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9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命之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4 1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
生命之水


  上大学的时候,坐车西行,常见到洋河白亮亮的河水在车窗外静静流淌,仿佛一个不事修饰的乡野女子,美丽而不妖冶,娴静却不寂寞。两岸的村落,工厂,铁路,也仿佛与这河水相处惯了,谁也不觉得彼此的多余。列车一会儿靠近河水,一会儿远离河水,渐渐地,河水在眼界中消失,居然有种想溯流而上寻找源头的冲动。但终究还是未能如愿,始终与这条河水若即若离保持着一定距离和陌生感。

  洋河的水在我的血管里澎湃,携带着蒙古族悠悠伤感的长调,携带着西北民歌的高亢火热的韵律,携带着莜麦的纯净香味,青草的新鲜气息,流过绿色的草原,流过金黄的稻田,一路蜿蜒而来,流到我的身边。

  洋河是我的母亲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的人们就开渠引洋河水浇灌庄稼。虽然我们这里常常是春旱少雨,但由于渠道纵横,在这片土地上除了玉米、麦子,还能种植水稻。这里的人们常常颇为自得,给自己的地区假以塞上江南的称谓。最开心是冬天,水渠里结冰了,我们可以在冰面上滑动,摔倒了也没关系,厚厚的棉衣最多滚点土罢了。夏天,大渠埂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绿荫如盖,众鸟喧腾,这里既是孩子们的玩耍之地,也是理想的读书之地。高考前,天气炎热,我曾经在大渠埂上背课文背公式,僻静又凉爽。最终我以可喜的成绩从农村出来,常常还怀念那道走了无数次的渠埂。

  后来,从怀来县水利志上我才了解了这条河。这条发源于内蒙古草原深处的清流一路蜿蜒,流经怀安、万全、张家口、宣化入怀来,在怀来境内与发源于山西的桑干河汇流为永定河,之后一路向东南奔北京,下天津,流向渤海。

  我从感觉上一直以为洋河和桑干河是母性的河。这两条河包容,平缓,就像母亲般无私地滋养了西北地区的人民。而在朱官屯汇合改名为永定河之后,它的性情大变,异化为父亲的河。激情澎湃的河流,劈开西山峡谷,欢腾的舞蹈,激昂的歌声常常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进而泛滥成洪水,无所拘束地奔流到下游地区。永定河自古有无定河之称。因为它的河道经常发生摆动或改道,变化无常。据史料地质考察研究,永定河光是大的河流改道,就发生过3次。这真是一条父亲的河,放浪不羁的河,桀傲不驯的河。无定河,一个个性张扬的名字,一个无拘无束的灵魂。父性的河总是希望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于是劈山造河,他流经的地方,会有婀娜多姿的高耸如峰的山女子被他吸引,他就会停下自己的脚步,造一片明澈的湖,缠着女子的腰姿,为女子增添一串串闪烁的珍珠。或是跳一段激情的舞蹈,让自己的身体垂直下落,化作一道飞悬的瀑布,成为奇观胜景。当我们行走在永定河峡谷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壮美与秀丽的绝妙融合,那一幅幅画卷,那一段段峭壁峡谷,的确让人留恋。

  虽然在清朝经康熙皇帝改名为永定河后依然名不符实。只有到了1954拦截永定河修官厅大坝后,奔流河水被拴住了,禁锢在了怀来这片土地上,这个时候,永定河才真正名符其实。
于是,父亲的河被驯服了,被感动了。

  这是一条沉重的河,有着文化的积淀,有着悠久的传说,有着两岸人民的眼泪。故事在河中流淌,没有谁会理解它的丰富和曲折,有的只是浅显的认识罢了。也许没有人能想到的,永定河的产生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有关。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北京西山隆起,怀来一带发生断陷,形成了古怀来湖。东部的北京平原地区也发生断陷下沉。大约在500万年前,永定河诞生了。它西北接古怀来湖,然后穿越西山,东通北京凹陷盆地。河流一路奔流,形成了永定河峡谷,壮美而清幽,山奇水清,风景秀丽,有北方小桂林之称。

