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乡村里的酒席 [打印本页]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07:13
标题: 乡村里的酒席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乡村里的酒席
【文/杜永生】
一周前,我就接到乡下的老同学的电话,说老人家要过七十大寿,邀请我在农历九月初八、初九去吃酒。我满心欢喜,答应着一定前往祝寿。今年到此为止,我已经到乡下吃了至少有十次这样的酒。如结婚,上学,盖房,添子,过寿等。而在我印象中,到年前,至少还有三次这样的酒席需要赶过去。
其实,在乡村每到秋收秋种之后,农事少了,处于农闲时期,但乡下人做事办酒席却开始频繁起来。也是赶上这个时候做事办酒席不仅时间比较充分,而且家里头有了比较充实的收入了。做事,就得办酒席,需要做的事实际上早在年初就筹划商定好的。主要还是因为亲戚里道都在这农闲的时日里得空有时间。
乡下人做事时办酒席是提前十天计划与准备的。先得选择好日子,诸如在每月里的初五、初六,初八、初九;十一、十二,十五、十六;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八、二十九等。要逐个地请亲戚和好友,要么是电话通知,要么是亲自上门来请。特别是添孩子的,基本上是上门邀请,还得带上十个红鸡蛋。
在办酒席前一天,要请好厨师,请好帮忙的邻居,还要借足借够桌子、凳子,盘子和碗(现在有的就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碗筷),当然,只要你的邀请一到,大家都乐意去帮忙。请的厨师基本上都是村里人,他们的厨艺不见得有多好,但烧将出来的各种大菜还是很地道很得味的。张五子,本是个泥瓦匠却又是一个人人称道的乡村高级厨师。农忙时,他在外做活,现在呢,他被邀请去做大厨的日程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实际上,像他这样做大厨的没有任何经济报酬,就是家主人为了表示感谢,送上两条烟。但事过之后,家主子还得及时安排厨师和帮忙的邻居再来认真的喝酒以示酬谢。
一般办酒席都是吃上两天,四顿。应该说,酒的质量和烟的档次稍微差点。酒是批发的,简装的,大约在二十元一瓶,烟基本上是不超过十元一包。办酒席实际上就是流水席。人多的时候,就是论趟,一趟一趟的。中午基本上在十二点开席,晚上是六点。赶第一或第二趟的吃喝的速度比较快,大家心里也明白,还有多少人等着赶趟呢,谁也不好意思占用时间,吃了就离席,好腾出位置,给下趟的人坐席。前年,当地的一家酒厂就注册一种酒名:流水席酒。确实还真红火那么一阵子呢。
不论是办什么性质的酒席,家主子都会安排一个专门收取礼金的人负责记帐(单)。来人先登记送上礼金,还会得到象征性返还的一包烟,或是一个寿碗一双筷子。喜事用的是红纸,丧事用的是白纸。有的另买炮仗或其他礼品还得注明标清或估算多少钱。惟此,来者似乎就有一种名正言顺如约参加的含义。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礼金的档次也有了变化。在二十年前,基本上上个二十元或五十元,十年前也就一百元,现在都是二百元。这是人情。人情就是当债还。有些人家一年要办几次这样的大事,有些人家却多年不办事。就像村里的一位亲戚,春节后盖的房子洗礼,请人来吃酒;儿子随后就结婚,还是要请人来吃酒;这不到半年后又添孙子了,还是再请人来吃酒,自己都觉得不过意,但亲戚们并没在意,都一致地说这都是值得庆贺的喜事呢。
酒席上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循着。这是乡下人的讲究,也是一种民俗的传承。过去都是八仙桌,四四方方的,每面坐两个人,八个人一桌。先是摆上六到八个碟子的冷盘。这个时候开始入席。但先得让“上席”的人坐定,其他人才可入坐。上席,就是一桌的重要位置,也是一桌之门脸的意思,能坐上席是很光荣的事情,此席一般都是面南背北且对大门的位置。上桌之前大家总是先要客气地推让一番,然后是本桌辈分最高的人首先在上席落座,即使你是个不错的官员,这个时候也甭想摆什么谱、拉什么架子了,都会自觉知趣地让辈分最高的。而上的每一道菜都先摆放在上席的位置上,而且,桌子上的其他人一定会要求上席的先夹筷子,这才好下筷子。敬酒也是从上席来。因为辈分高,敬酒的人一定恭恭敬敬的站起来,一声先敬您一杯。在我们这里,敬酒都是两次,最后就是回敬。酒席一开始,敬完了上席的,那么,接下来就是自找对象了。而在一个桌子喝酒的不全是大家熟悉的,反正既然能来参加酒席,都不是外人,自然也都有一种亲切感。所以,即使大家不认识,这个陌生的人也会主动的自我介绍,是家主子的什么什么亲戚。
酒席上负责斟酒的叫酒司令,正常情况下是请酒量大口才好的人担任,酒司令的权力比较大,说话有绝对威力。给你倒多少,就是多少。而且,这个桌子上酒气的浓烈与平淡还就靠酒司令的水平发挥了。当然,在酒席上,你千万不要动酒瓶子,不然,就得心甘情愿的被罚酒一大杯。而当遇到斗酒的,惹恼了酒司令,那么,你就惨了,他说放倒你就放倒你!毫不含糊!
