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22|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把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9 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把手”在戴家庄周围方转很有名气。他满脸的竖头肉,头发茬又短又硬,像把板刷。他大名叫谭益友,“一把手”是他的绰号。由于他儿时出过天花,所以白嫩的脸上多了几颗“星星”。平时他也不太爱说话,只会木纳地憨笑。一笑起来脸上的那几颗“星星”就聚拢一堆,扭成碎花儿,样子怪是好笑。小时候,庄上的人都叫他“小麻子”。
  
  小麻子生不逢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贫穷落后。小麻子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生产队里苦“工分”买口粮,一年苦到头,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小麻子父母舍不得儿子忍饥受饿,就给小麻子报名去参军。
  
  抗美援朝那年,小麻子在上甘岭高地与敌人激烈鏖战中丢了左膀子,成了“一把手”。
  
  一把手回乡后,完全可以享享清福,但他不情愿白白地消磨剩下的大半辈子时光,三天两头地往公社大院里跑。公社书记也是个“军人出生”,他赞成一把手的想法,很快就一纸任命谭益友为红星大队的“一把手”。
  
  这个红星大队是全公社最穷的大队,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是个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这里的大队干部换得比流水还快,上任的大队干部最长的当个一年半载,最短的只有几十天便打了退堂鼓。干部难当的首要原因是大队里太穷,其次是“坏猴子”多。这些“坏猴子”专挑干部的刺,他们的眼睛专盯干部的“屁股”,哪怕干部屁股有一丁点“坐(做)不正”,他们就会“上纲上线”地往死里整,不轰下台决不善罢甘休。
  
  “一把手”走马上任,当上了红星大队的支部书记。全大队两千多双眼睛都盯着他,"哈哈",不是看他脸上的小麻子,而是看他这个大队支部书记能做几天。特别是那几个“坏猴子”,看他如何“服侍”,多数人都认为“一把手”做支书,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谭益友心里也有把算盘,他如果没有金钢钻,也不会来揽这个瓷器活。他决心蒸个馒头傲口气,带领社员群众战天斗地,彻底改变红星大队的“一穷二白”现状。
  
  谭益友上任的第一次支部扩大会,是一次流动现场会,参加这次流动现场会的人员除全体党员、大小队干部之外,还有那几个“坏猴子”。嗨!支部扩大会请几个“坏猴子”参加,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让与会者惊讶呀!他们一路参观一路议论,多数人不敢出声,只是交头接耳。
  
  “新官上任三把火!”
  
  “抱(刚)砌的茅厮(坑)三日新!”
  
  “……”有人喊好,有人说孬,但也有人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认为潭益友开这种支部流动现场会,是搞形式主义?是搭花架子?是……?那几个“坏猴子”跟在队伍最后,像一条甩不掉的尾巴,甩来甩去的。他们想的是参加大队里的会议,要不着下地劳动,也能记上工分,中午不但有饭吃而且还有酒喝,有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红星大队有十二个生产小队,分二十多个散落的村庄。流动现场会从早上七时开始集合,跑到中午十二点钟还没有跑完。那几个“坏猴子”开始不安了,有人朝队伍前面喊话:“喂!谭支部呀!还要跑到什么时候嘞?肚子都饿得咕咕地叫了。”
  
  “快啦,再看几个困难户,就吃饭。”谭支书掉过头来,挥挥右手,亮大嗓门向后面喊话。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流动现场会到了李庄组,队伍在李宏伟门前停了下来。这李宏伟一家六口人住在三间又短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两个孩子面黄肌瘦,衣着破烂,中午一家老小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吃的是“桐油灌灯盏(小麦磨成面粉熬成的稀粥),谭支书招呼大家在老李门前的树荫下休息。李宏伟见来了这么多的干部,顿感蓬壁生辉。一家老小连忙让出桌凳,给干部们坐下休息。
  
  谭支书与李宏伟一阵耳语之后,转身说:“今天把大家辛苦了,也跑累了,先坐下来弯弯(息息)腿。我们红星大队有多穷?有多少破烂不堪的房屋?大家一路走来都看到了。更让人心酸的是,你们都看看这一家老小,中饭就喝这样的面糊粥。我们庄稼人连米饭都吃不上,只能喝这种面糊,实在是惭愧呀!”潭支书端起一碗能照出人影子的稀汤粥,给大家看。
  
  大小队干部们一个个都不吭声,倒是几个“坏猴子”七嘴八舌说开了。
  
  “有什么办法呢?年年发大水,栽下的稻子都让水淹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现在你做红星大队的一把手了,就看你的了!”
  
