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06|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崮乡四季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4 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崮乡四季缘  文字/琴语


    序言
   
    喜欢旅游。这些年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名水。再到达新的风景区,除了山清水秀能够让我赏心悦目外,如果那地方没有什么独特的景致,很难再引起我的浏览兴致。
   

  前些年,去蒙阴县参加山东省作协组织的一个文学笔会,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山东西北腹地。一路向西向北,沿途的风景渐渐不同于我的常见。
   

  进入绵延八百里的沂蒙山区后,我的眼睛被车窗外的景象迷住了。那些连绵的山,外形很特殊,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有的很像巨人头上戴礼帽,有的像人,有的呈现驼、桌、磨盘和鸡冠等形态。
   

  参加会议期间游览了一些这样的山,我知道了这种山被当地人称之为崮。并且参观了一座闻名中外的崮——孟良崮。站在高高的孟良崮顶吟咏着陈毅元帅当年写的题为《孟良崮战役》的诗:“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一种气壮山河的豪气油然而生。
   

  那次笔会后,我写了篇散文《蒙阴散记》,并配了现场拍摄的崮的风光照片,在《度假旅游》杂志上发表了。蒙阴县遍布的崮织成相互缠绕的结,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一、崮魂
   
    岱崮——我盯着这两个字打量了半天,这俩字真是瓷实,一个字把山放在了脚下,一个字把山举到了头顶。从这个地名就看出,这个地方该是山山相连的。这是一个朋友U先生的老家,他再三邀请我去游玩,以弥补上次参加蒙阴笔会,没有细细研究崮的缺憾。
   

  U先生有一种恋家情节,是一种迷恋的爱。在此之前我还从没见过有人这样痴迷地恋家。他给我讲小时候的故事,讲家乡的山山水水,讲家乡大大小小的崮和与崮有关的故事。他说话三句话离不开老家,出门旅游,在景区给我发信息:喀那斯的早晨太美了,快赶上俺们岱崮了!我怀疑他说话水份太大,也想找个机会去证实一下岱崮的美,趁在山东出差有几天空闲,就应约前往了。
   

  U先生得知我要去,早早回老家候着了。结果我一到岱崮镇,就被请进了镇委书记办公室。原来,U先生想借我们杂志,宣传家乡的风光,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崮,扬名国内外。岱崮镇的领导自然是非常欢迎,亲自安排了我的食宿,惟恐不周。
   

  而我,在来的路上,那些曾经缠绕于心的结,关于崮的心绪,早就在悄悄地滋长。还没走进蒙阴县地域,那些神态各异的崮,已经抓住了我的魂魄。
   

  这是一个深秋。当我被鸡鸣鸟唱狗叫唤醒时,天还没亮。静静地躺在床上,体味一种从未曾经历过的山庄之晨,感觉很新鲜。
   

  窗户有点发白了,起身洗漱,背着相机正要出门,U先生恰好敲门。他说:知道喜欢摄影的人能起早,紧赶慢赶还差一点晚了。我让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呛了一个趔趄,顾不得和他斗嘴,沿着招待所后面的小河,向离镇最近的一个崮——卧龙崮走去。
   

  晨雾从林子的深处漫过来,在山路上缠绕,让晚秋的枯黄暗绿中,多了些许柔和,甚至有些粘稠。那些鸟儿的叫声,水洗过一般,清亮亮地隐在林子里,偶尔,眼睛的余光可以抓住它们弹飞的影子。没有风,潮湿的雾气在错杂的树木枝叶之间流动,带来一股透彻的凉。也带了甜甜的果香。
   

  满山遍野的树木中,分布着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石头,那些树就生长在石头的缝隙中。微风吹过,树的枝叶摇动,林中的石头仿佛有了生命,变成一只只黄牛,一条条小狗。有那些生灵,有的在埋头耕田,有的回眸招乎幼子,还有的在仰天长啸……在乱石中挣扎着生长成这样粗壮高大的树木,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和精神?我对这些树木心生敬意,更对岱崮人产生由衷敬佩之情。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岱崮人何尝不是一株株扎根于乱石之中的树?又何尝不是一头头无怨无悔忠诚坚韧的牛?!对家乡的热爱让他们不放过一寸可耕种的土地,在石头缝里种下一棵棵果树,稍微大点的土地上种上小麦玉米等庄稼,不放过一寸可耕种的土地。山上种得最多的是桃树,那些桃李已经被摘尽了果,被秋风抖落了叶子,只裸露着紫色的身子。想象着如果是在桃花盛开时节来到这里,漫山遍坡一片片红霞,该是多么壮观哪。
   

