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9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信样——三阳川方言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15 20: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毕之航 于 2017-9-15 20:40 编辑

  信样是三阳川人常说的一个词语,估计外地人会很陌生,什么意思呢?
  信,本来是人言,是人要发言说话的意思,古人受周礼教育,讲求仁义礼智信,讲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孔夫子有“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感叹,那时人们比较单纯,对口头承诺都严格遵守,不象现在总要签合同立字据甚至摄像拍照,生怕食言否认。可知信本意就是信用,先秦时代就有"立木为信"故事,商鞅以此立威,顺利推进改革。   有信用,就要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也就是内心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要信守承诺。
  后来信和书连用,用来间接交流,称为书信,手写传递,把说话交流变成远距离的了,古人省称书,所谓家书是也,有一句经典唱词“一封书都作了婚姻媒证”,书就是信。今人则称信,某年月,写信流行,而今电话在手中,和谁说话很方便,不用写也不用寄,就像站在面前一样,称"微信”,因为电话是微波(电波)传递的。
     信到这里,不知何时又不信守了,而自由了,叫闲庭信步,信马由僵,信者,任由心地自由驱使,故有任意、任由之意。
  该说"信样"了,前述任由到此再引申,再扩大就是"任何”,样者,各样、各种,连起来就是"任何东西",英语作"everything”。     
  这就三阳川人说"信样"的本意,例如,一个老太太家里来了亲戚,领了个男孩子,孩子调皮好奇且好动,因新奇啥都想翻看把玩严究。结果把老太太的家里翻地乱乱的,亲戚走了,老太太抱怨说,看把人的信样都翻了,一样都没落下,真个害得很!
  可知,“信”表达任何、任意的意思,与此类同,还可表示对方法方式的指代如“信咋",表示对方位的指代如"信那达",例句:   
  你说咋弄就咋弄,我没意见,信咋(everywhat)都能成。
  今晚请你吃饭,你定地方,信那达(everywhere)都成。
     这里的信咋就是无论何种方法、方案、意见都没有异议。
     那达,就是那里,那儿,信那达就是任何地方。
  不管你在信那达,你信咋把这点文字看完,用信样造句举个例,也算温习一下老家方言。  
                          (2017.08.26)


15#
发表于 2017-9-19 19:50 | 只看该作者
土语方言较比普通话更生动。
14#
发表于 2017-9-19 17:08 | 只看该作者
方言是一种文化,方言的逐步消亡,也许未来再看听不到方言,会是巨大的遗憾。
13#
发表于 2017-9-19 13:20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 发表于 2017-9-19 10:47
方言应该是某一历史时段的遗物。

与地域有关。
12#
发表于 2017-9-19 13:19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 发表于 2017-9-19 10:47
方言应该是某一历史时段的遗物。

有的地方方言至今还在使用,比如我们这里。不过也有消失了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47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7-9-15 21:38
方言里头有学问。

方言应该是某一历史时段的遗物。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47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7-9-15 21:38
方言里头有学问。

方言应该是某一历史时段的遗物。
9#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46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7-9-16 07:04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方言更是海量。了解方言、学习方言,要比学习普通话难百倍!

有些方言其实是过去的遗物,天水好些方言在明代小说中有。
8#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46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7-9-16 07:04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方言更是海量。了解方言、学习方言,要比学习普通话难百倍!

有些方言其实是过去的遗物,天水好些方言在明代小说中有。
7#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4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9-15 21:36
我们这达的信样,就是傻样。

应该是“啥样”
6#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4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9-15 21:36
我们这达的信样,就是傻样。

应该是“啥样”
5#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0:4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9-15 21:36
我们这达的信样,就是傻样。

应该是“啥样”
4#
发表于 2017-9-16 0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7-9-16 07:11 编辑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方言更是海量。了解方言、学习方言,要比学习普通话难百倍!
3#
发表于 2017-9-15 21:38 | 只看该作者
方言里头有学问。
2#
发表于 2017-9-15 21: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达的信样,就是傻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7 02:16 , Processed in 0.07060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