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5|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张老师改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6 0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老师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
  
  张老师教书教了几十年。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很受学生欢迎,成绩也很好。那时候年轻,热情高,精力充沛,上完了课也不觉得累,还打球,看书,精神头儿好着呢。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张老师就是将近50岁的人了。也许是上了年纪,光是教书就觉得累,哪还有看书的心思?再加上那几年张老师所在的乡镇虽然在向上汇报和在报纸上宣传的时候经济形势是一天比一天好,可发给老师的工资不但越来越少,按百分之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地一路走低,到最后连这为数不多的工资也领不到手了,因此张老师的家境非常清贫,眼看吃饭都要成问题了,哪里还有闲钱去买那价钱越来越高的劳什子书看?学生也不再喜欢张老师上课了,竟然发展到有学生给校长写条子要求换掉他,要知道当年他们的爷爷奶奶们是多么喜欢听他讲课呀!张老师在气愤之余,教学的心劲也渐渐地没了。这一来不但上课的内容不新鲜了,连激情也没有了,他自己都觉得没意思透了,学生就更加有意见,反映说听张老师讲课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有能耐的家长都托人朝其他班里转学生,弄得他脸上很是挂不住。眼见得同行中有那改行的,一个个气吹似的富了起来,虽然不比那些大款大腕大爷们,几子登科,富可敌县,却也是腰间呼机乱叫,脚下摩托生风,时不时赖蛤蟆掀门帘——露一小手,张老师不免眼热难当,于是准备改行。
  
  改行干什么呢?张老师犯了难。按那时的行市,好的行当,花个三百二百——这在当时就是很多的钱了——怕连关节也打不通,等于拿钱打水漂儿。何况他这把年纪,快退休了,工资不算低(相比而言,尽管在档案上记着拿不到手——但换个好单位也许就能拿到手呢),出不了多大力,弄不好再来个什么毛病,医疗费成千上万,让谁安排也头疼。而最最关键的问题是他根本不可能让“谁”安排自己改行,如果有个儿子(女婿也行)当县长,或者是镇长,再不然当个财政所长税务所长甚至派出所长什么的,肯定能把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安排了。教过的学生里面倒是有能安排他的,但比老子还难求,前些年有位学生当了局长,为了儿子就业,妻子买了些烟酒,让他去求学生局长,结果学生根本就不觉得自己是谁的学生,自我感觉百分之百是位局长,而且在笑纳了他的烟酒之后,还准备兼任他的生活导师,告诉他两瓶子酒三条子烟现在是根本拿不出门去的,现今的形势是盅子改成碗了,送礼改成现款了,男女关系也没人管了,弄得张老师连半个求字也未说出,白搭上烟酒不算,回来心口还疼了三天。
  
  思来想去,张老师觉得还是干个体比较合适。干个体自由。而且他想要干的个体比较简单,就是当个体医生,私人行医,准确地说就是在集市上摆地摊卖野药的那种。中国人买两样东西不问价,不还价,人家要多少给多少,一样是棺材,另一样就是药。“要想富,开药铺。”张老师虽然只能摆药摊儿,但仍然有帐可算。
  
  工欲善其身,必先利其器。在未正式改行之前,张老师就开始做准备,他去借来了《汤头歌》、《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利用业余时间研读,而且做了大量笔记,等他感到可以应付一阵的时候,他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开始行医了。
  
  行医之后,他每看见一个人,总觉得这个人有点小毛病,他是学过辩证法的,知道人无完人,所以他友善地走上前去,对那人说:
  
  “你有点小毛病,我给你治一治。”
  
  那人睨了他一眼,啥也没说,走了。
  
  他对遇见的第二个人说了同样的话,那人瞪着眼说:
  
  “谁有毛病?我看你是神经病!”
  
  遇见第三个人时,他急急地说道:
  
  “你有点小毛病,我给你治一治……不要你钱的。”
  
  那人看了他半天,说:
  
  “这年头还有学雷锋的,真没想到,吃错药了怎么的。”
  
  看见别人有毛病就想给人治治,是当教师时养成的坏习惯之一。张老师痛切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感到这一点对行医是极为不利的。他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于是留起了胡子,买了付小而圆的眼镜,戴在鼻头上。再行医时,他坐在马扎上,让眼镜滑到鼻头上,脚前铺上一块红布,上写祖传秘方专治什么什么,身后扯一根绳,上面吊几块自己花钱请人制作的锦旗,上面用各种字体写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华佗再世”等字样,一付稳坐钓鱼台,专等鱼上钩的架势。
  
