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80|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城小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9 1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西灵寺巷是长廊城里最短的一条小街了。

  从前那里只是一条背静小巷,黄土路面,曲里拐弯,两旁尽是低矮的老式住宅。巷子里有一座古代传留下来的寺院,名叫西灵寺,有说是明朝的,有说是清朝的,总之很古老了。小巷便以寺院而得名。

  今天的西灵寺巷,早已不是旧时模样。寺院对面,在十几年前建起一片楼房,是市政府的家属楼。寺院北边不远,是本城的看守所,高高的大墙赫然耸立。有了这样的格局,可想小巷不再寂寞。古寺院是烧香拜佛的地方,看守所是关押犯人的地方,政府家属楼是官员们居住的地方。这样一处特殊环境,自然也是容易出故事的地方了。

          2

  我住的那座楼沿街而建,座东朝西,阳台面向街道,正对着街那面的西灵寺。我家又在四楼,据高临下,站在阳台上一望,街对面寺院的风光尽收眼底。

  寺院很大,很古老,寺内殿宇巍峨,云楼掩映,每个殿内都有佛像,佛前设有香案,等待着凡间的众生前来参拜。寺院若大,和尚也多,只见幽深庭院里和尚的身影晃来晃去,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每当黎明时分,寺院深处便传来含混不清的诵经声,仿佛来自远古的低吟。到底诵的什么,一句也听不清。我每日清晨都是在那无休止的诵经声中醒来。

  既有寺庙,就有人前来烧香拜佛。平日里,时有三三两两的男女远道而来,手里提着包包,沿着小街来到寺院门前,买上香表,双手捧在胸前,而后恭敬地步入寺门,依次在各个佛殿的香案前焚香,给殿内的佛像叩头。因而,寺院门前就有一个苍老的盲人,在空地上摆一纸箱,专给拜佛的人卖香,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成为古寺门前一道不变的风景。

  盲人就住在西灵寺巷内一座很旧的小院里。每天早晨,盲人从那院里出来,双手抱着一个纸箱,箱子上面放着一个小板凳,一步一步摸索着向古寺门前走去。这段路程不足百步,盲人沿着街的一边向前走,脚在地面上轻轻擦着,慢慢向前挪动。这一段路,他已走过千百遍,肯定早已熟记在心,眼睛虽然看不见,心里却看得清楚,所以一步也走不错,甚至每一步都重叠着上一次的脚印。盲人走到他的老地方,慢慢放下抱着的箱子,再拿下箱子上的小板凳,放在身后,缓缓坐下,而后就从纸箱里取出一把一把的香,摆在箱盖上,开始一天的等待,极有耐心地熬过漫长的时光。

  在寺院南边不远处,街边经常有几个老人,一人搬一个小板凳,坐在那儿聊天。那些老头都是前几年退休的老干部,一天里没事可干,也无什么爱好,就坐在街边晒太阳,看街上过来过去的人。那些老头和寺院门口的盲人隔着几十步的距离遥相对应,可以说也是小街上的一道风景。

          3

  西灵寺北边,隔着一片古老的民房,便是本城的看守所。

  大墙横空,像一道悬崖峭壁横拦在面前。一道沉重的铁门,上方高悬两个赫然大字:威严。那墙,那门,那字,足以令人触目惊心,嘎然止步。

  在那高高的大墙外面,还有一座前院,是看守所的管教人员工作的场所。前院面临小街,临街又有一道铁门。平时,那大门总是关闭着。这天,有两辆警车鸣着警笛开进西灵寺巷,看守所的大门开了。警车直接开进大门,公安人员从警车里押下一伙抢劫犯,都戴着铐子,在院子里站了一排。引得好多人站在大门口围观。这时候,有个脏兮兮的老头分开众人走进大门,很老练地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歪着头把每个罪犯都看了几眼。看样子,看守所的管教人员都认得老头,也没人阻拦他。那老头看过了一遍,转身出得门来,就向外边看热闹的人发布信息:贼子儿!天天喊着严打哩,还敢动刀子抢劫,不抓你抓谁?

  老头说罢这几句话,咧着嘴笑了笑,摇摇头,身子一摇一摆地走了。这老头有趣。那些看热闹的人望着老头走远,禁不住都笑起来。

  那老头就住在看守所斜对面一座古老的大院子里。据说那座院落是清代传留下来的建筑,是古民居,是传统文化,属于保护对象。我看那个老头也有点像是出土文物,有一种相当古老的感觉。

  你来到这条小街上,天天能看见那个老头。老头穿一身黑衣,上下一色,黑衣黑裤黑鞋黑帽,常年如是,从未变过颜色。因他常年一身黑,我便暗自送了他一个称号:黑衣老头。

  每一个日子的多半光阴里,黑衣老头都在街上活动,或是蹲在院子大门口,或是坐在街边某个石台上,或是在街上走来走去。想来他是不习惯守在那历史悠久的古民居里面。黑衣老头几乎成了这条小街的一个标志。

  黑衣老头是个闲人,每日里懒懒散散,悠哉游哉。他坐在院门口,常能看到街那边看守所门前发生的事情,有时还会背着手到看守所大院里转上一圈。因而,对看守所里边的事,老头好像无所不知,常站在看守所门前向街上的人发布信息,告诉人们这两天又抓进来了什么样的犯人。