乡下的酒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家一坐到桌上就变得很斯文起来。不管是物质贫乏的二十年前,还是物质丰富的现今,酒席上是少不了鸡鱼肉蛋的,尽管不是什么稀罕,但也不见得人人、天天都能吃得起,奇怪的是到了酒席上,大家总是含蓄得很,很多道菜都是吃一半留一半,似乎吃光了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在每场酒席的当中时间,都要上一道鱼,大头鲢子,那可不是用来品尝的,是用来观赏或丰富桌面的,是不能动的,鱼,表示年年有余。就是有时候小孩子非得动这个筷子,也会被大人及时地阻止,还不忘训斥一句。在酒席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大盆子鸡汤上来就意味着菜上完了,酒席也近尾声了。这个时候,杯中还有酒的就是自觉干掉,不然会被人提醒或催促。其时,就有人高声喊着:“上汤!吃饭!”吃饭也有规矩,有想要倒点汤的,还得一个个地问:“你上汤吗?”其他人一定礼貌或客套地说“你上!你上!”而米饭是要吃的一粒不剩,尤其是参加丧事的酒席,你剩下就含意着还来吃,这是不允许也是不应该的。大凡来赶酒席的都知道这些规矩,而那些孩子吃不完的饭菜,大人就把剩下的扒拉干净。吃好了,要把筷子要放在碗下右边,不能横在碗上。办丧事的酒席,上的每道菜时都是平放在桌子上,再多,也不可摞叠在一起。不管什么样的酒席,大家都是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场面比较热闹。
乡村的酒席也是检验一个到场者是否懂得礼仪的好场所,夹菜要夹自己面前的,不可“嘴里嚼着,眼睛扫着,筷子动着,碗里堆着”,不能显得迫不及待!否则就叫没品,也就是乡下人说的“噌巴巴、馋吼吼”的!
有些住在街上的人家办事害怕办酒席麻烦,就在饭店包席。省事,省心又省力。不过,这样似乎少了一种气氛,吃完就走人,感觉不是很尽兴。再说了,饭店的菜也不实惠,盘子小,菜量少。
在家里办酒席虽然很麻烦,很劳神,但相对要省钱很多。因为很多蔬菜都是自家菜地产的,猪肉也是自家的,人忙碌劳累但气氛绝对不一样的。
晚间的酒席结束之后,要及时地把桌子都搬到院子里,把地清扫出来,以便安排亲戚们休息。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的被子,是提前一天到街上租拉的。基本上每个人垫一床盖一床,铺垫也很简单,就是扯上几个稻草,在堂屋匀和地铺陈,也叫打地铺。还得安排好那些喜欢打麻将的。到了十点之后,你就听吧,鼾声如雷、麻将声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要是丧事或老人过寿时,还得请一班子吹吹,就是盛行于乡村里的鼓乐队(演出团),一场演出费用基本上在四五百元,而且还得另加几条烟呢。图的就是个喜庆热闹。
在乡下平时亲戚之间来往的较少了。而通过办酒席,也加深了两者之间的感情,大家有了一个机会深切交流、有了充足时间倾心拉呱。也有突发性的事情发生,无非是因为遭遇车祸,生急病。不过,这是先去看人,不能空着手,也得送上份子钱表示慰问与关切。人家虽然会热情的留你吃饭,但你心里也清楚,等着他酬客的那一天。
乡下人办酒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认与延续。但不可否认的是,纷至的酒席,频繁的请吃也给一些生活还处于贫困状况下的家庭带来了重大的负担。可是,即使有再大再多的困难,他们也都诚心诚意地前往,送上一份心意,表达一种情义。(全文3100字,于09年10月27日晚)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李雷 时间: 2009-10-29 07:2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先占个位置,问候!早安!
作者: 刘丽君 时间: 2009-10-29 07:5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有生活内容,可读性的散文。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09-10-29 08:0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前排就坐啊,坐下来,再认真欣赏!问好永生兄长,给您送去问候!
