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46|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夜读聊斋之——为爱痴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4 13: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读聊斋之——为爱痴狂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无不异彩纷呈,以致于拍成电视剧都要叫《聊斋奇女子》。相比之下,男性形象就逊色许多,除《贾奉雉》《张鸿渐》《书痴》等少数几篇,大多时候,都只是那些奇女子们的陪衬而已(这一点,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有提及),而这些作为陪衬的男子中,大抵都具有或痴或狂的特点。痴的代表,当无过于《阿宝》中的“孙痴”——孙子楚,他可以为了爱情断指,为爱离魂,为爱化鸟,真无愧于“孙痴”这个外号,是当之无愧的极品情痴男人。而狂的代表,当无过于《小谢》中的陶望三,他不惧鬼魅,择住鬼宅,为两个女鬼设帐教书,又要毁践判官神像,数责城隍,真是狂得可以。然而,能将痴狂二字集于一身的,则是那个天真无邪又率性敢为的霍桓。
  
  霍恒,是《青娥》中的主人公,而且和其他以女子名字命名且是故事中绝对的主人公的篇章不同,青娥尽管被充作本篇的名字,也只能屈居其后,并非本故事的主人公。不仅如此,与霍恒相比,青娥的形象也要逊色许多。在《聊斋》诸多爱情故事中,男子可以喧宾夺主抢了女子的风头的,除《阿宝》中的孙子楚与《聂小倩》中的宁采臣,恐怕只有霍恒。
  
  和我们熟悉的一样,霍恒仍和作者蒲松龄一样,是一个神童般的人物。“霍恒字匡九,晋人也……聪惠绝人,十一岁以神童入泮。”看来霍恒的聪明不是吹的。只是他的聪明有些另类,“年十三尚不能辨叔伯甥舅焉。”以他十一岁的年纪能考上秀才,可见脑子不简单;可是十一岁了连叔伯甥舅都不认识,这个神童还真有些特别。
  
  其实这一点我们大可不必怀疑。于故事本身,霍恒是否神童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他必须要有这个“神童”的身份才配得上作为“仙二代”的女主人公青娥。更关键的则是,如果他没有这个“神童”的身份,那么之后的“穴墙望见美人”,而且被抓了现形还不知道害怕,就纯数于傻小子的愚蠢之举了。
  
  所以开篇的这一交代,无疑是作者出于为塑造一个“很聪明很天真”的主人公的需要。而且,霍恒之所以会如此,也是有原因的:“父官县尉,早卒……而母过于爱惜,禁不令出庭户”。可见是惯子如杀子,如果不是因为青娥也看上了他,恐怕他的“穴墙”之举给他带来的就是牢狱之灾和永远难以洗清的污名了。正因为他的“很聪明很天真”,所以才会让读者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他后面的一系列痴狂之举,而不以为无礼,更不以为太过,一切都顺理成章。
  
  霍恒爱上青娥是偶然的,或者说是“一见钟情”。“一日,生于门外瞥见之。童子虽无知,只觉爱之极,而不能言”。可见,爱的确是种“很玄的东西”,霍恒之爱更是“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典型。此一节,也即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第一场:男孩爱上女孩。当然,一般的爱上都是有原因的,不过到了蒲松龄笔下,这点完全可以省略。或者干脆明白表示:爱一个人还需要理由吗?尽管在《聊斋》中,男子爱上女子大多都是由于看中外表的缘故。因为这个青娥,也是“美异常伦”的。
  
  不过这场爱情看起来毫无希望。年方十三岁的霍恒不仅于世事“无知”,而且对于所爱慕的对象同样无知。因为这个青娥可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她老爸“武评事者,好道,入山不返”。想来是成了神仙(后文证明确实如此),如此说来,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仙二代”。更何况青娥本人也深受老爸熏陶,“幼时窃读父书,慕何仙姑之为人。父既隐,立志不嫁。母无奈之。”一个半大女孩子,居然读得进去修道的书,又偏偏找了个女仙做偶像,并且“立志不嫁”,可见她也是夙有慧根、生来仙骨,绝非一般庸脂俗粉可比。就这么一位“仙二代”,霍恒还有希望吗?想想都不可能。结果正如所料,他先是“直告母,便委禽焉”。老妈知道这事没戏,所以并不上心,他便“郁郁不自得”。溺爱儿子的老妈没办法,只好托人一试,结果正如所料,“果不谐”,可见这场单相思根本没戏。
  