  那地方,差不多天天有些人围在看守所门口,伸着头往里边看。不用问,准是家里有个什么人犯了事儿,关在里边了。这时候,黑衣老头就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因为他知道里边的好多事,比如里边吃的是什么样的伙食,什么时候能往里面送吃的东西,什么时候有犯人出来打扫卫生……他传递的那些信息虽没有多大价值,但对那些犯人亲属们来说,都是一字不漏地听着,神情无比专注。当然在这种时候,就不会有人去注意到老头身上的衣服有多么邋遢了。

          4
  西灵寺巷是南北方向,但到了南头忽又拐了个直角弯向东而去,形成一个拐把儿,变成了东西方向。就在那个拐把儿东头连通大街的街口上,又有一道特殊的风景。每天每天,只要你从那街口上路过,都能见到一个怪异的疯子。那个疯子并不在街上撒野,不乱跑乱跳乱吼乱叫,只是守在街口拐角处,或是靠墙根儿坐在一块石墩上,或是横躺在路边,脑袋枕在人行道边的水泥台上。有时侯,他的嘴里会不停地咕咕叨叨,就像和尚念经一样,也听不清在咕叨些什么。有时侯又会扯着破嗓子大声唱歌,他会的歌还真不少,全是前几年的流行歌曲,而且唱得还不太走调。但他从不唱完一支完整的歌,一支歌刚唱两句,就又转到了另一支歌上,这两句那两句,连接得还挺紧凑,一口气能唱几十支歌,他那些歌词连在一起,显得非常可笑,有时引得街上的行人也会忍不住笑起来。

  当地的习俗,这种人不叫疯子,地方土话称为勺子,意思介于疯和傻之间,就说是这人掉了。那么我们就叫他勺子好了。

  勺子很瘦,脸上似乎只剩下骨头。可能是因为经常睡在地上,受了凉气,脖子上有根筋出了毛病,那脖子老是向一边拧着,脸也总是费劲地扭向一旁,因而更显傻相。身上的衣服,脏得不成样子,腰里勒一道橡皮绳,鼻梁上还架了一副不伦不类的破眼镜,那眼镜腿子断了,就用一截破布条子绑在脑壳子上。这个勺子把守在街口,从不随便招惹路人,但有一点,只要看见抽烟的人走过来,就会很敏捷地冲过去,突然把手伸到那人脸前头,说一声;给一支烟!走路的人碰上这一突然袭击,准会吓一跳。平时,勺子多是守在街口,一般不到小街北头来,寺院门口很少见到勺子的身影。若是勺子偶尔到了这边,在寺院门口一出现,说不定就会说出几句惊人的什么话来。

          5

  我翻阅地方志书,查出了西灵寺的来历。原来这座寺院初建于明代,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到了今日,寺院已是城市里一处吸引芸芸众生的场所,因为如今喜欢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了。平日里还看不出多少明显迹象,只不过偶有三两个烧香人来到寺门。但到了民间的一些传统节日里,寺院便呈现出空前的热闹景象。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纯朴的民风民情,传留下许许多多民间的节日。且不说那些人人皆知的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就连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也都是寺院的好日子。还有佛爷的生日、菩萨的生日、山神土地的什么日,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如果不是住到寺院对面,真不知道一年中竟有这么多的节日。今天,这些节日全和寺庙连在一起了,所有节日都是寺院的盛典,只要节日一到,热心的香客们便云集寺院,挡都挡不住。和尚们在这些日子里要做例行的法事,城里城外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们便会纷纷蜂拥而来,西灵寺巷忽而就成了长廊城里最喧闹的街道。我站在自家阳台上观望着对面寺院的景象,真是惊诧不已,想不通从哪里一下子出来了这么多烧香拜佛的人!

  在这热闹非凡的会日里,一天中前来拜佛的人究竟有多少,不好统计,只看寺院门外那些挤挨在一起的卖香的小摊儿,即可想象出那一天的盛况了。从寺院大门外两侧起,卖香的小摊儿分成左右两排,一个紧挨一个,一直连到街面上,看见人走过来,不管是烧香的还是过路的,都争着一片声地叫喊:香表请上——”前来烧香拜佛的人,乡下的居多,城里人也不少。尤其是那些满脸皱纹的老婆子,是佛门的忠实信徒,每逢节日,不管远近,必定匆匆忙忙赶来,碰上熟识的人还抱起双手互相施礼,看着很像那么回事。

  每到寺院的热闹日子,西灵寺门口还有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那是几个讨钱的老婆婆,只要节日一到,必定早早到位,就像前来上班一样,风雨不误。我真惊奇她们怎么把所有的节日都能记那么准。不知她们的家在哪里?在寺门口,几个老婆各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她们一整天跪坐在地上,伸着双手,眼巴巴望着从面前走过的香客们。

  我多次在自家阳台上注视寺院门口熙熙攘攘的景象,见多数烧香的人并不理睬坐在大门两旁的乞讨者,别说给钱,看也不看一眼,迈着大步就走过去了。那些人烧香是为了自己的事,不是来结善缘的。可给钱的也不少,因为拜佛的人太多了,十个八个里边总会有一两个心善的人。尤其是那些一心向佛的老太太们,来之前早就换好了零钱,一到门口就掏出来了,每人一角两角,三个要钱的都给到,不薄不厚。我在阳台上远远望着这场面,不觉想到,这些老婆子平日里大概再没有别的事干,就等着会日来拜佛,一到初一、十五,就不远十里、二十里赶到城里来。她们进城,路上要坐车,进了城要买香,寺门口要打发讨钱的人,到了佛面前还要布施,每来一趟,至少也得十来元吧。其实她们口袋里哪能有多少钱呢?平时儿子孝敬给几个钱,她们一点也舍不得花,就等着往寺里送!我不知道她们对佛这么虔诚,真能得到回报吗?

