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3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谈水浒、扈三娘……——从《蜗居》争论谈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谈《水浒》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先谈谈《蜗居》这部电视剧,因两者有类似之处。近日关于《蜗居》争论在中财论坛有鲜明不同的两方观点,一方认为《蜗居》格调低下,另一方认为《蜗居》格调绝不低下,恰恰是来自底层草根的真实声音。我对两派不同观点都持非常欣赏并赞同的态度。那么有人会认为我这是两面讨好的和稀泥行为。且听我解释。
  
  笔者认为这两派鲜明的观点都有值得肯定的价值,这涉及到"什么是文学价值”问题,真善美是不是文学唯一价值?真善美的真是真实、真相还是真诚、纯真?真和善应该不应该脱离?“脱离了善的真”还美不美?什么是文艺美的定义?等等……
  
  从传统文艺价值的真善美来看,文艺注重社会价值,有引导社会向善、弘扬人性本善、教化社会、惩恶扬善之功能。比如,文艺作品中逼真的描写杀人细节、描写色情细节,这样的真是被“真善美唾弃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很多现代文艺力作和传统的真善美标准完全两样,比如好莱坞艺术名片《沉默的羔羊》,其中深刻的描绘了变态杀手的人格变态的心路历程,它洞察了人性之恶。显然,《沉默的羔羊》是和传统的“真善美”相违背的,它的真是是“人性之恶”,它的美是暴力美学。另外几部好莱坞名片,《黑金》、《撞车》、《通天塔》所要描绘的是“人性的丑陋”;而前年奥斯卡大奖影片《老无可依》【一译”老少无依】,电影反映的是“正义未必战争邪恶”……
  
  那么,什么才是“真善美”的标准呢?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我想,从文艺价值角度来看,这两种标准我都持肯定态度,它们都是一种“真”。如弘扬正气为“善”,那么,将“社会的丑恶一面”暴露给读者,这是否也算一种揭露真相的“善举”呢?比如电视剧《蜗居》,作者将贪官宋秘书描绘得很亲切、很有魅力,使得观众对宋贪官很有好感。而将做小三的女主角描绘得很可爱,给予了某种认可。如果从社会价值来说,这确实起不到教化社会之“传统真善美”功能。但是,《蜗居》却引起了全社会观众的广大共鸣,说明电影反应了社会现实:一些贪官确实也有可亲的一面;当下社会确实有“笑贫不笑娼”的风潮;因人生的无奈,而对走偏门、靠小三博取人生捷径的不符合传统伦理行为,有了某种认同感。
  
  如果你问我对《蜗居》的态度如何?我这样回答你:我不赞成涉世未生的孩子去看《蜗居》,我怕本来已被应试教育弄得身心俱疲的孩子们,看了《蜗居》后会对人生进一步失望;我也不赞成那些心地单纯的女孩子、女青年、少妇们去看《蜗居》,我害怕她们会因为生活的无奈而去模仿做大款们的小三;我也不太赞同老太太、老爷爷们看小三,我怕他们会偷偷联想,暗自为独自离家、远在异乡拼搏的子女牵肠挂肚,这有违老年人的安享天年。但是,我又非常赞成成年人看看《蜗居》,因为它让我们能够看清人间的无奈、社会的现实。
  
  所以,我对《蜗居》是矛盾的,对《蜗居》的两种争论我都是赞成的,这要看着眼点如何?但是,我反对广电部用政府行为对文艺作品行“道德标准”,我赞成让民间社会舆论来行道德探讨。这符合法制,也符合文艺百家争鸣之方针,不同观点的探讨更能促进社会的反思,有益文艺繁荣发展。
  
  
  从《蜗居》到《水浒》……

  我对《水浒》的观点如同对《蜗居》,这两部作品都让人们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水浒更甚,水浒中看不到什么真善美,对冷血杀人麻木不仁。少年儿童、心性纯善之人多看《水浒》这种书绝不是什么好事。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水浒》对英雄好汉杀人如麻、快意恩仇的歌颂,可能对中国历代黑社会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杀人越货的土匪生活成为很多不良少年向往的豪情世界。因此,从社会意义来看,《水浒》确实不是一部好书,我不赞成孩子们去读原著,或可以尽量读一些经过改编的小短篇。
  