  这时候的霍恒也彻底没了办法,行思坐筹,无以为计。”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时,在一个人面对一个目标渴望至极却“无以为计”的时候,恰恰会产生一种可以突破障碍的神奇动力(参见《夜读聊斋之渴望之极》)。霍恒的痴情凝结,便幻化出一件可以摧毁所有障碍的利器——一把神奇的药
  
  小药镵的出现看似偶然,原文写的是会有一道士在门”,问题是,这位道士“会”得也太及时了些。他不但人来得及时,东西也拿得恰到好处,“手握小镵,长裁尺许。”而这个道士自称是“(属+刂)药之具”的家什居然“坚石可入”,“即以斫墙上石,应手落如腐”。而最奇怪的是霍恒刚一“把玩不于手”,道士便表示“即以奉赠”,并且“酬之以钱,不受而去”。不得不叫人怀疑,这个道士神龙见首不见尾,似乎就是专为霍恒来送这件作案工具的。
  
  事实正是如此。在《聊斋》中,每每情到极致时,便会有一个道士(或和尚、老者)及时出现,帮助主人公解决现实中根本无法实在的障碍(参见《夜读聊斋之渴望之极》)。这个道士(或和尚、老者)我们与其把他看作一个解危济困的侠客,还不如看作主人公一片痴心的外化或物化。比如在《小谢》中,陶望三对两个女鬼小谢与秋容爱到极至,便有一个道士及时出现,帮助二鬼借尸还魂。不同的只是,本故事片中的道士并没有亲自出手,只是赠送了一个小药镵。而这个药镵,我们便可以认为正是霍恒为了追求爱情而义无反顾、不畏艰难、顽强抗争的精神的物化。如此,下面的情节就不难理解了。
  
  正是这个小镵,我们假设在道士手里果真是“(属+刂)药之具”,可是到了霍恒手里,却成了去见美人的作案工具。不过他的想法却很单纯:“顿念穴墙则美人可见而不知其非法也”。这段“穴墙见美人”正是故事中第一个高潮,也即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第二步“男孩追求女孩”,只是他追求的方式实在特别了些。
  
  作者选择的年龄段也恰到好处,唯其在十三四,才会有“爱之极而口不能言”的感受,乃至于生出“空墙则美人现”的心思,并且真的会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也唯其在十三四,才会有进了闺房后“轻解双履,悄然登榻……遂潜伏绣被之侧,略闻香息,心愿窃慰”的举动。如果年纪太小,大概不会懂得如此痴情地爱一个人。而如果年纪太大,还去人家墙上打洞,那就分明是个淫棍;而且如果已经打通了洞,却只知“略闻香息,心愿窃慰”,那他就是个白痴。
  
  霍恒的痴心狂举非但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反而打动了青娥的芳心,这恐怕 是最初“立志不嫁”的青娥自己也始料不及的。这一节,也是整个故事中对青娥描写最细致也最动人的段落。除了最初蜻蜓点水般地说她“美异绝伦”外,只有在这一节中才可见其特点,之后的形象就再无精彩可言。青娥,这个一心倾慕何仙姑、一心向道的少女,见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竟然痴情到这种程度,如此大胆,却只是为了和自己“以近芳泽”,一个人竟然如此天真、如此纯洁,不杂丝毫邪念,她的一颗芳心终于被打动了。当然,她也还只是一个纯情少女,自然不能如霍恒表现得那样痴情,但她心意所属,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当众人表示“将告诸夫人”时,她“俯首沉思,意似不以为可”;当众人建议“不如纵之使去,俾复求媒焉”时,她又以“不答”默许;当丫鬟告发霍恒偷偷地把“凤钗一股,阴纳䄂中”时,她又“不言亦不怒”。先后三次,“不可”“不答”以及“不言”,其实已经尽在“不言”中了。这便是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第三步“男孩得到女孩”,不过这时得到的只是她的少女之心。
  
