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通讯
上篇,说的是固定电话、座机。
后来,相继出现的BB机,大哥大,小灵通,手机;按此顺序,距今天的我们越来越近,大家便越来越熟悉了。
BB机又名寻呼机、传呼机、BP机,简称传呼,是只能接收消息的小型便携通讯装置。寻呼机是无线寻呼系统中的用户接收机,收到信号后会产生音响或振动、显示数字或字母、汉字消息。可以方便随身携带,能及时获取外来传呼你的信息。
BB机虽然只能接受单方信息,还不能双方直接连线通话,通信联络仍然很不方便。但是,比座机前进了一大步,称得上是一次飞跃!
BB机的最大意义,在于告诉我们:通讯,不只是固定的座机电话,还可以“移动”,在移动、“行走” 中随时随地实时通信。这为我们根深蒂固的定点、“固定通讯” 思维定势,注入了新的概念、思想。
那几年,可时兴BB机了!记得,大约是1995年才开始看见市面有售,单位有同事开始用。那时候,二线城市还没有大哥大,更没有手机;家庭固定电话也很少;不多的私人座机,其中有不少放到街边作为出租电话。
BB机算是个人移动通讯的 “先声”了。它是点对点固定通讯到移动通信的过渡、桥梁。可以随人移动、随时随地接受信息。所以,当时谁有BB机也是比较有面子的——它虽不是高端、却算是一条中线——线以上是中等以上水平;线下面,对不起——您连中等都不是!当时,城镇职工工资收入高的,家境较好的,才舍得买BB机。男机主经常挺张扬地挂在腰带上,既方便、安全,又算是一种等级标志、身份宣示。
得先“科普”一下,可能80后以及后面的各个“XX后” 都没听说、也不熟悉BB机——它不是手机,只是一枚个人通讯终端,只能接总台发来的对方呼叫你的信息,但是不能接听,只能再通过其他途径去与对方联络;BB机之间也不能直接接听或联系,只能通过总台接受单向信息;而且,它本身也不能发送信息;如果你有BB机,要呼叫某个BB机主人,只能用座机(没有手机)呼叫总台,告诉总台你的传呼要求,总台再发信息给其BB机,说谁谁呼他,你的电话号码是什么。然后,他可以设法去联系你,或者见面、或者回你电话——假如你另有电话。唉,我简直被其麻烦劲吓住了!
BB机有不少微故事,可有趣了!传呼机主接到传呼信息(类似于短信的文字形式通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像现在有手机拨打、接听,一分钟搞定。接到传呼以后,若对方或自己有急事,需要回话或联系对方,机主就要马上行动;单位有条件的便免费蹭单位的电话,给对方拨过去——公家单位属大家,以厂为家大家拿,拿了是白赚,不拿白不拿——惭愧,这也就是当时我们的境界,处处时时算小账、占公家便宜!没有的,就赶紧专门骑自行车跑出厂外,到街上公用电话亭;自家有座机的,就跑回家去拨电话、联系对方的座机或办公室电话;抑或骑车去找寻某人、当面办理某事。不需要回话的传呼信息,收悉、明了即告完毕。可见,有BB机以后,互相联系办事还是很费劲。
走在街上,若见风风火火行色匆匆的小伙子,你去问问他试试:哎——小李干什么呢?唉,找电话、回传呼!有人呼我!问者愉悦、答者兴奋,外加一点点自豪——听听,有人呼我!我有传呼机啊!你们谁有?啊?那些年,县城普通市民家庭都没有电话。城镇职工家里安装电话的也很少。所以,街边的公用电话业务就很兴隆,在路边店或街边售货小亭高处,挂个小板牌“出租电话”,牌子下面放一部座机。时常可见,租用者站在街口,叽哩哇啦说一通,然后挂机、交钱,按时长收费、话毕结算。
后来,传呼机渐渐多了,更热闹。记得,单位开会,BB机唧唧、嘀嘀一响,会场里那些有BB机的人立即“同时被启动”,开始表演“生活小品”,就像一群电动木偶突然打开电源开关:不少人同时开始掏衣袋;有的干脆认为是自己的来了消息,洋洋自得地打开BB机翻看,找半天也不见新的信息;有的边掏衣袋边转来转去,看看是谁来的传呼、是不是自己?有的则扭头侧耳到处闻听,是谁的信号铃声?没有传呼机的呢?便只好有点羡慕地当观众,收看人家的“传呼表演”,也是脑袋转来转去,循声查找机主是谁?
