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十二道金牌的背后(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31 1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十二道金牌的背后(散文)
  
                           (一)
  
  七月的中原大地,骄阳似火,热浪滚滚。空旷的田野上,到处弥漫着战争的氛围,没有一点点让人悦目的生机。
  
  烈日下,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正沿着坎坷不平的土路急速前进。
  
  旗幡猎猎,刀枪锃锃。一时间,遮天蔽日的滚滚黄土,掩没了急行军中将士们奔跑着的脚步。
  
  踏踏踏……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只见一匹枣红马紧跟着将士们急进的脚步飞驰而来。马上端坐着一位红光满面的将领,神情饱满,精神抖擞,马鞍桥上挂着一支丈八蛇矛枪。在枣红马的前后,各奔跑着一员步将马前的精神,马后的强壮。此时,两员步将虽然早已是汗流浃背了,但他们仍各执一根长棍,寸步不离的跟在枣红马的身边。枣红马的后面,还跟着几匹膘肥的战马。
  
  吁!只见马上的红脸将军一拽缰绳,正在飞奔着的枣红马戛然而止。红脸将军稳坐马上,他低头望一眼汗流浃背的将士们,脸上流露出一种凝重的神色。但随即,将军就抬起头来,把一双渴盼的目光投向遥远的北方。
  
  辽阔富庶、良田肥沃的中原大地,一下子展现在将军的眼前!此时,将军的心里正犹如翻滚着滔天的巨浪,让他浮想联翻。
  
  对于此时的将军来说,在不远处的北方,黄河岸边,不仅有着生他养他的一方热土,而且更有着他的手足同胞啊!而此时,那里正在遭受着蛮夷铁骑的践踏与蹂躏,将军的心里怎能不焦虑呢!
  
  这位红脸的将军,就是八百多年前举世闻名的抗金名将岳飞岳鹏举,他正率领岳家军的将士们进行着保家卫国、收复失地的正义战争。只见岳飞端坐马上,直视前方,他似乎看到了金朝军队正以树倒猢狲散的姿势惊慌逃窜。
  
  自五月以来,在友军的配合下,岳飞部从德安府出发,连克信阳、蔡州、郾城、颖昌等城池,尤其是郾城大捷,不仅给了金朝兀术军队以沉重的打击,而且在朝廷内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主战派再度占据上风。照这样下去,收复失地,直捣黄龙,迎取徽、钦二帝回朝指日可待呀!
  
  想到这些,岳元帅的凝重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此时,正值公元一一四零年的盛夏!就在岳飞看到即将胜利的曙光的这一刻,从南、北两个方向,各有快马正在不约而同地朝着元帅小憩的位置飞奔而来。
  
  先说北方来的,是先锋官岳云派来汇报战况的探哨。
  
  只见这匹快马飞至岳元帅的坐骑前,翻身下马,单腿跪地,双手呈上一封快报:
  
  “报元帅,岳先锋率部到达朱仙镇外围,现已安营扎寨,下一步行动请求元帅定夺。”
  
  岳飞闻听,心中一阵高兴:儿子也能带兵了啊!
  
  如果拿下朱仙镇,就是对兀术一致命的打击,将会加速他们兵败投降的时间。想到这里,岳飞刚要安抚一下探马,还未开口,就听见后面一阵争吵。岳元帅回头一看,只见三匹驿马款款而至,最前面马上的人尖声细语地问到:
  
  “那位是岳元帅,快来接旨呀!”
  
                                  (二)
  
  高宗赵构不仅仅称得上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君王,而且还应该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在这一点上,他不仅比他昏朽的父亲要明智的多,而且比他短命的哥哥也幸运的多。如果不是足智多谋,他根本就逃不出天罗地网般的金国军营,当然,也就建立不起来那个基础从来就没有稳定的南宋王朝。
  
  多年来,学术界对赵构的评价好像有点偏颇,说他只能算得上一个昏庸腐朽、卖国求荣的投降派。这样的评价似乎有失公允,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就没有看到赵构的另一面。
  
  其实,多年来,不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某个历史人物,似乎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
  
  还是接着说宋高宗吧!
  