  但是,如若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水浒的“真善美”。施耐庵写水浒或许有几种不同的意义:1、施耐庵如此冷酷的写法是无意的,体现了当时社会群体性的冷酷麻木,所谓文如其人,水浒的冷酷体现了施耐庵的价值观;2、施耐庵这样写是有意而为,故意以一种冷酷、冷血的笔调来旁观当时社会的“无人性”,描绘了“人性本恶”的一面,这同样也是一种“真实、真相、真理”,从这种角度来看,我们亦不能否定水浒之文学价值。
  
  因此,我对《水浒》的看法是,仍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小说,但是读者对象应该有所选择,正如《金瓶梅》一般。好勇斗狠的叛逆青少年看了《水浒》,可能会愈加崇拜暴力。所以,《水浒》适合那些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阅读,正如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红楼梦》不适合少年人,未成年人从《红楼梦》中除了学会林黛玉的忧郁和爱情至上主义,却很难领会其深刻内涵。
  
  
  最让人同情的是扈三娘和潘金莲。
  
  小时候读《水浒》,最喜爱的人是林冲和武松,最讨厌的是高俅、西门庆。水浒的几个屈指可数的女人当中,喜欢孙二娘,觉得她卖人肉包子特有性格、有魅力。而对扈三娘印象不深,只是觉得很漂亮,被王矮虎抢亲有点可惜。对于潘金莲,小时候是非常讨厌的,对武松能拒绝她的引诱,既觉得武松很伟大,又暗暗觉得拒绝美女有点可惜,这属于人性本恶和本善的矛盾之处。最同情的是林冲娘子,着墨很少,命运凄惨,坚贞美丽又朦胧。
  
  成年后再读《水浒》,却发现水浒里没有喜欢的人了,梁山好汉好人坏人都杀,杀人如麻。但最佩服的男人是菜园子张青,觉得一个男人夜里身旁睡着一个卖人肉包子的老婆,且能睡得安稳,这种男人心理素质绝对很男人;最讨厌的女人是孙二娘,这人十有八九是变态;最同情的是扈三娘,然后是潘金莲。扈三娘,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全家都被梁山好汉杀光,又被王矮虎抢亲,而她却似乎毫无怨言、不计前嫌,并为梁山好汉鞍前马后、冲锋陷阵。
  
  为什么说最同情扈三娘?一者是她命运凄惨,二者对仇人逆来顺受,三者似乎对仇人没有任何怨恨并尽心尽力帮助仇人。我们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反抗、觉醒、怨恨,令人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扈三娘将灵和肉都彻彻底底的捐献给了杀自己父母家人的仇人们。而施耐庵描绘扈三娘的笔墨中,我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怜悯愤激之意。扈三娘,犹如芸芸众生中的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任人践踏而不躲不避,甚至主动迎合。扈三娘的命运,一如数千年中国历史长卷中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渺小而卑贱,让人不禁掩卷叹息!
  
  
  
  扈三娘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我们叹息扈三娘的命运时,或许会怀疑:世上真有扈三娘这样性格的人么?确实有,根据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科学解释,扈三娘这种人可能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

  根据相当多的案例统计,很多被绑架者在被解救后,有一部分受害者却和被绑架者建立了感情,他们希望重新回到绑架者身边,甚至为虎作伥帮助罪犯实施新的犯罪。

  我们分析一下扈三娘的心路轨迹:1、家人被梁山好汉杀了;2、自己被王矮虎抢了;3、从小到大受的是三纲五常的教育,生米煮成熟饭,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4、有冤无处伸,天高皇帝远,自己的命运只能听从梁山土匪的安排,人生没有希望,好死不如赖活;5、最终在心里和生理上彻底屈服于梁山土匪们,自己成为土匪的一员,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扈三娘的人生是很多中国封建时代女性的人生,只能任由命运之安排。
  
