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56|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上海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5 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印象

               文/湘江往北
     

   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上海这座都市气息浓厚的大城市,在暮色之中若隐若现。

         我们住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这条街道不宽,却很繁华,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非常多,很多人都来这里购物,因为这条路上有好几个大商场,恒隆广场尤为著名,里面都是世间名品和一些奢侈品,是上海上流社会的人们常常消费的场所,也是一般老百姓望尘莫及的地方,很多时候只是进去看看。街道两边还有一些特色小店,经营着上海的自主品牌,比名品店里的档次稍低,光顾的人也非常多。由于消费层次的不同,人流量非常大,从酒店28楼的高度向下望去,华灯初上,夜色上海扑烁迷离。

         这次出差到上海,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到恒隆广场的几个品牌店进行一次“暗访”。所谓“暗访”就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客观的对于他们的服务进行一次体验和评估。走进这座著名的名品商店,内心仍旧有些不安,上海人的势利让我有些担心,尤其在服务行业之中,挑人服务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我和同事去的是品牌包的专卖店,尽管我们事先都设计好了一些场景和套语,但走进的那一刹那,仍旧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环境,也来自于自身。有一位销售人员用上海话对我们说了一句话,虽然不太明白,知道应该是问好或是欢迎光临之类的话。我和同事谁也没吱声,朝里面走去。我打量了一下店里的情况,有一部分员工都在接待客户,这个品牌在国内很有知名度,买的人也很多,相对而言,生意很不错,我们一直往前走,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位销售人员就跟在身后,没有任何言语。沉默就这样持续下去,与其他顾客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是我们的装扮过于休闲,或许是我们没有给出明显购买欲望,总之这位销售人员对我们的态度不冷不热,来之前的担心全部发生了,虽然早有预料,但这种遭遇仍旧让人心寒。

         这次工作的“暗访”让我对于上海有了一丝怯意,虽然这样的服务在各个城市都有发生,但对于上海,对于上海的这家著名商场,我还是有些意外,却又不得不说服自己来面对,或许每个城市其实都一样,只不过见到的和感受到的不同而已。

         南京路往西走,大约十来分钟就到了2号线的地铁入口。正是下班高峰期,地铁里面人很多,有些挤。在上海,很多人都喜欢搭乘地铁,不太爱坐出租车,地铁是从来不会误点的交通工具,有些有车一族很多时候也会搭乘地铁,上海地面交通有时候碰上塞车可以耗上一两个小时,在这样快节奏的城市里,人们似乎一直在抢时间,在和时间赛跑。刚刚走过的南京西路,留给我的印象也是匆匆的,街上的车是匆匆的,路上的行人也是匆匆的,行人的脸色也是匆匆的,包括地铁里面的这些无数张脸,也是充满焦急和忧虑。我试图透过他们的眼神,想看看自己的表情,看看作为一个游客,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里,搭乘地铁时的表情。我想,应该是木然的,或许还有点新奇,或许再多些时候也会出现焦急和忧虑,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有那种闲适的表情,即使在来这座城市之前,抱着一种休闲游玩的心态,当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内心就会被莫明其妙的感染,感染到一种前进的力量,与这座城市有关,与城市里的人或事有关。

         一座城市的气质可以改变生活在这里的人,或者是大部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气质。上海这座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它的气质,超高速运转就是它的思路,它改变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也改变着从四面八方向它聚拢的异乡人。

        地铁穿过短暂的黑夜,很快就到了下一站,又快速向前,朝着黑暗的方向驶去。我和同事一起去看望一位老乡,这位老乡来上海有好几年了,前几天刚结婚。先生是一位部队军人,还没有转业回地方,这次正好赶上了,就去看看,顺便祝贺他们的新婚。记得当初他们俩谈恋爱的时候,我们一直笑称是电话情缘,因为男方是部队军人,一年聚少离多,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电话的方式交流,现在终于修成正果,却还是摆脱不了现实,一年365天,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40天,那是极其短暂的相聚,还没来及享受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就要为即将来临的长期离别而伤感,作为女人,我无法想象她的耐力,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一定像一座大山一样紧紧压迫着她,还有漂泊异乡的酸楚,一想到这些,我感觉到眼眶有些湿润,只好假装把眼睛投向车窗外,任由一站一站重复过往的黑暗淹没自己。

