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4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面对魏巍遗像的断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0 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对魏巍遗像的断想……  

                    lqm407


  前些天,“革命作家”魏巍先生去世了。面对着这位老人的遗像,我想了很多,很多……

                   一

  魏巍是“革命作家”,因为他的作品充满着“革命”色彩。
  
  “革命作家”是近代和现代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在几个国家产生的“新生事物”。在中国,它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为“革命”的需要,大概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许多或称“左翼作家”,或称“革命作家”,或称“红色作家”的人。他们毫不掩饰地说其作品是“遵命文学”,是“革命”的喉舌和宣传筒,是为政治和阶级服务的。
  
  现在看来,“革命作品”一般艺术上比较幼稚,文学价值也不是很高。它们与宣传材料相差不多,但它们的实际功用却很大。革命就是经过鼓动才成功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就这样评价说:枪杆子、笔杆子,革命的胜利就靠这两杆子……
  
  正因为“革命作家”搞的是为政治服务的“遵命文学”,所以他们的作品就不是“再现”生活而是“表现”生活,不是“再现”历史而是“表现”历史。比如说,他们描写抗日战争,其作品中看不到一点点中国军队正面抗敌的影子,而是反复重复,反复描写,信誓旦旦地“塑造”说:日本鬼子就是用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打垮的。如果没有“土八路”“小米加步枪”的浴血抗战,中国早就没救了,早就亡国了。当时,“土八路”在英勇抗战,国民党蒋介石却起劲地搞着投降,破坏着抗战。他们躲在峨嵋山上游山玩水。他们一担水也不挑,而在桃子成熟的时候却跑下山来抢摘桃子;桃子没有抢成,他们就发动内战。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军英勇奋战,将他们打跑到一个海岛上去了……
  
  多少年来,我们的“革命作品”一直这样宣传着,大家都信以为真。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知道,这样的描写是歪曲历史事实的。
  
  对此,我们的“革命作家”是不会脸红的,因为在他们的理念中,“革命”需要这样做,他们就这样做。文学是为政治服务的,这是宗旨,也是圣旨。历史可以违背,宗旨与圣旨一点也不能违背。


                  二

  “革命作家”一般都是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解放后,一般作家都受到了历次运动的整肃,但“革命作家”一般不在其列。如魏巍、贺敬之、王愿坚、浩然等人好象都没有遭受过批斗。现在看来,遭到过批斗的人大都是有卓识灼见的文学家与思想家。
  
  正因如此,魏巍这些人是非常留恋过去那种“革命”时代的。改革开放了,他们倒觉得不对头,所以就力图恢复那个时代。
  
  据报道,魏巍对当前的改革开放很不理解,总认为是右派上台了,总认为是变色了,总认为是资本主义复辟了。不愧为“革命战士”,从1980年开始,他就联合一些人创办刊物《时代的报告》来坚守“无产阶级阵地”,来批判资产阶级,来“继续革命”。当时,他们首先发动对《在社会的档案里》、《苦恋》等一批“毒草”批判。现在看来,他们的作法是错误的。正由于魏巍他们的思想与改革开放的主流相悖,所以1982年中央决定整顿《时代的报告》,后来又被其它刊物取代,魏巍被迫“下课”。但魏巍不屈不挠,不久又创办了《中流》杂志,鼓吹“继续革命”和“批判修正主义”,坚持斗争。他还与人共同责难中共总书记的讲话与“三个代表”的思想,并在《中流》杂志上公开刊登。当然,在我们的社会政治体制下,魏巍的此举是自掘坟墓,最后终于导致了《中流》杂志的停刊。但是,魏巍毕竟是“无产阶级战士”,他还是不屈不挠,继续以网络为阵地,在“毛泽东旗帜网”、“乌有之乡”等网站上冲浪、战斗……

  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魏巍从昏迷中醒来后对孙子说:我交待你的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记住没有?孙子说记住了,他又让孙子连续说了三遍“继续革命,永不投降!”后,才闭目长逝……
  
  直言不讳,我不赞成魏巍的政治观点,但我钦佩魏巍的“战斗精神”。现在,我们正缺少着这种执著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向魏巍先生学习!