不论机主是谁,也不管被呼的是哪个机主,会场里这一次传呼 “秀”,都是所有传呼机主的集体美誉、收获和荣耀!各人多少都分到了那么一点优越感。这一次,即使没有被传呼,也一样充分显示、“共享了” 优越感和自豪感。这一刻,有演的有看的,演的演看的看。
这就是20多年前,我们的个人通讯状况,是不是落后得惊人?
看看想想,通讯方式在现代生活中有多么重要。现在,手机一分钟搞定的事情,20年前,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还费事巴力跑腿,到处打听、找不到个人儿。
二、无线电话
此刻,忽然想起了 “无线电”——并一下子和现在的手机 “对上号” 了。
家住农村的孩子,可能许多人都有见过 “无线电” 的经历。小时候,大约1970年代前后,经常看见解放军叔叔,步行从东面或者西边来去经过我们村,身背 “无线电” 报话机:矩形的绿色铁盒上,还栽了一棵细细长长的天线,伸在半空颤颤悠悠。现在想想,那时的无线电,本质上可不就是现在的手机吗?是同一类东西和原理。尽管,具体的电路、技术已经相差了无数代。那时候解放军和无线电,简直让我们羡慕、崇拜得五体投地。
在电影《英雄儿女》里面也能看见,通信兵用无线电报话机呼喊、回报请示工作的画面。英雄王成与敌人决一死战同归于尽前,在阵地上用“无线电” 喊话:“……我在XX高地……为了战斗的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他用的无线电,其实就是当今手机的先驱——无线电报话机。只是其电路、功能、性能还很简陋、低下。
移动电话,或称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雅号,可在远距离、大范围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根据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1957年,苏联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移动电话;1958年,苏联通讯科学研究所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接下来,经过多年的演进,由按键式、直板式、翻盖折叠式、滑动错位开启式等,后来又诞生了触摸屏,近年问世的新触屏,比前期的好多了。迄今为止,手机已经迈进4G时代。正在向5G进军!
小灵通,也算是一种手机,二三百元买一个,是无线市话,只能在本地电话区号范围内使用,很方便。虽然功能性能较低下。小灵通始终没形成什么大气候,有效寿命仅短短几年。我国从1997年开通,2011开始退出,2013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退市关闭。
小灵通面世,在大哥大之后、约晚10年。只是个临时角色。令人惋惜的是,如此之短的生命周期,其实在全国几乎已经普及。刚刚登台开始表演,就要谢幕、剧终。不能不说,当初引进小灵通项目的决策之严重失误,这无疑在全国造成了无比巨大的资源浪费:手机、网络设备。
当时已经有手机了,但是手机价格很贵,大体在两三千元以上。绝大多数人买不起抑或不舍得买。因此,许多家庭选择了价廉、实用的小灵通。反正也不出远门,很少到外地出差。一般人都够用了。所以,小灵通在其短短的“有生之年”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大提高了普通人的办事效率、成本和生活质量。而价格才是手机的十到十五分之一,又能直接通话,快速便捷,表面看起来与手机也差不多,对于既不想显摆身份、也没有什么经济条件的一般人,当然是首选小灵通了。
大哥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个人化移动通讯时代。
