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过“忧”不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29 2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忧”不及
                                                                   --中国人应该少一点忧患意识。
  



                                                    为什么要忧愁?
  
  有次,我上高中的小外甥和我姐姐说,他是“18岁的年纪,50岁的心脏”。沉重的学业、未来的就业困境、缺少运动的身体,让现在的孩子们过早的失去了少年人应有的快乐纯真。不仅仅是孩子们如此,整个国民的精神面貌都是愁眉不展的。这些年,经济发展了,国人口袋里有钱了,可是眉头却越来越紧锁了。
  
  因忧愁焦虑而导致的心理疾病这些年迅猛上升,忧虑导致的亚健康状态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严重困扰,10多岁的孩子因焦虑而失眠,30多岁正当盛年的白领高管因焦虑而英年早逝,走在都市街头,路人张张冷漠愁苦的面孔无不在昭示着:这是一个愁眉苦脸的城市,这是一个愁眉苦脸的时代!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忧愁呢?真的需要忧愁么?


  
           中国人的传统有博大精深的“忧愁情结”。
  
  中国人是世界上活得很不开心的人群,这和中国人压抑的传统文化有关。国人待人接物讲究谦卑,也就是低眉哈腰,说话压着嗓子,细声细气;中国儒家的道德操守是做人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走路上要时刻想象自己正在溜旱冰;儒家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说,君子就应该整天板着脸,像别人欠他债似的;传统警示名言“天将降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也就是说,做大事的人都是黄莲样的苦命,苦水里泡大的。这样的人能快乐么?
  
  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受虐情结”。古有“东施效颦”,就是假装心口疼,大家都喜欢有病的女人,而且是有心脏病的女人。贾宝玉不喜欢薛宝钗,就因为她很没病,很健康、很健壮、很阳光;宝哥哥喜欢林妹妹,正因为她整天哭哭啼啼、愁眉苦脸、体弱多病;中国文人喜欢的盆景艺术是地道的“残疾人艺术、残忍艺术”,将一颗健康的树苗“扭、扎、绑、捆、割、削、砍”,就差对树苗凌迟极刑了,哪里还有点点的“人和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人文艺术风范”?这和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压抑有关,封建时代,人性受压抑,压抑的人性导致了人们远离了自然人性的愉悦审美,渐渐的就形成了“病态美”、“残缺美”的独特趣味。这样的美怎能让人笑颜常开!
  
  中国历史是一部饱受磨难的历史,中国百姓是世界上最苦难的种群。内被皇帝、暴政者欺压,说话要小心,写文要当心文字狱,中国人做人行事便如小媳妇般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对外,中华民族的命运颠沛流离,军阀混战、外族入侵、五胡乱华、八国联军……苦难的历史渐渐浸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悲情情结”,这种悲情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压抑愁闷的民族性格和衍生的悲苦文化传统。


  
             
过“忧”不及的忧患意识。
  
  改革开放后,一些新富裕起来的人成为“暴发户”,他们有着浓厚的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改革开放起初,中国人有着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懒散;独生子女一代的溺爱教育,常让有识之士奋笔疾呼“中国的小皇帝一代需要忧患教育、挫折教育”……这个时候,中国人是急需忧患意识的,《义勇军进行曲》重新成为国歌就是这种呼唤忧患意识的写照。
  
  忧患意识起初确实成为鞭策国人努力拼搏、奋起直追的动力。可是近来年,忧患意识已经“矫枉过正”,严重困扰国民心理健康,成为21世纪的健康杀手。
  
  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时代剧烈的竞争使得人们严重的心理失衡,国民传统的忧患情结、忧患文化使得国民的整个精神面貌“苦闷不堪”,人们有钱了,却越来越不快乐了,心身健康也越来越差,心身疾病成为一个严重的时髦病、时代病。
  
  在这样的时刻,特别当前金融危机的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忧患情结”和“忧患教育”,我们还需要这种矫枉过正的忧患意识吗?
  
 


              全民皆忧的“忧患时代”。
  
  为了吸取曾经的小皇帝一代的溺爱教育的消极影响,新生代父母们着重对孩子从小开始忧患教育,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受各种挫折教育,没完没了的学这学那。中国学生很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美,孩子们总有无止境的更高、更好的目标可以努力看齐。他们几乎每一天、每一堂课都要被警告:考不上好大学、没有更多的技能,将来就无法谋生。教育者和家长们想方设法的刁难孩子、磨练孩子,他们信奉“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的忧患哲学。
  
  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孩子好不容易长大了,进入社会。忽然发现,才出火坑,又入苦海,苦海无边。整个社会陷入过度的忧患意识。穷人忧患穷日子,有钱人忧患钱还不够多;人们活得很忧患,只有钱能让人不忧患;不是很多很多的钱,而是更多更多的钱才能活得少点忧患;单位效益差的很忧患,单位效益好的也忧患;单位效益不好的有下岗的忧患,单位效益很好的,领导也常常对你进行忧患教育,时髦的末位淘汰制,即便被淘汰者工作几乎尽善尽美……
  
  整个社会陷入一种矫枉过正的“过度忧患”,而且很多忧患非常莫名其妙。比如有为了弟弟大学学费而卖淫的小学老师,并不等于中学毕业的人就不能好好的活;有财产缩水后仍然是富翁的人因忧虑而自杀;越有钱越忧虑,学历越高越忧虑,职位越高越忧虑,官越大越忧虑,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忧虑……人人是“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于忧患,活于忧患,死于忧患!
  