  “你说怎么干,我们跟你干!只要能吃上白米饭。”
  
  “……”正说着,李宏伟招呼大家吃饭。哪有饭?就是面糊粥里多了几个“面疙瘩”,外加一碗臭咸菜。几个村干部和那几个“坏猴子”都看傻了眼。以往干部会不是吃鱼就是吃肉,村支书高兴起来,还会咪点“粮食白(粮食白酒)”,而今天跑这么多的路,竟然连一口白米饭都吃不上?喝这种面糊,这新上任的支书也太抠门了吧?
  
  “今天我请客,委屈大家了,中午就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吃点稀糊粥,愿意喝的留下,不愿喝的可以走人。”潭支书讲话干脆利落。
  
  时间已经过了十二点半,大家的肚子早已饥肠辘辘了。干部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各人的肚子实在是不能让他们多想了,端起面糊就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就连那几个专挑干部刺的“坏猴子”也吃得喷香。
  
  吃过午饭后,谭益友自掏腰包丢下了20元中饭钱。给这么多钱?李宏伟说什么也不肯收,这是国家发给他的近一个月的生活费呀!当时一个劳动力做一个劳日(干一天)只有几毛钱。谭益友右手一挥,说:“不管多少收下吧,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说完带着队伍回到大队部会议室,继续开会。
  
  会后,红星大队的所有党员干部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就包括那几个“坏猴子”都有任务。大队革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个小队长负责带领社员加固防洪圩堆,开挖防洪排水大沟。那几个“坏猴子.”负责全大队安全保卫工作。
  
  后来,潭支书几次到县城找他的战友,县委“一把手”王书记,搞回了一台抽水机,建起了红星大队第一座排涝站。
  
  那年,红星大队的秋收是一片欢笑,全大队三千多亩水稻,不但排除了洪涝灾害,而且赢得了大丰收,让社员们吃上了白米饭。
  
  “一把手”上任的第二年,他说服自己的老婆变卖了娘家陪嫁的金银首饰,连同国家发给谭益友的伤残补助金,总共凑了一千四百多元,购买了几台旧车床、找了两间空房子,办起了红星大队小工厂。说是“工厂”,实际上也就是几个工人的小作坊。
  
  工厂开办的第一年,就赚了一万多元。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一年能赚这么多的钱,绝不是小数字。那时候在农村里有个万呀八的,就是绝对的“大拇指”、“土豪”嘞。他把赚到的这笔钱用于购买机械,扩大再生产。他创业的第二年,工厂的工人增加到六十人,赚了四万多元。从此以后,红星大队的小工厂是芝麻开花一一节节高,越办越红火。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红星大队从一个村庄分散、产业滞后、经济拮据的贫困大队,到大部分群众摘掉“贫困帽子”,人均收入从全县的倒数第一,变为超全县平均水平的大队。大队的集体经济开始壮大,社员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这都要感谢我们的“一把手”谭支书呀,他是我们脱贫的引路人……。”
  
  提起大队里的变化,社员群众不约而同地对大队支书谭益友竖起了大拇指。潭益友自从当选红星大队一把手以来,历经几次换届选举几乎都是全票当选。他先后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支部书记、省劳动模范。
  
  红星大队有二百七十多户人家,散落在二十几多个自然村庄里。群众居住的是土基(泥土做的方块)墙,毛草房,不但破烂不堪,而且生产生活都不方便。为能让社员群众住上砖瓦结构的新房,他与大队两委会干部一起合计,大家一致同意办窑厂,制坯烧砖。又在大队中心开挖了一条贯穿南北的中心河,在河的两边铺上了石子路、筑起了新庄台,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为社员群众建新瓦房。经过八年多的努力,全大队二百七十多户人家,全部住进了新瓦房。走进红星大队,只见一排排,一栋栋的瓦房,在晨炊的烟雾中精神挺立。干净整洁的大道上,孩子们在快乐地嬉戏……
  
  “农村建设得再美,如果没有产业作支撑,集体经济就没有‘活水’,群众就富不起来……”谭支书从开始建设新庄台就想到了这一点。
  
  为了能让社员群众增收,谭支书想了不少办法。一方面,他带领社员进行栽桑养蚕、食用菌培育、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另一方面,鼓励社员外出务工经商,拓宽收入渠道。
  
  有人说谭支书“闲不住”。大队里的工厂、小队里的桑园、还贫困户的家里……随处可见谭益友的身影。他经常走门串户,了解社员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谭益友做红星大队的“一把手”,从上到下是有口皆碑的,他对工作、对社员群众极其负责,一心赴在社会主义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就他经常“走门串户”,庄上人传言,说他有“外遇”。他有“外遇”,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但从他们的夫妻关系上看,也看不出什么破绽。那年,他退伍回家,穿着军装,头戴红五星的军帽,腰间系一条宽宽的军用皮带,虽然丢了一条膀子,但还是一位很威武的军人形象。
  
  那时候的农村姑娘就喜欢当兵的,谭益友家和老婆秀云家是老亲,“老亲做亲,亲上加亲,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秀云比谭益友小四岁,梳着两条光滑水亮的长辫子。走起路来风摆柳似地极有韵致,小小的圆脸红白相宜煞是好看。谭益友原本脸上就有几颗豆大的“星星”,现在又缺一条膀子,秀云从没嫌弃他,她看重谭益友的,是因为他是“军人”、是“战斗英雄”!
  