  当然,前来拜佛的人在寺门外的花费还都是小意思,真正的大头子还在寺院里边。寺内幽深的庭院里,一个殿接一个殿,每座殿内都有佛,每座佛像前无一例外都设有布施箱。如今佛也有了经济头脑,都爱钱了。你到佛面前叩头许愿,请求佛的保佑,是不是先向佛表一点心意?你有求于佛,又舍不得掏腰包,佛心中不悦,你的香不是白烧了吗?因而,不能心疼钱。可是,你把一张崭新的票子丢入布施箱后,再走进前边一座佛殿,才发现这尊佛也是要钱的,你给了那个不给这个,这个佛不见怪吗?佛殿一座接着一座,佛一尊接着一尊,哪一尊佛都不是吃素的!

  看到如此景象,真不知该怎么说了。想想看,平时谁的钱都不会轻易掏给别人,到街上买双鞋还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呢。但在这里,不管什么样的人,皆是自愿掏钱,掏得越多心里越舒坦。多有趣啊,天底下竟还有这样好的地方,只须把门开大,就会有很多人前来争相送钱。我忽而就想到,现在很多部门都面临着经费紧缺的困境,惟独此处恐怕不愁没钱吧?

  这时我的眼睛注意到了寺院大殿门口的一幅对联:

    一念回光化爱河而成净土

    六根返本变苦海以作莲池

  默诵着这幅净土莲池佛联,我再也无话可说。

          6

  黑衣老头在小街上不停地走来走去。他的背驼得很厉害,腰向前弯着,走起路来显得有些吃力,左右摇晃着,身上披的那件黑衣也随之在身子两边一甩一甩,像是两只受伤的翅膀。

  看那样子,今天老头跟往常不大一样,是不是遇上了什么意外的事?

  “老爷子,今天是怎么了?我和老头在街上走了个迎面,就问他。

  老头停住步,喘了几口气才说出话来:你说说我那贼子儿,他到哪去了?昨天骑着车子出去,一夜没回来,到这会儿还不见人影。人也不见,车也不见,你说急人不急人?

  老头说的贼子儿,是他的儿子。黑衣老头早就没了老伴,有个儿子不成器,整天胡溜跶,老头骂儿子是贼子儿。现在那贼子儿也不是没有营生干,他蹬黄包车,要是好好蹬,也能挣上钱,可他那辆黄包车常常在院子里闲着晒太阳,贼子儿却不知哪里去了。偶尔出车挣个两三元,没回到家就吃掉了。老头只能无奈地骂一声:贼子儿!

  那个贼子儿,有时在街边懒洋洋蹲着,有时骑一辆破旧的黄包车慢吞吞在街上游逛,一副无精打睬的样子。那么大一个儿子,还靠老子养活着。老头每天给儿子做饭吃,贼子儿从不动手。街上的人常看见贼子儿端着一只大碗蹲在院门口吃饭,一大碗面,也没菜,贼子儿大口小口狼吞虎咽,几下就扒光了。

  不知道老头的根底儿。听说先前他是五金厂的一名工人,现在老头一个月领三百元退休工资,勉强维持生活。老头就那一个儿子,却一点也指望不上,还老是给他带来麻烦,让老头心神不宁。这不,贼子儿忽然又不见了,出门两天不归,他能到哪儿去呢?

  我和黑衣老头的交往,就是在街上说几句话,因为每天都能碰上面。我劝慰老头不要着急,我说一个大小伙子,总不会丢掉吧?

  “不是那个话,老头担心地说,我是怕他不走正路。贼子儿,在外边常跟一伙二流鬼交往,你想想,跟着那些鬼跑来跑去,能有个好下场吗?

  这时,忽然看见贼子儿回来了。老头见儿子回来了,脸一绷就骂了起来:贼子儿,野哪去了?两天不回家!

  贼子儿灰头土脸一身脏,老子发脾气,他一点不在乎,嘻嘻一笑说,跟朋友玩去了。

  “啥朋友?老头虎着脸说,你交的那些二流鬼,哪有个好人?往后少跟那帮二流鬼来往!