  
  封建专制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事实上,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的无数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如岳飞在被秦桧12道金牌召回时,明知道必死无疑,但是他不逃、不反抗,还劝告自己的儿子岳云、爱将和自己一起赴死,最后被杀时更大呼“谢主隆恩”。所以,岳飞就是地地道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根据无数史料记载,历史上每当昏君当朝,一些忠臣明知必死,却抬着棺材去面圣死谏。这绝对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货真价值的“慷慨赴义”,他们觉得这样死是一种光荣,认为这是一种成全,会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英名。朱棣有一次当庭将老臣脱光屁股狠揍,屁股被揍得稀巴烂,人格被羞辱,这些老臣非但不怨恨,反而觉得是件非常幸福露脸的事情。可见,这些大臣都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将暴君当恩人,将仇人当好人,将受虐当享福。

  我们来分析一下医学心理学定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几个成因:
  第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让你相信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的。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
  第3,除了他控制你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
  有了这4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我们看看,封建专制主义正符合以上四个特点:封建专制决定着百姓生死、生存、生活,封建统治者会给你小恩小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让你小老百姓无路可逃,儒家君父思想钳制住整个社会道德评价体系,人们的大脑被驯化。这时候,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诞生了,百姓们被帝王杀死时叫“赐死”——是一种恩赐,然后临死时还要虔诚的“谢主隆恩”!扈三娘的悲剧在封建社会并不是特例,而是普遍性的,是君权、父权、夫权社会下的共性。施耐庵如此冷漠的描写扈三娘而不带一丝同情,这本身就体现了漠视女性的时代价值观,让扈三娘们无路可逃!
  
  我们身边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事实上,我们身边经常有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我看到有一个网民这样留言:“在文革期间,家里很穷,吃不饱肚子,成分也不好,常常被抓起来批斗。现在条件好了,有吃有穿,但是,我就是喜欢文革,我梦想回到文革的年代。”如这个网民的心理就很难让人理解,不能用一般怀旧心态来解释。生理受辱——吃不饱,生理心理受辱——被批斗,现在生活好了,却还想重新回到文革时代“被批斗、被挨饿”,这岂不很欠揍么!其实,这也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那段非人的岁月产生了心理上摆脱不掉的依赖。
  
  还有,我认识一个女性熟人,他丈夫根本不拿她当人,毫无顾忌的在外面养小三,换了一个又一个,几十年都这样。但是这女人却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对丈夫还很体贴。而她丈夫也不算什么大款,她本人也完全有能力经济独立,自身相貌、职业等条件还都不错,但她就是一辈子对丈夫俯首帖耳。这种心理也算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伤害自己的人产生了心理依赖。
  
  
  如何避免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要有人人平等的意识。其次,要破除迷信,拒绝个人崇拜,崇拜让人盲从,不要有“伟人思想”,人与人之间只有平视,没有俯视和仰视。最后,要多读书、多接触外界,这样你的认识面、生活圈就能突破重围,找回自我。
  
  总之,防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关键就是找回自我。女人不能活在丈夫阴影下,下属不能活在上司的威压下,凡人不能活在伟人的背影里,脑袋不能沉溺在一个思想的框框里,子女不能活在父母的庇荫和威权下。这样,才能找回自我,活出自尊,活出人格,让扈三娘的悲剧不再重演,做好、做回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2-3 10:0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2-2 16:41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大都是在封闭和群体性的事件中环境中形成的。对于个体身上的另类性格恐怕不太适应。

我也觉得蜗居太现实了,残酷的现实让人生畏。就有很阳光很单纯的年轻人说:“想自己创业,可是看了蜗居,觉得这个社会太残酷,没有背景创业太难了,怕把自己给污染了。”
当然文艺作品也没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只不过是别人借个由头来说社会。尤其是当下的社会更需要阳光向上的东西。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16: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2-2 16:41 发表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大都是在封闭和群体性的事件中环境中形成的。对于个体身上的另类性格恐怕不太适应。

我也觉得蜗居太现实了,残酷的现实让人生畏。就有很阳光很单纯的年轻人说:“想自己创业,可是看了蜗居,觉得 ...