作者: 李雷 时间: 2009-10-29 08:1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况乎相距几千里。从酒席中反映出纯朴的民风。
文章能从酒席中挖掘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读者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好文!学习!远握!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09-10-29 08:2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乡村的酒席真的是充满了乡村的味道,我似乎闻到了酒香、饭香、菜香还有那浓浓的人情香!到乡村去吃酒,那乡情真是让人乐意享受,我就爱吃草锅烧的红烧肉还喜欢跟大人们一起睡地铺,我平时安静,遇到姐妹兄弟聚在一起会放开跟他们闹!呵呵,人来疯!
永生兄长娓娓道来的叙述,让人把整个乡村酒席又坐了一遍,温暖贴切。质朴的笔法本身就是乡村的味道,悠久而绵长!
炯炯给兄长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10-29 09:2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翔实细腻的具象,质感缜密的笔触,如摇曳的镜头,全息性地记录了乡村里的酒席情形,这样的情形,无疑是生活的一个缩影,自然也就充满了感性的色彩和意味。纵观这篇文章就会发现,笔触越是细腻,描述越是动感,人情世故,生活习俗,民情风俗和人文韵致等元素就会愈加地浓郁和生动,这就是所谓情到深处笔端自然细腻的委由所在。显然作者在行文中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这是文章的一个看点所在。以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愫烘托淳朴的乡村气息,传递和反映出环境与人的对应关系,是文章的另外一个看点所在。两个看点,隐藏在文字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起到拔高意境的效果,这样的布局和构思很有味道,欣赏并精华支持!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9-10-29 11:1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鲜活的场面,亲切的记忆。永生兄的文字,总是切入乡村熟悉的景致,让人感慨不已。学习,问好兄!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09-10-29 11:2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读着特别亲切,熟悉。
作者: 若水 时间: 2009-10-29 11:3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1 编辑 <br /><br />本文对中国农村的乡风民俗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且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无论是大席也好,还是赶席也好,那热烈的场面比在饭店吃席有过之而不及。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一些地方陆续把这种民风更改到了饭店,但民趣风味却打了折扣,是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民俗文化会销声匿迹呢?大量翔实的细节描写,将乡民村风、礼尚往来的民族传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既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又多少包含了一丝担忧,既赞美了乡民的纯朴,又反映了乡村的文明与进步。学习杜版好文,问好!
作者: 田一丁 时间: 2009-10-29 11:59
酒的香醇,菜的美味,把酒言欢,谈笑风生,乡村民情,纯朴民风,酒席的热闹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其中,享受着这份美食,这份温暖、这份快乐。
问好杜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10-29 12:19
吃酒席,是乡间街坊邻里、亲戚朋友聚会的重要场合,许多礼节,许多民俗,都在其中得以展示。此篇写的场面热烈,深情又饱满。支持精华!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09-10-29 13:04
乡村里的一场酒席——以极其热烈的场景铺开一条红火的乡村之路,那些风俗,那些点滴的习惯,以及乡间的质朴气息,白描成一幅浓淡相宜的画面,有看头,有味道,有潜在的思想性,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或许在生活中细微的影子,如果不去思考和记住,就会转瞬消逝,成为遗憾。书写者的优秀,正是通过书写,文学作品的书写,在心灵构成一种真正的超越的自由,成为历史上最为清晰的一段,叙述的语言,与书写者的心灵达成活生生的现实,又从现实转变上升为艺术,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也是伟大的。欣赏并学习,在这里的每一次阅读,身心都会受益良久。问好!!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10-29 14:07
斑斑文中的场景,是10年前当地情况的再现。现在,我们这儿的村里,成立了专门的“礼堂”来承办乡村酒席了。(类似于城里的专门包席的酒店,但费用低廉多了)
有些乡村风俗,在慢慢的消失,把他们记录下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啊。
作者: 薄暮 时间: 2009-10-29 15:02
无意间来到贵论坛,一下点开散文栏目,就拜读到了杜版的美文,喜欢的风格!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08
原帖由 李雷 于 2009-10-29 07:26 发表
先占个位置,问候!早安!
感谢朋友第一时间的关注。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08
原帖由 刘丽君 于 2009-10-29 07:59 发表
有生活内容,可读性的散文。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09-10-29 15:08
乡土风味浓郁,我慢慢欣赏!问好永生斑斑!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09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09-10-29 08:08 发表
前排就坐啊,坐下来,再认真欣赏!问好永生兄长,给您送去问候!
好啊。等待着你的点评意见。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09
原帖由 李雷 于 2009-10-29 08:16 发表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况乎相距几千里。从酒席中反映出纯朴的民风。
文章能从酒席中挖掘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读者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好文!学习!远握!