  贼子儿也不说啥,走到老爹跟前,厚着脸皮伸出手说:老爸,给个钱我买包烟抽。老头一听又绷起脸,说你蹬黄包车挣的钱呢?贼子儿还是嘻皮笑脸,说没挣上,老爸给个吧,就一块钱。老头气得骂了几声,最后还是摸出一元钱扔过去。贼子儿就一溜小跑,去小卖部买了一包最便宜的劣质烟,乐得咧着大嘴直笑。

          7

  盲人抱着他的纸箱,箱子上放着小板凳,一步一步向古寺门前走去。

  今天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盲人刚走到古寺门口,弯腰往地上放箱子时,没防住箱子上的小板凳滚了下去,落在离箱子一步多远的地方。盲人放下纸箱,摸不见小板凳,就绕着纸箱,用脚慢慢探着寻找。其时,南边不远处,街边坐着的七八个闲散老头,看见盲人围着纸箱找小板凳,都很有兴趣地观望着。盲人绕着纸箱转了三圈,都没找到目标,有一次他的脚尖差一点儿碰在了小板凳上,却又从旁边错过去了。那几个旁观者笑得前仰后合。

  正在这时候,一个新的人物出现了。先是南边那些老头们看见,有一个老婆子走到了盲人跟前。谁也说不清老婆子从哪儿来的,当那几个老头看到她的时候,老婆子已经站在盲人身旁。这老婆子做出的第一个举动,是一弯腰提起了滚落在地上的小板凳,一屁股坐下,望着盲人绕圈儿,一个劲儿地笑。南边的老头们望着这一幕场景,都笑,说,哪儿来的个老婆子?这么捣蛋,看把瞎子整的!

  这老婆子衣服很破旧了,沾了一身土,头发也零乱,大概走了很远的路。看样子不是烧香的,也不像是走亲戚,她来这儿干什么呢?

  老头们正在胡乱猜测,老婆子开口说话了。

  “哎,瞎子,别瞎忙活了。老婆子说,你叫我一声大姑,我把小板凳填到你屁股底下。

  “你是谁?有眼睛的别拿没眼睛的开心。盲人说,你可看清了,这儿是佛爷坐的地方。

  “啊,你是佛爷呀?

  “我不是佛爷,也是佛爷的亲戚。你看好了。

  两个人你一句她一句,一会儿就像熟人一样说到了一起。那老婆子也不急着走,把小板凳给了盲人,她就蹲在旁边,陪着盲人说话。有几个拜佛的乡下人走过来买香,老婆子就帮着盲人收钱卖香。

  过了不大一会儿,寺院门口又有了更热闹的事。不知为何原因,寺里忽然起了一阵争吵声。街上的人们闻声望去,原来是烧香的人和寺里的和尚吵起来了。烧香的是两男两女,看样子是一家人,老两口领着儿子儿媳烧香拜佛来了,许是求菩萨赐个孙儿来了吧。这寺里的和尚怎么跟拜佛的香客吵起来了呢?

  人们看见,那一家人气愤地说着什么,从寺院门里走出来了。后边一个瘦和尚还不依不饶,紧跟着追出来,扯着尖嗓门,摇动着一只胳膊指着前边的人,气势汹汹地喊着:谁请你们来了?你自己愿意来的!你怕花钱干什么来了?滚得远远的去!乡下来的人到底胆子小,怕惹事,不敢大声吵嚷,再说又是在佛爷的殿堂门口,能没个规矩吗?那瘦和尚却不管什么佛门规矩,嘴里吐出一连串的恶言,还夹杂着骂人的脏话,怎么看怎么不像个和尚。

  这时候,街边那几个退休老干部看不下去了,都说,这是啥和尚?怎么这样恶?哪像个出家修行的人?走,咱们说说去。刚要起身,见一个老和尚从寺里出来了,街上的人都认得,这是寺里的主持,法号禅清大师,在城里颇有名气的。只见禅清大师往寺门口一站,沉沉地喝了一声:悟远!瘦和尚的气焰立时收敛了几分,但见街边围了一片看热闹的人,怕一下子失了脸面,强撑着又叫了声:师父——”还想再说几句什么争回面子。禅清大师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当即一摆手,不容争辩地说出两个字:回寺!瘦和尚憋得脸红脖子粗,可也不敢再逞强,只得回身进寺去了。街上的人都听清了禅清大师刚才叫出的悟远二字,原来这瘦和尚的法名叫悟远。

          8

  我们这几幢家属楼,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院,临街处有一个大门,楼院内的所有住户一律从这个大门口出入。可想而知,楼院大门口是一处人多口杂的地方。

  大门里边少不了有个门房。看门的是一对乡下来的老两口,人很老实,对所有的住户都很谦恭。那小小门房里天天都挤满了人,床上、椅子上总是坐得满满的,还有的没处坐,就站在地上。隔着玻璃窗往里一望,一屋子老婆子。这些老婆子怪,她们自己家里那么宽敞的客厅,那么高级的沙发,她们不坐,却偏要往这窄小的门房里挤。

  老婆子们聚在一处,再没别的事干,就是七言八语说些没用的废话,你一句她一句,乱糟糟一片。她们知道的事儿也特别多,传递消息比电报还快,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

  这几天,老婆子们有了一个天大的发现。

  “哎呀呀,奇事奇事,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瞎子找了个老婆子!

  “啊?是真的吗?
  “咋不是真的?你没看见,这两天瞎子在那儿卖香,有个老婆子就坐在旁边帮瞎子收钱呢。

  “哪儿来的个老婆子呀?

  “谁知道!瞎子院里的人说,那老婆子夜里就在瞎子屋里睡着呢。

  “是吗?哎呀哎呀,这个瞎子,他还有那个本事吗?

  “哈哈哈哈……

  这些老婆子的消息也真灵,还真叫她们说准了,盲人确实是找了一个老婆子,准确地说是碰到了一个送上门来的老婆子。这件事说起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怪事不能发生呢?

