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9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甘肃彩陶---"彩陶王国"绚丽多姿的艺术瑰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4 2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北大开发”专稿(陇原风物)


    甘肃彩陶---“彩陶王国”绚丽多姿的艺术瑰宝


                   甘肃 渭源 边关雪 文/图


  甘肃彩陶以其丰富的类型式样和绚丽多姿的图案纹饰成为原始艺术的瑰宝,在我国灿烂的远古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甘肃因为彩陶的数量巨大丰富、年代最早和图案纹饰最精美而赢得“彩陶王国”、“彩陶之乡”的美誉。自20世纪20年代甘肃彩陶被发现和认识以来,随即引起世界美术、考古、文化学界的重视,人们从彩陶多变的纹饰和丰富的器形上发现了原始社会的多种信息和社会发展的轨迹。研究彩陶也由研究其本身发展到探知原始社会发展的轨迹,探知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甚至更深层次的,包括原始人的审美情趣、艺术品格、文明程度、智慧火花等等。


  甘肃省的彩陶文化,从新石器早期的大地湾彩陶开始(距今约8000年)。一直到夏商书卷气的彩陶文明(距今3000年),时间延续达5000年之久。其主要彩陶类型,有新石器时期的大地湾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辛店文化----沙井文化----死坝类型----骥马类型,共10大类型。这些彩陶分布的地域跨度,从东南部的天水、西和、平凉、庆阳和秦安,到最西北的敦煌都有,而出土彩陶最多的,是陇中的临洮、临夏、兰州、永登,南部的秦安、西和,河西走廊的武威等地。其中定西市的临洮县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办起了万件彩陶博物馆。


  甘肃彩陶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其艳丽的彩色、精美的造型和高超的制陶工艺也是文史美术界公认的。正如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古陶鉴定专家李知宴先生在其最新论著《陶瓷鉴定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中指出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是中国史前时代彩陶工艺成熟期的优秀代表。各个民族善于制作彩陶,使用彩陶蔚然成风,在文化遗址的发掘中,彩陶数量要占各类陶器总合的20%到50%。在墓葬出土的陶器总数中,彩陶要占80%。该文化时间跨度打1800年左右,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制陶工艺表现出明显的阶段习惯特征。”由于大量考古实践证明,甘肃的彩陶文化以时间久、种类多、分布光、数量多、质量精而著称于世,甘肃被中外学界誉为“彩陶王国”是毫不夸张的,当之无愧的。


  从最近的考古资料看,中国最早的彩陶在甘肃。天水市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宽带纹三足钵,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期的彩陶,它的发现将中国彩陶产生的时间,上溯到距今7000年至8000年前。位于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邵店村东的大地湾文化遗址,其主要包括大地湾文化一期遗址和阳韵文化的遗存,它对于我们研究甘肃彩陶的产业、发展和华夏文明的流变轨迹,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的彩陶呈现为新石器中期最重要的文化表征,以敛口钵、卷沿盒、双唇口和葫芦口的尖底瓶为主要器形。纹饰仍然以绳纹为主。这一时期彩陶特别发达,器身上绘有复体鱼纹、鸟纹、钩叶纹等,其中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器高31.8CM,口径4.5CM,底径6.8CM,质地为细泥以浅浅的红彩,腹部饰以黑彩的三层斜线与弧线三角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其构思新颖,造型别致,纹饰美观。线条流畅,实属中国古代杰出的艺术精品(见图1)。


  在甘肃发现最多、分布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马家窑文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但他认为其属于仰韶文化的一个分支,为了同河南的仰韶文化区别,将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的马家窑文化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后来,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到甘肃进行田野考古调查,主张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同其它考古学文化中的彩陶比较,其画彩的部位更加广泛,不仅在许多细泥陶的外壁和口沿布满了花纹,而且在许多较大口径器物的里面和其他夹砂的炊器上画上彩纹,其繁缛而多变、细腻而奔放的文饰,表明这一时期无论是陶器的烧制,还是绘彩的技术,都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正因为如此,考古学界一度曾将其称之为“甘肃彩陶文化”。


  马家窑文化以陇中大地为核心向四周辐射,东起泾渭流域上游,广泛分布于陇东山地、陇西平原,西至黄河上游龙羊峡附近,分布于定西市西南部、临夏、青海西北部和武威、敦煌,北入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泯江之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彩陶文化圈。马家窑文化早期的石岭下类型,距今约5000多年,约相当于黄河中游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稍晚阶段。因1947年首先发现于甘肃武山县城关镇石岭下遗址而得名,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地层之下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之上的过渡性文化遗存。马家窑类型彩陶多为橙黄色,彩绘花纹全部为黑彩,最大特殊是许多器物在口沿、外壁和大口器的里面都绘有优美的纹饰。花纹中几何纹主要为垂幛纹、旋涡纹、水波纹、圆圈纹、桃形纹、草叶纹和多层三角纹。动物纹主要为各种造型的鱼纹、鸟纹、蛙纹和蝌蚪纹。器形重要有各种碗、盆、瓶、罐、瓷、甄、砂锅等。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器形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花纹繁缛、线条流畅,多用等粗的线条构成,均匀对称,浑然一体,自成韵律,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也在世界陶器史上放射出独具魅力的熠熠光辉。(见图2-5)