                

             忧患教育是一种病态教育。
  
  中国人因历史上的国弱民穷,非常注重对孩子们从小进行忧患教育。我们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观点。忧患教育是违背人性的,是压抑天性的,是背逆自然的病态教育。忧患意识本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解决问题的并不是忧患意识本身。反而忧患使人患得患失,心理失衡、丧失自信。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欢忧患的,而美国人可能是最不忧患的,美国人给人一副嘻嘻哈哈的玩世不恭的牛仔印象,可美国却是最强盛的。靠的是忧患吗?不,是自信和乐观!这些却是我们最缺少的品质。
  
  中国人最津津乐道的处世哲学是居安思危。其实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居安思危和成功没有必然联系。比尔盖兹居安思危吗?如果是,他就不会从哈佛大学中途退学,那可是世界名校。根据调查,那些学历最高的人往往都不是最富有的人,因为学历越高的人办事越容易患得患失,他们善于居安思危,怕失败,怕风险,怕这怕那。那些善于居安思危的人往往适合做总经理,而不适合做董事长,他们忧患有余,胆识不足。诸葛亮非常忧患,以至于忧患得英年早逝,刘备没他忧患,曹操好像也没他忧患,但诸葛亮只能做个军师,也就一高级总经理,而刘备、曹操则是董事长。诸葛亮的《出师表》确实很忧患,忧患得有点优柔寡断,但他就是写不出曹孟德的《观沧海》的气势,因为曹操没他忧患。
  
  成功很多时候就是是一场场赌博--商机、战机、人生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赌博不适合那些患得患失的人,适合那些不善忧患、极具冒险精神的人。所以,冒险的赌徒常常意想不到的猎取成功。中国为何落后于日本、美国、英国等?因为我们错失了很多次机遇,君主立宪错过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错过了,我们患得患失、谨小慎微,我们错过了很多次机遇。1978年,中国人才刚刚搭上了资本经济的末班车,可是人家这班车已经行驶了几百年了。可叹,可惜!
  
  有个成语叫“杞人忧天”,“居安思危”就是一种杞人忧天。生命来之不易,人降临这个世界是一种概率极其偶然的幸运,人应该为这样的极其不易的幸运而快快乐乐的生活每一天。有部电影叫《美丽人生》,集中营里的父亲为了不破坏儿子美好的童年,于是告诉儿子这只是个“美秒的游戏”。这是西方人拍摄的,估计中国导演拍不了,因为我们民族缺乏一种快乐元素。
人生是美丽的,我们不应该对孩子们从小开始灌输一种“忧患意识”,忧患教育是一种有害的病态教育,只有快乐教育才是符合自然人性的健康教育。
  
  中国人,应该从小时候开始学会快乐,快乐的人才有自信,自信的民族才有希望!



        补记:当然,官人这一群体还是应该多多益善的忧患忧患的,对国家民族会大有好处。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09-10-1 12:35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9-29 23:4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更觉得我们缺少真正的忧患意识
3#
发表于 2009-9-30 09:38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中国人活得很不洒脱,太抑郁了。有钱人抑郁,没错人抑郁。整个民族抑郁。这主要是“忧患教育”造成的现象。历史上,许多文章都是充满忧患意识的。当然,有点忧患意识是对的,但不能总认为将来是一片阴暗的。
  乐观向上应该是民族的“主旋律”。民族是这样,个人也应该是这样。
4#
发表于 2009-10-4 19:12 | 只看该作者
很赞同微风的补记中所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就现在而言,当官的,应该忧国忧民才是。这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对于普通老百姓……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就有安全教育的内容,事实上,如果孩子的安全意识不到,就可能在突来的危险面前发生严重的后果。同样,如果不忧虑孩子的前途,不让孩子参加补课班之类的,就可能真的使孩子输在起点上,那么,该忧虑的就在后头了……国人的忧虑都是面对现实的,我不相信美国人没有忧患意识,911之后,他们终于尝到了苦头,甚至变得有些神经质了……
微风兄的许多话都过于武断,比如“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受虐情结”。古有“东施效颦”,就是假装心口疼,大家都喜欢有病的女人,而且是有心脏病的女人。贾宝玉不喜欢薛宝钗,就因为她很没病,很健康、很健壮、很阳光;宝哥哥喜欢林妹妹,正因为她整天哭哭啼啼、愁眉苦脸、体弱多病……”
别人怎样不知道,至少我没有“受虐情结”,更不会去喜欢有心脏病的女人(如果喜欢上之后再患上心脏病则属例外。)如果有这样的朋友,不妨来澄清一下;而宝玉的爱恶,是因为病与非病的问题?……宝玉就曾评价过黛玉:“如果他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5#
发表于 2009-10-4 21:02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是赞同这个国度应该多一些忧患意识,至少我们现在还没有快乐的资本,前提是,这个东方古国还没有那么富有!我说的是精神的富有!要是真的“快乐”起来,我想,90后出生的人基本就算垮掉了!个人愚见,与版主共勉!
6#
发表于 2009-10-7 12:23 | 只看该作者
赞同水如空先生的评论及2楼5楼意见。
7#
发表于 2009-10-7 12:38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忧患意识是不能丢的,关键是怎么去对待,怎么去生活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7:23 , Processed in 0.04914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