  西灵寺门口自从那天来了个老婆子,坐了盲人的小板凳,跟盲人搭上话以后,那老婆子就再没有走。接连几天,老婆子和盲人都是一同出现在寺院门口,一人坐一个小板凳,盲人卖香,老婆子就在一旁伸着手收钱。这情景,真让南边那些闲散老头看得一楞一楞的,嘿,瞎子莫不是交上桃花运啦!

  再过两日,盲人和老婆子的关系升级,有一天两人没有摆摊儿卖香,双双上街去了,老婆子在前边领路,手里拿着一根竹竿,盲人握着竹竿的另一头跟在后边,看着很像回事。第二天,街上的人就看见老婆子身上换上了一套不甚合体的新衣服。

          9

  这几日,坐在街边的几位闲散老头甚感奇怪,连着三四天了,西灵寺门口怎么不见盲人出来卖香呢?

  盲人在大街上。

  他去找那个骗了他的老婆子。

  老婆子把盲人骗了。她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那几天,她像一股风,缠绕着盲人,把没有眼睛的老瞎子吹得晕头转向。盲人卖香,她在一旁收钱,收来的票子都装进了她的腰包,盲人一点也没防着她。老婆子说,她是无家可归无依无靠,从此后就和你白头到老了。三说两说,就哄着盲人到商场里逛了一圈,花一百多元给她买了一套衣服。哪想到穿上新衣服第二天,老婆子就鞋底儿上抹油,溜了。

  盲人一夜没睡着觉,早晨一起来,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就出门上路了。他要去找那老婆子。两天之前,一个说要和他白头偕老的老婆子就拉着这根竹竿给他引路,两人上了一趟街,逛了一回商场。哪知道那是哄他跳圈儿哩!贼老婆子!盲人咽不下这口气,他要把贼老婆子找出来!在这样的时候,他似乎忘掉了一件事——他是个盲人啊,他怎样去找那个老婆子呢?而他却不去想这个,他只管走。只要碰上贼老婆子,他就能感觉得到,就能一把拉住她。

  然而,对一个盲人来说,城市毕竟太大了,街上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找了一天,找了两天,注定是不见踪影。他也毕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腿脚已不灵便,两天走下来,全身的骨头都散了架。但第三天早晨,他买了一个饼子,匆匆吃了半个,剩下的半个装在身上,拿起竹竿又出门了。

  这一次盲人没走出多远。到底是累过头了,走过几条街,拐过几次弯,三转两转,再也走不动了。更不好的是,这时候脑子里也糊涂起来,弄不清自己是身在何方了。盲人在原地转了几个圈子,用竹竿这儿捣捣,那儿探探,心中一片迷茫,连方向也闹不清了。

  盲人不能再走了,他摸索着在街边人行道旁坐下来。身上没有一丝力气,肚子里也咕咕叫着,就从口袋里掏出早晨剩下的半个饼子,慢吞吞吃起来。唉,看来是找不见了,罢了,不找了,贼老婆子,便宜了她!

  盲人的半个饼子吃了好大一会儿。他不是在吃,而是坐在那儿喘息。不知这儿是什么地方,他想,等会儿缓过气来,再想法子找路回家。

  其实,盲人不知道,此时他所在的地方,就在西灵寺南头拐把儿街口上。他在街上绕了一大圈,竟又绕回来了,而他自己还丝毫无所察觉。他早就迷失了方向。

  这时,离盲人五步之外,就蹲着他同一条街上的邻居勺子。不巧的是这会儿勺子嘴里一没咕咕叨叨,二没扯开破嗓子唱歌,他正靠墙坐在那儿舒舒坦坦地吸烟。今天勺子运气好,连着要到了几支烟卷,足够他美美享用半天了。勺子不出声,盲人也就没能发觉这个明显的目标。对一个盲人来说,虽然近在咫尺,却又是天涯海角。

  在街口另一边,停着一辆黄包车,正等待着招徕坐客。这辆黄包车已在那儿停了半天,看那样子,似乎也没打算拉人,车主自己躺在车上打盹儿,一觉睡醒了还不想动弹,只是伸个懒腰,翻了个身,仍然懒洋洋躺着。就在这时候,他看见了坐在路边吃饼子的盲人。

  如果盲人有眼睛,他一眼就能认出来,黄包车上躺着的这个懒家伙就是西灵寺巷黑衣老头的儿子贼子儿。可惜盲人两眼啥也看不见。虽说同在一条巷子里,天天都能见面,但盲人认不得贼子儿,盲人和贼子儿从未搭过话。

  贼子儿当然非常熟悉卖香的瞎子。他看见盲人有气无力地坐在路边,便问了一声:哎,老爷子,你不去卖香,坐这儿干么呀?

  盲人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正好问一下路,就说:我迷路了。

  “啊?迷路了?贼子儿心里咕噜一动,忽地坐了起来。

  “这儿是哪个街呀?盲人问道。

  “这儿呀,贼子儿东瞅西看,眼皮扑闪了几下,随口瞎编了一句:这儿是环城路。

  环城路?盲人茫然。长廊城里的大街小巷,他原先都知道的,没听过哪儿有个环城路呀?盲人心里有点发慌了,试探着问:这儿离西灵寺有多远?

