4#
发表于 2008-9-24 21:5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思路。
  我也曾写过类似的文章。不过,我评水浒的文章比这篇“偏激”得多了。
5#
发表于 2008-9-25 20:23 | 只看该作者
少不看水浒,老不观三国。盖水浒偏激,三国多计。少者火旺,旺则多事,乃需泄火,老者多智,智多败事,乃需少计。
 问好
6#
发表于 2008-9-26 09:1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解读.您也是用自己的智慧来引导学生理解该篇入选的课文的,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8 17:23 , Processed in 0.05080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