说的很好。实际上一地都有一地的风俗呢。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09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09-10-29 08:22 发表
乡村的酒席真的是充满了乡村的味道,我似乎闻到了酒香、饭香、菜香还有那浓浓的人情香!到乡村去吃酒,那乡情真是让人乐意享受,我就爱吃草锅烧的红烧肉还喜欢跟大人们一起睡地铺,我平时安静,遇到姐妹兄弟聚在一起 ...
感谢你的悉心点评。怎么样?和你们那里相近吗?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11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10-29 09:23 发表
这是对乡风民俗文化的一种挖掘与呈现,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久远的传统烙印。
粗笔勾勒与细笔描摹,既有着理性的归纳,也有着感性的呼应,使之在纹理清晰的基础上有着生动、鲜活和情调的特质。读之亲切自然,类似的 ...
非常感谢你悉心而精到的点评。从文字里,我受到很大的鼓励。这也是我在下一文中须要关注的过程。而你每次都是热情的鼓励着我,让我真切感动着。握手!致敬!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15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10-29 09:24 发表
翔实细腻的具象,质感缜密的笔触,如摇曳的镜头,全息性地记录了乡村里的酒席情形,这样的情形,无疑是生活的一个缩影,自然也就充满了感性的色彩和意味。纵观这篇文章就会发现,笔触越是细腻,描述越是动感,人情世 ...
非常感谢敬老悉心的点评与热情的鼓励。文字就是激励,更是指导。我深刻体会着。从您的点评语言中,我确实能发现文字的不足,当然,这是促使我必须改变的。这是难得的。每周都想着从点评中去获得更多有实际意义的指导。这个周末回去吃酒。表妹的孩子过十岁。还是要回去呢。现在的乡下酒席很多了。大家都处于农闲时,该办的酒席也得办呢。还有,明天上午我去一个园区。一上午不能上论坛。您多辛苦了。敬礼!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16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9-10-29 11:19 发表
鲜活的场面,亲切的记忆。永生兄的文字,总是切入乡村熟悉的景致,让人感慨不已。学习,问好兄!
感谢如浩悉心的点评和热情的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16
原帖由 扁舟一叶 于 2009-10-29 11:25 发表
读着特别亲切,熟悉。
感谢一叶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17
原帖由 若水 于 2009-10-29 11:38 发表
本文对中国农村的乡风民俗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且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无论是大席也好,还是赶席也好,那热烈的场面比在饭店吃席有过之而不及。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一些地方陆续把这种民风更改到了饭店,但民趣风味却 ...
感谢若水的悉心点评与热情的鼓励。其实到饭店办酒席是很方便的,可是就少了不少乡土的味道了。在家里办酒席人忙,但气氛热烈呢。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18
原帖由 田一丁 于 2009-10-29 11:59 发表
酒的香醇,菜的美味,把酒言欢,谈笑风生,乡村民情,纯朴民风,酒席的热闹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其中,享受着这份美食,这份温暖、这份快乐。
问好杜版!
感谢田一丁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19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0-29 12:19 发表
吃酒席,是乡间街坊邻里、亲戚朋友聚会的重要场合,许多礼节,许多民俗,都在其中得以展示。此篇写的场面热烈,深情又饱满。支持精华!
感谢高版主的鼓励。现在乡村办酒席正是时候呢。就连城里,这个时候办事的人家也是很多的呢。关键是选好日子。周六回去赶酒席。握手!致意!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9-10-29 15:19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10-29 09:24 发表
翔实细腻的具象,质感缜密的笔触,如摇曳的镜头,全息性地记录了乡村里的酒席情形,这样的情形,无疑是生活的一个缩影,自然也就充满了感性的色彩和意味。纵观这篇文章就会发现,笔触越是细腻,描述越是动感,人情世 ...
————————————————-
好文好评一起学!
你们那里的规矩怪,鱼不能吃?剩下主人能吃得了吗?扔了岂不是浪费?还有,我们这儿是鱼结尾,两席鱼,中间上一次,结尾上一次,等最后这次鱼上来了,就上饭啦。
文字朴实,描写细腻,浓浓的乡情尽在文字里显现,动人的场景如在眼前。问好杜版!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20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09-10-29 13:04 发表
乡村里的一场酒席——以极其热烈的场景铺开一条红火的乡村之路,那些风俗,那些点滴的习惯,以及乡间的质朴气息,白描成一幅浓淡相宜的画面,有看头,有味道,有潜在的思想性,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或许在生 ...
