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16|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番木瓜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31 1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番木瓜小记


                      李智红/


    朋友去德宏出差,回来的时候,竟然给我带了半筐的番木瓜。


    在亚热带的水果中,番木瓜名气不小。这东西据说原产地是美洲的热带地区,17世纪方才传入我国,主产地是在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一代,栽培历史也已经有300多年。在云南,番木瓜只有德宏、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一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才多有种植。不过,当地人并不叫它番木瓜,都叫它麻菖蒲,是傣族语称谓的音译,但基本通用。台湾人也不叫它番木瓜,叫它乳瓜,原因是在番木瓜的果实尚未成熟之前,如果用刀子在果实上划拉一下,就会流淌出一种白色的乳汁。


    番木瓜是我所见过的,生命力和“生育力”都及其旺盛的植物。只要气候适宜,不但好栽,好活,而且从移栽到挂果,只需6个月左右时间。说实在的,我是至今都没有弄明白它是属于草本还是木本。从树干来看,应该算是草本。独一根躯干直挺挺地往上疯长,只生叶片,不生枝条,且木质较为泡软,一点也不结实。从树高来看,又与乔木沾点边边,树高可达10左右,尚没见过草本的东西能长到有这么高的。


    栽种这种叫番木瓜的植物,是一件很划算的活计,常青常绿不说,还常年都在不断的开花,不断的结果,四季都可以收获。花多为白色,也有浅黄色的,宜人,养眼。香气也不错,浓郁,沁脾。掌状的叶片,与我老家一种叫蓖麻籽的叶片极为酷似,呈羽状分裂,聚生于树杆顶端,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树冠。果实聚生于树顶到树腰的叶柄根部,挂果累累,产量丰沛,果实呈长筒形或椭圆形,单果可重达数斤甚至数公斤。生时绿色,熟时黄色,果肉色泽金黄,肉质细滑,柔软香甜,味道近似于芒果。


    这东西,长相不大讨人喜欢,但一直有着“百益果王”的美称,顾名思义,多吃无碍,甚至可以延年益寿。


    在西双版纳,常见有人将半成熟的番木瓜,当作蔬菜食用。见过的最普遍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来煮汤,我没吃过,但据说味道清香微甜,鲜美爽口;另一种吃法是将其切成细丝,放入老醋、酱油、辣椒、味精等调料,凉拌了生吃。
在橄榄坝的一家小馆子里,我曾经吃过凉拌的番木瓜,酥脆、酸辣,味道有点“冲”,第一次品尝,还真有些不大习惯。


    在临沧的孟定,还见有傣族少女将番木瓜的乳汁,直接取了来当洗面奶用,据说美容和增白的效果都很明显。难怪那里的小女子,个个都出落得天人似的,原来还有这番木瓜的一份功劳。



    历史上的藏书家,大多以藏有若干秘籍而闻名于世。访得珍本,即视为拱璧,秘而不宣,这似乎已经是好古之士的通病。然而,清初浙西的藏书家曹溶,则以提倡古书流通以及著述《流通古书约》而在藏书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曹溶是大藏书家钱谦益交谊最深的朋友,一生从事政治活动,吏余则以著述和藏书为乐,少有诗词传世。但是,就是这个曹溶,却专门写了一首《南浦·木瓜》的散曲:“庭下结芳心,好移栽碧瓷梧桐双井。犹记蕊初含,妆痕淡,娇学棠梨红静。金额剪剪,抱技才觉轻衫冷。仙露成团,秋弄色,缥绿做越难定。摘归珠阁相偎,奈温柔不改,花时本性。谁忍泛香匝?罗帕里,旋买玉盘高映。余酣乍醒,夜来纤手和香凝。明把春情逗着,还许疗人愁病。”来盛赞番木瓜的清香和美味。


    番木瓜还有另外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叫万寿果,是岭南一带的称谓。我在广东人的地面上行走的时候,多见有大片地种植番木瓜的。从珠海到广州一路,时常可以闻到番木瓜的气息。在汕头、中山和深圳,甚至见到将番木瓜作了行道树或绿化树的。既可收获果子,又能美化环境,倒也不失为一桩善事,美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李智红 于 2008-10-31 19:33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0-31 19:2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地方叫洋茄