  接下来则是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第四步“男孩失去女孩”了。而失去的原因也很简单:霍恒回家之后,不敢实告母,但嘱母复媒致之。”老妈被拒一次,当然不肯再去自讨没趣,于是“遍托媒氏,急为别觅良姻”。结果“青娥知之,中情皇急,阴使腹心者风示媪。”老太太一高兴,再次“托媒往”。没想到武夫人从丫鬟口里得知了事情的原委,深以为辱,媒人一到,更是“益触其怒”,便当着媒人的面“以杖画地,骂生并及其母”。媒人回来把这情况一学,霍妈妈也火了,“由是见其亲属,辄便披诉”。这一来,武家的人可丢大发了。“女闻,愧欲死。武夫人大悔,而不能禁之使勿言也。”最后还是青娥叫人传话,“且矢之以不他,其词悲切”,霍妈妈深受感动,才不再到处宣扬他们的糗事。不过如此一来,一对家长成了仇人,两个孩子的婚事也就告吹了。
  
  其实,这段波折本属多余,只是作者为了给青娥一次表现忠诚的机会而已,这也正是蒲松龄最擅长的“勺水生波”的表现手法。而接下来,矛盾的最终解决和他们最后结合也很简单,恰好一位“秦中欧公”来任县令,“见生文,深器之,时召入内署,极意优宠。”当他得知霍恒与青娥之约,便极力成之。霍恒终于美人在抱,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便是经典爱情故事中的第五步“男孩最终得到女孩”
  
  按说,故事到这里,也就可以结束,至少作为一篇爱情小说,已经非常完整。然而在蒲翁笔下,精彩还远远没有结束。
  
  青娥和霍恒过了几年幸福的生活,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孟仙。本来是挺幸福的一家人,青娥却突然冒出一段诀别的话来:欢爱之缘,于兹八载。今离长会短,可将奈何”随即便在“盛妆拜母”后“仰眠榻上而气绝矣”,只留下霍恒与一老一小悲苦交加。有意思的是,作者在青娥离世后,并没有只言片语描述霍恒怎样伤痛欲绝,反而刻意写霍妈妈怎样“母已衰迈,每每抱子思母,如摧肺肝”,连婆婆都如此怀念,可见青娥这个儿媳妇当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事实上,蒲松龄为了表现青娥的超凡脱俗又关于经济,还颇废苦心地加了一段“女为人温良寡默,一日三朝其母馀惟闭门寂坐,不甚留心家务。母或以吊皮他住,则事事经纪,罔不井井。”这一段本与主旨无关,只是为了证明青娥的与众不同和她在霍恒母子心中的重要地位而已。
  
  正因为青娥是个好媳妇,所以突然离世,给婆婆带来了不小的打击,由是遘病,遂惫不起。”一下子就病了,而且病得很奇怪,专门害嘴馋,而且不馋别的,“但思鱼羹”——偏偏馋当地买不到要到百里之外采购的鱼汤。这里,无论是婆婆思想青娥,还是霍恒思念青娥,居然能够思念到重病不起的地步,其实都是又到了前文所述的“渴望至极”之时,而照《聊斋》故事中的规则,当这一渴望达到极致时,奇迹就会发生。不过这次的奇迹并不是出现一个道士,而是一个懂得医术的老叟(当然,作文总要有变化嘛!)。这位老叟见霍恒因为赶路脚上长了泡,导致“两足跛踦,步不能咫”,主动帮助治疗,“便曳坐路隅,敲石取火,以纸裹药末,熏生两足讫。试使行,不惟痛止,兼益矫健”——出现得如此恰到好处,而且用药如此奇效,很难不让人想到之前赠送药镵的道士。不过这位老叟是不是道士的化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但治好了霍恒的脚,而且还主动为他做媒,这又不由得不叫人想到他的另一个媒人:药镵。因为当娶了青娥入门后,青娥一把药镵扔在地上,开玩笑说:此寇盗物,可将去”霍恒却笑道:“勿忘媒妁。”从此“珍佩之,恒不去身。”是真心把这个药镵当成媒人的。
  
  这次霍恒又遇到一个主动做媒的老叟,于是在他把鱼带回去,老妈吃了鱼病愈之后,便如约前往。可是一到“旧处”,便“迷村所在”。天再一黑,一不小时就掉到悬崖底下。而且他掉的地方实在有些奇怪:“幸数尺下有一线荒台,坠卧其上,阔仅容身,下视黑不见底……又幸崖边皆生小树,约体如栏。移时,见足傍有小洞口”——恰好掉到这种地方,很难说不是有人(应该是有“神仙”)故意安排的。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当霍恒小心翼翼地以背着石,螬行而入”后,很快见到“深处有光如星点”。再继续向洞里走,“约三四里许,忽睹廊舍,并无釭烛, 而光明若昼。一丽人自房中出,视之,则青娥也。”凭谁也不会相信,霍恒一个凡夫俗子靠误打误撞就会跑到青娥父女的神仙洞府里来。套用《西湖主》中“异史氏曰”中的话,就是“此其中具有鬼神”,绝非人力所能达到的。说到底,还是青娥老爹说得最清楚:“婿来大好,分当留此。”——原来霍恒根本就是“仙缘有份”,只是时机还没到而已。
  