      
                  三

  据说,魏巍的作品很多,但我只看过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东方》。《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上学时就学过,有些段落还会背诵。小娃娃时我还佩服,但随着对文学的深入钻研,我越来越看不上眼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是篇通讯报道,文学性一般,而且还有些矫情。对他的长篇小说《东方》,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一个“阶级敌人”说“五星红旗代表着黑夜”这个情节。
  
  我对《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非议,主要在于其血腥的战争描写。它是这样描写战斗场面的:“(最可爱的人)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现在想来,让小娃娃们学习朗读这样的文字,真作孽啊!  
  
  我也是个写小说的人。我总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是审美的对象,是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东西,所以文学作品应该弘扬善与美的东西。文学不是科学,它不在于“真”。“真”是为善与美服务的。如果文学作品描写的是“真实”的丑恶、真实的暴力、真实的血腥……它还能有多少美与善的内涵呢?
  
  现在,这篇文章被删除出中学课本了,我认为这是件好事。

                 
                   四

  由以上的文字联想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描写人与人斗争(包括战争)的残酷性?文学作品应该如何来影响人们的斗争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被贯输的思想观念是对“敌人”要狠,要毒,要毫不留情,“血泪仇”要牢记心间,要报仇雪恨,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连善良的雷锋叔叔都说:对待敌人要象冬天的严寒一样残酷无情……
  
  不只是魏巍的作品,我们很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写的。古代的作品是这样,现代的作品也是这样;中国的作品是这样,外国的作品也是这样;“无产阶级”的作品是这样,“资产阶级”的作品也是这样……
  
  也就是说,人间的仇恨是必然的,永恒的;人间应该相互仇恨。

  过去搞阶级斗争的年月,那些积极分子打人斗人特别的凶狠,可能就是他们接受这种教育的结果。“阶级仇”、“民族恨”往往体现在个人身上。体现在个人身上,一些人往往就退化成为野兽了。
 
  昨天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讲的是一群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大街上行凶杀人抢劫的事情。这些人杀了好多人,但抢劫的钱财却并不多,杀人抢劫后不到半个小时,他们就又坐在网吧里进行暴力游戏了。被抓起来后,一个小青年说,坐在网吧的其它年轻人是犯罪的第二梯队,因为他们接受着这样血腥的教育,时间久了,对残酷场面也就习以为常了……
  
  我们经常说:让世界充满爱;但我们的作品却诱导着人类之间的仇恨……


                   五

  随着时间的流逝,“革命作家”一个一个谢世了。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为他们送行。不管怎么说,他们曾经是时代的影子,我们应该怀念他们……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0-20 16:50 | 只看该作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革命作家”一个一个谢世了。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为他们送行。不管怎么说,他们曾经是时代的影子,我们应该怀念他们……

的确如此,作为时代吹鼓手的革命作家毕竟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支柱。学习好文。
3#
发表于 2008-10-20 18:35 | 只看该作者
有网友在我文章《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的留言:那是时代的产物。在那时,只允许提“革命性”,不允许提“人性”。为人性平反大约是1985年以后才渐渐有了的。他也是一个代表。我们那时还学过《党员登记表》这样的既血腥又毫无文采和美感的课文。删去就对了。


经常有人质询为何中国本土作家老是没有诺贝尔文学奖?其实中国本土作家的价值观还远远没有成熟定型,意识形态太浓就掩盖了真实的人性。

即便巴金的巨著家春秋,现在看来,里面的革命情怀总是令人提不起兴趣了,文学里面的人性才是永恒的,这是很多革命作家所缺乏的,他们的革命热情总是掩盖了人性。

4版本文可能会引起一些革命小将和老将的反对,这也是中国迟迟不能真正、长远强大之根本,只有淡忘“斗争”意识,才能真正“救”中国。



中国当下,普世价值观正在萌发,《谁是最可爱的人》退出教科书就是这样的萌芽!
4#
发表于 2008-10-20 19:29 | 只看该作者
4版主解读的深入浅出啊,都后受益多多! 
5#
发表于 2008-10-20 20: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经常说:让世界充满爱;但我们的作品却诱导着人类之间的仇恨……"充满仇恨的种子,但愿发出的牙子多出一份祥和.