  爬到卧龙崮顶,雾正悄悄散去,阳光穿透了云雾的缝隙,如一道奇幻的光波,喷薄而出,刹时,面前的一切生动而清晰。沂蒙山秋天的太阳是如此灿烂透明,让山上山下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在大自然的神奇面前,我失去了驾驭语言的能力。只能用相机记录,留住眼前的震撼与惊喜。
   

   一种旷远苍茫撞击着心灵,撞击出浩瀚无边的广阔。岁月凝聚成沧桑候在这里,从洪荒远古一直到现在。在静静地等待中,风穿过远古,把山崖削成一道道锋利的陡峭,一株又一株树木长高长大枯萎死去又重新萌发出新芽。高大的崮顶,被风削成平坦,看一代又一代或英雄或草民筑墙建屋防守安居休养生息,生出许多故事传奇。几千几万年过去,一代代的人出生老去化为灰尽,惟有崮,依然年轻,用那些生生不息的树把自己装扮成常青的巨人。
   

  卧龙崮顶,真是一个适合远眺近看观赏崮的地方,我不由地看了一眼正着迷地欣赏眼前景色的U先生一眼。都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在这里出生长大,却依然深深地迷恋着这块神奇土地的U先生,除了用乡土情节重来解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里确实是一个神秘的未曾开发的处女地。从崮顶顾目四望,崮连着崮,仿佛一座座烽火台连成了长城!群崮林立,若狮、若龙、似游、似飞。这些崮,经历忆万年的风雨洗礼,显露着厚重的气韵、苍茫的风姿、粗犷雄浑的力度。
   

  说实话,曾见过一些比崮更奇妙壮观的山,比如黄山,比如泰山。但相比之岱崮,他们是另一种形态,也有点太闹了,纷至沓来的足迹打碎了山该有的安宁和寂静。在那种喧嚣中,人也就失去了与山对话、安静欣赏的兴致。而这里,还深掩着山外人无法窥知的历史,深藏着云雨翻覆苍海变迁,才拥有了如此幽静。风厮磨过耳,草木舒枝展叶,一切都在述说着崮的前世今生。崮下的视野之内,色彩斑斓的树林间,有红瓦民房掩映其中,被线条优美婉延而去的乡路引向远方,是视线看不到的天堂还是更深的红尘往返所在呢?
   

  U先生看到我停止了拍照,大概他也从迷幻中醒过神来了,自动给我当起了解说员:沂蒙山区素有72崮之称,而在我的家乡岱崮镇境内就有18座之多,为群崮荟萃蔟集之地。知道我为什么带你登卧龙崮吧?这个崮顶是观崮的最佳位置。你看,山与崮相连,崮与崮之间纵横环绕,形成大小不等的流域或盆地,遍布的泉流使这里成为肥沃的土地。而那些生长在崮上崮下的果林,葱郁芬芳,把山崮装扮的像一个个挽着秀发的玉女……
   

  天哪,那些粗犷浑厚的崮在U先生的眼里竟成了挽着秀发的玉女,可见在他心目中是如何的珍爱家乡的山崮了。呵呵,U先生的话充满诗情画意,是啊,生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想不成为诗人都难啊。
   

  接下来的一天,镇领导亲自陪同,乘车把整个镇子所属的风景大体又转了一遍。时间关系,只是在车里走马观花地看窗外风景。当车行驶在盘山路转过一个弯时,前方有几棵大树和树上鲜红的果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停车,走到树前细看,这是几棵大柿子树,树长的盘根错节,高大粗壮。树干树枝像被火烧过,乌黑苍老,树皮皱深皲裂,整棵树不挂一叶,缀满了鲜艳夺目小红灯笼一样的柿子。我惊叹,这样古朴苍老的树,如何能生出如此艳丽饱满的果!最大的那棵树,根生两股,盘旋腾挪,如两条苍龙直上天穹,树的中间生出许多枝节,舒缓有度地像云带缠绕在两支树干间。两支树干顶端,错落着几个大喜雀窝,敢情这鸟儿也会选地方,在样甜蜜的地方安家,它们的生活一定很美满吧?
   