  在蜜月里,谭益友把秀云爱怜得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回,秀云在河边洗衣服,与庄上的“小白脸”唠叨了几句话,且很妩媚地笑了一下。正巧被潭益友瞅着了,他的“醋坛子”立即被打翻,心里老大地不快活。待秀云一回屋,他用脚抵住门,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婆娘家,跟人家男人嚼什么舌头根,看上人家小白脸了?……”秀云知道他的火毛脾气,不与他理论,低头走了。
  
  说谭益友有“外遇”?在背后传得沸沸扬扬的。在人们眼中,谭益友的“外遇”,且带有“半公开化”的性质。就是因为谭益友有“光荣历史”,又为老百姓谋利益,故社员群众们、那些“坏猴子”们才不去干预此等“小节”,要是换了别人,早就把他整得哭爹喊娘,轰下台去了。
  
  要说谭益友的“外遇”,话还得从头说起。穿开档裤子就与谭益友在一起摸鱼捉虫的王宝来,那年他同谭益友一起报名参了军。
  
  在朝鲜战场上,王宝来“光荣献身”之前,就再三拜托谭益友:“如果我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你还活着,我家里的妻儿就拜托给你照顾了!”
  
  “哥,你不会牺牲,你也不能牺牲,因为你比我多一份责任。你一定要活着,家里的妻儿在等你回家!”
  
  “可是,子弹不长眼睛啊!如果我……小东就是你……”就在他们俩交谈的那一瞬间,敌机投下了炸弹。说时迟,那时快,王宝来一下子把谭益友扑倒,王宝来当场被炸死,谭益友左膀子被炸飞。王宝来死时还紧紧护着谭益友,谭益友的生命是王宝来的命换来的呀。
  
  谭益友现在当上大队里的“一把手”,常到王宝来家走动,照顾王宝来的妻儿,时常暄寒问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这算哪门子“外遇”?
  
  “外遇”这话,传到了谭益友耳边,他“噗嗤”一声笑起来。秀云揪了一下谭益友的耳朵说:“你一点都不害臊,还好意思笑。别人说你'花心',你就是一个'花心大萝卜'。你就不怕那几个'坏猴子'把你这个花心大萝卜挖出来,纠到台上去批斗?”
  
  “身正不怕影子歪,任由别人去疑猜,……”谭益友的话秀云信,知夫莫若妻。丈夫常常关心战友的母子,是在“情”里中之事。她知道自己丈夫的为人,关心的不是战友的母子,而是全大队的老弱病残,说丈夫“出执”有“外遇”,她是一千个不相信。不管别人背后怎么说丈夫,她只当是耳边风。
  
  只不过他也担心,丈夫三天两头地往一个“寡妇”家里跑,怕日久生情,惹出是非来。秀云说:“你的身子正不正,影子歪不歪,是和尚吃斋,你肚里有素(数),最好不要有事没事地、不分白天黑夜地往她家里跑,寡妇门前是非多,你若惹出是非来,有你好果子吃的……”谭益友没有吱声,他甩门走了。
  
  在王宝来家的屋后有一方很大、很深的池塘,池塘边上栽了许多的杨柳树,高的矮的,大的小的,长得密密的,春风一吹,池塘就绿成一片。从远处看,高高底底,坑坑洼洼全是杨柳的绿叶,枝条儿相当茂密,人躲进去,外面的人很难发现。杨柳树上的知了,池塘里的青蛙,每到夏天的傍晚,就演奏出最动听的音乐,蛙声鼓鼓、蝉声阵阵……特别是在月光下,留宿在池塘里的白鹅、鸭子,“嘎嘎——”“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
  
  王来宝的儿子小东很喜欢这片乐园,他时常一个人偷偷地坐在池塘边。望着树上的鸟窝、听着知了的叫声,嘴里叫着:“爸爸,爸爸……你快来帮我掏鸟蛋,捉知了……。”
  
  每当这时候,谭益友都会快步地跑过来给小东拍几只知了,拉着小东的手送他回家,并对小东的妈说:“嫂子,小东小,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你看好了,不能让孩子去池塘边玩耍,那池塘水深危险嘞!”
  
