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油纸伞 于 2017-7-24 10:31 编辑
聊聊小丹
文 油纸伞
1 关于旅行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说,出来找乐的男人,要是遇到了一个多情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了白鲸一样。小丹就是这样一位多情的女孩,而我或许就是“找乐”的那种男人。当然,伍尔芙话中的多情是狭义的多情。而我眼中的多情是对生活的一种执着,或是执迷不悟,甚至是一种疯狂。
当我在本地一个论坛安静的读文章时,发现了小丹。在这个只有退休的老爷子老太太居多的地方,还猫着这么个年轻的美女,始料未及。或许,是整日萎缩在不见天日的写字楼里的缘故吧,竟然喜欢上了她的游记。她对我说,她最喜欢三毛。她是喜欢上了三毛而爱上旅行的?还是,喜欢上旅行以后才喜欢上三毛的?我不知道。
一直在想,总是背着个背包,拿着尼康,每年有半年时间东南西北的乱飞,甚至西藏边陲。哪来的钱?对于一个只有二十四岁的女孩子来说。
于是,有了这样的猜测?是不是别人的小三?倒不是有龌龊的想法,而是我一个战友的小三,写的一手好文章。战友南通人,做幕墙发了,带着小三来芜湖看我。席间,微醉的他指着女友说,她在网上写很多好文章。席间几个战友面面相觑,羡慕嫉妒恨。
后来,我才知道小丹是一位签约自由撰稿人,满世界跑的费用都是自己写字赚来的,我不仅肃然起敬了。虽然,我觉得她的文字多少还有点稚嫩。但我相信,她的文字是迎合市场的。你不得不承认,钞票是衡量文字价值最直接的途径。
有时候,总是忽视身边的风景。一直不相信,在青弋江畔,赭山之麓的芜湖有这样的个性才女。这种个性我不知道是执着还是疯狂,不喜欢呆在父母身旁,总是离群索居。梦里都想做个流浪的人。
我不能定义一个人总是想孤独旅行是出于什么心理。据说,去那些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可以更好的读懂自己。
她对我说,前年大概二十岁的时候,过年时她还在外面一个人旅行。为了怕打扰,她关掉了手机、QQ、微博。我无语,心里却在说,疯了!
昨天她对我说,等这几天雾霾散了,她准备飞山西。元旦后,去东北,感受那里的严寒。还说,今年过年,还想一个人去外面过。我在心里说,又疯了。
中午无事,闲来敲几个字。一直在想,一个40岁的半老男人该不该去写关于一个24岁女孩的事情。我想还是写吧,或许以后就没有这种激情写了。一如,很多年前,我一直想在安静的月夜,去拍皖南那些牌坊群。如今,牌坊群依旧,月夜依旧。只是我再也没有那种冲动了。
2 关于“倾城青衣”
某人笑我这帖子是烂尾楼了。咋办?冲动是魔鬼啊!突然想起小时候爬梯子,爬上去却下不来了。此刻,我真像是个孩子了。
一直觉得写诗歌就像撒尿,感觉来了,一泻而出;散文、微小说就像一次邂逅,一次接吻,不管是忧伤的还是兴奋的,在短短的时间里给人一种悠长的情感。长篇呢,或许算是婚姻吧?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里纠结着作者和读者。不喜欢看长篇,但那些名篇我还是看的,当然,我融不进去情感。之所以看,是为了和别人谈论时,不至于把卡西姆多说成是帅哥,把兰希儿说成处女就可以了,仅此而已。
小丹写了一部长篇“倾城青衣”,好像已经写了五十多章了,让我看看提点意见。一点不奇怪她的耐力。从芜湖骑单车去浙江西塘,两天半时间。长篇算什么?