  我凝视着,树的内蕴凄怆一下子牵住了我的心思,不觉竟迷惑了。前前后后围着它们转,拍了许多照片,却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内心的感慨。
   

  U先生告诉我,这柿树有一千多岁了,也是岱崮的一大景观呢。
   

   我没有说话。直到我告别,相约桃花开时再来,直到离开岱崮,乘上返京的车。
   

  车渐行渐远,那些大大小小在崮,或远或近地向我注目。
   

  忽然,我心中一亮。那些千年老树,用鲜红的果代替旗帜,在秋天蔚蓝的天空中书写着什么?它们,该不是崮的魂魄?!
   
    二、崮风
   
    再次走进岱崮,是转过年的冬末春初,离初访岱崮仅相隔三个月。
   

  这次来是应岱崮镇领导之邀,帮助策划首届桃花节。并在桃花节期间组织一次作家创作笔会,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来岱崮体验,借作家们手中的笔让岱崮走出深闺。
   

  在岱崮停留期间,做的最多的事还是爬崮。
   

  树木们还在冬眠,草枯着。此时的崮赤裸裸地坦露着一身的筋骨,那些创伤和疼痛也一览无遗地面对日月星辰。
   

  虽然已经立春,但冬寒依旧。因了萧瑟的风和缺少变化的色彩,山区的寒冷感觉似乎更强烈些。这时候的崮更静默。甚至连鸟都缩在温暖的窝里,不肯啼叫一声。偶尔遇到出来觅食的麻雀,也是像一粒子弹般划过天空,还没等你看清他的影子,已经不见踪迹。
   

  走在登崮的路上,只有脚踏在沙石上、踩在枯叶上的声音。
   

  陪同此行的有被称之为“崮通”的原蒙山景区管理局退居二线的公局长,他也是一个痴迷于家乡山水的岱崮人。说起家乡的崮,公局长如数家珍;而文化馆的张馆长,更是一个采集民间故事的专家。一路走着,听着他们二位交替着讲崮的故事和传说,再看身前身后的崮,似乎就有了生命,不再因了冬的萧瑟而单调。
   

  沂蒙山区有七十二崮,崮崮都有不同的传说和故事。或许在人们心目中,只对孟良崮有印象。其实在此之前我亦如此。1947年中共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整编七十四师。而孟良崮得名,相传是因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所以说,孟良崮应该还有更深的历史渊源。
   

  气势磅礴的大崮,更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崮上建有八路军兵工厂及弹药库、粮库,由八路军独立团的一个营守卫,团部及特务连也驻扎在山上,日军一千多人包围了大崮。八路军在与敌人激战了三昼夜后,炸毁了山上的弹药库、粮库,趁着夜色的掩护撤守突围,但只有少部分人杀出重围,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如今,崮的西侧陡峭的山坡上,有200余名烈士长眠。坡地平平的没有坟头,枪炮声、厮杀声都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只有崖壁上的弹孔痕迹和崮顶粮库、弹药库的残垣断壁,在宁静中述说着那个沉重而悲壮的故事。
   

  巍峨宏伟的南、北岱崮,也是革命胜地。1943年11月,八路军鲁中十一团八连为牵制日军,配合主力作战,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奋战,坚守岱崮18昼夜,抗击了四十余倍于八路军之日伪军的猖狂进攻。1947年,解放军监护营一连又在此崮上与国民党3个整编师的主力浴血奋战了42个昼夜,胜利完成了抗击、牵制、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任务。为纪念两次岱崮保卫战、嘉奖守崮连队的卓著战绩,中共中央军委先后命名了“第一岱崮连”和“英勇顽强岱崮连”。现遗址仍保留着部分战时工事、山洞。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须崮,因山头状似龙首、山膀似龙须,故名龙须崮。该崮,无论从东边,或从西边看,都极似巨龙吐须,维肖维妙,气势宏大,造化神奇,令人叫绝。龙须崮中段有两块巨石,当地人称为石老人。东北侧巨石躬身而立,为石老汉;西南侧巨石佝偻相倚,头靠在石老汉肩膀上,为石妈妈。远看,酷似一对相亲相爱的老年夫妇。石老汉底部,有一透明石孔,人称孝子门。传说大凡孝子,便能从孔中钻过;如属不孝之子,就钻不过去。崮顶有岩层隆起,岩层顶部,房屋残迹达30余处,岩层下,防空及贮藏弹药的洞穴有8处之多。北龙须中部西侧有人工垒砌之石级、石门,上有房屋、岗楼残迹。这里就是著名的龙须崮暴动遗址。一九三三年,中共新泰县委领导蒙阴和新泰县东部的农民,于九月发动了“龙须崮暴动”,在左倾路线影响下,暴动历时十二天便告失败,但在沂蒙山区从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一九四零年七月,蒙阴首届抗日民主政府在崮下的梭庄成立,揭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鲁中军区独立团二营部分官兵据守龙须崮,与一千多名日军激战三天,又与国民党五十一军七团激战二十余天,牵制了敌人的大批兵力,配合主力部队顺利完成了反扫荡任务。
   