  “唉……”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来宝在家的时候,常抱着小东去池塘边玩,这孩子现在时常吵着要爸……”她说着抱起小东抽泣起来。
  
  潭益友被“嫂子”哭乱了方寸,他不由自主掏出手绢为她一边揩眼泪,一边安慰她说:“别难过了,哥是为我而去的,我一定会照顾好你们母子,让哥在九泉之下安心!”说着谭益友抱起小东去池塘边玩。
  
  时值深秋,柳树叶子带着一丝丝的遗憾,一片片往落下。知了已经躲得无影无踪了,树叉上的鸟巢里,时不时地传来雏鸟“吱吱喳喳”的叫声。
  
  “我要小鸟,我要小鸟……”小东听到小鸟的叫声便吵着要小鸟。谭益友丢下小东,他就往杨柳树上爬,去给小东捉小鸟。
  
  小东在池瑭边玩耍,玩得正起劲时,手中的小皮球,一不小心掉到了池塘堤斜坡下面。小东就去捡小皮球,因为不慎滑坠到了池塘水中。小东在水中拼命挣扎扑腾,转眼间,他离岸越来越远并逐渐下沉。
  
  在这危急关头,谭益友顾不得多想,直接从几米高的杨柳树上,纵身跳入冰冷的池水中,拼命地向孩子游去。他游到孩子的身边,抓住孩子的衣领,奋力向岸边游,由于潭益友只有一只手,任他怎么用双脚划水,但就是游不走,他连呛了几口水!
  
  为了尽快把小东救上岸,谭益友急中生智,他用牙齿叼住小东的衣服,腾出仅有的一只手来划水。他手脚并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一点一点地向岸边靠近,就在这时有两个年轻人路过池塘,见此情况,迅速下水救人!
  
  孩子被救回池塘边时脸色已惨白,浑身已冰冷,谭益友被拖上池塘埂边已经昏迷不醒。社员们迅速把潭益友和小东送往乡卫生院。
  
  在半路上谭益友“呼啦”一张嘴,肚子里的水喷射而出。他从门板(用门板做的简易担架)一骨碌翻身下来。他一只手拎起小东两条腿,往脊背后一挂快步地跑起来。由于孩子受到了颠簸,肚子的水很快就吐了出来。
  
  小东“哇”地一声哭起来了,谭益友随即就“啊”的一声:“我的乖乖!”
  
  社员们见没有什么大碍,也都各自回家了。只有谭益友,他用他仅有的那一只手,紧紧地抱起小东,边走边用低沉的声音说:“儿子,我们回家去!”
  
  

2#
发表于 2017-5-29 1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九月盛菊 于 2017-5-29 13:01 编辑

“一把手”在戴家庄周围方转很有名气。????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贫穷落后。??

这些句子,好好斟酌!里边还有,不一一列举。
3#
发表于 2017-5-29 13:09 | 只看该作者
来了来了。
4#
发表于 2017-5-29 13:09 | 只看该作者
先敬茶。
5#
发表于 2017-5-29 15:16 | 只看该作者
谭益友是个典型,也是个战场上的英雄。他一把手的称号不仅仅是失去一只胳膊,而是他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摆脱贫困的举措。
6#
发表于 2017-5-29 17:34 | 只看该作者
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逼真,情节饱满丰盈,主题立意寓意价值取向积极正能量,小说各个环节要素都不错但有继续打磨的余地,句词也需要精炼斟酌一下,个见勿怪!
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9:00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5-29 17:34
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逼真,情节饱满丰盈,主题立意寓意价值取向积极正能量,小说各个环节要素都不错但有继续打 ...

谢谢你的指点!
8#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9:02 | 只看该作者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5-29 15:16
谭益友是个典型,也是个战场上的英雄。他一把手的称号不仅仅是失去一只胳膊,而是他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 ...

谢谢你,辛苦你了!
9#
发表于 2017-5-29 19:0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小说情节铺陈松弛有度,人物刻画很成功。故事性强,语言也很特色。整体构思很严谨,有些地方值得精简下。不过,瑕不掩瑜,读后给人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加分
10#
发表于 2017-5-29 19:13 | 只看该作者
不辛苦,楼主的支持,我的动力
11#
发表于 2017-5-29 21:29 | 只看该作者
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小说,一把手这个形象比较成功,就是后半部分有点看不懂,那么重点描写他救小东,总觉得这部分有点别扭,而且感觉还没有写完的样子。
12#
发表于 2017-5-30 0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功能紊乱,一按复读机似的。
13#
发表于 2017-5-30 0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功能紊乱,一按复读机似的。
14#
发表于 2017-5-30 0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功能紊乱,一按复读机似的。
15#
发表于 2017-5-30 07: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功能紊乱,一按复读机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0 09:14 , Processed in 0.23093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