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8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6 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读李皓的散文《循着思想的年轮阅读树或者人》



  有时候真的挺怪,读文,似乎也有一种一见倾心的感觉。读李皓新近的散文《循着思想的年轮阅读树或者人》,就是如此。他最初的那篇《年轮》我也读过,总体来说是一篇不错的散文,但如今再读他浓墨重彩后的这篇《年轮》,我发现自己竟然被一种无形的引力深深地吸引住了,而具体是什么感觉一时又说不清楚,只是觉得每读一次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或者说这篇文章我每读一次,她总会以一种新的面孔展现在我面前,并且让我不断地以新的视角去欣赏她。这种感觉有点像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她具有一种神秘的微笑。

  阅读《年轮》,让我有一种登山的感觉。全文的出发点在山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目睹树木被砍伐,从而引出年轮。而其目的地却在山顶,由树及人的哲学般深思的山顶:年轮是生命的年轮。从这样的起点与终点看,“年轮”是这篇文章的“引线”,但同时又是一条“隐线”,因为它暗暗地深藏在文章的篇章结构中并将文章各部分有机组合起来。而从山脚下的“年轮”到山顶的“年轮”我们所“游历”的过程却是一次别有风味的心灵旅行,因为我们所攀登的过程,沿途经过的那一道道山、一湾湾水,真的是处处风景、处处怡人。


  首先,从语言的角度看,她是一道味美的特色菜。

  接触这篇文章的第一步就是触摸语言,不同一般的诗性语言,既具流畅自然之美,又具诗意隽永之美,更具哲思耐品之美。这不是普通的白描性语言,也不是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而是融合了多种语言风格的“语言杂烩”。比如“一圈圈年轮聚拢在一起就是一棵内涵丰富的树。”开头第一句,就那么的富有魅力。真的让人“一见倾心”啊。“不过,城市里的树木大多难逃美学之手的规整和修剪,它们生长在城市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让人观赏。”仅“美学”一词,暗含着作者的一番心思。我想,美学的修剪和规整,不仅仅是对树外表的剪辑,也是对树内心的修剪啊。人呢?从乡村到城市的走动,移根的举动,难道不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心灵修剪吗?


  诸如这样的例子,真的是很多。而细究语言的独特魅力,我想这可能与作者惯写散文诗分不开吧。散文诗的语言,首先就具有诗意美、张力美、哲思美。这三美的特色也在他这篇散文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所以各种文体的涉猎,有时候对于一个作家,看来真的是很有必要。


  其次,从结构的角度看,她是一座立体框架式的别墅。

  从书房,到客厅,厨房,到卧室,每一个房间的布置各有特色;从一楼到二楼,到三楼,每一楼层各显风姿,盼着我们去细细参观。

  比如:文章开始从“树木被砍伐,引出年轮”,这是一处一楼的风景。然后转至“树的移栽,人的走动”,这不能不说又是一处精彩风光。如果把这个环节比做是文章二层楼的话,那么在这二层楼里,我们参观了众多景点,在每个景点收获着不同的心得。具体有:村庄和城市都不会有一棵多余的树;树有根;有根就有爱;爱无涯。然后转至三层楼的“年轮”,在这一楼层,我们又欣赏到了“年轮的执着、勤劳、专注”等的精神内涵。而每一楼层,每一景点之间的链接,作者又是通过一种近似于意识流的方式—— 一转,再转,还转的方式,笔随心转,意随心转,直至心灵的那个幽静的角落。

  最后,从思想的角度看,她分明是一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她总是不失时机地给予我们良好的点拨和引导,而这种引导又是那样的智慧,她并不直接言说,而是让你自己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受着他智慧语言的引领。比如“打开秘密就是销毁秘密。”读着这句话时,我们的思维不由顿住,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自己以往的观念,也许我们先前一直以为“打开秘密”那只是一件公布于众的事,从来不曾想“打开秘密是一种秘密的销毁”,是一种悲哀,悲叹,伴随着恻隐、同情之心,一种人类的情怀所在。小小一句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细腻之心,对生命遭受摧残的沉痛之心。从而引发开去的,继而也让我们不由地想起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打开秘密是一种销毁秘密”的现象。可以说,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分量却相当重。


  再比如“树有根。有根就有爱。”读着此句,不由让我们联想到人也有根,有根也应该有爱,有着对生他养他的乡村的爱、故土的爱、大地的爱、母亲的爱,凡此种种。这是一种博爱、大爱,真所谓“大爱无言,大音希声啊”。人,走一辈子,但骨子里离不开根的情怀。所谓“叶落归根”正是理。