  早在公元1125年冬天,当康王赵构(那时他还刚刚被封为康王)被他即位不久的哥哥赵桓派往金国做人质时,他就开始在金人面前巧言施计,明着服从蛮夷安排,暗中却做着维护大宋朝国家利益的行动。一年后,当他听到他的国家已经沦丧,父母兄长已被掳到了会宁府的消息时,赵构偷偷跑到一个没有兵将看守的小山头上,面朝南方,跪着大哭了一场。接着,他又跪向北方,对着上天发誓:爹、娘,你们放心,儿子一定要重振大宋雄风,灭掉金朝,雪我国耻,迎接二老回朝享受天伦之乐。
  
  从山上回来后,赵构一改往日郁郁寡欢的神情,而是主动迎奉金国官兵的支使,不久就取得了金人的信任。就在公元1126年5月的某一天,赵构终于施计逃出金营,回到了应天府。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后,终于重新竖起了大“宋”的旗帜。
  
  我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眼前逐渐闪现出了882年前的情景:赵构坐在龙书案后面,看着满朝文武百官,却终日闷闷不乐。有几个了解他的老臣知道,赵构始终不能忘记远在千里之外沦为阶下囚的父母。其实,在赵构的意识中,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而父母却在异国他乡遭受凌辱,是自己的不孝!因此,在竖起南宋大旗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心中立下了誓言:一定要迎接父母回朝,以尽自己的“孝”行。
  
  可见,“孝”作为中国封建道德思想的内涵,在国人的意识里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在以后的十几年里,赵构时时都在为如何迎接父母回朝这件事而心烦意乱。近年来,战争虽然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有一件事最令赵构担心:一旦金国蛮夷被打得节节败退时,他们因恼怒而杀掉作为人质的父母怎么办?
  
  自打主持南宋朝政以来,可以说,赵构几乎是日夜都会梦见他的母亲,母亲憔悴的神情让赵构心如刀绞。有一次,母亲甚至都在抱怨他了:皇儿呀,你倒好,天天享受着荣华富贵,你还知道为娘在遭受着蛮人的凌辱么?如今,你的父皇已经驾崩了,你还要让为娘孤零零一人在这里飘零多久?说不定哪天那些蛮贼就会把为娘杀了啊!
  
  赵构一惊,醒来已是泪流满面。可以说是这个梦,促进了他下决心要与金人议和,避免战争,争取早日迎回母亲。
  
  其实,几年来,高宗赵构之所以任凭金人长驱直入,自己一个劲的谦让,也是有着这方面的原因:他担心军中的那些主战派占了上风,让金人得不到一点好处,会恼了吴乞买,真的会把母亲杀了,那样,自己可就真是个不肖子孙了呀!
  
  作为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赵构虽然臆想着要做一个“百善孝为先”的子孙,但他仍然不敢大张旗鼓的宣传他的本意。他只好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先想办法迎回母亲,再组织力量反攻,直捣黄龙。
  
  应该说,这就是宋高宗赵构提出“议和”的真正意图!
  
  可是,在一次的朝廷议事中,当赵构刚一提出“议和”的想法,还没有说出本意呢,岳飞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当场给了高宗皇帝一个下不来台。
  
  也是从此,岳飞在赵构的心中开始,留下了刺儿头的印象!
  
                                 (三)
  
  公元1140年7月,中原前线。
  
  正当岳飞率部对朱仙镇实施包围,准备在此与金兀术决一雌雄之时,宋高宗赵构迎母回归心切,竟连续下达十二道圣旨,要岳飞速速撤兵。
  
  我们不用分析当时岳飞的心情是如何的仰天长叹,仅从赵构在一天之内,就在歌舞升平的临安,连续派出十二批人马飞至中原前线下令撤军,就可以看出朝廷对岳飞的态度如何了!
  
  当第一匹快马从临安出发,在跋涉了两天两夜来到朱仙镇时,可以想象奉旨的钦差是多么的劳累。这些钦差在平时,那可都是一些连宫门都不曾出过的内侍太监呀!深谙宫中的风云变幻,早就嗅到了一些朝廷对于岳飞十分不利的信息,再加上这次劳累,越发的对岳家军反感了。当钦差冒着炎炎烈日找到岳飞的军营时,早已是筋疲力尽了,所以,在还未走到军帐前,就气急败坏的在马上大声叫喊,要岳飞接旨。
  
  岳飞闻听京城来了奉旨的钦差,心中一喜:肯定是半个多月前回复的《班师奏略》皇上恩准了!想到这些,赶忙带着张宪、牛皋等人迎出账外。而那个身着大红外衣的太监好像是嫌岳元帅迎接迟了似的,早已把一股仇恨的怒气写满了脸上。
  
  岳飞心中微微一顿,立时,有一种不祥游遍了全身。
  
  只听太监尖声细语的问道:来将可是岳飞岳鹏举么?
  
