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昏临近,夕阳的远处,一首曲子悠然响起,仿佛是喃喃细语,也像是如泣如诉,似历史老人在满怀深情苍桑地回顾一个凄婉、迷离的王朝的衰败兴旺。一切繁华旧梦像云烟一缕飘散而去,只留下风烛残年、倒映在一池水中的幽深剪影。这就是著名的吉它曲“阿尔罕布拉宫的记忆”,被我第一次聆听时留下的印象。
而这第一次的聆听,却是一次不经意的寻声望去的结果。是某一日,酷爱地理的儿子在电脑google地球上定位了一个地理位置和图片,那就是位于西班牙格拉纳达市东的山丘上的阿尔罕布拉宫,而背景音乐则是儿子在百度上找到的这首吉它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记忆”。曲子的音符和建筑的造型此时显示出一种完美地契合,我立即有了渴望接近它们和了解它们的欲望。有时邂逅一种美的讯息,就完全足以把你引导走向一片美妙的天地。原来,阿尔罕布拉宫与及这首吉它曲有着那样美好的、动人的历史和故事。
阿尔汉布拉宫是13世纪摩尔人统治者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宫殿,众多院落组成的阿尔汉布拉宫耸立在海拔730米的地势险要的山丘上。因为当时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所以阿尔罕拉宫的整体风格缺乏那种在罗马建筑中常见到的霸气,相反,整个建筑给人以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受。它的外形建筑和内部的布局,都像是一个梦幻的世界,特别是以格局幽深、起伏多变的庭院设计闻名,狭小的径道曲曲折折,通向每一个或华丽精巧或幽静雅致的庭院。而整个建筑倒影在环绕着的阿尔罕布拉宫的流水中,这种现象是秉承着水是阿拉伯文化的冥想这之源,是生命的象征意蕴。而流水的形成是通过修建的管道,把雪水从内华达雪山引下来,流遍了阿尔罕拉宫的每一个角落。而这样美丽、梦幻的建筑折射出了当时统治者的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的情形,也述说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演变。摩尔人在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喘息百年后,终告荒废。阿尔罕布拉宫经过西班牙后世的修复,又恢复了原貌,像已经被风化和雕刻的历史老人,站在世纪的尘埃里,见证了西班牙的一段历史,也见证了一个王朝的湮灭。
而这样一座美丽而静寂的历史建筑,终于在19世纪,与一位天才的吉它演奏家和作曲家邂逅,并且迸发出了让世人炫目的光环,而这个人便是弗朗西斯科-塔尔雷加。这个于1852年11月21日出生在西班牙卡斯特利翁省比利亚雷亚尔贫寒家庭的音乐家,右眼全盲且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吉它事业。他除了是一位吉它演奏大师外,还谱写了很多罗曼蒂克风格的吉它曲,也把很多著名的钢琴曲改编为吉它曲。他独创了吉它演奏的身姿和手法,作为吉他史上里程碑的人物,塔尔雷加也被称为“近代吉他之父”,“吉它的肖邦”。 达到近代吉它音乐最高峰的塔尔雷加,更兼有作曲的天赋。他的作品多达四百首以上,其中经典之作甚广。如《阿拉伯风格随想曲》,《前奏曲》等,都是吉它演奏会上脍炙人口的保留曲目。
而吉它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创作是塔尔雷加在十九世纪来到了格林那达,当他看到夕阳下苍茫,悲凉而又玄秘的阿尔罕布拉宫,感悟到了人生和命运的起伏,思绪难平、浮想联翩,有了一种不可名状的灵感和冲动,遂创作了不朽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而这首著名的曲子表现出了塔尔雷加对摩尔人统治王朝兴衰成败的感慨。凄婉迷离的音调仿佛是历史老人在满怀沧桑地回顾阿尔罕布拉宫昔日的如金岁月。这首著名的吉它曲不仅为塔尔雷加赢得了世界声誉并被尊为近代吉他之父,阿尔罕布拉宫也从此与之一起举世闻名。
而仔细聆听《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曲子,便会被它独特的演奏技法所陶醉。全曲的演奏采用长时间轮指技巧弹奏法,给人以浑厚低回和珠落玉盘的感觉,仿佛是在回忆和祈祷。演奏的技法还使用了分解和弦的伴奏, 颤音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表现一种难以平静的激荡胸怀。曲子采用了A段a小调、B段A大调、C段三段体结构,以3/4拍子的节奏进行演奏,使整个曲子显得舒缓、悠扬。首段以反映阿尔罕布拉宫现状为主,充满西班牙风格的曲调中流露着一丝忧伤,体现出阿尔罕布拉宫历经沧桑、现已光芒不再。第二段曲子色彩顿时转为明朗、开阔,与首段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回忆阿尔罕布拉宫往日的辉煌,让我们通过听觉的感受,产生了无限遐想。通过前两段的“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乐曲最后在C段中以一种感叹及复杂的感情在宁静、委婉中结束,表现出了作者对一个王朝从辉煌到没落扼腕叹息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虽然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超凡的想像力与艺术创造力结晶出的精致与匀称之美的建筑缩影,但它已被历史云烟淹没。但它可幸的是被一首著名的吉它曲表现和传承了昔日辉煌,以被后人广泛认识和鉴赏。让我们在这首著名吉它音乐作品的音调和旋律中,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史话,也欣赏到了建筑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美的享受充盈到周身的细胞和情绪中,继尔使情感伴着听觉和视觉的触角产生出流连、感叹、和至爱的情绪体验。同时更为体会到,人类的文明与日月同辉,与世纪同在。
(2009年6月10日写于枫叶阁)
[ 本帖最后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6-11 09:1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