  还如“人是一棵会走动的树。年轮是树的精气神?”我想,读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树的内涵、树的品质?这是一棵树,但同时这又不是一棵普通的树,他具有可贵的精气神,他给予我们人类很多深层次的思考。所以,文末中的“仰视树”,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仰视”一词,包含了作者和读者对树的一种敬仰之情。年轮是树的精气神,那么人呢?所有的语言和思想均在似说非说间让读者自己去领悟,你能领悟多少就多少。她不强人所难,也不明示说理,而是让你悟去:人的精气神当在哪儿。


  “文似看山喜不平”,当真如此,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沟,每一道山沟,都暗含着作者的几许心思。


   【写在后面:读《年轮》,实际也是在读人,读人的精气神,读人对写作的敬畏之心。
  向对写文章有着敬畏之心的作者致敬吧!】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4-27 21:32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2:31 | 只看该作者
附作者原作:

循着思想的年轮阅读树或者人


/李皓




    一圈圈年轮聚拢在一起就是一棵内涵丰富的树。

    这是一座村庄,我外婆的村庄。早饭后,几个伐木者在村子的西头出现。随后,我看见有个人爬到一棵大树上系着粗大的绳索,还有一个人手持电锯蹲在那棵大树的脚下正准备切割这棵树的树身。很快,那把锋利的电锯轻易地切开了粗糙的树皮,并且朝着树的核心深入。一粒粒细碎的粉木屑源源不断地从树身飞出又落在了树的脚下。再后来,我看见有两个人远远地沿着电锯切割的方向使劲地牵拉系在树干上部的那根绳索。稍后不久,我听到了一声訇然的喧响,紧接着整个树干与它的根部彻底失去了联系,倒在拉绳索的那两个人的方向,仅在地面留下一截叫做树桩的东西----那截树桩,正裸露着崭新的横截面,横截面上呈现着一圈圈印痕,那是一只只同心圆,它们就是树的年轮。就像密布了一道道罗纹的光盘,这些年轮究竟记载了一些什么,树又为何要刻录这些年轮?这,是属于这棵树的秘密。整整一个上午,这几个伐木者依次伐倒了五棵大树,我这个观察者也依次窥探到了五棵大树内部的秘密。不,我窥探到的已经不是秘密,因为秘密在被打开的一瞬就已经不再是秘密了。

    打开秘密就是销毁秘密。

    随后,当两个伐木者再次准备将那把锋利的电锯伸向村内一棵最粗大的树时,他们的行为受到了一位年长者的制止。那是一棵幸运的树,尽管我不能够窥探到隐藏在它里面的那些年轮。


    宛如五根巨大的杠杆,五棵被伐的树木依次倒在了村子的西头。它们,是不是想竭力撬起刚刚被锯断的记忆?

        ----令村子的西头顿时显得异常开阔和空旷,但缺乏一种必要的庇护和掩映:猝不及防,五棵大树就这样在一瞬间被无情的锯齿结束生命并倒下了身躯。

    各司其职。不管是大还是小,在村子里生长着的每一棵树,总是都能够恰到好处地掩映它所掩映的村庄。有村庄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一大片茂密的树!试想,如果一个村落里连一棵树都没有,那将会是怎样单调、难堪、窘迫和不和谐的情形?树,总是令村庄显得兴旺和景气,并令村庄不断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和生机。

    村庄里不会有一棵多余的树。

    当然,城市里也不会有一棵多余的树,因为一棵树之所以能在它存生的地方立足并且活着,一定是有其原因和理由的。不过,城市里的树木大多难逃美学之手的规整和修剪,它们生长在城市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让人观赏。城市里的树木远没有乡村树木长得那么随意和自然,它们,总是缺少了乡间树木那种蓬勃的活力和朝气。写到这里,我也开始警觉地意识到我自己这棵乡野之树被移栽进这座小城之后,身上也渐渐丢失了一些乡野的灵性和锐气,却多了几分规矩、刻板、理性和教条。


    五棵树木在树桩的位置分别被锯断了。把自己的一生以“桩”的形式作最后的总结,望着残留在地面上的这五只孤零零的树桩,我忽然生出一种被采伐了的痛感。而这些孤零零的树桩,又向我昭示了一些什么?