非常感谢小暖如此悉心而精到的点评。实际上,你的点评文字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我写的文字本身。真的获益匪浅。而且,我发现,你的点评很专业。难得!握手!致敬!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20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10-29 14:07 发表
斑斑文中的场景,是10年前当地情况的再现。现在,我们这儿的村里,成立了专门的“礼堂”来承办乡村酒席了。(类似于城里的专门包席的酒店,但费用低廉多了)
有些乡村风俗,在慢慢的消失,把他们记录下来,是一件有 ...
感谢龙女版主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21
原帖由 薄暮 于 2009-10-29 15:02 发表
无意间来到贵论坛,一下点开散文栏目,就拜读到了杜版的美文,喜欢的风格!
感谢朋友的关注。您是?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21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09-10-29 15:08 发表
乡土风味浓郁,我慢慢欣赏!问好永生斑斑!
感谢你的关注。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5:23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10-29 15:19 发表
————————————————-
好文好评一起学!
你们那里的规矩怪,鱼不能吃?剩下主人能吃得了吗?扔了岂不是浪费?还有,我们这儿是鱼结尾,两席鱼,中间上一次,结尾上一次,等最后这次鱼上来了,就上饭 ...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这是规矩啊。鱼---年年有余!实际上,还是家里人吃。等酒席结束了,还是要吃的哦。不浪费。但在桌子上是不可动筷子的呀!
作者: 刘丽君 时间: 2009-10-29 15:25
再来读一次,感受到乡村的氛围。但是真正的这样场景我没见过呢,听见别人说过,这些风俗热闹也真是累人呢。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10-29 15:43
俗话说:各地各乡风.读了这篇风情浓郁的文章,对杜版家乡的酒席之风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民风淳厚,好客热情.在待客方面,与我们家乡有好多不同之处.仅从流水席赶趟子来说,一拨一拨的上桌子吃,后面的人等着.在我们这里,是所有人一起坐桌,同一时刻开席.文字质朴中透出纯朴的民风,解说着一方风情。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自然,吸引人,乃是一篇乡土风情美文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6:48
原帖由 刘丽君 于 2009-10-29 15:25 发表
再来读一次,感受到乡村的氛围。但是真正的这样场景我没见过呢,听见别人说过,这些风俗热闹也真是累人呢。
感谢你的再次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29 16:49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10-29 15:43 发表
俗话说:各地各乡风.读了这篇风情浓郁的文章,对杜版家乡的酒席之风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民风淳厚,好客热情.在待客方面,与我们家乡有好多不同之处.仅从流水席赶趟子来说,一拨一拨的上桌子吃,后面的人等着.在我们这里,是 ...
感谢大相悉心的点评。实际上有相同处。不过,一般办酒席,亲戚里道的很多,再说了人多,只有分趟进行着。很有意思的。什么时候带你去赶一个酒席吧。
作者: 刘梅花 时间: 2009-10-29 17:14
乡下人办酒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认与延续。但不可否认的是,纷至的酒席,频繁的请吃也给一些生活还处于贫困状况下的家庭带来了重大的负担。可是,即使有再大再多的困难,他们也都诚心诚意地前往,送上一份心意,表达一种情义。
浓浓的生活味道,人情味道,都从文章里透出来。多么熟悉的乡村景致。我们这边也是,乡村里人家办事多半也选择自己家里办酒席,以来节约一些,二来喜庆些。到酒店,氛围就淡了。老师的文章越来越好啊!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9-10-29 17:36
文章读起来很温暖。习见的农村风俗,在作者的笔下有了一番风味。读来一点也不觉得烦和俗。体现了民风及人情的友爱和温暖。
有道是“人情练达皆文章”。作者对这样的民风可谓熟透。有许多等同于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不同,很是讲究。在写法上,一种平和冲淡的味儿伴随我们读罢全篇,给人一种缓而急骤的力度。好文!
作者: 戈眉 时间: 2009-10-29 17:44
问好了,呵呵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9-10-29 23:18
民风,乡情,在杜版的笔端展现开来,生动,真实,淳厚。这里面,有着乡村的温暖,有着风俗的传承,还有一个个生鲜动人的场景和活脱灵动的人物。杜版的文章俗中见雅。诚挚问候杜版!明媚常伴!
作者: 任意 时间: 2009-10-29 23:56
杜版主,你的文章都是很贴近生活得,这些乡村的事,都是我很熟悉的,怎么跟我们这里的风俗很一样啊。所以感觉文字很亲切。
作者: 朱荣华 时间: 2009-10-29 23:57
标题: 实在
“乡下人办酒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认与延续。”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09-10-30 11:17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10-29 09:23 发表
这是对乡风民俗文化的一种挖掘与呈现,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久远的传统烙印。
粗笔勾勒与细笔描摹,既有着理性的归纳,也有着感性的呼应,使之在纹理清晰的基础上有着生动、鲜活和情调的特质。读之亲切自然,类似的 ...