  若雕若塑石人崮,耸立于陡峭的山脊之上,分南北两组,各有10余尊石人,高4米至12米不等,相互依靠簇拥,似两组巨型石雕,石人造像粗犷雄壮,伟岸威严。人们把这两组石人比喻成南北岱崮保卫战中英雄战士群象,称之为“岱崮连”。石人崮有许多传说:如将葛条缠在石人头上,崮下村里就会纠纷迭起。如把石头放在石人头上,石头所指方向的人家就会出现各种灾难。有些人明白底细,如村里有人家出现纠纷,就上石人崮看看,把缠的葛条或者石头取下,村人的灾难和纠纷顿时消失。或许只是一种迷信的习俗吧,但也表达了村民们渴望安宁平和生活的愿望。
   

  还有情人崮,崮上有两块岩石矗立,一南一北,远看似一男一女。村民称之为情人崮,也是因为有真实的故事在崮上发生。崮下村里,有相邻的两家一直和睦相处,时间久了,这家的男主人和那家的主妇产生了婚外情感,欲罢不能,却无法走到一起。长期的情感折磨让他们无法忍受,便在一个天气晴好的上午,两人相约上了情人崮。他们带了酒,带了农药。在崮顶呆了一天,然后相互喂着喝一口酒喝一口药,最后两个人捆在一起,跳了崮崖……
   

  还有造化神奇的卧龙崮,登上崮顶可看到,1公里长的崮顶平平整整,四面是二三十米的悬崖绝壁,崮上有宋元时期的古山寨,寨墙、寨门和旧楼都保存完好。岁月的风带走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切,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这么险要的地方安营扎寨,也没有人告诉我,他们的生活中都发生过什么故事。人生不过几十年,一切都会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中。惟有山崮,几千年几万年,耸立在大地,不会因时间的消失而消失,反而,它们一直在生长,形成新的岩石和溶洞,不断地为大地增添新的奇观。
   

  还有峭拔耸立的小崮,形态逼真的瓮崮,惟妙惟肖的油篓崮……
   

  时间关系,我无法在岱崮更久的停留,又到告别的时候了。我没有感觉不舍,因为,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我还会再来。那个时候,我会带着更多的文朋诗友一起来。
   
    三、崮韵
   
    再次乘上去岱崮的车已是四月中旬,大地回春,京城的花已经开得很漫烂了,她们谨慎地在街边在公园在生活小区,按人们喜欢的样子开着。由于有人管理浇水施肥,城市的花开的很茂盛,有的端庄像大家闺秀,有的浓妆艳抹如风情少妇。
   

  春天真是看花的季节,一路走着,车窗外各色盛开的鲜花缤纷着我的眼睛和喜悦的心。离蒙阴近了,路两旁的桃花开始多了起来。每当看到几棵盛开的桃花,总能引起车内旅客惊喜的呼声。
   

   汽车沿着一条乡村水泥路奔驰,路两边的景色清新宜人,渐渐地,汽车驶进了一个粉红色的世界。路两边都是一树一树的桃花,错落有至地从路边一直漫延到远山近水。一片深红浅粉,连天空和偶尔看到的一片片水域都是粉色的。这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美丽震撼了我和车上旅客的心,车内一下子静了下来……
   

