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光之外看时光之内 系列》第八章3、4节首发
一直以来喜爱陷入到某一首能带动思考的音乐之中,期望那些声音能给自己的思维指引出一段光明大道。在长久的写作中思想也会疲倦,也会劳累,于是我在这个靠近傍晚的黄昏,选择了巴赫的第4号勃兰登堡协奏曲,来不及思考其它,就深深沉浸在了它的欢快与庄重气息里,我告诉自己:人生不可以轻易拒绝轻松与快乐,在思维涣散的时期,只有乐观与放松,才可有助于下一步的前行,才会有力气;有了力气,前面的路就是光明,洒在你视线里的阳光与遍布在心灵的阳光,它们实在是无可多得的美好。
巴赫的许多协奏曲中这一首《第4号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听得较少的一首,但它在某种意义上说,足可超脱内心的劳累与繁重。在那一连串竖笛声的跳跃中,感受巴赫难得的华彩乐句,不禁心旷神怡。
小的时候,喜欢把听到的许多宫庭气息的古典乐解析成一张画面,平添了许多仅限于那个年纪的想象与思考,比如在亨德尔的音乐中想起那些头顶假发身穿燕尾服的绅士,与箍着啤酒桶一般粗细的罗纱裙的金发女子,他们很有礼节地邀请对方一起跃入花园的舞池,跳着中速的舞蹈,但在我的想象里,便把身边的亲人统统安放在了每一个想象出来的合适位子上,只是从来没安排过自己,在那些幼稚的幻想中,我专心把自己交给了管风琴,或者弦乐队的指挥。
许多年里,我一直迷恋指挥,超越了对音乐系别里的所有其它喜爱,而最终成为一个人生中的幻想。在第4号勃兰登堡协奏曲这一乐章里,小提琴的华彩乐段超乎寻常地遍布在主题的发展里,高音区反复交替与大段的附点连线运用得极好,听觉的想象容易展开,并构建在不太复杂的连奏中,一波一波地流淌开来,复调罗列清晰,特点突出。尤其是一大段小提琴的三十二分音符,连续的快板令音乐的情绪滚动着,达入一个空前的高潮,在其中,你可以漫无边际地听着,做着手头需要做的活计,不用顾及是否能完全浸入,因它那出色的技巧把它的色彩叙述得淋漓至尽,你无法不感动,无法不沉浸。
在少年的集体大教室,有无数次因欣赏这样欢愉的音乐却被自己的心灵拒绝,我以为我再不会向往那些几百年前的欢愉,甚至认为欢愉的东西难以产生优秀的思想,而许多年后,我把这个概念从内心狠狠地挥赶而去,思想不会受任何情绪所扰,它们会在该滋生的时刻滋生,该隐匿的时刻隐匿,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
记得我还向往过一种生活,每当在现实中遇挫,失望以及低落的时刻,我便幻想能住进一个无人知晓的山洞,或远离人烟的古老书房,在那里,隐遁全部的身心,这个念头,一旦滋生,心胸便以满无限的解脱感,与透彻的孤独感,世界从此消失,只有孤伶的自己,在青灯下读书,写字。
许多年后,我不再幻想它们了,我平和地告诉自己:人生多难,却总会充满奇迹。是的,奇迹,欢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并且是要靠创造才可产生的奇迹,你若扔弃它,就等于扔掉了生命中的奇迹。
于是,抹去所有泪水,抚平所有劳累,拍拍灰尘,就行走在了这生命的大路与小路上。
完毕。
暖。09年10月19日。面对并记录。
聆听一首器乐曲,这在少年的集体课中是最为常见的活动,但,在我们渐渐成长的心灵里,开始不局限在单一的器乐曲的欣赏之内,而强烈滋生出要听交响乐,大量的协奏曲,以及大型声乐套曲的向往。或许是在长期的聆听岁月中,音乐带给我们心灵的思考与纯净的重生感过于强烈。一个人身体的成长是规律的,有时间限制的,思想的成长是无规律的,无期限的,它要成长,或许一跃的瞬间,便可长成一棵大树。只要你不去摧毁它,无论你沉睡还是醒着,它都从不休息,也不肯静静地等着你的壳子一起奔涌向前,当你意识到思想在某一个早上突然完成一场蜕变,事实上那个超越于壳子之外的神魂依然奔走在你的前方。
记得初级课程欣赏巴赫的复调练习曲,提到它的多声部进行,以及简单的对位,听起来觉得即枯燥又有难度,巴赫的名字,成为头顶上闪闪发光却触摸不及的困难之光,即渴望,又伤心。渴望手指能与示范那样灵活,伤心的是要经历不知许多的漫长。
在巴赫的练习曲中,唯有进程到中上级阶段才会与手指、与心灵共同体味快乐。那是长时期磨出来的快乐,是劳动愉悦之后的甘美果实。记得常常听到学生们面对着巴赫的乐谱发出痛苦的抱怨与相继而来的懒惰情绪,我会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再等一等,会好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时间之上,在时间的时间上,时间的时间、时间之上。这样说,听起来是苍白的,唯有投身其中,与时间相牵挂,浸入一个完整的修磨世界。现在的孩子们比起过去的孩子,多了浮燥,少了沉潜的意识,可这并不能成为责怪他们的理由,因为生活的境界与过去不同了,过去大多数人安于清寒的日子,与贫贱的成长,现在众物的过于繁琐,把生存的意识带入一个与精神长期脱离的低谷,生存的依据细腻了,生命的思考就粗糙了。
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在几百年前的诞生后,就如神一般被珍存到了现在,成为历届考级曲目中必备的一首,当然他的复调初级教程就在所有钢琴练习曲目中深具难度,而复调曲式中最为经典的曲式就是赋格,(fugue)。即在一个主题之上构成多声部,组合为一首独特曲式的复调音乐。这样的结构在听觉上,给练习者带来无法划分段落的连贯感,一个主题,加上对主题的回应,再插入转调,主题加应答,之后回到主调。主题往往是单独的旋律,在属调的应答中再插入一个或多个应答,大都与主题的旋律相仿进,于是就有了调性的转换。在整部赋格中主题会多次出现,直到在整个过程中与主题的调式重合,才算告终。而前奏曲往往是与赋格连在一体的演奏曲式,多用来展现音乐家自由创作与即兴能力的地方。前奏曲是写在赋格的前一篇,被写入一部作品之前的复调音乐,与赋格的主题展开复调与节奏的对立、对比。
在这首G大调前奏曲与赋格,以其灵动的前奏,滚动出简单的单旋律主题,继尔在属调中展开回应,如一片细小的火种,瞬间点燃一场情绪的热烈高潮,其间不乏冷静的对应,仿佛一组思考的辩论,在主题掷落的同时,便有了此起彼伏的探索之声。在这些声音里,我依稀看到一个幼年的自己,站在时光之内,看时光之外,因无知而惊慌在一片茫然与困惑中,仔细聆听几百年前的声音,我一点也不知道,在许多年后,它们为我带来的是思考和思想,是艺术与人生。
完毕。
暖。09年10月24日。面对并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