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29|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走西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30 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西口

鸡鸣三省 有人要走
长城开出关隘 展示漫漫黄沙
坐轿子的人不走  
穿绫罗绸缎的人不走

有人注定要走 有成千上万的人注定要走
十万中的人当中 有一个最喜欢的穷哥哥
哥哥的嗓子高亢 哥哥的嗓子谁都比不上
哥哥的歌声 谁听了都会无法遗忘

有人已经倒在了路上 哥哥你要好好活着
你的衣袖袖已经仔细缝好
等你到白了头的约定 你要记住
一个满面泪水的女子没有哭声

西口茫茫 饥寒交迫
哥哥消失在了路上 沙漠里的风沙掩埋
长出了新的沙漠 风呼啸着一路
不知道怎样告诉家人尚不知道的消息

歌儿随风飘过饥荒的岁月
那么多的省份的人都学会了哥哥的歌唱  
酸酸的山西陈醋 透亮着民族的口味和芬芳
山西的歌儿唱着唱着 就成为了民歌中的经典

一百年过去了 两百年过去了
哥哥你回来了吗 妹妹的期盼还那么年轻
那个人是不是在光鲜的山西的商人中
谈笑风生 生意兴隆 看不出心里有什么忧愁

早就有人开始在晚会上演唱
在歌手大赛的舞台上唱
悠扬 漂亮 没有了走西口中的哭声
微笑 体面 看不出走西口中的凄惶

这一首熟捻到骨子里的歌
在沙漠和故乡的分界口上还在撕裂着愁肠
歌声在呼啸的风尘里断断续续 嘶哑和悲恸  
还垂挂在岁月的脸上 漫卷起漫天的黄沙

              2008、09、08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9-30 16:29 | 只看该作者
并不是一个很喜欢对朋友们的诗歌说很多话的人,因为,诗歌评论,需要很深的理论素养,更需要论者和作品的契合,而前者,正是我欠缺的,但看完山水兄这首,我却忍不住有说话的冲动。

鸡鸣三省 有人要走
长城开出关隘 展示漫漫黄沙
坐轿子的人不走
穿绫罗绸缎的人不走

------开篇便不俗,是一个细节描写。“鸡鸣三省 有人要走”,看了这句,我仿佛听见谁家的木门“只扭”一声开了,豆油灯的光几乎被扑进来的风吹灭,在拂晓,整个村庄还在沉睡,有人要出远门,引来几声犬吠。
长城开出关隘 展示漫漫黄沙
---------第二句忽然推出一个远镜头 :长城和长城外的漫漫黄沙,场景的辽阔,更显出离乡谋生的人的渺小和单薄。

坐轿子的人不走
穿绫罗绸缎的人不走
——---这时候,才委婉地点明外出者的身份,坐轿子的人不走 ,穿绫罗绸缎的人不走,谁走呢? 我不说你也知道。
这样写,比直接点明和渲染穷人的窘境要好得多,对比的力量就出来了,这就是语言的技巧和作者的匠心。
不可轻易放过啊。

有人注定要走 有成千上万的人注定要走
十万中的人当中 有一个最喜欢的穷哥哥
哥哥的嗓子高亢 哥哥的嗓子谁都比不上
哥哥的歌声 谁听了都会无法遗忘

-----这一节进一步细化外出者的身份,当然,还是间接的笔法,这个穷哥哥万里挑一,歌声高亢 ,而且还很抓人心,抓谁的心呢,自然是妹妹的心啊。
读到这里,我再一次领略了语言技巧的魅力,会心一笑。

有人已经倒在了路上 哥哥你要好好活着
你的衣袖袖已经仔细缝好
等你到白了头的约定 你要记住
一个满面泪水的女子没有哭声
---------果然,妹妹出场了,不直接写妹妹本人,却写妹妹的叮咛,深情感人啊,我想,这样的叮咛,足以让一个男人一生难忘。

西口茫茫 饥寒交迫
哥哥消失在了路上 沙漠里的风沙掩埋
长出了新的沙漠 风呼啸着一路
不知道怎样告诉家人尚不知道的消息

——----写哥哥在外的处境,不知道怎样告诉家人尚不知道的消息,自然是相逢无纸笔,偶遇乡人,捎个话之类的。

歌儿随风飘过饥荒的岁月
那么多的省份的人都学会了哥哥的歌唱
酸酸的山西陈醋 透亮着民族的口味和芬芳
山西的歌儿唱着唱着 就成为了民歌中的经典

一百年过去了 两百年过去了
哥哥你回来了吗 妹妹的期盼还那么年轻
那个人是不是在光鲜的山西的商人中
谈笑风生 生意兴隆 看不出心里有什么忧愁

早就有人开始在晚会上演唱
在歌手大赛的舞台上唱
悠扬 漂亮 没有了走西口中的哭声
微笑 体面 看不出走西口中的凄惶
——----这三节,写那首民歌,如今,已没了离愁和别很,没了哭声和凄惶,成为娱乐晚会上的表演节目。
看得出,山水兄对此有善意的忧虑和批评,是啊,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还有哪一种东西是值得珍视而不能被娱乐的?