  我就这样再一次到达了春天的岱崮,一个恍若陶翁笔下桃花源的地方。那连着坡漫过崮的桃花一下子包裹住了我,没饮酒,已醉。
   

  选在蒙阴县的岱崮镇开文学采风笔会,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且不说那漫山遍野应时而开的桃花。先说说蒙阴县的名字来历:蒙阴自“蒙山之阴”,位于蒙山之北。属于蒙山山系,蒙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也是中华历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荟萃。有关蒙山的诗文源远流长,诗歌始于《诗经》,散文肇于《禹贡》。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不胜枚举。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孔子曾多次登临蒙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李白在钟山寺居住了月余。大宋皇帝宋真宗赵恒也曾驾临蒙山并留下题诗:“地宝含章凝粹质,天姿表异吐奇声。安居群籁林间歇,默听余音砌畔里。涧下遗根形最怪,霜中余响气犹清。禁闱倍得增佳景,化力还应为典城。”;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蒙阴晓雪》和乾隆《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这个有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借助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把深藏的情久蓄的爱一起绽放。把所有的浪漫和激情,借助诗情画意燃烧在遍山山水水。会议期间,镇里组织起所有的轿车面包车中巴车,甚至农用车,拉着参加节庆的人员和我们这帮文朋诗友在最美的风景里穿行,作家诗人摄影家们激情迸发,只听到相机不停地“咔嚓”声,许多诗人当场吟咏新写的诗词,到处是欢歌笑语。
   

  一场开在水边桃花林中的诗歌朗颂会,把笔会的气氛掀到高潮。
   

   来自辽宁的诗人无门客一连颂读了好几首七律:
   
   一路风尘竟未暇,
    暮烟斜处是谁家?
    涧水悠悠浮白絮,
    山桃朵朵染红霞。
   
    来自山东的诗人冬玉深情地朗颂着:
   
   终于跟了你的脚步赶赴一场桃花的宴会
    屏住呼吸挡不住眼睛里生出的万千粉色花朵
   
    岱崮是上帝最偏爱的公主
    她只轻轻一笑就醉了我们这里慕名而来的浪子
   
    我深受感染,不是诗人,也禁不住吟咏道:
   
    粉红的音符是春天的底色
    那些粉红,张着小嘴,在天地间
    流动。刹那,山水芬芳。世界
    万紫千红。天籁回响
    山巍巍、水汤汤,无数瑶琴共鸣
   
    是的。这次采风笔会,确实是一次文学盛会,如我们在桃花深处遇到的那场春雨,洗去心灵的尘埃,和风细雨中,心灵却仿佛接受阳光的抚摸,在遍野桃花中,一片通透。有位诗人吟咏道:“这里白居易来过帝王来过华东野战军的将军来过”,现在,一群痴迷于文学的诗人作家,又来到了这里,欢聚一堂。从这些作家身上,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在文学这条道路上行走的不易,更看到坚韧不拨的精神在他们身上的闪耀。而这些,就是中国文学希望之所在吧?!
   

  无疑,这届桃花节是成功的。借助桃花的美丽和崮的风采,提升了岱崮的文化品味和在社会上的商品地位。但是,更深远一层的意义,当时,镇领导没看到,我也没看透。来岱崮参加桃花节和文学采风笔会的我们杂志的高级顾问,家居广州的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李存修先生,却用他独特的旅行家眼睛,多年从事旅游策划的经验,发现了岱崮的与众不同之处。他说:在这充盈流传着桃花美的桃花笔会上,我“移情别恋”,深深地爱上了沂蒙山中的七十二崮。这也并不是桃花寿命的短暂,开放与凋零,花发与花落,带给有情人的那一丝伤感,而是巍立于山顶上的那一座座崮,更令我着迷。人们在崮下走来走去,你看我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而我是初识“庐山”,反而感到了它的不平凡。由此,我又想到了广东韶关的丹霞山,千年万年,人们还不是习以为常了。可是有一天,走来了研究地质地貌的专家,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并定其为这一种地貌的标准件,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在本世纪初进入了“世界地质公园”行列。若从旅游的角度讲,什么是美?差距就是美,距离就是美,奇特就是美。沂蒙山中的这七十二崮,地处大山的腹地,自然与外地就有了距离;高立山顶,这就是差距;一个怪异的形状,这就为奇特。这三者具备了,就是一种大美。我希望有那么一天,也走来一位高人,为七十二崮按上一个头衔或科学结论,让这些崮走出大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又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一份惊喜,一处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沂蒙七十二崮,它的辉煌和价值在未来!
   