大哥大,是手提移动电话的俗称。1987年我国正式开通大哥大通讯网络业务,比后来面世的小灵通网络整整早了10年。大哥大体积大而笨重,状如黑色砖头的一截,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只能打电话,没有其他功能,待机时间很短,功率也不高,通话质量也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大声叫喊,对方才听得清。在偏僻、距总台遥远处信号都不好。尽管如此,大哥大还是非常紧俏,供不应求。当年,公开价格2万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3万元才可能买到,黑市售价最高的达5万元。
大哥大名字的历史不算长,犹如昙花一现,只流行于面世的最初那几年,等许多人手里都有手机以后,就改称手机了。正如大哥大庞大的个头,使用者也多是商界大哥级人物,并很快成为身份显赫的象征。人们以拥有大哥大为荣,开始了一场不看实用性,而以炫耀为宗旨、提高身价为目标的攀比风。主要是单位公款购买,私人买得很少。
私人购机者,主要是做买卖的个别暴发户。当时改革开放伊始,政策比较宽松、也有不少漏洞,有些机会主义者们及其他,瞄准机会发了横财,成了一夜窜富的暴发户。小老板买不起、也不舍得。那时候,万元户(一年全家的总收入达到一万元)也很少,一个县也没有几家。后来几年,万元户才逐渐多起来。一个万元户当然也买不起大哥大,得几个万元户相加之和才够。
那时候,哪里出一个万元户,全县马上公开表彰、大力宣传,树为榜样典型,叫大家向他学习。
三、传奇轶事
大哥大的面世,造就了许多传奇甚至神话;诚然,大哥大本身就是个传奇。但是,比起之后衍生的传奇、演绎,它本身还不算什么!只是个小巫。
有一款大哥大在手,不啻于持有一柄尚方宝剑,抑或万能钥匙。
记得,我们公司大老板,2000年花3万多买个大哥大,当然是公款;放在其硕大无朋的老板台一角之显赫位置,能保证所有来访宾客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老板和其他物品,而是大哥大。有专用的配套机座,大哥大傲然立在上面,略微向后倾斜一点,很有气度、派头,与老板身份地位、气质气场暗暗吻合;而其实用价值,几乎为零。大家私下议论纷纷,都说从来没看见或听见他接听或拨打。听说那是“全球通”,可以拨打全世界任何地方!我们看一眼便生发仰慕和荣幸,惊讶之余便崇拜神奇的大哥大,更加崇拜拥有大哥大的老板!它的价值仿佛就是老板的价值;不,似乎还有“叠加价值”,他使老板的身价、地位更高!好比一块金砖垫在老板脚下,老板的个头蹭一下高大起来。
记得,不论宾客光临,还是普通员工“驾到”,往往都要例行公事般瞄几眼大哥大,流连观赏一番,再由衷或并非情愿地热议或应酬几句。
老板台上的座机电话经常通话;一边冷落的大哥大,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地“讲话”, 无声胜有声。我们心里惦记着,哪年哪月公司才能补齐拖欠员工的那么多工资呢?
大哥大,全球通,真的太伟大了!这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大哥大,带在身上,就是身份;放在桌上,就是地位;走在街上,便毫不客气当仁不让引领了新潮流。
那些年,有的人整天手拿大哥大到处晃悠,本可以装在提包里,他偏偏不装,以确保全天候地、随时高效地散发光芒。如果朋友熟人相约吃饭喝茶,或者商务谈判时,大哥大往桌上轻轻一放,什么别说,在面部涂一层自信、把脸板得硬一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摆放要领是:大哥大绝对不要躺下,躺桌上分量不够,还可能被眼神差的“观众”无礼地忽略、怠慢,存有不被看见的天大危险与隐患!切记,必须立着!大哥大在酒席桌上一“站”,周围观众的双眼立即锃亮放光,有艳羡有嫉妒有眼馋有敬仰,就是没有嫌弃和厌恶!我保证,绝对没人嫌弃或者厌恶大哥大!你说怪不?满座人便不约而同齐心协力,立即发动一场热问、热聊、热捧大哥大的新高潮!
这样,机主就像押了一个超级权重、尊贵筹码,立刻获得超额的尊重与敬仰,生意谈判也因此变得轻松、胜算大增甚而胜券在握。好比前往商务谈判,你骑着自行车去,必定比开着轿车去要吃亏得多!你自矮三分不说,兄弟+朋友们也会看低你7分!