这一首熟捻到骨子里的歌
在沙漠和故乡的分界口上还在撕裂着愁肠
歌声在呼啸的风尘里断断续续 嘶哑和悲恸
还垂挂在岁月的脸上 漫卷起漫天的黄沙

——----记得这首民歌背后负载着无数苦难的,也只有沙漠和故乡的分界口、呼啸的风尘、漫天的黄沙。

这一节,是对主题提醒和深化。也隐隐和首节有所呼应。
时间的力量,在这里展现出穿透人心的锋利。


最后,问好山水兄,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指出。
3#
发表于 2008-9-30 16:5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两位兄长的文字
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很真诚的文字

问好两位兄长
4#
发表于 2008-9-30 17:11 | 只看该作者
和和~~
5#
发表于 2008-9-30 19:49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歌是我读到的山水诗歌当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好就好在,山水这种冷静而有张力的叙述方式,将一种宽大沧桑的情境给呈现出来了。它具备了一种内容和情感上的震撼力。
有人说:很难评介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不知道确定好的艺术作品条件是什么,但是当我看到它时,我就知道它就是。
6#
发表于 2008-9-30 19:59 | 只看该作者
一篇耐读的叙述诗,读着诗,耳边仿佛一直回响着“走西口”的旋律,仿佛亲历那情那景,令人动容,欣赏佳作!
7#
发表于 2008-9-30 22:18 | 只看该作者
这一首熟捻到骨子里的歌
在沙漠和故乡的分界口上还在撕裂着愁肠
歌声在呼啸的风尘里断断续续 嘶哑和悲恸
还垂挂在岁月的脸上 漫卷起漫天的黄沙

仿佛听到了那首苍凉的民歌。
8#
发表于 2008-10-1 01:38 | 只看该作者
一读到“走西口”,不知道怎么就联想到悲呛、并紧紧拉着你神经的“信天游”,谁人不会为之动容,谁人不会为之感动。。。
  拜读并学习!
9#
发表于 2008-10-1 05:22 | 只看该作者
鸡鸣三省 有人要走
长城开出关隘 展示漫漫黄沙
坐轿子的人不走
穿绫罗绸缎的人不走

精彩绝伦 妙不可言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06: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若水1 发表
并不是一个很喜欢对朋友们的诗歌说很多话的人,因为,诗歌评论,需要很深的理论素养,更需要论者和作品的契合,而前者,正是我欠缺的,但看完山水兄这首,我却忍不住有说话的冲动。

鸡鸣三省 有人要走
长城开出...


问好若水:)
看到如此隆重的审读不止于一些开心,更多的是感动。你感到所欠缺的,同样也是我所欠缺的, 所相同的是对于诗句的沉浸和理解,是认真的,当然也是个体的经验。有话想说,自然而然;有话说不出,同样需要细致的感悟和理解。在一次次的深入和贴近的过程中,仿佛读懂了作品,也仿佛审视了一次自己。尽管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却是值得的一次经历。非常感谢你条分缕析的细致点批,感到了一种通透的气息的吹拂和经过:)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06:5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周香军 发表
看了两位兄长的文字
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很真诚的文字

问好两位兄长


问好香军:)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06:5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婷婷玉立 发表
和和~~

问好婷婷玉立朋友:)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07:0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这首诗歌是我读到的山水诗歌当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好就好在,山水这种冷静而有张力的叙述方式,将一种宽大沧桑的情境给呈现出来了。它具备了一种内容和情感上的震撼力。
有人说:很难评介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有...


谢谢房子老师的鼓励。写作需要投入情感和经验,灵秀和激情,对我而言更多的都是笨拙的尝试。常常把自己感动了,却不敢说可以感动别人。一直犹豫着,尝试着,被鼓励和推动着:)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07: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云霞出海 发表
一篇耐读的叙述诗,读着诗,耳边仿佛一直回响着“走西口”的旋律,仿佛亲历那情那景,令人动容,欣赏佳作!


问好云霞出海朋友:)谢谢你的细致感受:)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07:0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刘芝英 发表
这一首熟捻到骨子里的歌
在沙漠和故乡的分界口上还在撕裂着愁肠
歌声在呼啸的风尘里断断续续 嘶哑和悲恸
还垂挂在岁月的脸上 漫卷起漫天的黄沙

仿佛听到了那首苍凉的民歌。


问好丽江的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2:35 , Processed in 0.0702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