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一生
既然没有办法选择爆发,那就只有选择沉默。
总是不切实际的臆想着一些干净美好,温暖圆满的结局,纵使被人说的俗不可耐,也宁可不要被泪水充斥,悲伤溢满的心情。纵使知道很多事情不由我们的想象,也奢望着奇迹的降临。
《罗马假日》让我能想到只有一句话“候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些许无奈,些许悲哀,些许的思绪让我不知所措。明明知道不可能的,却一定要主观的臆造可能性,最后的难过,却变成了我的。
William Wyler导演的《罗马假日》被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完美的演出下被诠释的淋漓尽致。这让我很是惆怅。在欣赏的过程中,我总可以轻松的猜到剧情的发展。但是对于结局,虽然是意料之中,却是我不愿意去猜测的。其实整个剧本在现代来说,不算十分的具有新意,甚至可以说有些俗不可耐,“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一个“门当户对”的等级观念还根深蒂固的时代里,确实能够勾起不少人的共鸣。
某国公主安出使罗马,被调教的文雅淑女的她却依旧有一颗不羁的活泼好动的心,她厌倦了宫廷的生活。当她到罗马的第一个晚上便被罗马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所吸引,于是乘机偷偷溜出了戒备森严的官邸径直到了罗马街头。夜色里,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繁文缛节在这里失去了它强大的地位,天真代替了矜持。
故事从这里展开,安妮奇迹般得遇到了乔,高潮开始迭起。这种相遇在现实中的几率固然是微小的,但是也为电影增添了梦幻的浪漫色彩。
属于的他们的假日真正的开始了。
露天咖啡馆,香烟,摩托车,警察局,露天派对,这都是公主从未有过的旅行。罗马一日游将会成为公主心中一辈子的假日吧。24小时的相处,24小时的爱情,爱的火花总是摩擦的再多,也不可能燃烧成为一片火海。
整本剧本以黑白作为了主色调,并没有刻意做作的颜色雕琢,但是单单是主角出色的表演就足以填满所有的色彩。女主角的调皮可爱,男主角的英俊绅士,足以把整部电影刻画的惟妙惟肖。
我想,在罗马那样浪漫的背景渲染之下,加上奥黛丽·郝本独具魅力的表演风格,爱情被诠释的如此完美,即使结局并非想象的那样美好,那些记忆,也会一辈子铭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爱上一个不能爱的人,当爱上一个不可能爱的人,当爱的时间与地域错位,当爱的主角与身份纠葛,是贪婪?是占有?是无私?是放弃?牵起手,一定能一起走?一起走一定能走到最后?走到最后一定能幸福?
“世界上的爱情有两种:一种是相濡以沫,却厌倦到终老;另一种是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哭泣。”他们相交在直线的两个点,然后彼此无限延伸,再无交集。兜兜转转,各自转回了彼此的原点。以后,或是未来,都不可能相遇了吧。过去,或是曾经,彼此的相遇也只是因为各自轨道偶然运转的错误。
相遇,相知,相恋,相离,总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只是时间太过短暂,只是地位太过悬殊,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只是一场美丽的偶然的邂逅。在午夜罗马的街头,在欢呼喧闹的舞会,一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画上句号的爱情。
久久存在于一个不变的生活环境中,无论是谁都会厌倦。这时的我们总幻想着有一个人能带我们逃离这样的生活。就像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小女孩,总盼望着有一天,一个白马王子,站在她面前,带着她踏上红地毯,过着公主王子式的幸福的生活。只是一种幻想,就如同做了一场梦,梦醒了,就该彼此回归各自的生活。这一天,公主做了也许她这一生都不会做的事,这一天,乔爱了一个也许他这一生都不会和他在一起的女孩。他们用一天做了一场一辈子的梦。回忆渗透在人生的每一个场景中,将来,彼此想念,惟有怀念。
爱情,总是不期而遇。当它降临的时候,我们彼此毫无准备,当我们准备相爱的时候,它却已经离开了。
平民与公主。爱情与命运。在现实华丽而强烈的冲击之下,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冗长的悲剧叹息的只是门不当户不对。过早的开始同样意味着过早的结束。
她落寞地选择背负起自己还有国家的责任,回去了富丽堂皇的监狱,拷上了使命的枷锁。这便是公主的宿命。
他无奈地选择放弃爱情,抛开功利,回头,逝去的背影。这便是他的宿命。深沉而悲悯的爱情,一眼便是一生,惊鸿一瞥的永世怅惘。
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那么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对的人,就一定是一生幸福吗?
再见再见,再也不见,一入侯门,曾经的一切只能告别,是爱亦或是恨。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咫尺天涯,恍若隔世,错过便是天涯。
莫小七
2009.9.6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七 于 2009-9-6 22:5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