  接下来就是表现霍恒“痴狂”的最重要的情节。当青娥老爹吩咐为女婿安排住处时,霍恒居然“约女同榻寝”,被青娥以“此何处,可容狎亵?”为理由拒绝后,更是“捉臂不舍”。结果老丈人勃然大怒,大骂女婿“俗骨污吾洞府”,要将他赶出洞去。霍恒的狂劲一上来,连当神仙的老丈人也不畏惧,随口就讲出一通叫其理屈词穷的大道理来:“儿女之情,人所不免,长者何当伺我无难即去,但令女须便将去。”老神仙逞口舌之利比不过女婿,只好背后使诈,“赚生离门,父子阖扉去。”把霍恒一个人丢在“峭壁峰岩,无少隙缝的山崖间,只影茕茕,罔所归适。”霍恒再一次面临“渴望之极而又无计可施”的境地,而且这一次同样是他的大媒人——那把药镵——帮了他的忙。他“怅怅良久,悲已而恨,面壁叫号,迄无应者。 愤极”之后,便“腰中出,凿石攻进,且攻且骂”。这一来,老神仙也无可奈何,只好把青娥推出洞府,还给女婿,二人再次团聚。在五步经典爱情故事之后,再安排个“一失一得”的情节,让霍恒与神仙岳父较量一番,正是蒲翁的高明之处。至此,方将霍恒的痴狂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的最后,霍恒夫妇两弃其子,在给老母送终后,又将少子仲仙托付给长子孟仙照看,而后远离尘世,成了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只留给读者不尽的感叹。何以霍恒就有这样的好命?蒲松龄在文末的“异史氏曰”中说的是“钻穴眠榻,其意则痴凿壁骂翁,其行则狂仙人之撮合之者,惟欲以长生报其孝耳。看起来是在讲“百善孝为先”之类的大道理,其实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却不难看出,除了给老妈买鱼一节尚可以看出些许“孝”的影子,其他的“钻穴眠榻”“凿壁骂翁”,不过是表现了他的“痴狂”而已。也许蒲松龄想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唯有“痴狂”,才会得到美好的结果;也唯有“痴狂”才会得到终极的幸福;甚至于唯有“痴狂”,才是远离俗世,走向得道成仙的康庄大道(参见《夜读聊斋之——轻薄孽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1-4 13:24 | 只看该作者
哎呀,没想到还有沙发可坐咯
3#
发表于 2017-11-4 13:28 | 只看该作者
记得还是上高中的时候家中买了有《聊斋志异》上下卷,地常会偷着读,记忆很深的就是读到那个聂小倩,不甘受邪恶势力的控制,努力摆脱痛苦的生涯,力求争取做人的执着很是佩服,后来拍成电影电视我都喜欢去看。也算是痴狂了
4#
发表于 2017-11-4 13:40 | 只看该作者
《青娥》的故事倒是没有印象了,如空老师将霍恒这一人物写得详尽,霍恒青娥的爱情描述的淋漓尽致,倒让人对这一节故事更生出好奇之心,闲来定要再翻出书去细读一番了。谢谢如空老师如此详尽的诠番故事情节,赞一个!
5#
发表于 2017-11-4 13:41 | 只看该作者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唯有“痴狂”,才会得到美好的结果;也唯有“痴狂”才会得到终极的幸福;甚至于唯有“痴狂”,才是远离俗世,走向得道成仙的康庄大道(参见《夜读聊斋之——轻薄孽债》)。

这一定论写得好
6#
发表于 2017-11-4 1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17-11-4 14:16 编辑

想起几句歌词: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的那样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可见为爱痴狂还是很难的,多少人只敢爱不敢痴狂,多少人脑瓜子一热就痴狂,痴狂过后脑瓜子凉。若都能一路痴狂,也不必苦苦追问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25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7-11-4 13:24
哎呀,没想到还有沙发可坐咯

坐了沙发得有表示: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2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7-11-4 13:40
《青娥》的故事倒是没有印象了,如空老师将霍恒这一人物写得详尽,霍恒青娥的爱情描述的淋漓尽致,倒让人对 ...

