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感恩的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2 2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7 编辑 <br /><br />                                          
            

       又是一年秋风起,正是枫叶飘零的季节,秋阳爽丽,秋风撩人,草黄籽实,遍野秋花,人行其中无不感到自己也沐浴在一阵淡淡的香雾里,更感深秋的丰腴。
       国庆放假正值农忙时节,我回家收割大豆,耕种那片不知翻种多少遍的黑土地,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对生活的艰辛的惆怅。我家祖祖辈辈都在这片黑土地上繁衍生息。那一颗颗小草,一粒粒泥土见证了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的父亲就是最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农民,他老人家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养育了我们弟兄四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岁月剥蚀了他老人家的青春和容颜,额头上的道道裂痕是最好的见证。如今已近七十高寿的他仍然在家圈养着两窝猪崽,以补贴家用,说到老年干不动时,可以减轻儿女的负担。我的父亲啊!你的正直善良、勤劳质朴为我们树立了生活的榜样,更是我为人处世的风向标。你那佝偻的身躯,满头的银发饱含着对儿女无尽的爱。
       我们皖北农村大多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一到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是没日没夜的劳作,生怕收获的喜悦被一场大雨吞噬。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到农忙季节,父母总是天不亮就把全家喊醒,拉着板车带到吃的和喝的到几里外的地里收割小麦。那时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农村往往全家出动每人分若干拢收割,汗水湿透了衣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抢收。我们小孩子只是在田间地头捉蝈蝈玩乐,到上午天热了就把板车撑起给我们纳凉,全然不知父母在炙热的太阳下的滋味,真是正如一首诗所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到大半天割完后,还要用板车拉回家找一片做场地用家里的老黄牛来碾压。记得那时最可恨和尴尬的是拉到半路全车翻到了路边,比这更为痛苦的是由于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往往把那个一边是沟一边是路的小路留的非常窄,一不小心把全车的小麦翻到了沟里,不但耽误了工时,又损失了收获,真是可笑又可气。等收割完一季的庄稼,每家每户都垛一个麦秸垛以供养活自家的黄牛。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父母日复一日劳作的田间地头度过的,虽然不如鲁迅《社戏》中的水生那样天真烂漫,可是农村那淳朴的乡风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我的心间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后来,我考取了当时较为让农村人羡慕的中师,在人们的眼中可以说是跳出了“农门”,成了当地的“大学生”。每到农忙时节,我仍然利用放假时间回家帮助父母收割庄稼,只是比以前的稍好一点,总算有了小型的收割机代替镰刀加手套,农用四轮代替老黄牛和石磙。但是人们依然艰辛地生活在苍凉的农村,那贫瘠的土地并不能改变我家的贫困,每次到学校父亲总要问我生活费够忙吗?父亲说就是家里再穷也不能过于苛刻了自己的生活,因为我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父亲那深深的爱永远让我刻骨铭心。所以我每到农忙时节就会回家干农活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每当我看到父母那佝偻而越发苍老的身影在那片黑土地上劳作的时候,内心就一种无以言表的酸楚。总想尽快参加工作,来孝敬他老人家,尽量来弥补的良心的愧疚感。