  李会长这番话,似乎一下子打开了遮住我们眼睛的那面墙,受震撼的不仅仅是我,还有在场的所有的岱崮人。
   

  “沂蒙七十二崮,它的辉煌和价值在未来!”我深信不疑,再看那些戴满桃花的崮,竟如待嫁的新娘一般,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四、崮貌
   
    从此,岱崮像有一条扯不断的线牵着我的心。随时随地地关注着有关岱崮地一切信息,出门办事,与人谈话,不由自主地就把话题引到岱崮……
   

  听说U先生到北京来啦,见了北京旅游规划中心的老总们;
   

  听说岱崮镇的书记到北京啦,见了中科院的张义丰等专家;
   

  听说中科院的张义丰教授带了几个研究员到济南啦,岱崮镇领导亲自到济南把他们接到了岱崮镇;
   

  ……
   

   张义丰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陪同岱崮镇领导到中科院请教专家咨询岱崮问题时,我认识了张教授。但当张教授一行到岱崮考察时,我却因工作忙没有一同前往。心里一直惦记着他们的考察结果,在张教授返回北京不久,经电话预约后,在一个雨后的清晨,我去中科院看望了他。
   

  年过半百,具有学者风度的张教授在办公室接待了我。谈话是断断续续的,不时有学生进来请教问题,不时有电话打进来。
   

  谈到岱崮的地形地貌,张教授很兴奋。他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已组成了课题组,对全国崮型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深入岱崮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崮”在中国北方个别地方虽有分布,但比较分散,地貌特征不明显,而在蒙阴县岱崮镇方圆十几公里内就聚集了30余个崮,具有分布集中、类型齐全、造型秀美的突出特点。张教授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张家界地貌的命名,是因为张家界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而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貌特征。因此,以张家界地名命名了那种奇特的地质奇观。岱崮镇是中国崮型地貌最典型的区域,不仅在我国造型地貌中比较稀缺,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属罕见。依我看,就用岱崮镇名命名此类地貌的好。就叫“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好哇!如果专家组论证成功,中国地质地貌史上将增添一个新的、响当当的名字!
   
    五、崮情
   
    初夏。借出差之机,我又拐到了岱崮。
   

  天气很热,身体状态不好,疲惫不堪。我选择到岱崮呆几天,让自己休息放松。这些日子岱崮连日降雨,气温比京城低很多,空气清新。上次来,漫山遍野的深红浅粉,这次来,触目的是浓郁得化不开的绿,绿叶间,有早熟的桃子已经把粉红的果子缀满枝头。
   

   领导们都没在镇机关,见到镇长书记时,天已经黑透了。他们一身汗一身土,脸让太阳晒的黑里透红。原来,所有的机关干部,都在修路的工地上。镇领导意识到,要改善岱崮的旅游环境,必须先搞好基础建设,路是基础中的基础。淳朴的沂蒙山干部!领导干部亲自参加修路,并且不是做秀走过场。在别处,我是闻所未闻啊。
   

  晚餐后,李书记让我看他拍的收藏在电脑中的照片,戏言让摄影专家指导一下。这几个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李书记竟然爬遍了镇所属的所有的崮。他玩笑地说:当煅炼身体了,每天天不亮起床去爬崮。不看遍所有的崮,对开发旅游怎么能做到心中有数呢?他抬起脚:这几个月已经穿坏好几双旅游鞋了。
   

   翻看那些照片,我深深地感动了。李书记仅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镇干部,从来没学过摄影,那些照片的效果可想而知。但却清晰地记录了所属区域崮的状况的崮上保留的遗迹。也记录下从沉睡到慢慢苏醒的岱崮,是如何伸展着自己的腰身,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
   
     村子里已经改造落成了几家接待游人的农家乐,我这次来就住在了这样的农家。
   

  夜,几个朋友坐在院子内的山楂树下品茶尝果聊天,凉风习习,有果香花香传来,农家特有的静寂,让我有浮生如梦的感觉。我在城市里出生长大,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此时坐在农家,带给我的还不是新鲜感的好奇,更多的是一种心灵回归的安谧和温馨,这种感觉让我的精神渐渐放松。
   

  入睡后,却不知为何突然醒来,睁眼看窗外,月光如华,让整个小院陷入不真实的虚幻。原来,是月光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起身走进小院,天空是一种明净的藏蓝,像剔透的水晶,月亮那样大那样圆,颜色金黄,月亮中的阴影清晰可见,以一种我从未曾见过的光亮,静静地洒在大地。我站在山楂树下看月光下的山楂花,是一种语言难以形容的玲珑通透,更像水晶制作的工艺品。
   