  正是末将!岳飞双手抱拳,冲太监弯腰作揖。
  
  太监也好像看出了岳飞心中的那丝不详,厉声说道:那就快快接旨吧!
  
  岳飞这才双手撩起战袍,扑通一声跪倒地上:臣岳飞见过吾皇万岁万万岁!
  
  只听钦差慢声细语的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朝廷重大军事调整,现命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岳飞接旨后,立即率领本部人马班师,孤军不可久留,速回襄鄂待命。
  
  岳飞双手俯地,跪在那里,用心听着钦差一字一顿地念完圣旨后,身子一歪,一下子倒在地上:看来,这当今朝廷是下决心要与金人讲和了哇!
  
  应该说目前的形势对我们十分有利呀!目前,金人的锐气已经被挫,不几日就能收复全部失地,直捣黄龙,迎奉二帝还朝了,可这朝廷为什么还要执意议和呢?议和与武力收复失地,虽然都可以制止战争蔓延,减少无辜百姓的伤亡,可得到的利益那是不能相比的呀!
  
  岳飞还坐在地上想着心事呢,就听见“啪”的一声,一卷黄乎乎的东西摔在了眼前。他一惊,赶忙俯身拾起那卷圣旨,心里不服气的喊道:臣谢过吾皇万岁万万岁!
  
  从地上站起来,岳飞立即安排亲兵带钦差去休息,自己则带着张宪、牛皋回到帐中,几个人围在一起,仔细地琢磨起朝廷要他们班师回朝的决定来。
  
  不管他,打完这一仗再说!这时候,在岳飞的心里已经暗暗下了决心。
  
  想到这些,岳飞心头微微一展,刚要对众部将说出自己的决定。就听外面一阵喧哗,紧接着,一个小校飞快地跑进帐来:
  
  报元帅,有京城来的奉旨钦差要面见元帅!
  
  什么?岳飞心里一颤。这传旨的钦差板凳还没坐热呢,怎么又来了钦差呀!岳飞突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看来,这决不仅仅是让他班师的意思了,一定还有着其他的内幕呢!
  
  想到这些,岳飞赶忙带领身边的人朝账外走。还未走出门呢,就见一个文官穿着的官员疾步走进帐中,冲岳飞一拱手,说到:“元帅,可认得下官?”
  
  岳飞这才觉得来者有点面熟,但却一时又叫不上名来,便赶忙伸手相迎。
  
  请问大人,您是……?
  
  我原是宗泽将军的部下,现在工部任职。元帅,现有皇上的金牌在此,接了吧!
  
  岳飞这才跪下,接过金牌,看到上面只写有六个字:立即班师回朝!他一下子就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看来,皇上议和的决心已经不可更改了。想到这些,他一面安排亲兵带钦差到后帐休息,一面派人招张显等人速来帐中议事。
  
  正在这时,又一匹快马飞驰而至,马上人口口声声喊着要岳元帅接旨……
  
  就这样,一天之内,共有十二批打着朝廷旨意的钦差而至,旨意只有一个,命岳飞火速回朝。
  
  岳飞面对众部下,突然仰天长叹一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呀!
  
                                     (四)
  
  公元1141年的腊月,年关将至,临安城里不时响起零星的鞭炮声。过年的气息在皇宫里渐渐地浓起来。
  
  在后花园的御书房里,斜斜地照下一缕淡淡的阳光。宋高宗赵构正坐在仅有的一点光线里闭目养神。自打4月,以岳飞为首的那几个自恃兵重功高的主战派被革职,与金国的战争虽然没有完全停息,但目前的局势也是在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赵构的心情有了一点慰藉。为了早日迎回母后,他于10月初,就迫不及待的派出内侍魏良臣,秘密的绕过中原战场,去了会宁,找大金国的熙宗皇帝完颜亶要求议和。魏良臣在会宁府遭受了一波又一波的戏谑后,终于提出了要见一见太上皇和太皇后的请求。而此时,那个昏朽无能的太上皇赵佶,早已成了一个飘荡在关外的孤魂野鬼,就是当初他窈窕无比的妃子—也就是当今的太皇后韦氏,也憔悴的没有了人样。
  
  就在一个月前,赵构终于等来了魏良臣以及大金国的谈判特使。金国特使带来了韦氏写给赵构的一封信,赵构看到信就如看到了母亲一般,心如刀绞,他强忍着结束了与金国特使的会见,回到后宫又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哭。
  
  朕虽有天下,却不能赡养得了母亲!赵构哭完,当场咬牙立下誓言:有生之年若不迎回母亲,誓不为人!
  