       记得那年是深秋的九月,父亲为我背好行囊,送我去上学,作为农村的孩子能跳出农门可以说是吃上了“商品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了,我就有幸成了这其中的一员。父亲在全村因我考上了中专而倍感光荣和高兴,可以说当时的农村能有个体面的工作是令人羡慕不已的,也就是端上了“铁饭碗”,一辈子不愁吃穿。于是,父亲就冒着蒙蒙细雨,踏着泥泞的通往村外的羊肠小道送我上学,走在路上,此时的我油然而生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像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我身上带到了印证一样,酸溜溜的。望着父亲的那佝偻的身躯,好像一座大山在父亲的背上。因母亲的体弱多病,全家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父亲一人身上,致使父亲过早的苍老了许多,额头上平添了不应该有的白发。
        90年代,由于农村的落后和封闭,我全家的年收入不到2000元,为了我上学,全家已负债累累。在学校,我尽可能的节约生活开支,以减轻家庭拮据的日子。每当我在学校想到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辞劳苦地在田间耕作时,我就暗自流泪,发奋学习,将来好报答他老人家的养育之恩。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时父亲每年都要种一片菜瓜,到收获时,他老人家就前一天从地里摘回一平板车,洗好后第二天天不亮就拉到附近的集市上卖,以补贴家用。往往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父亲就以早早的出发了。尽管父亲多么勤劳,因为我弟兄多的缘故,仍然改变不了贫穷的现状。
         我的童年,似乎是充满苦涩的,因甘于清贫的生活,所以养成了我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性。母亲说在我小的时候,由于贫困,父亲把生白菜包在纱布里,挤出汁水来喂我,并自认为那是极好的营养品。可惜我总是很不合作,说什么也一口不喝。后来父亲自己一尝,他老人家就全部倒掉了。他对母亲说那实在是难以下咽,得想办法改变一下白菜汁的味道。于是,父亲奢侈了一次,为我买来一大包白糖,可想而知,我居然喝了满满一大碗。父亲笑了,母亲也乐了。
        父亲啊,为了我的成长,你真是煞费苦心呀!
      
如今,我已工作了10多年,每当我在工作之余脑海中总是浮现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身影,虽不象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翻越栅栏那样艰难,但他们由于生活的磨练显得更加清瘦硬朗了。如今的农村一到农忙全部是大型收割机,再也看不到镰刀和黄牛拉犁的小农式的劳作了,我想父母们一定比以前过得更加幸福。拳拳父母心,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就像我爱他们一样。
        

        又到秋风萧瑟的时候,父亲说他真的老了,如若不戴上老花镜,读书看报就是模模糊糊的。于是,我感觉一切都过的好快,就像昨晚的月亮眨眼间变成今天的阳光一样,没有声息。看着父亲一天天变老,总感觉到自己是在父亲的每天呵护中长大的,我心里就酸溜溜的,总觉是自己偷走了父亲的青春,而自己没为他老人家做过点什么。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2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 欢迎大家的到来

3#
发表于 2009-10-13 0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风吹原野,到处飘香.直抒意境的美文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风吹原野,到处飘香.直抒意境的美文 [/quote]
谢谢夸奖,还请版主审阅。

5#
发表于 2009-10-13 0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问好张奇朋友,很质朴的文字,倾注了对这个季节深深的情感。只是编辑的还有些问题:正是枫“业”飘零的季节,您再看看。
问好 秋安!

6#
发表于 2009-10-13 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饱含着对土地的爱,对父母亲的感恩之情。我们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我们的根永远在这里。尽管我们已经远离了农活,但骨子里,却清晰而牢固地记住自己根从何处起。尽管我参加工作已近24年了,但除了在部队的时间,这些年,每到周末一定回去看看。不仅是看望母亲,也是看望田野,看望曾经生活过的环境。在这里,你的身心才会释然,才会真正的拥有沉静与惬意。问好!
国庆放假正植(值)农忙时节。。。
在田间地头桌(捉)蝈蝈玩乐。。。
垛一个麦秸垛以共(供)养活自家的黄。。。

7#
发表于 2009-10-13 0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提醒老乡:错别字比较多。那个枫  叶。。。

8#
发表于 2009-10-13 0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问好张奇,直抒意境的美文,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谢谢,为学生指正,可能用五笔打时太慌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3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我可以修改后重发吗?这是否也算首发呢?请版主赐教

11#
发表于 2009-10-14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太和五中张奇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拜读老师的好作品。问好!

12#
发表于 2009-10-14 17:0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张老师的富有浓浓亲情的好文章!
学习好的作品!
问好张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0:20 , Processed in 0.08565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