         他们在地铁出口处等我们,脸上洋溢着新婚的喜悦,充满了幸福和满足的味道。因为是第一次见面,我把目光更多的放在了军人的身上,军人坚定的神情让我一下子推翻来之前的所有猜测。两地分居的日子里,军人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勇气了,来坚守这份感情。军人把刚刚从超市买的所有东西全部扛在肩上,却不肯让他的女人分担一点,没有过多的言语,却在这样细微之处让我感受到他们之间浓浓的爱意。一行四人走在车流洗洗的马路上,起风了,有点微凉,军人走在最前面,似乎想挡住从侧面吹过来的风,背影在夜色中高大起来,我的心也在这夜色中渐渐有了温度。

         新房是他们和别人一块租住的。两间,每个月2000块,他们住一间,军人大部分的时候都在部队,为了省下更多的钱,老乡又找了一位朋友合租,这样每个月只需要承担500元的房租钱,老乡告诉我们这些的时候,笑着说,省下来的钱够我们打很长时间的电话了,她拉开书桌的抽屉,里面堆满了电话卡,她说,幸亏用的是军线,不然电话费够我交大半年的房租了。军人朝她看了一眼,直说,快了快了,等到我转业咱们就天天可以面对面的说话了!

         房间不大,摆了两张床,另一张床的主人不在,我知道她肯定是位善解人意的好女孩,因为军人一年只有一次假期,是三地分居,这次正好有41天,回来把婚事办了。她此刻应该在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休息。我打量着这间新房,除了窗户上贴了个喜字,没有任何一处可以让我把它们和新房联系起来。一个柜子和一个书柜就把房间的另一边挤满,只剩下巴掌大的地方容身。一台很小很旧的电视机,在唱着独角戏,有时候还不出声音。老乡很不好意思,解释说这是从旧货市场淘来了,花了四百块钱,要不是结婚,还不准备要呢。平时一个人回来了就上床睡了,也不看电视的。我把视线放到的电视上面,上海的本地台正在播放一些地方信息,正向全国全世界介绍这座城市,这座走在时代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的城市,人们都去恒隆购名牌,买名车,享受生活,可是在上海,仍旧有着许许多多像老乡一样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甚至还不能真正拥有一个家,或者是间真正属于自己的房间。

         他们在厨房里忙着,不时传来了欢声笑语,家的味道弥漫开来。所谓的厨房,其实就是连接两间房的窄窄的过道,是公共部分,大家轮流用。我站在房间门口,根本无法挤进他们里面。一是场地不允许,那里顶多只能容下两个人,还不能很好的转身,另一个是无法融入到他们夫妻俩的世界,他们在有限的地方为一餐饭忙碌着,却是那样充满了乐趣。我转身走向连着房间的阳台,阳台不大,因为是六楼,可以看得很远。夜色中的上海被我收入眼底,灯光,到处是灯光,大片大片的连在一起,很漂亮也很炫目。还有一部分流动的灯光,那是车流,闪烁在这座城市里,装点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我把眼光放远,能感觉得到天空的色彩,天是灰蒙蒙的,却不是墨黑,一眼望不到边际。白天的时间都在培训,只有在夜晚我才能细细的感受这座大都市的气息。

         大家就着一张床头柜开始吃饭,菜是湘菜,味道很重,和家乡菜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甚至别有一番味道在其中。老乡客气的招呼我们多吃菜,嘴里一个劲的说招待不周之类的客气话,她说自己来上海有几年了,很少自己在家里开火,也就渐渐忘却了湘菜的味道,渐渐习惯了当地的口味。在公司有工作餐解决,平时就用干粮替代一下,甚至有时候只喝白开水,既能减肥也能省钱。原来他们一直拼命的赚钱,想在上海买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不用太大,但一定要是自己的。老乡说着说着,脸上就有些忧郁,或许是想到了房子的事情,或许是想到了41天很快就要成为过去,或许还有其他。大家都保持了沉默,心里都清楚要想在上海买一套房子,是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异乡过来打工的,比不过上海本地居民,无形之中有一种压抑占据整个房间,白天在恒隆广场的不悦更是让我情绪低落,竟然对上海有了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最后还是军人打断了沉默,他对老乡说,放心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既然我们选择来到上海,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会好起来的。我们只要简单点,快乐点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生活带来的愉悦,一切都不重要了。

         是啊,一切都不重要了,能从艰苦的环境中,两地分居的煎熬中,把握好相聚的时间,在简单而平凡的日子里,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幸福的感觉,足够!