在我们丽江,大多是江边的那些热地方就有这东西,李老师我也是看了你放在中财上图片,方才敢断定,我也吃过,而且这地方这东西要成熟以后吃的滋味才比较安逸
李老师我说一句
历史上的藏书家,大多以藏有若干秘籍而闻名于世。访得珍本,即视为拱璧,秘而不宣,这似乎已经是好古之士的通病。然而,清初浙西的藏书家曹溶,则以提倡古书流通以及著述《流通古书约》而在藏书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曹溶是大藏书家钱谦益交谊最深的朋友,一生从事政治活动,吏余则以著述和藏书为乐,少有诗词传世。但是,就是这个曹溶,却专门写了一首《南浦·木瓜》的散曲,来盛赞番木瓜的清香和美味。

假若你把曹溶,这首《南浦·木瓜》的散曲,找出来放在文章里面,这篇文章不是更为完美了吗,也更富有诗意和人文情怀了吗?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沧阳映红 于 2008-10-31 19:23 发表
在我们丽江,大多是江边的那些热地方就有这东西,李老师我也是看了你放在中财上图片,方才敢断定,我也吃过,而且这地方这东西要成熟以后吃的滋味才比较安逸
李老师我说一句
历史上的藏书家,大多以藏有若干秘籍而闻名于 ...


映红的建议很好,已经照办。
4#
发表于 2008-10-31 19:3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李老师质感细致的好文。通过李老师的文字,对番木瓜有了更多的认识。这番木瓜,从图片上看来应该是我们这儿的洋茄,它在我们这儿还有个俗名叫“儿多母苦”,问好。
5#
发表于 2008-10-31 20:02 | 只看该作者
露个鼠脸,问李老师好哈

木瓜很好吃啊,快递几个吧。。。。
6#
发表于 2008-10-31 20:1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看图片,光看文章我还真是不知道“番木瓜”是什么东西呢。
7#
发表于 2008-10-31 20:57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的文字优雅,安静。于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为一体。真的是好文章!问候李老师!
8#
发表于 2008-10-31 22:03 | 只看该作者

读李智红散文《番木瓜小记》

  欣赏这种科普性质的知识文章。淡而雅。有教益。
9#
发表于 2008-10-31 22:22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看的人都流口水了!这般精美的文字,旁征博引,有趣味十足,加之这么好看的图片,都有些孤陋寡闻了,生活在西北,缺少见识,读智红文友的文章增长见识呀!问好!
10#
发表于 2008-10-31 23:13 | 只看该作者
哈,是木瓜啊
我认识啊.美女们传说常吃这个东东可以丰胸.....哈.....晕倒,大概要吃起码李老师那样一筐才能见到0.5毫米的效果吧
不过,在广东的确可以拿它煲汤,青的木瓜和排骨一起炖.半熟的或熟的,切小块和银耳莲子百合一起炖,养颜.......呵呵,我喜欢炖好了再倒一点牛奶,真的很好喝啊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08-10-31 19:34 发表
欣赏李老师质感细致的好文。通过李老师的文字,对番木瓜有了更多的认识。这番木瓜,从图片上看来应该是我们这儿的洋茄,它在我们这儿还有个俗名叫“儿多母苦”,问好。


谢谢春山,儿多母苦,我们地方也有这一说。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2: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老鼠 于 2008-10-31 20:02 发表
露个鼠脸,问李老师好哈

木瓜很好吃啊,快递几个吧。。。。


呵呵,难得一见呀,一切可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2: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向启兰 于 2008-10-31 20:10 发表
呵呵,不看图片,光看文章我还真是不知道“番木瓜”是什么东西呢。


谢谢启兰光临!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8-10-31 20:57 发表
李老师的文字优雅,安静。于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为一体。真的是好文章!问候李老师!


谢谢西溪的厚爱!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02: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0-31 22:03 发表
  欣赏这种科普性质的知识文章。淡而雅。有教益。


名夏文友过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21:26 , Processed in 0.30301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