    树有根。

    是的,树有根。而根,又总是能深入到泥土的深处。因为有深入在泥土深处的根,故而树总是让人萌生出牢固、稳重和踏实的感觉。我想,一棵小树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主要就在于它有深深扎于泥土的根吧。树,哪怕长到千丈也始终脱离不了根,因为根总是能令树茂盛、挺拔和昂然,没有根的无本之木注定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实际上一个人也是一棵树,一棵会说话的树,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根”,只不过这“根”通常不易被别人知晓罢了。或许,人们植树就是源于一种“根”的情结,或者说是为了表达一种“根”的情感。忽然想到了孔子。孔子的一生四处周游,而四处周游的孔子,却忘不了要在自己的老家亲手栽上一棵树。似乎是一个奇迹,据说,孔子当年亲手栽下的那棵树如今依然还活着。不过,孔子两千多年前亲手栽下的那棵树究竟如今是不是真的还在活着,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追问和考证,因为比这更重要和更有意义的是,我已经知道了像孔圣人这样的大树也脱离不了“根”。根,总是关联着人的情感并令人心有所系的----它,能令人的心灵有所维系和寄托。

    有根就有爱。

    爱无涯,大爱更无涯。孔子这棵会说话的大树所倡导的“仁”,就是一种广博的大爱。

    树,之所以能够在大地之上牢牢生长,主要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根和爱吧。我想,人也是。每个人的一生与树都有着许许多多相似的地方,只要仔细地琢磨一下树和人的关系,你就会发现树的经历和境遇其实也如同人的经历和境遇,树的一生其实也折射了人的一生,只不过树不能够像人一样能自己走动罢了。每个人都是一棵会走动的树?那么年轮呢,人也有自己的年轮吗?我认为也应该是有的。譬如我的外婆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了,她老人家那张饱经风霜和布满皱纹的脸,总是常常令我联想到了树的年轮。当然,人的年轮也不仅仅只是刻在肌肤上,人的年轮,更多的应该是刻在心灵。刻在心灵上的年轮,总是令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这样的年轮,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记得刘亮程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如果我们忘记在村庄里生活了多少年,只要在自家居住的房前屋后或者院墙角锯开一棵树数数它里面的圈就大致清楚了。是的,树的生长进程也是它自己围绕着树芯循序渐进地刻录着一圈圈同心圆的历程。那些同心圆也许规则也许无序,但是不管怎样,年轮一圈树在大地上生长的时光就是一年。

    一棵树一旦被大地固定,它就会在执著不停地生长的同时也在自己的体内悄悄镌刻一圈圈年轮,当人们有一天伐倒那棵树时才知晓这一秘密。秘密刻录在年轮里,但秘密又存在于年轮之外的别处----不知为何,写到这里,我的心里忽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别扭和非常拗口的话。就像我们的写作,也许对于每一棵树来说,它刻录那些年轮也是源于内心的爱好,因为树也是有灵性的,它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树并不是单纯的植物,尽管树木不会说话,但是不会说话的树,却喜欢以年轮的形式来呈现自己。

    从来不知道喊累,刻录年轮,是树自己喜欢做的一桩事。

    现在,几个伐木者已经在地面上剔净了这五棵大树身体上所有的枝丫,并将它们的树干裁切成了两米一节的规则树段。目睹着那一堆堆树段剖切面上丰富多彩的同心圆,我的思想也沿着那些年轮的纹路不停地旋转。一桩单调、枯燥的事情,如果能够彻底排除外界的纷扰集中整个精神去做,也是能做到细微和精致深邃的境界的,这五棵大树分别以它们的年轮向我做了很好的明证。我是一个害怕纷扰的人。有时,当我全身心地投入进一件事情时,会突然因为一个大的响动一个不合时宜的电话或者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侵扰得心境突变和兴致全无,并将自己手头正做的事情彻底耽搁了下来。我真的很佩服树这个物种的修炼和境界了,它们为何能摒除一切干扰有条不紊地将镌刻年轮这件事做得那么细致、专注,并且是持之以恒?

    陶醉其中,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以特有的纹理和密度呈现个性化的自己!因为有年轮,所以树的肌理并不单调和苍白。因为有年轮,所以极平凡的树也拥有它极不平凡的内心。年轮,令树的内质变得更加完善、丰富和美——它,是一棵树内涵和品位的所在。

    天道酬勤。我觉得,每一棵树的年轮都是每一棵树内心的收成和积淀,它们是树辛劳和智慧的结晶,并且是属于每一棵树自己所独有。这么说来,每一棵树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并且区别于其它树的年轮。

    树不同,年轮也不同。世界上永远也不会有两棵年轮完全相同的树。

    丰盈了树生命的厚度和精彩,构建和拓展了树自己的精神谱系----一圈圈环环相依的年轮聚拢在一起,就是一棵内涵丰富的树。现在,五棵树木虽然被伐了,可是它们的年轮还在树的身体里存在着。在我看来,它们身体里那些一圈圈丰富的年轮组合出来的就是五棵内涵丰富的树。

    年轮是树的精气神?

