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长恨歌》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9 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距西安西南方向八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个著名的仙游寺。这里位于周至县境内,四面环山,一水中流,风景十分优美。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时值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35岁的白居易任周至县尉。那年秋天他和好友陈鸿、王质夫一起到仙游寺游玩。就餐时,说到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往事“相与感叹”。王质夫举杯到白居易面前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陈鸿《长恨歌传》)于是白居易就写出了这首《长恨歌》,同时在场的陈鸿也为此作了《长恨歌传》一文。
       虽然白居易一再表示自己的诗歌创作是为了“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察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策林六十八》),但一曲《长恨歌》却似天外来音,让人在感时伤世之外,很难不为诗中那份感天动地之情而唏嘘感叹。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长恨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以及经久不衰的流行性呢?
       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是在王质夫的提议下写成的,但它其实是融入了诗人本人与邻女湘灵曲折的恋情经历与沉痛的体会。这段经历对《长恨歌》的创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长恨歌》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正如陈鸿所说是“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像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遍的意义,使得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年少时,白居易与邻家少女湘灵青梅竹马,意气相投。长大后,两人便产生了恋情。白居易在题为《邻女》的诗中,曾追叙过这件事:“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对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声音赞叹有加。但这段姻缘,由于白母的门第观念阻挠,一直未能成功,而白居易也为此一直坚持到37岁才与别人完婚。
       白居易有关这段恋情的诗歌有很多,如《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冬至夜怀湘灵》等等。其实是已经给写《长恨歌》作了大量的铺垫。其中《长相思》一首中曰“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最后一句“枝枝连理生”在《长恨歌》中就演变成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对荒淫的统治者无情的谴责,对自身婚姻遭遇的痛心,对人间真挚爱情的理想化赞颂。形成了《长恨歌》复杂多变的矛盾主题,跌宕起伏的情感述说。也造就了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巨大影响与不朽的地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仅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思楷 于 2009-8-29 21:30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8-30 12:51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3#
发表于 2009-8-30 13:1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作者的文字里多少都能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
问好,没排好版啊。
4#
发表于 2009-8-30 18: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此篇,加深了对《长恨歌》的理解。
5#
发表于 2009-9-1 11:32 | 只看该作者
看来长恨歌也某种程度是白居易的精神向往。
6#
发表于 2009-9-1 22:18 | 只看该作者
  《长恨歌》虽然是讽喻诗,但看后去让人对两个主人翁产生了同情感。这首诗真是千古绝唱啊!
  此篇文章介绍的此诗的产生背景,让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09-9-1 22:2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9 05:39 , Processed in 0.0462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