  这样的夜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安寐的。
   

  我踱出院门外。
   

  山隐月朗,不见山色青葱,惟清风振衣,星月满天,更兼许多分辨不不清的声音,似若有若无的长笛低吟。或许是蛙唱、虫鸣、牲畜倒嚼,或许是夜鸟梦呓、轻风穿林……嘈嘈切切的声音,让我一时忘乎所在。何为山林何为我,谁是虚空谁是实?竟然莫辨。琐碎的日子如茂林草野、蝼蚁浮尘,都在这一刻渐渐遁去。只有月光下空阔如辽远洪荒原野的天地,以及天籁之声相随。
   

  这首小诗记录下了我在当时心情:
   
    农家小院的月光呵,俯下身去
    再俯下身去
    与山楂花一起盛开
    暗香与寂静
    铺进无际的夜的海
    午夜的风,弄着浅浅的影
    月光水,淹没了一颗躁动的心
    ……
   
    在岱崮期间,虽然身体仍不适,却不愿错过亲近山崮的机会。在几位朋友陪同下,又爬了几座没去过的崮。
   

  我发现每一座崮不光有一个不同的故事和传说,每一座崮,更有着不同于别处的奇异。像天桥崮,从崮下往上看,看不出和别处的差异有多大。有朋友爬到半路坚持不下去,我却咬着牙爬到崮顶。阳光很强烈,没戴遮阳帽,晒得头痛欲裂,汗水淹没了眼睛看不清脚下的路,被一块石头绊倒,坐在地上看着身边就是悬崖,差半步就跌下山去。我玩笑地说:这把骨头差一点又要送大修厂啦。
   

  擦擦汗,看清楚了绊倒我的石头,上面布满了小燕子一样形态各异的图案。似乎那些精致的小燕子正在飞翔正在嬉戏,突然被从天而降的灾难给凝固在这块石头上了。我拿着那块石头反复看反复欣赏,镇旅游办的小同志说:这样的石头崮上有的是啊,这个俗称燕子石,是三叶虫化石。村里不少人家用来垒房子的石头上,常常能发现有三叶虫化石。我细细看崮上的石头,都是层层叠叠的结构,石质很松散。使劲一掀,就能掀起一片。令我惊喜的是,每掀起的一片石头,都有可能是三叶虫化石!很想带一块化石回京,惦惦这块拿拿那块,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眼都是宝贝,难以取舍。索性全部放下,这些化石是属于这里的,属于这座崮,那就让它们呆在应该呆的地方吧。
   

  终于攀到崮顶,视线顿时开阔,心旷神怡。初夏的岱崮,浓浓的深浅不一的绿色,是最宜人的色彩。我们一行人越过前人修建的一些军事工事遗迹,趟过齐腰深的绿草,走上了天桥。天桥崮是由两座圆形的崮组成,中间由一条天然的石桥连接。远看,就像一根扁担挑着两只箩筐。那石桥由石头层层叠叠自然垒成,石头的花纹呈圆弧形,精美大气,人工难成。让我再一次不由得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极度疲惫和干渴,上崮时走得急忘记带水了,看看已经过了午餐时间,只好收起相机与大伙儿一起下崮。
   

  不知名的野花怡然地绽放,自在地凋落,山野气息令人着迷。连续几天的降雨,涨了山溪,水溢上路面,有些路被流水截断。掬一捧山泉水喝下,清冽甘甜。浑身是汗,不敢多饮这么凉的水,只好罢手。
   

  迎面看到崮上还有好几座石头垒成的院落,几乎都是空荒着,只有一户人家还住在里面。我们走进这户崮顶人家,讨碗水喝。
   

  原来,从04年开始,崮上的人家已经陆续搬到崮下政府给规划好的宅院中,只有59岁的刘祥敬夫妻以及80多岁的老父亲依然住在崮上。
   

  进院子一看,从院墙到房子都是由石头垒就,古朴精美。80多岁的老人自豪地说:这房子全部是自己精雕细刻盖成的,冬暖夏凉,非常结实。我想,这样的房子将会成为岱崮建古老建筑史上最后一道迷人的风景,以后不会有有人能够用石头盖出这样精美的房子了。
   

  院内好几只大大小小的狗汪汪叫着,几十只鸡散养在院内。圈里养着40多只岱崮特有的红山羊,还有许多长毛兔,房檐下晾晒着中草药。家里人口虽然不多,但因了这么多牲畜,院子里热闹非常。
   

