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翠皮覆银霜
宁津县饮食一条街上,有家餐馆会做享誉南北的名菜“冬瓜盅”,引得众食客纷纷前去品尝,我也是食客之一。笼屉内蒸熟的冬瓜,端上餐桌,打开瓜盖,呈锯齿状,清香即刻四溢。原来挖除瓜瓤的冬瓜腹内,是炖好的香菇、竹笋、山药、莲子、粟子、虾仁汤。此菜集冬瓜、山珍、海味为一馔,口感独特,滋味鲜美。没想到翠皮覆银霜的冬瓜,竟能做出这般佳肴来。
冬瓜原生我国南方,为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因其表面有层白粉似霜雪,又可贮藏至冬食用,因之得名冬瓜。其实,它还有白瓜、东瓜、枕瓜、水芝、地芝、白冬瓜、濮瓜等别称,是我国栽培最早的瓜果之一。诗经中的《生民》篇,用“瓜瓞唪唪”来赞美瓜类植物的茂盛,我想其中就有冬瓜吧?汉代的张楫在《广雅·释草》中最早记录了冬瓜,不过书中用得是冬瓜的别称:地芝。唐代杜甫在《孟冬》中,有一句“破甘露落瓜”,从其描绘特征来看,最可能是冬瓜。明确无误当属宋代的郑清之,他作诗的标题就是《冬瓜》:“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冬瓜品种按成熟季节,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从诗中描写来看,定是晚熟品种了,冬瓜最大能长到30公斤以上,国人因此寓意生来笼统的冬瓜为“傻瓜”。
小时候,老家陈姓人家院内,设有风向标.每天的风向,他比广播电台预报得还准。于是,人们见面问他风向,就成了口头禅,而他总幽默以冬瓜,南瓜,北瓜,西瓜作答。如果回答冬瓜,人就知是刮西风了。是日在地里干活,漫洼里刮过来个黄土飞扬的旋风。有个社员故意难为他,指着旋风问这是个什么瓜?没成想他回说明摆着是个绞瓜,还用问嘛,人们不由都被他的机智回答逗笑了。后来,人们都拿着冬瓜,西瓜,南瓜,北瓜,绞瓜当笑话说,愈传愈远了呢。
《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冬瓜的记录可谓详细:冬瓜三月生苗引蔓,大叶团而有尖,茎叶皆有刺毛,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大者径尺余,长三四尺,其瓤谓之瓜练,白虚如絮,可以浣洗衣服,其子谓之瓜犀,在瓤中成列,霜后取之,其肉可煮为茹,可蜜可果,其子仁可食,盖兼蔬果之用。诗经中《硕人》篇中,形容硕人齿如瓠犀,最早用白瓜籽来比喻人的牙齿了。不知为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瓜犀一词没有注释。冬瓜是鲁北人喜欢食用的蔬菜,买回来除了包冬瓜饺子、包子,还可以做冬瓜排骨汤、冬瓜丸子汤、冬瓜海鲜卷、干贝煨冬瓜、蒸冬瓜肉饼等。我曾从超市购买过冬瓜果脯,柔软甘甜,食之难忘。
民间传说神农氏爱民如子,精心栽培了东瓜、南瓜、西瓜、北瓜,合称“四方瓜”。命它们各就各位,各司蔬果之职,造福于黎民百姓。惟独东瓜不肯听从神农氏之命,说我是冬瓜,不是东瓜,愿以四海为我家。神农氏说冬天无瓜,何称冬瓜?东瓜说我身披霜雪,就是冬瓜。神农氏没想到东瓜这么有个性,只好默认了冬瓜这名称。于是冬瓜就成了“四方瓜”中惟一不以方位命名的瓜了。我想,世间总是先有了物象,尔后才被文人演绎出这般传说来的吧?比如先有了瓜字,才被人破拆为二八,谓其年在二八十六岁。唐代诗人李群玉,在《醉后赠冯姬》中云:“桂形浅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从此以后,人们就以瓜字初分来特指十六岁的女子了。再如瓜与葛都为蔓生植物,能够缠绕或攀附在别的物体上,因之意味有了牵连。后来人们才以瓜葛一词来比喻辗转相连的事物或社会关系。
我国先民在食用冬瓜的过程中,很早便发现冬瓜肉、仁、皮、瓤、蔓、根具可入药,并记入药典中。《神农本草经》言它: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名医别录》言它: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日华本草》言它:除烦,治胸隔热,消热毒痛肿,退痒子。《本草备要》言它: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本草再新》言它:除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食疗本草》言它: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勿长食之。《本草纲目》言它:瓜炼洗面澡身,去皮肤黑斑,润肌肤。数典记言,可知冬瓜的药用功能是被逐渐发现利用的。如果说冬瓜浑身是宝,如果说冬瓜是棵神草,一点也不夸张吧?
在宁津县城有了自家小院后,曾沿两间南屋檐下种冬瓜、南瓜,待瓜蔓伸展后,引领至小屋顶上让其自由攀爬,沿藤隆起的枕状物,就是它们结下的果实了。收获之多,让人不由感慨它们的勤奋。后来,瓜叶上招惹来一种叫白粉丝的小飞虫,密密麻麻的多,于是才罢消了年年种冬瓜、南瓜的念头。家中多宝格中,我收藏了一只蓝花冬瓜罐,憨头憨脑的样子,还真有几分冬瓜的神韵。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庭生活普遍提高,街上的胖墩随之增多,许多减肥中心也应运而生。这让我不由想到翠皮覆银霜的冬瓜,想到冬瓜的减肥功能。人们与其发福后再吃减肥药,何不素日里多食些冬瓜呢?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8-12-7 17:2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