         告别夫妻俩,走在秋风渐起的南京路上,夜开始沉静下来,白天的喧嚣正在隐去,一轮弯月挂在天际,朦胧却又充满遐想。以往自己是不爱走街窜巷,尤其是深夜,也就很少感受到这份从繁华之中洗炼出来的宁静,过多的华丽,过多的繁重,都将是一种负担,唯有这份简单和真实才是最让人心动与向往的。

         仍是2号线,夜晚的2号线没有多少人,大家都有座位,我和伙伴没有说话,想着各自的心事。突然从另一节车厢冲过来两个人,朝着两边的座位扔小卡片,速度让我惊讶,有些卡片落在了人的身上,有些卡片掉在了地上,甚至还有些卡片还在空中飘荡的时候,冲过来的两个人已经消失在了前面的车厢,只剩下车厢里目瞪口呆的人,我瞥了一眼地上的卡片,上面写着:机票订购,快捷方便!

          地铁进入了下一个黑暗,车厢里的风突然大了许多,我想,上海这座城市,于我,依然陌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湘江往北 于 2008-12-5 10:1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2-5 10:13 | 只看该作者
字号小了点,帮你重新编辑下。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2-5 10:13 发表
字号小了点,帮你重新编辑下。问好!



不好意思,总是麻烦你,我下次注意一下,久不见,问候:)
4#
发表于 2008-12-5 10:32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我国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是在一种快节奏中。我的几个战友从部队转业或退伍后都在这里打工生活着。当然,对于这座城市的了解我也是有过几次体会的。只不过,这种体会并不十分深刻,毕竟来去匆匆。前天一位战友回来诚恳地说,他到上海已经有5年了,虽然工作中也曾受到过地域差异的排挤,但他这些年感觉下来,上海人有文化有素质,他们并不排外,很热心,也很善良。他现在的工作环境非常好,也与上海的同事关系很融洽。文章中对那位军人在上海的生活境况作了比较详细地讲述。当然,我所知道的是,在上海的军营里,只要是军官,其生活并不是多么困难的。这个“上海印象”写的比较直观,也很理性。当然,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作者还没有对许多的人文景致进行叙述,以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真实内涵。好文,精华鼓励!
5#
发表于 2008-12-5 11:5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收藏您的文章,细读学习。
6#
发表于 2008-12-5 12:27 | 只看该作者
在北兄的文章中,独到了关于上海的点点滴滴。
特别是感觉是外人的那节,颇有感触。
我来自农村,融入感很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
问好北兄!
杨木华
7#
发表于 2008-12-5 13:56 | 只看该作者
暑期去上海时,仍感觉到上海人的排外意识,唯我独尊的意识.
8#
发表于 2008-12-5 18:04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城市的气质可以改变生活在这里的人,或者是大部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气质。上海这座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它的气质,超高速运转就是它的思路,它改变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也改变着从四面八方向它聚拢的异乡人。如是的感触性描述,很是质感,同时也颇有张力,体现了文字的侵略性特征,当是文章的文眼所在,确实不错,支持精华!
9#
发表于 2008-12-5 18:23 | 只看该作者
大上海的另一面。不全是夜色阑珊,也有。。。。。。
10#
发表于 2008-12-5 19:19 | 只看该作者
上海给西溪的印象是拥挤,局促,(这仅指生活环境)外滩除外。
在地铁入口处一站就感觉有四级地震似的,有些摇动的感觉,这在北京的地铁入口外是不会感受到的。
秩序还不错,比如乘车,人们都按号入坐,甚至一丝不苟,但也有麻烦的时候,一个人坐错了位子,跟着几个人或一排人都要调整。在北京,一般随便坐,谁也不在乎座位靠前还是靠后,有座位就好。

问候湘江往北!

[ 本帖最后由 西溪 于 2008-12-5 19:23 编辑 ]
11#
发表于 2008-12-5 19:19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是国际都市,曾经有机会要去却偏了方向往南移了。只好先在湘江往北这里体会一下。
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2-5 10:32 发表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我国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是在一种快节奏中。我的几个战友从部队转业或退伍后都在这里打工生活着。当然,对于这座城市的了解我也是有过几次体会的。只不过,这种体会并不十 ...


感谢杜版鼓励,向你学习!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2-5 11:50 发表
上海,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收藏您的文章,细读学习。


问候若荷,你的文字我一直很爱读:)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2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木华 于 2008-12-5 12:27 发表
在北兄的文章中,独到了关于上海的点点滴滴。
特别是感觉是外人的那节,颇有感触。
我来自农村,融入感很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
问好北兄!
杨木华


问候木华:)远握!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2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梅影三叠 于 2008-12-5 13:56 发表
暑期去上海时,仍感觉到上海人的排外意识,唯我独尊的意识.


问候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8 02:07 , Processed in 0.2693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