章烨老师评的真好,对于杜版这样自然淳朴的文字,同样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这些真切的文字会在读者的内心烙下深深的印记!
问好,秋安!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10-30 12:52
我也经常回到乡下老家去坐名目繁多的各种“酒席”,与杜老师有着同样的乡情感悟。真的钦佩杜老师每次回到乡下,都能挖掘出一些新鲜的内容来,并且是从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习俗、乡情乡景中去发现、去提炼、去凝结成真情文字。在这些方面,还要加强向杜老师学习呀!
作者: 芳菲 时间: 2009-10-30 13:07
吃过乡下的酒席,真是要持续好几天。大家看起来都那么悠闲,令人羡慕不已。
活灵活现的文字,再现了乡下请客的场景。
问好杜版!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09-10-30 13:13
乡村流水席,朴素风土情,清亮而详尽的书写,问好永生兄!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09-10-30 16:11
写出来乡村酒席的味道,喜欢这样朴实的文字。很有生活气息。现在都是二百元,我们这里也是。问好永生。周末快乐。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06
原帖由 刘梅花 于 2009-10-29 17:14 发表
乡下人办酒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认与延续。但不可否认的是,纷至的酒席,频繁的请吃也给一些生活还处于贫困状况下的家庭带来了重大的负担。可是,即使有再大再多的困难,他们也都诚心诚意地前往,送上一份心意,表达 ...
感谢梅花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07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10-29 17:36 发表
文章读起来很温暖。习见的农村风俗,在作者的笔下有了一番风味。读来一点也不觉得烦和俗。体现了民风及人情的友爱和温暖。
有道是“人情练达皆文章”。作者对这样的民风可谓熟透。有许多等同于我们这里,也 ...
感谢星钧悉心而精到的点评。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07
原帖由 戈眉 于 2009-10-29 17:44 发表
问好了,呵呵
感谢你的关注!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08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9-10-29 23:18 发表
民风,乡情,在杜版的笔端展现开来,生动,真实,淳厚。这里面,有着乡村的温暖,有着风俗的传承,还有一个个生鲜动人的场景和活脱灵动的人物。杜版的文章俗中见雅。诚挚问候杜版!明媚常伴!
感谢西溪悉心的点评与热情的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09
原帖由 任意 于 2009-10-29 23:56 发表
杜版主,你的文章都是很贴近生活得,这些乡村的事,都是我很熟悉的,怎么跟我们这里的风俗很一样啊。所以感觉文字很亲切。
感谢任意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一样的地方多吧。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09
原帖由 朱荣华 于 2009-10-29 23:57 发表
“乡下人办酒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认与延续。”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10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2009-10-30 11:17 发表
章烨老师评的真好,对于杜版这样自然淳朴的文字,同样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这些真切的文字会在读者的内心烙下深深的印记!
问好,秋安!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11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9-10-30 12:52 发表
我也经常回到乡下老家去坐名目繁多的各种“酒席”,与杜老师有着同样的乡情感悟。真的钦佩杜老师每次回到乡下,都能挖掘出一些新鲜的内容来,并且是从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习俗、乡情乡景中去发现、去提炼、去凝结成 ...
感谢你的关注与悉心的点评。样报已经寄出。请注意查收!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12
原帖由 芳菲 于 2009-10-30 13:07 发表
吃过乡下的酒席,真是要持续好几天。大家看起来都那么悠闲,令人羡慕不已。
活灵活现的文字,再现了乡下请客的场景。
问好杜版!
你对这里的酒席还是比较熟悉的了。毕竟都差不多了。不过,城里就是一顿头呢。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12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09-10-30 13:13 发表
乡村流水席,朴素风土情,清亮而详尽的书写,问好永生兄!
感谢长征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30 17:12
原帖由 wzq3316 于 2009-10-30 16:11 发表
写出来乡村酒席的味道,喜欢这样朴实的文字。很有生活气息。现在都是二百元,我们这里也是。问好永生。周末快乐。
感谢志强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9-10-30 21:36
民俗风情的一场盛筵。再次学习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09-10-30 23:32
乡村里的酒水,丰盛,实在,不像城里讲究花哨、排场~~~
杜版的文字在记录原始生活的同时,饱蘸对乡土乡亲民风民俗的融融深情!
敬佩中!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9-10-31 09:45
对乡村的酒席,我也特别热衷,不为品尝色味,而是寻求一种纯朴的氛围.
问好永生!