  每来一位病人,他都毫不含糊,望闻问切,然后分析病之所自,如何治疗,注意事项,然后包药。看一个病号,比上一节课还累,算计算计,才挣三五毛钱,不过是药的差价而已。他狠下心说,下一个一定狠些,中国人吃药是不问价的,再说我看病多认真呀,这也是脑力劳动啊,脑力劳动也是劳动,而且是更高级的劳动哩。可是等来了病人,他又软下心来了,心想:人家来找我看病,就是对我的信任,就是把命交到我手里了,我怎么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呢。结果又是累得精疲力尽之后,挣了三五毛钱,一天下来,身子像散了架,挣了不足十元钱,真是一付有病的样子了。
  
  小商小贩们赶四集,就是一个集空(五天)里赶四个集,留下一天提货。张老师也骑着破自行车赶四集。有一次,到了一个小集上,早早铺开摊子,却是好长时间没人来。他便想:怎么这个地方人都不得病呢?想过之后吃了一惊:真是该打!怎么倒盼人生病了,这哪里是与人为善的态度,分明是咒骂人呢,简直是……简直……
  
  正想着,来了一位骑摩托车的青年,在他身边不远处放好车,从包里掏出一个电喇叭,先唱了一段京戏,又唱了一段豫剧,再唱了一段流行歌曲,就围上来了一大群人。那青年便放下电喇叭,脱了上衣,只穿一件背心,带上护腕,马步,站桩,嗨嗨嗨嗨,打了一套拳。然后又摸起电喇叭,说:
  
  “各位朋友,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乡亲、叔侄大爷婶子大娘大哥大姐们,你们好,刚才你们看了我的精彩表演,下面我还要表演一个节目,请哪一位有腰腿疼、关节炎的同志过来帮帮忙,我免费为他治病,保管药到病除,永不再犯!”
  
  人群先是忸怩着,不一会就有一位汉子站到了中间。那青年问:
  
  “你怎么啦?”
  
  “这儿疼。”汉子指指膝。
  
  “噢,关节炎,这个好治,撸起裤子来。”
  
  说着从提包里摸出一方半块伤湿止疼膏大小的胶布来,贴到汉子膝上,边揉边说:
  
  “这个关节炎是怎么得的?是有虫子钻进了关节里,把骨头当中的薄膜咬坏了。我现在就把虫子捉出来给大家看,一、二、三,好唻!”
  
  便从汉子膝上揭下胶布来,让众人看,果然有亮亮的线状物一段一段从上面落下,青年指着道:
  
  “看见了吗?看见了吗?这就是虫子,捉出来就不疼了。”
  
  又转身问汉子:“还疼吗?”
  
  汉子答:“好点了。”
  
  大家便纷纷上前求治。
  
  青年大声说:“大家不用挤,我都给你们治。”
  
  接着把提包抓在手里,摸出一个小包,高举在手:“不管是关节疼、腰腿疼、肩膀疼、脖子疼,还是头疼牙疼肚子疼,吃了我的药,一包见轻,两包不疼,三包根除。我在别处都卖一块钱一包,今天削价大酬宾,八毛钱一包,一块五两包,两块钱三包,存货不多,为了照顾到每一个人,每人顶多买三包,多了不卖,三包除根,要买的快拿钱来。”
  
  群情激昂中,大家围上了年轻人,不一会儿工夫就抢购一空。人群散去,青年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看了看张老师,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张老师心里发痒,忍不住凑上去,递一支烟,讨好地笑着问:
  
  “您那药,真那么神?”
  
  “那还有假?”
  
  “您……哪儿弄的?”
  
  “看你是个老实人,反正我也不打算来第二回,我就实话告诉你吧。”青年压低了声音说,“全是滑石粉和土面子,二百来包,您算算,挣多少?”
  
  “那虫子是……?”
  
  “那是在胶布上抹的鸡蛋清。看您这么大年纪,我说句不当说的话,如今干买卖,思想得解放,像您这样子,还不如卖老鼠药呢!”
  
  说着发动了摩托车,一溜烟走了,留下目瞪口呆的张老师。
  
  回家的路上,张老师着了凉,夜里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中,见一个玄衣的高人打开了自己的头颅,指着那脑子说:
  
  “你看,都酸了,臭了,不换怎么行?我点化点化你吧。”
  
  说着从怀里摸出一根精致的棍子在张老师脑壳里搅起来,直搅得糊糊涂涂,然后从兜里摸出一包东西——却是白天骑摩托车的青年卖的那种,打开,将那极像滑石粉和土面的东西撒进去,就见那一塌糊涂的脑子,像豆浆里放了盐卤一般,渐渐聚合,聚来聚去就变成豆腐脑般的一块,却是金灿灿耀眼发光,仔细看时,上面分明刻满了大大小小的“钱”字。玄衣的高人说着“好了,好了”,将揭开的天灵盖盖上,张老师分明听得“喀”的一声,就觉额头凉凉的熨帖,睁眼看时,却是妻拿了毛巾为他冷敷。
  