  “噢,那可远啦!贼子儿怪腔怪调说,同时还做了个鬼脸。咋?老爷子想回家呀?坐到我的黄包车上吧,你掏十块钱,我保准把你送到家门口。

  盲人没有坐过黄包车,不知道价钱,低头想了想,坐车就坐车吧,这环城路到底是个什么鬼地方?今天不坐车恐怕是回不到家了。盲人就慢慢站了起来。贼子儿一看,顿时乐了,一拍屁股跳下车子,忙着把瞎子扶上了黄包车。

  今天贼子儿是逮着了!他那辆黄包车,车蓬和座位都脏得不成样子,而他本人比车子还要脏十分,谁愿意坐他那车子呀?在街上蹬黄包车,只要不出城,跑一趟是两元钱,贼子儿的车子,一元钱都没人坐。这回贼子儿真是逮着了,他把盲人哄上车,只要拉着老瞎子在大街上绕上几圈子,而后再把他送回西灵寺门口,十元一张的大团结就到手了。

  贼子儿得意洋洋跨上了车座,脚下一使劲儿,车轮转动了。这时候他的老子黑衣老头正在小街上游动闲走,赶巧走到小街拐把儿的拐角处,而贼子儿的车轮也恰好刚刚启动。老头看见儿子拉上了人,心里感到一丝欣慰,连着点了几下头。黑衣老头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贼子儿车上拉的竟会是西灵寺巷的老瞎子。

  这一幕,只有坐在街边吸烟的勺子看得清楚。那勺子眯着眼观望着黄包车向远处驶去,离西灵寺巷口越来越远,忽然拍着两手,破嗓子大声道出一段民谣来:不好了,不好了,骡子跟着马跑了……”

          10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这个夏天,西灵寺巷从大的方面说并无什么明显变化,一眼看去还是那样。黑衣老头坐在他们那个院子门口,两手托着自己的下巴,捧着他那多日没洗的脸,胳膊肘支在腿上,好大会儿不动弹一下。看那样儿,老头似乎不像以往了。

  我从黑衣老头住的古民居门前走过,坐在门口的黑衣老头看见我走过来,动了动身子,脸上有了表情,是打招呼的意思。

  我走到老头跟前就停住步,问他这几天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大舒服?

  “唉,老头长叹了一声,我那不争气的贼子儿,到底给我惹下祸了……

  贼子儿果然结交了几个大烟鬼贼娃子,跟上他们吃喝鬼混。贼子儿自己倒没有抽大烟,也没有跟上坏鬼们去偷去抢。可是,这个不长心眼儿的傻小子,不知在什么时候,竟然偷出老子的工资折,悄悄取出四百元,让贼娃子骗走了。黑衣老头一月只有三百元退休工资,省吃俭用舍不得花,每月省下几元,一年年下来,好不容易积存了一点钱,都在折子上存着,哪想到贼子儿听信了坏鬼们的花言巧语,竟让大烟鬼给弄走了。等到老头发现时,再三审问儿子,贼子儿才说是借给朋友了。你想想,钱到了那些坏鬼手里,你还能要得回来吗?贼子儿挨了老子一顿痛骂,找大烟鬼去要钱,那些没人性的东西脸一翻,你还想要钱?要你妈的逼吧!贼子儿哪肯罢休,伸手拉住一个,撕扯着不放,不料另一个家伙冷不防掏出刀子,照他腿上一刀子捅了过来。贼子儿哎呀一声倒在地上,大烟鬼们顿作鸟兽散,跑得无影无踪。

  我大吃了一惊,竟有这种事?我问儿子的伤怎么样?老头说多亏那一刀扎得不深,没伤着要命处,算是轻伤。我说人呢?住院了吗?老头苦笑一声,哪有钱住院啊?上了些药,在屋里躺着呢。

  嘿,看贼子儿惹下的这祸!怪不得黑衣老头打不起精神来。

  老头沉默了一会儿,又摇了摇头,叹口气说:现在这儿子养啥哩,把他养大了,只会害你!今上午看守所里抓进来一个小伙子,你猜他干了啥事?这贼子儿不孝顺,听了媳妇子的话,把老娘推到车子上,要往河里倒哩,多亏让人救了下来。你说说,这号儿子,你要他干啥?

  “真的吗?我听了好不惊讶,这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正说着,北边看守所门口来了一个老妇,从酣睡的丁老二身边绕过去,两只手伸开按到看守所大铁门上,从左到右把铁门摸了一遍。看样儿是从农村来的,胳膊上吊着一个布褡,里边装的可能是些吃食。这一定是一位伤心的母亲了。

  “你看你看,黑衣老头指着那老妇说,又是个可怜老婆子,准是儿子在里边关着,不知道是犯了啥罪。

  那老妇在铁门前徘徊了一会儿,犹豫着向我们这边走过来了。

  “这位大哥,我问点事……

  黑衣老头对这类事一向热心肠,就接上话问:来看儿子的吧?犯了啥事儿啦?

  “嘿,丢人的很……老妇似有点说不出口,大滴的泪珠从眼眶里涌了出来。

  原来她正是被儿子倒进河里的那个老娘。

  “啊?黑衣老头一听,马上瞪起了眼睛,愤愤地说:嘿呀,你这个老嫂子!儿子把你倒进河里,那是个啥儿子?你还来看他做啥?