随着时间的流逝,“革命作家”一个一个谢世了。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为他们送行。不管怎么说,他们曾经是时代的影子,我们应该怀念他们……
一个时代结束了,又一个纪元开始,个体生命在其中真的微不足道.
问好版主
6#
发表于 2008-10-20 21:30 | 只看该作者
陆续看过4版写的一些此类文章,实在说,我没有这个勇气。有些事情似乎被历史定性后就很难“篡改”和“颠覆”,在百姓中形成一种硬性“接受”的模式。如此,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文,就显得难能可贵。4版作文的理念以及所书的文章内涵,值得学习和思考。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0:5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邓荣河 发表
随着时间的流逝,“革命作家”一个一个谢世了。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为他们送行。不管怎么说,他们曾经是时代的影子,我们应该怀念他们……

的确如此,作为时代吹鼓手的革命作家毕竟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支柱。学习好...


那时的作品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很少有“出格”的作品。
谢谢阅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0: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风轻拂 发表
有网友在我文章《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的留言:那是时代的产物。在那时,只允许提“革命性”,不允许提“人性”。为人性平反大约是1985年以后才渐渐有了的。他也是一个代表。我们那时还学过《党员登记表》这...


  说得对。人间总有些大家都认同的东西。这就是普世价值。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承认这个,总认为什么都带有阶级性。带着阶级性的有色眼镜,那看什么都不顺眼,都得“斗争”……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0: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程学武 发表
4版主解读的深入浅出啊,都后受益多多! 


谢谢程版好评。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山野闲人 发表
"我们经常说:让世界充满爱;但我们的作品却诱导着人类之间的仇恨……"充满仇恨的种子,但愿发出的牙子多出一份祥和.

随着时间的流逝,“革命作家”一个一个谢世了。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为他们送行。不管怎么说,他...


谢谢闲人。
现在,正是那些作家开始谢世的时候。我们还是挺尊敬他们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理念,这是很可贵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0:5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陆续看过4版写的一些此类文章,实在说,我没有这个勇气。有些事情似乎被历史定性后就很难“篡改”和“颠覆”,在百姓中形成一种硬性“接受”的模式。如此,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文,就显得难能可贵。4版作...


  谢谢一水版主。
  当然,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希望多加批评。批评与争论可以搞活江天。
12#
发表于 2008-10-21 22:26 | 只看该作者
怀念一个人,想念一个时代。
13#
发表于 2008-10-22 21:24 | 只看该作者
有许多感想,一时真说不清楚.但4版的目的达到了,引起我们许多的思考...
14#
发表于 2008-10-23 14:13 | 只看该作者
李兄是有大见识的人,这篇文章便是显证。
我们的革命作家,修养一般较差,最明显的一点便是识字不多。像梁斌等人就是。
写战争,我们这些作家之作怎么能与西方、前苏联的相比呢?我们只能取法于西方。
好多人,一直被一些东西迷惑着。经过一段时间,他们会醒的。也许有永远不醒的。
15#
发表于 2008-10-24 08:55 | 只看该作者
魏巍无愧于他的时代,阿谀当权,从古自今,一直如此,将来还会如此,就是现在宣扬人性,还不是为了迎合西方的统治者?人人讲自由意味着没有自由,人人讲人性,以自我为惟一,那有什么人类的共同意志,人类又该怎样维护秩序\前进.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 03:51 , Processed in 0.07585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