我一天只看一章,第三天她问我写的如何,我说我才看。那晚看到第五章时,有点惊呆了,很长篇幅的性描写。在这个网路时代,面对到处都是不穿衣服漂亮女人的图片时,文字的性描写,在我面前早已不算什么了。当第一次,用审视的心理和眼光去看那些文字,感觉很娴熟的笔法,丝毫没有青涩之感觉。她说,写那些文字她查阅了大量的色情资料,还抱着金瓶梅认真的看。她让我给点意见,那一刻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有时候,美女用身体写作,我不知是迎合市场,还是展现人性?我更不知道,我是属于市场?还是属于那仅存的人性。
“不回避,不勾引!”据说是情色语言的最高境界。
那一年在部队时,我们那个连队出现了一本废都。平时不喜欢看的人也躲在被窝里看。我敏锐的嗅到书中的味道。由于人多书少,我拿了一盒烟和那个书的主人换来一看。那时,一盒红塔山很贵的。躲在被窝里看了一夜。那时,觉得那本废都像是一所妓院,我们这些穿军服的当兵的都像嫖客一样。而我,还花了一盒烟。那年,我被那本废都勾引了。
一直不喜欢男人写情色的文字,但是美女去写,我内心里却没有敌意。我反倒憎恶起男人和我自己了。或许,我们是市场。
当我看到这么清纯的女孩子写这样的文字,其实,我内心是忧伤的。我在电脑这头抽了好几支烟,都无法去评说这样的文字。或许,我不是崇高,而恰恰是内心龌龊让我胆怯了。
我想我会认真看完这本“倾城青衣”,然后笑笑这个世界,再笑笑我自己。
3关于摄影
下午,一边在计算着数据,一边不时在网上看新闻,小丹发来短信,在南京机场了。她告诉我,她边上一个男人很变态,打扮的不男不女。我笑了笑,说,你非影评不是写的很动情吗?关于张国荣,关于同性恋。看来文字和现实还是有差别的。然后,她发来一张图片,说刚刚随手拍的。
图片很时尚,衣服的颜色也鲜艳,围脖充满了个性。我问,在哪里拍的?她说,刚刚在机场洗手间拍的。
不仅哑然!摄影数字化了,真是无处不在。吃饭的时候,常常看见别人掏出手机拍那些菜,然后发微博上。原来洗手间里也可以拍啊,还拍的这么有个性。
年少时,疯狂的喜欢摄影。一直崇拜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他用最少的主观意识去体现客观存在的事物。他的图片,不加后期剪裁,浑然天成。那时,我拎着海鸥DF300单反机,不上学的时候,一定穿梭在大街小巷,希望能拍出惊世骇俗的图片。我想成为艺术家,觉得摄影是最捷径的。然后,再养一头长长的头发。
当数码摄影刚刚起步时,我坚信,数码摄影一定代替不了胶片摄影。就像当初摄影不能代替绘画一样。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数字影像发展的太快了。
当有一天,表妹拎着数码佳能大炮筒旅游归来时,那些精美的图片把我惊呆了。于是,我黯然神伤,很少再玩摄影了。然后,我看见柯达胶卷悲伤的退出中国市场。戏剧性的是,第一部数码相机就是柯达研发的。
可我依旧怀念摄影的胶片时代。胶片摄影总给我很玄妙的感觉。因为,在拍摄和成像之间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冲洗。这个过程给人一种等待的期盼,一种等待美的期盼。特别是你自己用放大机去自己制作黑白片子时,在红色的灯光下,那种感觉无与伦比。而数字摄影,你拍照了,立马就可以看见图像,多没意思。或缺了等待成像那段时间给予的美。一个保守的传统摄影朋友笑着对我说:尼玛,数码摄影没意思。就像一个女人还没说几句话,就在你面前脱光了衣服一样。这个比喻真他妈经典。
可是后来一想,摄影毕竟是要让图片去展示的,创作的过程谁又去管呢?当你有冲击力的图片给别人看时,你又何须去附带自己的创作的兴趣和偏好呢?数字摄影真的让摄影无处不在。
看过小丹的一些摄影作品,大多都是人文的。我觉得留给摄影空间最大的还是人文。但这张用手机在洗手间里拍的照片有一种随意的个性彰显。她没有笑,但在我眼里她似乎是在笑,笑我对摄影的迂腐。
打开自己书桌的抽屉,那里面有一款经典传统全手动机械相机,尼康MF2,钛金属机身冰冷冰冷的,常常抚摸它,我们同命相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