  估计完颜亶不会有其他无理的要求吧?赵构幻想着,微微地闭上了双眼。这就是“孝”行思想高于国家利益的一个封建帝王的一生追求啊!
  
  此时,尽管在北方,大宋朝还有大片的国土被金人的铁骑蹂躏着,但这一刻,赵构的心情却是少有的舒畅。慢慢的,他就在这渐趋暗淡的光线里睡着了。
  
  朦朦胧胧,赵构听到有人叫他:构儿呀,为娘想你呢!
  
  赵构一激灵,又是一个梦!
  
  可以说,十几年来,赵构做这样的梦不下上百次了,每一次醒来,他都是泪流满面。娘啊,您放心,构儿一定要让您老人家早日回到家来,我们母子团聚。
  
  应该说,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宋高宗赵构迎接他的母亲回朝心切,顶着朝野内外巨大的压力,做出了要与金人议和的决定。所以,当这个新年来临之时,他隐隐之中,看到了那个令人激动的母子重逢的悲痛场面。
  
  根据史料分析,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此刻赵构的心情:什么他妈的江山社稷,百善孝为先,虽说大宋朝就是我的,可我的母亲现在却遭受着蛮夷的凌辱,何谈为孝?再说了,朕要做一个孝子何错之有?谁敢阻挠朕迎母回朝,格杀勿论!
  
  在与金国的议和谈判中,赵构不知是蓄意预谋,还是无意之中,安排的却是宰相秦桧,全权代表大宋朝与金国使者进行交涉,这样,就为后人对这次“绍兴和议”的历史评价找到了一个替骂鬼。
  
  这次谈判,秦桧完全是按照赵构的授意,在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的前提下,全盘接受了金国提出的议和条件:南宋把东起淮水中部,西到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以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大金国,并每年向上京进贡25万两白银和25万匹绢帛,世世代代向大金称臣。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绍兴和议”。宋高宗赵构用大片的国土和大批的财富,甚至以维护国家主权而战功赫赫的主战派将领岳飞的生命为代价,实现了他心中渴盼已久的母子重逢。
  
                                   (五)
  
  关于岳飞被害的过程,小时候,刘兰芳在评书《岳飞传》里就已经讲述的家喻户晓了。无论评书与史事有多少出入,但岳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皇权思想,给现代人留下了更多的喟叹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笔者想说的仍然是宋高宗赵构。
  
  公元1141年的大年三十,就在临安城里的居民家家户户准备着过年的饺子时,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女婿张宪被南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在风波亭,这一年岳飞只有39岁。消息传到会宁府后,金国人杀猪宰羊,举国欢庆,令金熙宗完颜亶料想不及的是,自己的目的竟这么顺利的就实现了。但随即,他就为岳飞举行了悲痛的哀悼,他深为岳飞生在如此腐朽的国家而惋惜。尽管这样,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诚信,立即假惺惺的答应了当初的承诺,于1142年的5月1日,安排赵构的生母韦氏,带着她老公赵佶的灵柩离开会宁府,踏上了南归的路程。
  
  四个月后,当韦氏一行人匮马乏地驶进临安城时,宋高宗赵构早已迎至到宫门以外。也是高宗见母心切,竟“噗通”一声跪到地上:娘啊,孩儿不孝,让您受苦了!
  