  老婆子顿时泪流满面:我就这一个儿子呀,他再不好,也是我的儿子……

  望着这位母亲,我的心口忽觉一阵疼痛。黑衣老头再也无言,这时他一定是也想起了自己的贼子儿,他还能说什么话呢?

          11

  西灵寺里出了大事情,禅清大师坐化了。

  禅清大师年愈古稀,十岁出家为僧,在佛门度过了一个甲子。现在大师终成正果,撒手西去了。

  大师西去,可以说是轰动了全城。在我们这座古城里,提起大师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消息传开,城乡的善男信女纷纷从四面八方向西灵寺涌来。

  寺院里举哀七日,每日作盛大道场。

  好一个西灵寺巷,好一条背静小街!在长廊城里这条最短的小街上,因为有个西灵寺,一年之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热闹。然而,比起这一回,以前那些热闹就算不得什么了。所有曾经到西灵寺烧过香的信徒,都要来送一送禅清大师。从未到过西灵寺的人,听说寺里有七日大典,也都争相前来,要看一看这空前的热闹盛事。

  我站在自家四楼阳台上眺望寺院,寺内香客云集,人潮涌动,焚燃香火的缕缕青烟缠缠绕绕,形成一大片浓烟腾空而起,,久久不散。寺里悠扬的唢呐僧鼓木鱼声更是从早到晚不绝于耳,如醉如狂。我既然住在寺院对面,如此罕见的场面,我也不能不进寺去开开眼界,领略一番佛门的盛典了。

  进得山门,迎面院中先是一座巨大的香炉,有许多香客围在四周,有的焚纸,有的点香,有的跪在前面叩头,因为香火太旺,熊熊火光升腾起一米多高。我站在院中举目四望,但见南、北、西三面皆有佛殿,殿门上方匾额高悬,匾上皆是佛家箴言:佛光护佑、妙相庄严、西方胜景、登极乐天、无上正觉、不生不灭、开大智慧、 得大自在……我走进北边正殿,见是如来佛祖侧卧于殿中,佛祖背后是他的十大弟子,禅清大师的遗体就安放在佛祖面前,身上盖一袭黄色袈纱。大师遗体前,供桌上摆满供品,点着蜡烛,香炉里插满了燃着的香,有许多信徒争相跪拜。这里悬挂了一幅对联,可看作是对禅清大师一生的总结:万法皆空无我无人观自在,一尘不染非空非色见如来。西大殿里端坐着三尊佛像,居中还是如来佛,左有文殊,右有普贤,如来佛前面还坐着观音菩萨。看来这座佛殿里,如来佛率领着三位菩萨,是专门接受凡间芸芸众生的种种请求的,这从殿门两边的对联即可看得出来:佛千处祈求千处应,佛苦海常作渡人舟。我在寺院内前前后后走了几遭,认识了各殿的诸佛菩萨,也观察了熙熙攘攘的凡间众生。我看出来,这些善男信女们说是来送别禅清大师,其实主要还是来办自己的事。那些跪在各殿里给佛焚香的男女们,皆为各有所求,有的求子孙,有的求富贵,有的求健康,有的求平安,有的求佛赐福,有的许愿消灾免祸……还有很多人既不烧香也不叩头,逛来逛去只为看个热闹,就当是逛了一趟庙会。

  古寺院就这样举哀七日,七个日子里天天一样热闹场面,并未见到想象中的哀思气氛。我想,这几日里寺院里最大的成果,恐怕莫过于金钱方面的收获了。

  第七日,是禅清大师火葬升天的日子。这天早早地,西灵寺巷小街上从南到北停满了车辆,街上的车辆一律朝北,前边是十几辆小轿车、面包车,后边的大轿车一辆跟着一辆,可说是不见首尾。我实在难以想象,这是哪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轿车呢?前来为大师送葬的信徒们,更是络绎不绝而来,拥塞在车队两边,人和车整个儿挤满了西灵寺巷。

  上午十点钟,举丧开始,寺门外的人们纷纷退向两边,让开一条通道。寺门里,先是众僧吹奏着唢呐在前引路,随后大师的棺木从大殿内抬出来了。抬棺的全是大师的弟子们,大弟子在最前面抬头。大师去后,大弟子就是大师的当然继承人,要做寺院的主持了。我在阳台上看得分明,禅清大师的棺木从寺院大门抬出的时候,抬在最前边的一个和尚,面目冷峻,身骨瘦削,好像见过。再一细看,啊,竟是那个在寺院门口追着一家乡下人大骂的瘦和尚,法名悟远。怎么他就是禅清大师的大弟子?就是他要接任寺院的掌门人?

