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7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水 磨 与 水 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0 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  在我们村子的东边,有一条发源于点苍山流入漾濞江的山箐,临近村子的一段,名叫“碾房箐”。生产队时期,家乡有四个队,除二队(现在的大平地、鸡茨坪)只有磨房外,其它三个队都有磨房和碾房。

  箐边建有一间磨房,房内有一盘水磨,是村里人加工包谷等杂粮的生产工具,用坚硬的岩石经石匠打凿而成。水磨呈圆柱形,磨墩较厚,磨盘稍薄,上边系着一个竹篾编制的圆锥形箩筐,装需要磨成面的粮食。在磨箩与磨盘之间,有一个竹子砍成的抖筒,还有一根抖棒与磨盘相连,当磨转动时,便将粮食送入磨眼中,磨的周围是一个用木板做成的槽,磨出的面便落在槽中。

  水磨用水作动力,在磨房的地下,有一个木制的磨轮,轴与磨轴相连,用一个很长的木制水槽将水从陡坡上接下来,水冲在轮上,冲转水轮,磨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了,磨出的面也就飞落出来。

  磨房是全村人加工杂粮的场所,因此水磨在村民的生活中十分重要。

  在距磨房约50的下方有一间碾房,磨房与碾房之间,是一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修筑的车路。碾房比磨房大得多,里面安装着一个石碾,石碾有一个木制的丁字形支架和一个石制的轮子和一个很大的圆形碾槽构成,碾轮就在槽中滚动,稻谷便被碾成了大米。水碾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轮,带动碾子转动,轮轴有柱子粗,水轮安置在碾房地面下。与磨房不同的是:碾房上边,有一个积水溏,水关满后,从闸门放出去后,通过水槽冲到水轮上,冲力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就能将水轮冲转起来。水碾是利用了经过水磨的水,这样,水便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可以看出:水磨和水碾应该是同年修建的。

  有一次,母亲到磨房里磨包谷面,天下着大雨,我从家里出发给她送棕帽,邻居家的孩子阿玉和我做伴。那时我才五六岁,走到碾房上边的车路上时,从路上边的陡山坡上飞速滚下小盆大的一个石头,碰巧砸在我的后背上,将我撞倒在地,爬起来后,被吓得魂不附体,好在竟未受伤。这是在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遇险,后来我已将其写入《历次遇险记》中。

  碾房是村民们加工稻谷的地方,也是榨核桃油的场所。碾房除了碾米外,那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加工核桃油。到了冬季农闲的时候,就是榨核桃油的时间。榨油的工序很复杂:先是将核桃干果脱去硬壳后,用碾子碾碎,在木甑子里蒸熟,用稻草包成油饼,放到木榨里加压,将油挤出来。木榨是用一根粗大的木头抠空而成。将油饼放入榨槽中,加上楔子,再用石制的大锤用力打下去,清亮的油汁便滔滔地淌出来了。使锤要挑村里力气最大的人,一般人是使不动这样沉重的石锤的。核桃油是那时村民们的主要油料,因味道特别醇香而叫“香油”。每当碾房里榨油的时候,那种浓厚的香味在空中飘散,能在很远的路上就嗅得到。

  每年的粮食收获后,磨房和碾房便热闹、忙碌起来,昼夜不停地为人们加工粮食。丰水季节,因水量大、冲力足,碾米、磨面的速度快,到了枯水季节,就很麻烦,人们为加工粮食,常常要排队等候。有时到了箐水很小不能冲转水磨的时候,还要将包谷背到外队的磨房里加工。有一次,我和父亲将包谷背到山甸坊队的磨房里磨面,这个磨房用的是石门河(源于石门关)的水,水流很大,一年四季都能冲转磨轮。因为来磨面的人多,要排队等候,当天夜里才能轮到加工。到吃早饭时分,肚子饿极了,父亲便向看磨的老奶奶借了两碗米,用土锅煮了一锅红米饭,没有菜下饭,老奶奶又把腌豆腐给我们吃。第二天再去时,父亲将借的米还给了老奶奶。当时这位奶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了,心地善良且为人很和气,与我家还有一点儿亲戚关系,我十分感激她对我们的帮助。