作者: 阿雷 时间: 2009-10-31 10:26
杜老师写的乡下习俗,与我们当地的差不多.很真实.要不是有着非常细密的心思,是写不出这么扎实深厚的文字的.学习.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09-10-31 12:24
素朴与原始,永远是文字值得抵达的伊甸园。
问好永生。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09-10-31 15:12
标题: 回复 1# 杜永生 的帖子
熟悉的场景,读来倍感亲切!问好杜版!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1 01:38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9-10-30 21:36 发表
民俗风情的一场盛筵。再次学习
再次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1 01:38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09-10-30 23:32 发表
乡村里的酒水,丰盛,实在,不像城里讲究花哨、排场~~~
杜版的文字在记录原始生活的同时,饱蘸对乡土乡亲民风民俗的融融深情!
敬佩中!
感谢你的关注。和你们那里有相同的地方吧。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1 01:38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10-31 09:45 发表
对乡村的酒席,我也特别热衷,不为品尝色味,而是寻求一种纯朴的氛围.
问好永生!
感谢你的关注。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1 01:39
原帖由 阿雷 于 2009-10-31 10:26 发表
杜老师写的乡下习俗,与我们当地的差不多.很真实.要不是有着非常细密的心思,是写不出这么扎实深厚的文字的.学习.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1 01:39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09-10-31 12:24 发表
素朴与原始,永远是文字值得抵达的伊甸园。
问好永生。
感谢你的关注。还没及时欣赏你的文章呢。问好!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09-11-1 07:40
乡下人办酒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认与延续。但不可否认的是,纷至的酒席,频繁的请吃也给一些生活还处于贫困状况下的家庭带来了重大的负担。可是,即使有再大再多的困难,他们也都诚心诚意地前往,送上一份心意,表达一种情义···
是啊,这样的习惯有时往往让人招架不住,但也无奈!
文字真实的再现了村宴的场景,叙述中的感想令人信服、称道!
作者: ★緈⌒_⌒諨★ 时间: 2009-11-1 08:08
很朴素的文章,字里行间透漏着几分农家色彩,让我们对传说的“流水席”有了认识,真是长见识啊!
[ 本帖最后由 ★緈⌒_⌒諨★ 于 2009-11-1 08:51 编辑 ]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09-11-1 08:30
刚刚从北京出差回来,先记号,等有时间慢慢品读。问候。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11-1 08:56
问好永生版主,这几天事特多,先提读,晚上细读后作回复。
作者: 叶浅韵 时间: 2009-11-1 11:06
各地办酒席的风俗不尽相同,问候杜版,我总是姗姗来迟!
作者: 张铭 时间: 2009-11-1 14:29
杜版主将家乡的宴席写得很生动。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9-11-1 19:29
几日前,读着杜版《乡村的酒席》已是喜爱至极。因为,我总是能凭着这些文字,去追忆那段最美好、最朴实的过往曾经。
同样是江南,许多的风俗都那么的相似。令人羡慕的是,你依旧可以沉浸在其间,感受着那如许多的温暖与真挚。而许多的人,却渐渐远离。
谢谢你,给那一段行将褪色记忆,增添浓郁的一笔。
作者: 掩帘听雨 时间: 2009-11-1 21:29
亲切朴实的文字,让人感动。欣赏并问好~
作者: 大雪飞扬 时间: 2009-11-1 22:49
亲切的乡土文字,熟稔的生活场景在杜老师的笔下徐徐展开
作者: 心中的秘密 时间: 2009-11-1 23:33
很现实,场面热烈,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欣赏学习!
支持精华!
问好杜老师!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11-1 23:56
语言淳朴、晓畅,描写、抒情、议论自然融汇。叙述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深度,具有动人的情感和体察力量。语言简朴达意传神,具有动人的情感和体察力量。细腻地呈现了乡村风情民俗,地方色彩浓厚。对场景描写生动形象,细节刻画达意传神。
欣赏,支持精华,问好永生版主。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11-2 00:53
永生快水,都13点了!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9-11-2 09:12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09-10-29 13:04 发表
乡村里的一场酒席——以极其热烈的场景铺开一条红火的乡村之路,那些风俗,那些点滴的习惯,以及乡间的质朴气息,白描成一幅浓淡相宜的画面,有看头,有味道,有潜在的思想性,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或许在生 ...
正如小暖朋友所说,写作者不仅是单纯的一种文字运用和文字能力的显示,它还有对我国民风民俗的继承和发扬的责任,杜版的文章,无疑潜移墨化地继承了这些文化,并用文字传播着,这正是比起那些一叹二咏三伤悲的文章来的更重要,更有意义些。
乡村里的酒席,也是一种文化,酒席本身,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而且,它还附着“过寿”“生日”及各种民俗的东西呢?