别等“闲来”啊,百度一下,马上就读……当然,要“细读”就非得读书不可了。
不过可别白读了,本篇有“爱情故事”五步法,不妨学习学习,自己也演绎一篇。
同时,推荐汪曾祺《大淖记事》,用的就是这种写法,可见很管用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29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7-11-4 14:11
想起几句歌词: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的那样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可见为爱痴 ...

文题用的就是这句歌词啊!
现实中,痴狂往往都是追求的过程,结了婚后嘛……有个段子:怎样和一个异性保持单纯的关系?答:想法和他结婚。结婚几年后,两人同躺在一张床上,各玩各的手机,一点儿别想法都没有……相当“单纯”了……
10#
发表于 2017-11-4 16:02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7-11-4 15:27
别等“闲来”啊,百度一下,马上就读……当然,要“细读”就非得读书不可了。
不过可别白读了,本篇有“ ...

喜欢汪曾祺的作品,真正的淡雅,古朴。虽写俗世,却很出尘。读了一遍,还想读二遍,读三遍四遍,也不为多。每读,都有新收获,新感慨。
11#
发表于 2017-11-4 16:35 | 只看该作者
       《也读聊斋——为爱疯狂》5600多字,其实不算多。一大篇杂文啊,咋也应该写个万八千的,如空真的是手下留情了。
       《聊斋》本来妖魔鬼怪就很多,你偏偏在夜间读,指不定就从那个犄角旮旯冒出个大美女来,还不阅读越疯狂,越爱越疯狂,直到精疲力竭,吸尽骨髓,方知上当,为时晚矣。
       笑谈两句,表示来过,祝安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8:32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17-11-4 16:02
喜欢汪曾祺的作品,真正的淡雅,古朴。虽写俗世,却很出尘。读了一遍,还想读二遍,读三遍四遍,也不为多 ...

没错,散文好,小说也别有味道,与沈从文又有不同。还是你概括得准确,写世俗,又出尘。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7-11-4 18:35 编辑
秋實 发表于 2017-11-4 16:35
《也读聊斋——为爱疯狂》5600多字,其实不算多。一大篇杂文啊,咋也应该写个万八千的,如空真的是 ...

这是嫌我写得长了……
不过没关系,借了蒲老先生故事的光,读来应该不枯燥乏味的……读聊斋,就得晚上,白天人群里怎么可能读出感觉?人多的时候最好读段子,哪怕读出声来也不烦人!
14#
发表于 2017-11-4 19: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槐安. 于 2017-11-4 19:27 编辑

姑且信一下,这是为爱痴狂。这句话一出,就知道我另有看法了。我是这样认为滴:
霍少年是个呆子,少年神童的不是天才就是呆子。他的全部精气神都专注于他感兴趣的事。霍少年没兴趣认婶婶嫂嫂叔叔舅舅的,他大约学问很好,书本知识学得傲视同龄赶超前辈,但别的地方都应该是呆呆的。当呆少年于青春懵懂,邂逅美少女,人类本能的一种强烈的刺激,刷新了他的感官世界。“我去,为毛这个小姑娘叫我的心扑通?我一定要搞明白,要搞到手弄明白。”大家都懂的,人性是有点贱兮兮的,太容易到手的就容易抛弃,越是困难就越对“专注”属性的人有挑战。一个个关卡接二连三,老妈不肯,亲家不愿,后来好不容易在一起,还有小姑娘的出走(这可看作已婚妇女对理想和现实的挣扎),霍少年还没完全搞明白如何肯罢手,自然继续追击,然后打败老丈人,接回媳妇,继续搞明白,就要搞,搞到明白为止。到最后,人力不可胜天,更何况是爱情这种无解的事,不可征服只能顺从了,跟媳妇登仙,是为大团圆归宿。至于以后能不能搞明白,不重要了,能专注做一个事做到老做到死,就是最刺激最有挑战最专注的。
15#
发表于 2017-11-4 1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7-11-4 22:43 编辑

夜读聊斋也不怕读出聂小倩来?
蒲松龄为萌男嫩女们送上了美好的的故事,也为他们打开了爱的心门,很多时候爱《聊斋》就是爱青春的自己了。但如老师这般以情动诠释《聊斋》,且说出这么多的道理来那就是圣手了,或者蒲老会因此化成狐狸什么的跑来偷偷乐一会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16:02 , Processed in 0.05753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