性格较为内敛的人,不大好意思明目张胆到处显山露水,便将大哥大放在擦得锃亮的老板皮包中,老板包夹在腋下。适当时机拿出来,一手缓缓地拉出长长的天线,动作要慢,要拉得刚柔相济、有滋有味;兼而,尽量举高一点,高度应该以现场所有人都能看见为准,这是计划内的最佳效果。接着,花上一元一分钟的话费,在人群里喊几句:“喂!喂!我怎么听不清,你再说一遍,啊?什么?你再说一遍……哦,那个事情啊,我没工夫,正忙着呢!等回来给你拨过去。”
唰——,众人目光同时聚焦大哥大及其尊贵的主人!目光的光能与热能,瞬间聚焦把大哥大灼烤得滚烫!这一通演练,引来无数粉丝竞折腰。悄无声息中即播下了名声、地位、威望。
当时,有大哥大者,一般都可以迅速打开自己的社交圈。成为周围人倾慕追随的对象。他有大哥大,说明他很有钱,至少是有钱还舍得花钱的人;有钱就是有身份、有势力、有能耐。换言之,也就是大人物。不是富豪、就是贵族——土贵族,就是您说的那个土豪、暴发户,别名土鳖、土老帽儿。
在县城里常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小道消息身后还带着一串紧追不舍的议论,说县城谁谁买了大哥大。然后,很快传遍全县城,甚至全县。立时成为全县的大新闻。
县城里,只要有谁买了大哥大,很快就会传开、成为热点,机主也一下子成为县城甚至全县的名人。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到处传诵,并能事无巨细地说出机子的颜色规格品牌型号等,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就像说谁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差不多,言者既充满艳羡,语气也满载了自豪——就好比这么一议,他也沾染了大哥大的自豪感、优越感;他这一传,其身价仿佛也跟随大哥大迅速攀升;至少,他可能会因此成为消息灵通人士,比没有小道消息者,身价自然高出半格至一格。
2000年时,我还在县城工作,已经是高级工程师,月工资才527元,这在全公司也是前几名的高工资,还不能全发,欠一部分。现在想来确实低得可怜。那么,买一个5万元的大哥大,我不吃不穿约需100个月,即接近10年的全部工资。可见这个数目何等惊人,是当时人们眼里的天文数字。而烟台市里的技术人员是一千到两千元月薪。后来到烟台开发区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才高起来了。
谁买得起、舍得买——花这个天文数字,毫无疑问理所应当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名人!所以,那么多普通人眼红、倾心、追随大哥大,也就不难理解、不足为奇了!
四、几 G 时代
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个标题,不说您也知道是一句歌词,杨臣刚的歌曲《老鼠爱大米》。此歌曾红极一时,也是当时较典型的歌曲彩铃。据说,杨臣刚当年靠此歌博得一两亿银子,眼馋人的。拙作以其为题,是想借其彩头,赚点点击率和赞贴。
彩铃的创意颇好,大家都很喜欢。记得那些年,许多人迷上了彩铃。男女老幼普遍欢迎。
以前多少年,一直聆听电话枯燥乏味的嘀嘀之声。刚刚走出那个非黑即白的“黑白”岁月“单色”年代。彩铃一响,人们陡然间一个激灵、如梦初醒,突然发现:日子原来也有色彩,不只是“黑”“白”“灰”,生活还可以着色——描绘成斑斓七彩;人生,可以用彩铃来唱——唱得五光十色!