问好西夏。
封建社会的女性生活环境也是封闭的,三纲五常,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旧时代女人没有第二种思想。而且反抗是徒劳的,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如此。这导致整个民族、整个时代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当然,从心理学角度,人与人之间还有非常复杂的性格差异。如孙二娘和扈三娘。

但是,总体来说,扈三娘的性格在封建社会并不是特例,而是普遍性的。君权、父权、夫权社会下的共性。施耐庵如此冷漠的描写扈三娘而不带一丝同情,这本身就体现了时代的价值观——让扈三娘们无路可逃。

[ 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0-2-2 17:13 编辑 ]
4#
发表于 2010-2-2 20:41 | 只看该作者
女人不能活在丈夫阴影下,下属不能活在上司的威压下,凡人不能活在伟人的背影里,脑袋不能沉溺在一个思想的框框里,子女不能活在父母的庇荫和威权下。
有道理,可是现今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在寻找活在其中的道路。
5#
发表于 2010-2-2 22:08 | 只看该作者
微风版主的知识面之广博和想象力之丰富实在令人惊叹!

赞同微风关于文艺价值的观点,有时候反映恶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引起人的思考,但需要自身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不能陷入其中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第一次接触,貌似这种人对精神追求远远大于物质追求,呵呵
6#
发表于 2010-2-2 22:1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版主的丰富学识和行文风格,我对水浒中的潘金莲也是很同情,她毕竟是封建卫道者口里讨伐的对象。其实,她真的是不幸的。
7#
发表于 2010-2-3 09:31 | 只看该作者
  微风的思维很开阔,而且观点尖锐,见识不凡。
  对《水浒》,看来相互的观点很为一致。但我说的却没有你说的深刻。特别是你对扈三娘与潘金莲的看法很是新鲜,分析得也很到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是第一次听说。下来再了解一下。
  学习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1: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2-2 20:41 发表
女人不能活在丈夫阴影下,下属不能活在上司的威压下,凡人不能活在伟人的背影里,脑袋不能沉溺在一个思想的框框里,子女不能活在父母的庇荫和威权下。
有道理,可是现今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在寻找活在其中的道路。


确实如此,迷茫的人很多!
9#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1: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鲜衣怒马 于 2010-2-2 22:08 发表
微风版主的知识面之广博和想象力之丰富实在令人惊叹!

赞同微风关于文艺价值的观点,有时候反映恶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引起人的思考,但需要自身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不能陷入其中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第一次接触 ...


问好,欣赏你的思考!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1: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红 于 2010-2-2 22:16 发表
欣赏版主的丰富学识和行文风格,我对水浒中的潘金莲也是很同情,她毕竟是封建卫道者口里讨伐的对象。其实,她真的是不幸的。


问好!认同!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1: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10-2-3 09:31 发表
  微风的思维很开阔,而且观点尖锐,见识不凡。
  对《水浒》,看来相互的观点很为一致。但我说的却没有你说的深刻。特别是你对扈三娘与潘金莲的看法很是新鲜,分析得也很到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是第一 ...


4版过谦,我要多向您学习。祝新春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1: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2-2 16:41 发表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大都是在封闭和群体性的事件中环境中形成的。对于个体身上的另类性格恐怕不太适应。

我也觉得蜗居太现实了,残酷的现实让人生畏。就有很阳光很单纯的年轻人说:“想自己创业,可是看了蜗居,觉得 ...


问好西夏,赞同你看法!
13#
发表于 2010-2-8 11:3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稀泥我赞同,蜗居有格调低下的问题,蜗居也有反映现实的精神。
总体而言,蜗居在当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大众觉醒有催化作用。
14#
发表于 2010-2-8 11:34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我只就楼主蜗居的文字说。
15#
发表于 2010-2-12 10:57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正好了解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6 21:27 , Processed in 0.05039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