  男主人下地干活去了,女主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到屋子里坐下,打开电风扇和电视,泡茶。她说,他们有3个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春节才能全家团聚。我注意到家里有一部红色的电话机,电话边摆着他们儿女们的照片。电话机旁边的粉墙上,用粗重的彩笔大大地记录着几个手机号码。我没有说话,看的心酸。我明白,这些号码的主人肯定是他们的儿女。
   

  崮下有盖好的新房,老两口和父亲却不愿意搬下山,老人说:土地都在崮上,年龄大了,故土难离啊。
   

  粗茶是用山泉水泡的,很香醇。喝过几杯后,体力恢复了不少,汗也消了,就起身告辞。女主人像送自家亲戚似的,恋恋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到拐过一道弯,再也见不到了那座石头院落了……
   

  悄悄地来,从喧嚣热闹的世界;轻轻地走,离开这奇异清幽的山崮。再踏上城市的街道,真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之感。
   

  忽然有了一些担心。岱崮进行旅游开发,在繁华了乡村的同时,会不会让这块宁静的地方失去本身固有的清幽呢?
   
    后记
   
   当我坐在电脑前敲这些文字的时候,又是一个深秋,离第一次去岱崮整一年了。想起岱崮多苍松,终年郁郁青青,间杂枫树柞木和黄卢,在这样的深秋时节,该把岱崮喧染的色彩斑斓了吧?
   

  忽然深深地思念岱崮。
   

  在8月中旬,岱崮镇党委李书记曾给我打过电话,邀我再去岱崮。他说:“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将于21号在蒙阴县召开。会上,由北京大学教授崔之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青岛大学教授孙文昌等7位全国权威地质地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将对“岱崮地貌”进行考证命名。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让住进了医院,被疾病折腾的垂头丧气的我精神一振。
   

  手术前,不断有好消息传来:
   

  “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非常成功!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命名!“岱崮地貌”并列成为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我深感欣慰。
   

  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李存修先生预言的那个关于岱崮的辉煌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
   
    2007-11-1夜于北京初稿
    2007-11-29修改于北京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9-5-14 15:41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5-14 15:1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你!文章没编辑好。请重新编辑下。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5: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已经编辑好了,请批!
4#
发表于 2009-5-14 15:20 | 只看该作者
迎春欢迎你! 请先阅读下论坛管理章程。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5: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14 15:20 发表
迎春欢迎你! 请先阅读下论坛管理章程。


谢谢!
阅读过了才发的帖。
虽然此文前年写的,却是在这里原创首发。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5: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14 15:20 发表
迎春欢迎你! 请先阅读下论坛管理章程。


迎春版主是老朋友了,问候!
7#
发表于 2009-5-14 15:29 | 只看该作者
你可以分开放的,太长了。欢迎你来中财,更感谢你写了我的家乡把“山举在头顶”的地方。
8#
发表于 2009-5-14 1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语 于 2009-5-14 15:23 发表


谢谢!
阅读过了才发的帖。
虽然此文前年写的,却是在这里原创首发。
如果已经收入博客中,就不算首发了。我给你编辑下版面。
9#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5-14 15:29 发表
你可以分开放的,太长了。欢迎你来中财,更感谢你写了我的家乡把“山举在头顶”的地方。


谢谢若荷!
这一篇写的太长了,太懒没分帖发,就这样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14 15:33 发表
如果已经收入博客中,就不算首发了。我给你编辑下版面。


谢谢!
没发过博客呢。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一直没发表过。
11#
发表于 2009-5-14 15: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语 于 2009-5-14 15:35 发表


谢谢!
没发过博客呢。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一直没发表过。
那就好。请再文后加原创声明就可以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14 15:40 发表
那就好。请再文后加原创声明就可以了。


谢谢您的编辑!
辛苦了!
初来,请多指教!
13#
发表于 2009-5-14 15:56 | 只看该作者
终于读完你的鸿篇巨制,感觉情感饱满,文笔细腻,从多角度描述了”岱崮地貌”的风姿!精华鼓励。
14#
发表于 2009-5-14 16:43 | 只看该作者
热爱自然,读此美文,欣赏.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8: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14 15:56 发表
终于读完你的鸿篇巨制,感觉情感饱满,文笔细腻,从多角度描述了”岱崮地貌”的风姿!精华鼓励。

很感动你的阅读评复!
这么长的稿子,难为你了。
谢谢精华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4:24 , Processed in 0.05602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