订制彩铃每月5元全年60元。这在当时低工资、低物价环境里,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但人们就是喜欢,而且意外的是,这个喜欢,是可以花钱买到的!因此,破费也在所不惜,买来彩铃讨自己欢心嘛!那些年,许许多多优美的歌曲改编为彩铃,一般是截取其中最精彩的片段制作。
人所共知,世间的开心、快乐、幸福难买,甚至根本买不到;似乎,只有买主,没有卖的;奇怪的是,越是买不到,所有人都想买,同时所有人都不卖。
后来,可以自己做彩铃了。喜欢的歌曲若没有彩铃,就自己动手制作。不光制作歌曲,有些人把其他的东西,录音后也制成彩铃,如一句话,一声什么问候,一句搞笑的段子;或者,自家孩子的童言稚语,甚至哭闹声、欢笑声等。彩铃确实丰富了生活,生发出许多笑声,给平静的流水日子荡起新的波纹、涟漪和乐趣,为生活填色加彩。
当年,人们根本无法预料,在20多年后的今天,不说机关事业厂矿企业,不说大中专学生,就连很多农民、许多中学生、部分小学生也有手机;就连收废品的、捡破烂的,沿街乞讨的、街边坐摊讨小钱的,都有一款普通手机;走在街上,常见一些老年人亦是手机在握。而且,今天即使最差的手机,性能参数比当年的大哥大,已经高出几万倍。
大家还喜欢用手机播放音乐。走在市区街上,经常可见老的少的、边走路边听手机音乐;有些老年人还会放一些老歌曲、电影插曲、苏联电影歌曲或一些京戏、地方戏曲,或相声、说唱小品,经常坐在街边的木椅、石凳上,或几人对坐闲聊,一边还闲散地放着节目;年轻人,常是耳朵插着耳机,边走路边收听节目;在公交车上也是,有时在阅读电子书,或网游冲浪,阅读免费散文小说,常常“低着头”,满车人大多数在低头玩手机,两耳不闻周围事。
手机的更新换代、发展速度简直惊人。才几年工夫,从1G、2G、3G直至今天的4G。随着功能性能的不断升级,手机“内涵” 越来越丰富多样。现在的手机,包含了PDA、游戏机、电子书、MP3、MP4、MP5、照相机、录音、录像、GPS等更多的功能,还有手电筒等。一机在手,几乎等于是随身搬着一个“电子家庭” 满世界逛荡,替代了许多电子产品、生活用品,包括随身的多种传统用品。真是太实惠了,太实用了,太沾光了。
我总也感叹——咱们当代人真是有福,生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坐享这么多这么好的新科技、各种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太幸运了。手机的魅力究竟有多大?从遍地开花的 “低头族” 可见一斑。
手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通讯科技,再造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通信产品彻底改变了——全人类的许许多多、方方面面。
【6438字【2017-06-18开始【2017-8-1—定稿使用版
【20170801中午、下午、晚上三番调整提炼打磨雕琢
【20170802中午再次修改微调。晚上再次修改。
【20170803、04、05、06分别微调。
爱好音乐的我,经常与手机为伴欣赏音乐。下班后或
饭后,出门徐缓地散步,悠闲地听着手机音乐,一天
的烦恼、苦愁、劳累随之烟消云散。在醉人的乐声中,
尽情享受音乐艺术的美妙与神奇。等到听完音乐、或
散步归来,一个精神抖擞心清气爽、原汁原味的你二
次“降生”,被音乐拥簇、哄抬着走回来了;音乐,掸
掉了你身心沾染的俗世的尘污,于是,你刷新了自己,
找回了“原我”;你回归入原有的自我与生活。
在此,友情提示昨天那些想嘚瑟的主儿,千万别买小
灵通,它不够 “份儿” 、不匹配,嘚瑟不起来。
、各种歌曲。大家还喜欢用手机播放音乐。走在市区
街上,经常可见老的少的、边走路边听手机音乐;有
些老年人还会放一些老歌曲、电影插曲、苏联电影歌
曲或一些京戏、地方戏曲,或相声、说唱小品,经常
坐在街边的木椅、石凳上,或几人对坐闲聊,一边还
闲散地放着节目;年轻人,常是耳朵插着耳机,边走
路边收听节目、在公交车上也是,有时在阅读电子书,
或网游阅读免费散文小说,常常“低着头”,满车人大
多数在低头玩手机,两耳不闻周围事。
那XXX年那XXX月公司才能补齐
新文化风暴!新文化革命。目光的光能与热能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