  张老师在家里歇了两天,觉得自己不是行医的料,决定再回学校去上班。
  
  校长是张老师的中学同学。当时张老师要走他没拦,现在张老师要求回来,他不急着表态,先问了问张老师改行后的情况,张老师大体说了一遍,说的时候不免愤愤不平,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看啥啥不顺眼之类的话说了一大堆。校长不接话,等张老师说完了,问他:“你真想回来?”
  
  “真想回来。”
  
  “那,你回来能干什么呢?”
  
  张老师愣了,没想到校长说出这样的话。
  
  “咱俩说话不外气,我实话告诉你,你的位置已经有人顶上了,小伙子干得很好,很受欢迎,跟你当年的情况差不多,再让你把他换下去,别说学生和家长不愿意,我也不能那么安排呀。”
  
  张老师一下子没了话说,脸憋得通红。
  
  张老师感到了深深的羞愧。
  
  张老师从此成了一名后勤人员,什么活都干过,就是没再上讲台讲过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云水苍茫 于 2009-9-26 04:31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9-26 09:58 | 只看该作者
小说看了开头,就觉得有些问题需要与作者商榷:

一是张老师的年龄问题:作者的定调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张老师就是将近50岁的人了”,而小说中出现这样的字句“学生也不再喜欢张老师上课了,竟然发展到有学生给校长写条子要求换掉他,要知道当年他们的爷爷奶奶们是多么喜欢听他讲课呀!”给“爷爷、奶奶”上过课的张老师,到底多大年龄?
二是张老师开诊所,说开就开。“在未正式改行之前,张老师就开始做准备,他去借来了《汤头歌》、《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利用业余时间研读,而且做了大量笔记,等他感到可以应付一阵的时候,他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开始行医了。”连行医资职都没有,就干上了?
三是,张老师离开学校,又回学校,来去自由?

邱天个人看法,可以讨论!
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邱天 于 2009-9-26 09:58 发表
小说看了开头,就觉得有些问题需要与作者商榷:

一是张老师的年龄问题:作者的定调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张老师就是将近50岁的人了”,而小说中出现这样的字句“学生也不再喜欢张老师上课了,竟然发展到 ...

邱版读文章果然心细,容我一一解释:首先张老师当年读的是中师,也就是初中毕业后进师范,毕业后就参加工作,工作时不会超过20岁,并且张老师一工作就到中学去教书,刚开始的时候教的学生和他年龄差不了几岁,所以到他近50岁时,他的学生许多当了爷爷奶奶了。其次,张老师当的其实是野医生,在乡村集市混饭吃,对其资质有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认真讲究。再次,张老师因为是停薪留职,职位其实是保留着的,不在学校工作期间要每月向学校交一定(事先商定)费用,再回学校上班时不再向学校交费用即可,所以来去相对自由。以上三种情况云水都在生活中经历过,真实性是可以保证的。
再次感谢邱版的细心阅读,学习并致敬!

[ 本帖最后由 云水苍茫 于 2009-9-26 11:12 编辑 ]
4#
发表于 2009-9-26 11:31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这很符合当时的现状
5#
发表于 2009-9-26 16: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8: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09-9-26 11:31 发表
我看这很符合当时的现状

感谢支持!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8: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下为公 于 2009-9-26 16:05 发表
主题鲜明,情节紧凑,细节生动。
一篇很现实的作品。
问好

感谢版主赏识,问好!
8#
发表于 2009-9-26 19: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9#
发表于 2009-9-26 20:29 | 只看该作者
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再怎么整,也不能这样整啊!教师的地位多高啊,收入也跟公务员比肩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都不低。这个“张老师”的思想要不得——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张老师就是将近50岁的人了。也许是上了年纪,光是教书就觉得累,哪还有看书的心思?再加上那几年张老师所在的乡镇虽然在向上汇报和在报纸上宣传的时候经济形势是一天比一天好,可发给老师的工资不但越来越少,按百分之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地一路走低,到最后连这为数不多的工资也领不到手了,因此张老师的家境非常清贫,眼看吃饭都要成问题了,哪里还有闲钱去买那价钱越来越高的劳什子书看?学生也不再喜欢张老师上课了,竟然发展到有学生给校长写条子要求换掉他,要知道当年他们的爷爷奶奶们是多么喜欢听他讲课呀!”……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4: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邱天 于 2009-9-26 20:29 发表
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再怎么整,也不能这样整啊!教师的地位多高啊,收入也跟公务员比肩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都不低。这个“张老师”的思想要不得——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张老师就是将近50岁的人了。也 ...