  半山类型


  1924年发现于甘肃省和政县洮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为包括半山墓地在内的许多居址和墓地的总称。其分布于陇西河谷和盆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年代约为公元前2650~前2350年。甘肃广河县出土的垂弧纹瓮,高30厘米,口径17.6厘米,为细泥红陶,短颈敞口,溜肩鼓腹,腹部有双耳。整体造型饱满凝重,极富张力,挺拔丰满,浑圆异常。由锯齿纹构成的旋涡纹、菱形纹和葫芦纹,为半山类型彩陶的最鲜明的特征,繁缛严密也是其重要特色。


  马厂类型


  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其地域分布与半山类型大致相仿,只是西部更向西延伸到酒泉、玉门一带。在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期地层和永登蒋家坪遗址的马丁期遗址中,分别发现的一把铜刀、铜器碎块和一把残铜刀,经考古学家鉴定为青铜,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


  马家窑文化时期也是中国彩陶文化发展的顶峰。主要表现在其制陶业的高度发达,当时已有门辞出的、十分巨大的制作陶器的窑场。这典型地表现在兰州东郊白道沟坪遗址的窑场中;其次,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纹饰相当的优美,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又有许多创新与突破,这些特点张学正、张明川先生在其《甘肃彩陶》一书中有着精辟的总结和概括。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彩绘色调大胆热烈、单纯明快。出土于甘肃陇西吕家坪的尖底瓶,被学界公认为不仅是甘肃彩陶的精品,也是祖国乃至整个世界彩陶中的精品(见图6);此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还以其器形的完备自成一格,从器形上看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也已发展到了顶峰。“总之,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热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飞动流畅,构图细密谨严,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不仅意味着中国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同时也说明中国艺术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见甘肃教育出版社《陇文化丛书 .洪荒隧影-----甘肃彩陶的文化意蕴》第63页,作者林少雄)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齐家文化,因于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村而得名。这时的彩陶简朴自然,清新别致,自成风格。辛店文化因于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辛店村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洮河与大夏河流域。辛店文化又可分为张家嘴类型和堰家川类型。这时的中原地区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但西北地区仍然属于陶器时代。这一时期在甘肃发现的彩陶文化类型主要有辛店文化、唐汪文化、寺洼文化、卡窑文化和沙井文化。寺洼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县洮河西岸的寺洼山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兰州以东的甘肃省境内,泾水流域也有发现。2006年6月,寺洼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在甘肃与青海交界地带的卡窑文化也称之为卡约文化,因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其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陶器文化再夏管内西北推进,便是沙井文化,沙井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甘肃民勤县沙井村被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永登、古浪、武威、天祝、永昌、张掖与民勤等地,年代约为公元前800-前600年(图7)。此后,不仅彩陶数量减少,陶器在甘肃境内也逐渐衰落。


  一言以蔽之,甘肃彩陶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以其特有的艺术品格和丰厚的文化内蕴,穿过了悠悠的时间隧道和漫漫的空间幕幛,不断地向后世人们传递着先民们物质与精神创造的信息。它可以与希腊彩陶相媲美,但时间比希腊彩陶早2000多年。甘肃彩陶文化留给世人一个个亟待破译的文化之谜,中国彩陶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图8、9)。


(共3页约3900字,附图9帧供配文)

  1.人头型彩陶;
  2-5.马家窑类型彩陶;
  6.陇西尖底瓶;
  7.其他类型彩陶;
  8.双耳罐;
  9.彩陶王。

  附言:
  我所在家乡渭源,和临洮毗邻,距兰州、临夏等地也不过100余公里,采访十分方便。在甘肃甚至西北民间艺术中,彩陶也是首先被人们提及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为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终身艺术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员)




















 
 
  (不知何故 字号总是 不能一致 烦请斑竹 帮助编辑 与标题大小统一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西部边关雪 于 2009-2-15 10: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2-14 23:04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呀,好文,拜读。可以投稿到甘肃的《丝绸之路》、《甘肃文化》杂志。
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3: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2-14 23:04 发表
图文并茂呀,好文,拜读。可以投稿到甘肃的《丝绸之路》、《甘肃文化》杂志。


谢谢文华 关注 品评 提示       问你好

[ 本帖最后由 西部边关雪 于 2009-2-15 10:01 编辑 ]
4#
发表于 2009-2-15 09:55 | 只看该作者
富有文化内涵的文章。图片让人眼睛一亮。欣赏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2-15 09:55 发表
富有文化内涵的文章。图片让人眼睛一亮。欣赏了。


谢谢楼兰 关注 品评               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5:5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何故 字号总是 不能一致 烦请斑竹

或管理 帮助编辑 与标题字号大小统一 谢谢)

古道西风 .jpg (101.78 KB, 下载次数: 596)

古道西风 .jpg
7#
发表于 2009-2-16 18:39 | 只看该作者
  甘肃彩陶非常丰富,这是甘肃的骄傲。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你要好好写写甘肃,为大家介绍介绍甘肃。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2: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9-2-16 18:39 发表
  甘肃彩陶非常丰富,这是甘肃的骄傲。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你要好好写写甘肃,为大家介绍介绍甘肃。


谢谢斑竹 关注鼓励  问候斑竹

9#
发表于 2009-2-19 12:02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老乡,各是通渭大,几是渭源大??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14: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海凹 于 2009-2-19 12:02 发表
问好老乡,各是通渭大,几是渭源大??


陇中朋友 你好 2009 好运 如意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5:23 , Processed in 0.06884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