  每次去北京,总会听到一个地名-----幽州。当列车员报出站名的时候,我立即想到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诗-----《登幽州台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于是,幽州这个名字深深刻在心里了,这个地方也深深印在眼中了。幽州是河北与北京交界处,山势险峻,景色壮美,是有名的幽州峡谷。坐车从官厅出来后就进入了永定河峡谷,永定河峡谷的美丽,在这里得到了不容置疑的印证。幽州,一个多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名字,一个多么生动形象的名字。


  幽,古意有隐、深之意。幽静,幽暗,幽深,幽雅,一下子让人想起这么多词来,哪一个都与这峡谷的美景有关。谷里山水幽深,景色绮丽,静得只能听见鸟鸣和火车的轰鸣。也许,这就是幽州得名的原因吧。


  陈子昂当年的一首登幽州台歌,更让这个名字有了文化意义。但这千古名句所抒发的地点却与峡谷中的幽州是两码事。人家是指现在的北京西南宣武区一带的幽州城北部的一座门楼。虽然是误读吧,可也因此记住了幽州这个地名,而且是这样一个幽美的地方,这误读真是一次美丽的错误。

  出了幽州再往东南就是北京市管辖了。然而,这一条河依旧,这一湖水依旧。只是,至此以后的水更加奔腾欢跃,水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2#
发表于 2009-10-4 1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       本文有着诗的韵致,美的意境,河水在作者独特的视觉及灵动、跳跃的思维里,在娴熟淳净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中,以丰富的想象,融入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洋河和桑干河进行了颂扬。描写细腻,意蕴深邃,饱含深情。灵动的思想增添了文章的魅力,婉约、清纯的气息和内心美好希冀在字里行间闪动着哲理的光芒,欣赏,精华支持!

3#
发表于 2009-10-4 1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洋河和桑干河都是母性的河。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了充分地考证,行文严谨,铺陈紧密。从河流的起源到走向,到现今滋润着两岸的百姓,她都是需要大笔颂扬着的。文章具有恢弘的气势,缜密的笔触。对于永定河和官厅水库,我还是熟悉的,但所蕴涵着的历史渊源却从你的文字里感受到了。支持精华!

4#
发表于 2009-10-4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       本文有着诗的韵致,美的意境,河水在作者独特的视觉及灵动、跳跃的思维里,在娴熟淳净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中,以丰富的想象,融入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洋河和桑干河进行了颂扬。描写细腻,意蕴深邃,饱 ... [/quote]
琴斑竹点评的非常细致  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9-10-4 2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流动的河水,奔腾的激情。学习,拜读西夏文友的最新作品。祝福国庆快乐!

6#
发表于 2009-10-4 2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很喜欢读,问好作者。

7#
发表于 2009-10-4 2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问好西夏朋友,先祝中秋快乐,回头拜读!

8#
发表于 2009-10-5 0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清新而不失厚重!祝贺精华。

9#
发表于 2009-10-5 0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艳羡朋友熟练的运笔和对美的敏感。

10#
发表于 2009-10-5 1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多日不见,问好西夏!

11#
发表于 2009-10-5 1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8 编辑 <br /><br />婉约而不失大气。
在这里见到西夏很高兴。
问好!

12#
发表于 2009-10-5 15: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的好文字!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15: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10-4 19:27 发表
       本文有着诗的韵致,美的意境,河水在作者独特的视觉及灵动、跳跃的思维里,在娴熟淳净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中,以丰富的想象,融入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洋河和桑干河进行了颂扬。描写细腻,意蕴深邃,饱 ...


谢谢琴版的鼓励和细致认真的点评。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1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0-4 19:43 发表
洋河和桑干河都是母性的河。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了充分地考证,行文严谨,铺陈紧密。从河流的起源到走向,到现今滋润着两岸的百姓,她都是需要大笔颂扬着的。文章具有恢弘的气势,缜密的笔触。对于永定河和官厅水库,我 ...


杜老师,早就想写永定河,而且想写得厚重些,一直也找不到合适的角度。现在写出来的与当初的预想还是显得有些单薄了。谢谢杜老师的关注与评点。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1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敬胜 于 2009-10-4 19:57 发表

琴斑竹点评的非常细致  支持精华!


谢谢朋友的关注,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4 17:15 , Processed in 0.2622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