  韦氏下车,扶起脚下的皇帝,母子二人是抱头痛哭……
  
                                       (六)
  
  应当说,岳飞悲剧的根源,完全在于他对于皇权政治至高无上的崇拜。在岳飞的一生中,尽管“孝行”也很重地占据着他的思想,但他始终把“忠诚”看得高于“孝行”,而不能使之达到相辅相成的和谐,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脑子不会转弯”吧!而赵构正是抓住了岳飞人生思想的这一弱点,极力推崇自己的“孝行”,并对背判自己的异己进行极力地排斥。
  
  其实,在千百年的封建中国,“忠、孝”自古都是难以双全的。无论是“忠”,或者“孝”,都是一条无形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生存。岳飞作为一个臣子,他尊奉的是“忠”高于“孝”。而赵构则不同,赵构是一国之君,是至高无上的天子,所以,他是把“孝”当作第一位的。忠是指对于国家,按照当时赵构的观点: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国家就是自己,自己代表的就是大宋王朝。因此,赵构的认识对于他自己的行为,无所谓忠与否了,所以,他把“孝”看的高于一切,这就与岳飞的观点形成了陌路。当岳飞等军中大臣坚决主张武力收复失地的时候,赵构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担心的是:如果宋朝全面反攻,把金人杀的溃不成军时,万一他们一怒之下杀掉所有的大宋人质,母亲也不会留下活命的。如果那样,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保护不了,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更是何谈“孝”呢!
  
  于是,为了能迎回生母,赵构萌发了和金人议和,哪怕是让出部分国土,只要能把母亲换回来也是值得的。
  
  可是,当赵构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时,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些羽翼日渐丰满的武将们根本就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极力反对。这让赵构感到在那么多的文臣武将面前很失面子,心中极为不悦。
  
  尤其是那个岳鹏举……
  
  你们不就是仗着自己手中的那一点点兵权吗?就高傲的不把朕放在眼里了?哼,早晚有一天我要你们尝到高傲的滋味。于是,宋高宗赵构就绞尽脑汁,在战争的相持阶段,就急不可耐地找借口罢免了这些武将的兵权,并将岳飞置于死地!
  
  关于发生在南宋的这一“莫须有”史例,我们历来的观点都说,是秦桧害死了岳飞。其实,史事应该是这样的:岳飞和秦桧都在这一争端中被赵构所利用,以两个人各自为代表的两大党派同时被赵构当作了维护他自己统治地位和巩固他自家皇权政治的牺牲品,他们都应该是受害者!
  
  试想:作为秦桧,如果没有皇上的授权,他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对一个战功赫赫且握有重兵的将领给予随意摆布吗?作为岳飞,如果稍微了解一点皇权政治的思想内涵,也不至于惨遭迫害致死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岳飞被害仅仅十余年后,宋孝宗赵舎刚一登基,就为岳飞平了反,并且在向已做为太上皇的赵构请示时,赵构既没有表示支持,更是只字不提反对意见。从这一点来看,赵构就是一个颇有心计的封建皇帝,他能把朝野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上,让下边的人进行勾心斗角地相互残杀,来维护他的封建统治地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电脑无法编辑文章,版面排的不规范,拜托在线的版主老师给规范规范,多谢了

3#
发表于 2009-8-31 1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富有小说元素,拜读学习!

4#
发表于 2009-8-31 1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欣赏融入历史片段的大气文章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季大相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问好大相,多谢关注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夏日荷风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其实这只是个人的一些认识,就把它写了出来。问好荷风,谢谢关注并点评!

7#
发表于 2009-8-31 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对历史事件的演绎,融入了自己的看法与情愫。

8#
发表于 2009-9-1 0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文章比较长。我先记号。慢慢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09-9-1 0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正忙。先看了一半。
让他浮想联翻(连翩)。。。

10#
发表于 2009-9-1 1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一天之内,共有十二批打着朝廷旨意的钦差而至,旨意只有一个,命岳飞火速回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二道金牌”。岳飞的精忠报国,并没得到昏君的赏识或赞同。如此,处在一个昏君统治的环境里,你的理想抱负都成为了泡影。况且,还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年仅39岁,正是“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作者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新的整理,可以想到,作者行文极为严谨,还原历史真相,讴歌民族英雄。文章的最后的感悟确当而剀切。对于评书《岳飞传》,我至今都难以忘怀。还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问好!

11#
发表于 2009-9-1 1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9 编辑 <br /><br />直捣黄龙可以
为什么要迎回二圣
二圣回来赵构放哪?

12#
发表于 2009-9-2 08:47 | 只看该作者
南宋蕞尔小朝廷,本不值太多同情。
平原之子的文章,还是不错的。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9-9-2 08:52 编辑 ]
13#
发表于 2009-9-2 17:1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并问好
14#
发表于 2009-9-4 08:08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厚实,有个性的色彩。欣赏并问好朋友!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2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黑龙江小龙女 的帖子

问好小龙女,多谢关注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15:47 , Processed in 0.17898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