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何在
影片《白色情迷》是波兰导演兼编剧可尔斯托夫·基耶斯罗夫斯基红蓝白三部曲之一。导演试图用《白色情迷》表现法国国旗三种颜色中象征“平等”的白色,他的精巧构思令人感叹。片首的法庭答辩词“平等何在?”道出了以为旅居异国、语言不通、生活不和谐,因而导致婚姻失败的波兰男子卡洛的不平之鸣。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卡洛的波兰理发师,在一次偶然中遇到法国人多明妮,随后陷入热恋,闪电结婚,婚后卡洛随多明妮去法国定居。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变得萎靡不振,无意间时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轻任性的法国妻子。她对丈夫的冷漠感到愤怒,于是以婚姻有名无实为理由到法院请求离婚。
法庭上,法官明显偏袒多明妮,同时因卡洛不懂法文而少有发言的机会,因而卡洛质疑了“平等”的含义。离婚目的没有达成的多明妮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烧毁了他的理发店。
一个男人,在异国他乡被妻子抛弃,财产全部被剥夺,甚至连一丝尊严也没给他留下。此时,只有一只皮包和一张美发师证书的卡洛唯一的目标便是回到波兰重整旗鼓,让多明妮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在热心人帮助下,卡洛回到了华沙。他来到其兄尤雷科开办的单位工作,同时又兼了一份保卫员的差事。为了多嫌钱,偶然的机会,卡洛将所有的财产都投入到房地产买卖。此后,卡洛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间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当上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总裁。成了富翁之后,他的复仇心理越来越盛,爱与恨总是纠缠不清,于是他开始了对前妻的报复。
卡洛千方百计同多明妮取得联系,虽然她拒绝同他会面,但卡洛并不放弃,发誓要征服多明妮。于是,卡洛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他对外谎称自己已死,遗产留给了多明妮。多明妮为了遗产赶来华沙参加葬礼。却意外发现卡洛并没有死。多明妮欣喜若狂,终于投入了卡洛的怀抱。第二天清晨,多明妮一觉醒来,发现卡洛失踪了,随即警察赶来,把她作为谋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来……狱中的多明妮隔着监狱的窗子,向前夫平静地挥了挥手。遭到报复的她又想说些什么呢。
爱是残破的,情是畸形的。不懂那女人为什么在铁窗后还要做那样的手势,难道她的欲望就仅限于此吗?受伤的自尊,残破的感情,如何再重新开始?
或许,于男主人公,生存的意义就在于不管那女人如何,他无法放下对她的爱,不然铁窗前的他为何还要落泪?
这是一个讲述轮回的故事,通过报复与救赎,追求平等和平等的不可得,导演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缓缓讲述着恶有恶报,善有善终的复仇故事。从表面看来,好像只是一部异国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实导演是通过男女的爱情主题,表达人对尊严和平等权利的追求,同时诠释白色象征平等的内涵。基耶斯洛夫斯基站在银幕后面提醒我们,所谓“平等”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基础之上。人生好像跷跷板一样,当杠杆的一头倾斜的时候,另一头的人是无法拯救下滑的那个人。而作为下滑的一方只能无奈地接受下滑的现实,并在双脚着地的瞬间,使劲往上,使自己成为向上者。这个时候,杠杆的平衡再次被打破,平等成为了一种不可能的可能。在电影中,平等永远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然而不平等却是主流的。每个人所追求的平等,不过是自己比其他人平等,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片中这对并非无爱的男女之间的复杂冲突,鲜明地表现了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在“黑色”味道颇浓的戏剧情节中,可以隐隐感到对人性、对平等的深入探究。
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讲,这对异国情侣之间的感情冲突,在“平等”命题中蕴含了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反差与碰撞。平等在片中隐含着一种权力的拉扯,带着强烈的政治气味,包括两性爱情的政治、法国与波兰社会经济发展的政治以及因落实平等观念所需权威的政治,显示出人类除了出生与死亡两个生命环节平等之外,在生存过程中,何尝真正平等过?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吕永红 于 2009-3-14 13:2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