看来邱版对我国教育的情况不够了解,小说写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而教师的地位只是在近几年才在名义上接近公务员,实际上还是不如公务员,您关于张老师思想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张老师思想的变化原因非常复杂,并不单纯是经济问题,像张教师工作到近50岁时已经工作了30年,处在偏僻的乡村,在他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收入少得可怜,养家糊口都成问题,而且常年反复从事同一项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加之社会急剧变革,知识更新快,50岁左右的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都让他心灰意冷,最重要的是,当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讲课时,对老师来讲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这种痛苦还不能流露,不能向别人诉说,怕别人知道了笑话自己,其实别人早已经都知道了,但是谁都装不知道。所有上述种种都可以是张老师改行的理由,当然张老师改行不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我们这儿现在县乡科局级的领导,主要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改行的,他们当中不乏原先从事教师职业的,您能说他们的思想都成问题吗?我个人觉得,邱版看文章仔细是好事情,值得我等学习,但是在发表议论前似乎也应该多考虑考虑,毕竟中国之大,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毕竟您是斑竹,一言九鼎,而且您又很有时间上网,往往第一时间阅读和评论,您如果评价得当,当然显得您水平很高,大家只会对您更加敬仰,可是您如果评价失当,让我们坛子里其他同志后面怎么跟帖呀?

[ 本帖最后由 云水苍茫 于 2009-9-27 04:32 编辑 ]
11#
发表于 2009-9-27 08:11 | 只看该作者
“看来邱版对我国教育的情况不够了解,小说写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而教师的地位只是在近几年才在名义上接近公务员,实际上还是不如公务员,”

既然要商榷,就再说说,您说邱天对教育不了解,那是您对邱天不了解,邱天是在教师队伍退休的,(现聘到关工委工作)。在学校时,邱天虽然不教书(任领导),但教育会议没少参加,教育的变迁我是了解的。

小说中张老师在学校工作30年,而我的教龄38年,哈,我比“张老师”在教育战线时间更长。但您的发言中,有一点我是赞成的,“毕竟中国之大,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想您是在内地山区吧?跟我们沿海有所区别。我们这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教师不拖欠工资,即便您所说的上世纪80年代,工资也不比公务员少,而且还享受两个假期。哈!

好了,不再说什么了。邱天井底之蛙,对教育缺少了解,向您检讨!欢迎您对邱天批评!版主不版主的,当不当没关系,但话要敢说,直言不讳。邱天就这个性格,几十年的老毛病,想改,改不了了,就原谅邱天一回。啊?

谢谢您!
12#
发表于 2009-9-27 08:15 | 只看该作者
再说一句,我最看不惯对教育不喜欢、不愿意干的人了。放着老师不当,去卖什么狗皮膏药。笑。
这才是我不喜欢这篇小说的症结。
13#
发表于 2009-9-27 09:21 | 只看该作者
张老师自食苦果.小说主题很有现实意义.
只不过是改行当医生,是有点不实际.

楼主文笔干净冼练,不失一位写作老手.
很欣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9:28 | 只看该作者
邱版猜测不错,我的确在山区,即便到今天,我们这儿教师的待遇也还不如公务员,特别是在乡镇,这种情况可能在全国不在少数,所以特别羡慕您。另外,我也看不惯对教育不喜欢、不愿意干的人,但是凭心而论,张老师也是迫不得已,被生活逼的,在学生喜欢他的时候,他是快乐的,想来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太伤自尊,他想爱也爱不起来了。这在教育行里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张老师其实是个悲剧,他身上有许多人的影子,我的本意并不是赞成他的生活方式,这从行文中是可以看出来的,只是想通过他的故事引起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罢了。
我也是教育行的,现在还给学生上课,根据您的介绍,您应该是前辈,致敬!其实我喜欢您这样的性格,我的性格和您差不多,想啥说啥,言语之中如有冒犯之处,还请海涵。
邱老师好人,直爽,敬业,再一次感谢您对本文的认真阅读和关注!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09: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山野农夫 于 2009-9-27 09:21 发表
张老师自食苦果.小说主题很有现实意义.
只不过是改行当医生,是有点不实际.

楼主文笔干净冼练,不失一位写作老手.
很欣赏!

我原先工作过的一所中学的校长(而且当时兼任学校党支部书记),现在游街串巷当起了风水先生,我刚刚听说时也楞了半天,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有趣!
感谢阅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7 11:24 , Processed in 0.0555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