  后来,为了临时加工粮食的方便,我家还制作了一盘手磨,少量的包谷和杂粮,就用手磨加工,明天早饭吃的面没了,也不用着急,夜里便能赶磨出来,十分方便,做豆腐更是方便多了。我家的手磨自然成了母亲的心爱之物,她不知用此磨磨出了多少等着吃的粮食,解决了生活中的多少困难。如今不用了,被放在房檐下,磨墩与磨盘还完好无损,我们舍不得丢弃,这是记录农村生活历史的工具。

  我不知道磨房与碾房建于何时,但自从有了碾房后,那条山箐便得名碾房箐了。水磨与水碾的出现,在生产史上是一次巨大的技术进步,与研臼、杵臼、干碓和水碓相比,效率成倍地提高了。由此使我想到我们的祖先具备了高度的聪明才智:学会利用水力来加工粮食。对水进行重复利用的原理,现在的梯级水电站,也许就是从中受到的启发吧?

  我们这代人是吃包谷和其它杂粮长大的。吃惯了包谷面饭的人都知道:用水磨磨成的包谷面,要比用现在的磨面机磨的好吃,酥软爽口,清香甘甜,有一种原汁原味之感觉。用手磨磨豆浆做出来的豆腐,味道更是好极了。在磨面机出现以前,村里还用过一种电动石磨,但磨出的面不如水磨的面好吃。用水碾碾的米,也要比用碾米机碾出的米好吃得多。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电力在农村的推广,磨面机、碾米机的出现,取代了水磨、水碾,效率大幅度提高,水磨和水碾终于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磨房和碾房都已消失了,地基也被村民挖成了耕地,种上了庄稼,栽上了核桃树。人们也吃不到用水碾碾成的大米和用水磨磨得的包谷面了,山区农民也有几十年吃不上核桃油了。我们这辈人就是吃水磨和水碾加工的粮食长大的,深知这两种生产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感激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也就记住了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9-7-21 0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文章质朴清新,充满了生活的感性色彩和真挚的情愫,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09-7-21 1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磨房和碾房的记忆清晰的记述下来。这段生活铭刻于心。如今,尽管我们不再使用这些古老的简单的工具,但心中飘溢着仍是磨和碾出来的生活的弥香。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文章质朴清新,充满了生活的感性色彩和真挚的情愫,欣赏并问好! [/quote]
感谢敬版主指导!
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磨房和碾房的记忆清晰的记述下来。这段生活铭刻于心。如今,尽管我们不再使用这些古老的简单的工具,但心中飘溢着仍是磨和碾出来的生活的弥香。问好! [/quote]
感谢敬版主的点评及指导!
问好!

6#
发表于 2009-7-22 2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很怀旧的文章,学习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很怀旧的文章,学习问好 [/quote]
谢谢郭玉琴朋友!
问好!

8#
发表于 2009-7-24 1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即将消失的乡村物什,记住了一个时代。学习质朴的文字!

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即将消失的乡村物什,记住了一个时代。学习质朴的文字! [/quote]
谢谢洪水河畔文友指导!
问好!

10#
发表于 2009-7-24 1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冷静而充实的描述,如果能构成一种有我之境,就更有吸引力了。

11#
发表于 2009-7-25 0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43 编辑 <br /><br />文笔质朴,旧时器具值得怀念。

12#
发表于 2009-7-25 23:15 | 只看该作者
浓浓的怀旧情愫,仿佛在一路寻找历史。
朴实的文笔,朴素的情感,欣赏。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9-7-24 19:51 发表
冷静而充实的描述,如果能构成一种有我之境,就更有吸引力了。

感谢川媚朋友指导!
现在已对原文作了修改。
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7-25 09:11 发表
文笔质朴,旧时器具值得怀念。

感谢高版主指导!
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作刚 于 2009-7-25 23:15 发表
浓浓的怀旧情愫,仿佛在一路寻找历史。
朴实的文笔,朴素的情感,欣赏。

谢谢高作刚文友鼓励!
问好新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0:30 , Processed in 0.1172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