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投向朝圣者的目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8-26 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做一个大体的划分的话,哲学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远离生活的,我们可以说它是玄学的、形而上的;一是贴近生活的,我们姑且称之为生活哲学。前者基本上是西方的传统(如康德),后者为中国哲学(除庄学和禅宗外)所一贯坚持。两者本不该分孰高孰低,但能把它们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意外的启示。这样的追求我们可以在周国平的散文中见到踪迹,《守望的距离》是这样,《各自的朝圣路》大抵也是这样。但追求自归追求,一旦谈起问题,周国平往往还是偏于生活哲学这一路子。这大概是受到了散文这一文体的限制;另一方面,这又使他的散文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因为从传统文化来说,我们的读者还是在人生哲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论语》、《孟子》、《荀子》乃至后来的程朱理学都主要讲的是人生问题。同时,谁又能说《论语》、《孟子》不是散文呢。

  阅读周国平的散文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字里行间吐露出哲学化的意味。这似乎已经是周国平从事散文写作的独特模式。他的眼光和具有哲学思辩的思考,总是能够超越大众的眼界,具有力量,从而使得散文具有了不同一般的高度。在周国平的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

  周国平在我的印象中,不仅仅是一个思想者的形象。除了哲学意义上的终极关怀,他对于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介入。这一点,在《各自的朝圣路》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前几年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自己写作时心中常怀想着那些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

  周国平把人的理性所无法涉及的领域称之为黑暗,他甚至把相爱的人,也看作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的两个人。他认为,不仅他人对他人是黑暗,而且外界对人也是黑暗的,需要光明的照耀,这个光明既是理性的,也是信仰的。周国平说他的孤独带着浓烈的爱意。在《守望的距离》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和人生地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上,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他总是这样以带有哲理性的味道来谈一些人生问题的。
  
  有人曾经说,周国平的散文很受女性读者的喜爱。我个人以为,这和他的文字里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同读者进行了情感交流息息相关。在这样一个日渐物化的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沟通(情感交流)日益困难,周国平的文字在无意中,恰恰填充了这种需要。于是他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女性是天生的情感动物,对周国平的散文的青睐就显得更加理所当然了。

  我这样认为不是毫无道理的,在“爱者的反思”、“闲文或时文”、“自叙和访谈”这几个部分中,周国平通过自话自说的方式,营造了一种和谐交流的气氛。读者在阅读中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就自然而然地和周国平拉近了心灵上的距离。

  
  从周国平的诸多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选择的是一条智者行走的道路,因而其行走的风景更多的时候常常在人们的目击之外。这自然注定要使他远离喧嚣而忍受寂寞。然而,孤独与沉思,沉思与安静,正是人间智者独有的专利。智者一旦与安静无缘,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而是一个大众性的物质消费者。不难看出,在外在的生活形式上,周国平主张的是“回归简单的生活”,避免在现代社会中,被物欲所累和被人情所伤。然后从内心开始,努力跋涉在“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最后才在“安静”而“平淡的境界”中抵达个体生命所能抵达和应该抵达的地方。

  写《各自的朝圣路》时,周国平已年逾五十,他的论述有着成年人过尽千帆从容不迫,可是,叙说的笔调和心态无疑是年轻而具有朝气的。这一点,同现时代流行的末世情结的文字大相径庭。值得庆幸的是,像周国平那样不失少年之心的理想主义学者,依然走在继往开来的路上,充当着朝圣者的角色。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8-27 10:30 | 只看该作者
周国平的文字我很喜欢
很好的解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03-8-27 10:3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哑猫阿凡 发表
周国平的文字我很喜欢
很好的解读:)


谢谢猫猫。
4#
发表于 2003-8-28 08:56 | 只看该作者
蓝mm好学识啊~~

我也喜欢周国平,是个很人性化的学者
仍记得他回答记者写《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的感触的一个采访,他的生命之痛的底色因为哲学意味而更加深厚
5#
 楼主| 发表于 2003-8-29 10: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落蕊 发表
蓝mm好学识啊~~

我也喜欢周国平,是个很人性化的学者
仍记得他回答记者写《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的感触的一个采访,他的生命之痛的底色因为哲学意味而更加深厚


同意姐姐的意见。
周国平不仅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学者,更是一个很个性化的学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8 13:33 , Processed in 0.22681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