前几天,据一个专门研究民俗文化的朋友讲,我国的碾子,磨,还有草苫的房子,还有柳篇…………太多太多了,都是民俗范畴,我国许多民俗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挽救,其中的方法就是把这些东西拍成照片,具实撰写下来。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09-11-2 09:14 编辑 ]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11-2 09:19
最近较忙,没有及时学习拜读,请原谅。
充满质朴的习俗,让人回忆起往日的时光。先提起,晚上再细细品味。问好!
乡下人办酒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认与延续。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09-11-2 09:36
富有乡土气息的文章,令人沉醉。语句是洗练纯净的,情怀着真诚质朴的。不自觉之间,仿佛我又回到乡下,回到了热情友善的父老乡亲们中间。浓郁的地方风俗被呈现与挖掘,深刻的思想性也逐渐地被呈现。在这样质朴的语言和表述中,作者的审美观被显现,作者的人生走向被定位,作者在回忆着乡间的酒席的同时,内心是安宁的、是富足的,充满了宁静的幸福的韵律。
其乐融融的场景描述,细致入微的环节介绍,展现的是真实而深刻的生活层面;在这样的描述背后,我们又闻到了如何芳醇的生活的幽香呢?
问候杜版主。
学习,学习。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11-2 15:30
我们两地酒席,大多数的风情相同.只不过,杜版家乡吃酒席的方式更有意思,更有风味.找机会,去长长见识. :lol
作者: 刘芝英 时间: 2009-11-2 15:37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生活,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0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11-1 08:56 发表
问好永生版主,这几天事特多,先提读,晚上细读后作回复。
看到了你的点评。很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0
原帖由 叶浅韵 于 2009-11-1 11:06 发表
各地办酒席的风俗不尽相同,问候杜版,我总是姗姗来迟!
感谢你的关注。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0
原帖由 张铭 于 2009-11-1 14:29 发表
杜版主将家乡的宴席写得很生动。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2
原帖由 落梅 于 2009-11-1 19:29 发表
几日前,读着杜版《乡村的酒席》已是喜爱至极。因为,我总是能凭着这些文字,去追忆那段最美好、最朴实的过往曾经。
同样是江南,许多的风俗都那么的相似。令人羡慕的是,你依旧可以沉浸在其间,感受着那如许多的温 ...
非常感谢落梅版主悉心的点评与热情的鼓励。对于这些场景,我几乎每个月都要经历着。这不,下周六,表妹的孩子过十岁,邀请已到。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2
原帖由 掩帘听雨 于 2009-11-1 21:29 发表
亲切朴实的文字,让人感动。欣赏并问好~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2
原帖由 大雪飞扬 于 2009-11-1 22:49 发表
亲切的乡土文字,熟稔的生活场景在杜老师的笔下徐徐展开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还没及时欣赏你的文章呢。不好意思。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3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09-11-1 23:33 发表
很现实,场面热烈,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欣赏学习!
支持精华!
问好杜老师!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还没及时欣赏你的文章。晚上有时间吧。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4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11-1 23:56 发表
语言淳朴、晓畅,描写、抒情、议论自然融汇。叙述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深度,具有动人的情感和体察力量。语言简朴达意传神,具有动人的情感和体察力量。细腻地呈现了乡村风情民俗,地方色彩浓厚。对场景描写生动 ...
感谢琴版主悉心的点评和精彩的图片。有些相似呢。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4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11-2 00:53 发表
永生快水,都13点了!
哦。昨晚也是先写文章后上来的。没事,习惯了哦。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5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11-2 09:12 发表
正如小暖朋友所说,写作者不仅是单纯的一种文字运用和文字能力的显示,它还有对我国民风民俗的继承和发扬的责任,杜版的文章,无疑潜移墨化地继承了这些文化,并用文字传播着,这正是比起那些一叹二咏三伤悲的文 ...
非常感谢你悉心的点评与热情的鼓励。我很感动。这种鼓励给了我信心,给了我提示,也给了我鞭策。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8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11-2 09:12 发表
正如小暖朋友所说,写作者不仅是单纯的一种文字运用和文字能力的显示,它还有对我国民风民俗的继承和发扬的责任,杜版的文章,无疑潜移墨化地继承了这些文化,并用文字传播着,这正是比起那些一叹二咏三伤悲的文 ...
感谢你悉心的点评与热情的鼓励。我很感动。你的鼓励,给了我信心,也给了我鞭策。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2 17:38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11-2 09:19 发表
最近较忙,没有及时学习拜读,请原谅。
充满质朴的习俗,让人回忆起往日的时光。先提起,晚上再细细品味。问好!
乡下人办酒席,是一种民风的传承认与延续。
感谢文华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