    我也是一棵会走动的树。那么,当我老了到了暮年了,将自己大小不一的一圈圈年轮聚拢在一块,是不是也能组合成一棵内涵丰富的树?

    天上的太阳爬到了我头顶的当空,五棵树的树段也已经被严严实实地捆绑上了一辆大卡车的车厢。此刻,我不得不采取仰视的姿势来打量这满满一车厢树。只是,我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和锐度,才能更好地切入进这些树思想的内部?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2:34 | 只看该作者
反复编辑了,不知为何,第一帖子中的行间距,在编辑和浏览状态下均能显示,而编辑完后又回到原位。请教斑竹!
4#
发表于 2009-4-26 23:1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木桂子。粗粗看了一下,觉得你的解读将这篇文章分解得太细碎了,像一个过于谨慎的解剖者,将皮表切割得支离破碎,这种解读方法用做汉语言教读论文,为学生解说,也许是比较恰当的,但对于一篇完整的散文的再读再悟,是大忌。
这也许是中国式语文的习惯教法。我个人总是觉得这样解读是破坏了原文,也无法使解读者可能立足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发掘,甚至升华他人的作品。
5#
发表于 2009-4-27 07:33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早上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绝版蔷薇 于 2009-4-26 23:11 发表
问好木桂子。粗粗看了一下,觉得你的解读将这篇文章分解得太细碎了,像一个过于谨慎的解剖者,将皮表切割得支离破碎,这种解读方法用做汉语言教读论文,为学生解说,也许是比较恰当的,但对于一篇完整的散文的再读再 ...


呵呵~~蔷薇厉害,一眼洞穿职业所为。也许出于职业习惯吧,不过对我来说,应该是本着一种欣赏学习的态度,希望自己能够像学生一样地去学习他人精彩文字。
见笑了~~
一篇旧文,曾在原作作者博客及其他论坛发过,你可是头一个批哦~~不过没事。这很好。已经达到交流的目的。

初学散文。什么也不懂的哦~~ 多多指教!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0: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27 07:33 发表
先记号。早上好!


请杜老师多批!晚上好!
8#
发表于 2009-4-27 20:3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与你的赏析文章都欣赏了,对我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此要对你说声谢谢。

  作者敏锐地抓住了“年轮是树的精气神”的内在神韵解读细腻,思路清晰,审美的指向鲜明,评点有个性。欣赏和学习,问好!另,文章排版欠规范,请重新编辑一下。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1: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7 20:39 发表
  原文与你的赏析文章都欣赏了,对我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此要对你说声谢谢。

  作者敏锐地抓住了“年轮是树的精气神”的内在神韵,解读细腻,思路清晰,审美的指向鲜明,评点有个性。欣赏和学习,问好!另, ... [/quote编排N次了均不行,不知何故
晕呢~~在第一帖子后说明请求版主帮助呢~~:)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绝版蔷薇 于 2009-4-26 23:11 发表
问好木桂子。粗粗看了一下,觉得你的解读将这篇文章分解得太细碎了,像一个过于谨慎的解剖者,将皮表切割得支离破碎,这种解读方法用做汉语言教读论文,为学生解说,也许是比较恰当的,但对于一篇完整的散文的再读再 ...


也无法使解读者可能立足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发掘,甚至升华他人的作品。

这个,可以写篇读后感的呢~~问好!
11#
发表于 2009-4-27 21:2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你,率真,你的谦逊。有时候很多美德我们懂,应该如何做,如何符合他人的喜好。但事实难以做到,或做得勉强。
你果然是老师?呵呵,我谢谢你!谢谢你的温和大度
12#
发表于 2009-4-27 2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桂子 于 2009-4-27 21:00 发表
[quote]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7 20:39 发表
  原文与你的赏析文章都欣赏了,对我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此要对你说声谢谢。

  作者敏锐地抓住了“年轮是树 ...


  给你重新编辑过了,以后出现这种情况,可将文字一起放在下边快捷回复栏内,再复制发帖,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问好!
13#
发表于 2009-4-28 07:55 | 只看该作者
木桂子朋友以解构的方式研读一篇散文,其中涉及的观点和认识,颇有个性的色彩,这点确实不错。我个人以为,鉴赏或者解读一篇散文,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在维护文章的整体性的基础上来展开,无论布局,结构,用语,或者手法,都是依附于文章的整体框架而存在的,并且,解构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加清晰地映衬文章的整体性,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是同意绝版蔷薇的意见的。之外,只有凭借维护文章的整体性,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展开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辨证分析以及考量的。散文版鼓励会员朋友以文章的形式展开交流,我也特别感谢木桂子朋友发来这篇鉴赏评论性的文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14:20 , Processed in 0.05751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