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赘言和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8 0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赘言和谐

       在央视“百家讲坛”颇被推崇很是红火的清史学家阎崇年,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四和书屋(意思是天和,地和、人和、己和)”。不仅如此,“和谐”这个名词,近几年在神州大地使用频率极高,从白发皓首的老人,到呀呀学语的孩童,几乎被人人所熟谙提及。

??我们先从“和谐”字面上去理解,“和”字由“禾”和“口”组成,就是要解决每个人的吃饭问题,可以延伸为物质方面;“谐”字由“言”和“皆”组成,就是每个人都有讲话的机会和地方,可以延伸为精神方面。把“和”与“谐”结合起来,就是统筹兼顾,物质、文化科学发展。其内涵外延可以涵盖诸多领域。如“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人际交往和个人品行的和谐;还有诸如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谐、身心的和谐等等,不一而足。

??和谐是真,和谐是善,和谐是美。“和谐”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在于“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语)”。在于“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语)”。深究其原因还在于,“和谐”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中医所讲的阴阳协调均衡发展。天不和谐,就会冷热不均如雨雪冰冻灾害;地不和谐,就会山崩海啸;人不和谐,就会有战争疾病。天地和谐就会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就会国泰民安;家庭和谐就会安居乐业。和谐重要性可见一斑。

??“和谐”的表现形式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语)”。其实质是善行,是爱心。“和谐”里面有智慧,汉文帝刘恒“半壁江山一纸书”,兵不血刃一封书信就解决了南越王赵佗的反叛图谋。“和谐”里边有淡泊高远,“计名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伊藤博文语)”。“和谐”就是要有忧患意识,就是遵循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为而无为。“和谐就是思谋长远。“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韩非子语)”。“和谐”还意味着包容,担当,意味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紧不慢。

??不要以为“和谐”离我们很远,其实她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我们的手中。例如改善你的无常作息,养成良好习惯,那你的身心就会趋向和谐。其他的如社会的、环境的和谐也是如此。和谐不是空喊能得来的,是干出来的、做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体味、践行和谐理念,把握今天,共创美好明天。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9-9 18:11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9-8 11: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和谐的名言:
  家和万事兴!
  和为贵,谐为美!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
  "美在和谐。"可见,和谐 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
  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
  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15:0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清风版主找来这么多关于和谐的名言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9-8 20:52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09-9-9 13:57 | 只看该作者
尝试着去做做下面几项事情,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一、微笑(微笑很重要,你会感到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二、赞美(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适时赞美,看看会有什么反应)

三、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四、倾听(让他人感觉到你的关怀与理解)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缘何强加给别人)

六、换位思考(如果能换个角度想想,会不会更好地理解别人呢)
5#
发表于 2009-9-9 23:02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朋友,期待常来交流。
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0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09-9-9 23:02 发表
问好朋友,期待常来交流。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07:04 , Processed in 0.39030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