  我愕然。

  不大一会儿,听见街上响起一阵汽车轰鸣声,送葬的车队启动了。听说禅清大师要葬在城外百里远的东山寺,墓坑里早已堆积下好多木柴。佛门的规矩,和尚死后要放在火里燃烧。禅清大师是得道高僧,葬礼仪式更为隆重,说是大火要燃烧三天三夜。
  大师去了,古寺院从此又进入一个新的轮回。

          12

  日月漫漫,时间的河流缓缓向前流动着,永不停息。西灵寺巷的生活一如既往,按部就班地度着春夏秋冬。从夏天到冬季,也就在一转眼之间。

  大西北在寒冬季节迎来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春节到了。

  大年初一,西灵寺山门大开。过年了,这是寺院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日。许许多多热衷于拜佛的人,在这一天最要紧的事就是来西灵寺烧香。新年头一天,佛是最灵验的。今天来寺院还不同于以往,有很多人手里都提着一挂鞭炮,一到大门口就点着劈里啪啦炸起来。寺院山门外那一方地面上,红红的纸屑铺了厚厚一层。

  不过年的人还不止那些拜佛的。既然过年是烧香的好日子,那当然也是卖香的好时机了。先别说过年不过年,还是抓住时机挣钱要紧。天色未亮,香贩们早早就来抢占摊位,香摊儿比平时又多了不少。寺门口讨钱的老婆子,也一大早就提前上岗,人数也大大增多了,在山门两边坐了长长的两排。最惊奇的是,在那两排乞讨者中间,我们看见了西灵寺巷的盲人。

  啊,盲人……自从经历了那次意外事件之后,寺院门口就再不见盲人卖香的身影。现在,他也加入了古寺门口讨钱者的行列。

  古寺北边不远处,一座古民居门口,坐着我们熟悉的黑衣老头。今天的黑衣老头,身体大不如前了,走路时上半身深深弯下去,几乎和地面成了平行,不得不拄上一根木棍,当作拐杖。因而,自从入冬以后,很少见他在小街上走来走去了,多半时间都是独自默默坐在他们那座古民居门口,久久不动一动。那院子说是古民居,主要特色是体现在院门口的门楼上,那门楼的顶盖像一座拱形房子,下边无墙,四角有圆柱支撑着。圆柱和拱顶皆成黑色。黑衣老头坐在那门楼下面的木头门槛上,老头和古门楼浑然融为一体,让人联想起久远的年代。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呵,大风从门前刮过……一阵嘶哑的歌声忽然传来,惊动了不少人。向那边一看,啊,是勺子来了。

 勺子过来了,依旧一身破烂肮脏,鼻梁上也一如既往架着那副不伦不类的破眼镜,只是眼镜腿子上换了一截花布条绑在脑壳子上。他的脖子向一边拧得更厉害了,两条长腿走的有点像是太空步,远看着像个外星人。勺子也不过年,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喊着唱着到古寺门口看热闹来了。

  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买了一把香,不知要许什么心愿,站在寺门口犹豫不决。给我一根烟!勺子突然截在女孩面前,伸出一只手。哎呀!女孩吓得惊叫一声,扔掉手里的香就跑。四周的人们一阵哈哈大笑。

  勺子不笑,甩着两条胳膊,走着太空步,一摇三晃登上了寺门口的台阶。

  “看,勺子拜佛去了!一些人笑着,看勺子再弄出什么惊人举动。

  勺子并没有进寺,而是上了台阶后,转过身一屁股坐在了高高的门槛上。这勺子背朝寺院坐在山门正中间,面对着寺门外纷嚷的人群,忽然扯开嗓门大声唱道: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寺门外的人们都笑起来。

  “笑?勺子不唱了,改成了说,像雾像雨又像风,像你像我又像他。你我他,他我你,你他我,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成千上万个,佛爷能认下几个?

  人们听了勺子这几句模糊似又明白的话,不觉大为惊奇。勺子这些绕口令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我站在自家四楼阳台上,眺望着外面的街景,忽然想到,一过年就是一个新的春天了。



[ 本帖最后由 田瞳 于 2009-8-29 12:23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8-29 12:19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拜读并问好
3#
发表于 2009-8-29 13:43 | 只看该作者
富有生活元素的好作品.问好
4#
发表于 2009-8-29 15:28 | 只看该作者
一幅世俗风景画,刻画出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品质!由于笔力所致,情景历历在目。令人向往。
精华支持!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cn1001 于 2009-8-29 12:19 发表
坐沙发拜读并问好

谢谢第一时间关注!
6#
发表于 2009-8-29 21:51 | 只看该作者
形象生动的人物,富有生活层次感的描写,学习了!
7#
发表于 2009-8-29 22:29 | 只看该作者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社会生活的详细描写,给人心灵的震撼……
欣赏学习,问好田老师!
8#
发表于 2009-8-30 00: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田老师大作,问好。
9#
发表于 2009-8-30 07: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8-29 15:28 发表
一幅世俗风景画,刻画出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品质!由于笔力所致,情景历历在目。令人向往。
精华支持!



支持精华。
10#
发表于 2009-8-30 11:51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画卷,隽永耐读。问好主席!
11#
发表于 2009-8-30 17: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精华!
学习精华作品,学习对人物的刻画,学习对社会生活场面的描述!
问好老师!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8-29 13:43 发表
富有生活元素的好作品.问好

谢谢你对我作品一向的热情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5: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8-29 15:28 发表
一幅世俗风景画,刻画出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品质!由于笔力所致,情景历历在目。令人向往。
精华支持!

谢谢版主鼓励!中肯而专业的点评,言语虽不多,却句句沉甸甸的,佩服之至!
14#
发表于 2009-8-31 20:32 | 只看该作者
一幅幅简朴的风景画,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小人物。学习田老师大作。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15: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党龙 于 2009-8-29 21:51 发表
形象生动的人物,富有生活层次感的描写,学习了!


好久不见了,近来好吗?写了些什么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7 13:15 , Processed in 0.08012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