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兔卧荒山 于 2018-7-22 08:18 编辑
关于“资本”的思考
文/兔卧荒山 首先这里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的资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因为,从宏观上来讲或者从广义上来讲,人类生命体为了生存、为了自私的各种活动都有“资本”可言,都是以资本为基础的,都存在有资本的情况。这是本文讨论资本的一个范畴或者前提。 所谓资本指的是在人类社会物质阶段,第五级别人类生命体为了生存和发展,生命自私法则所创造财富或者物质自私的一切社会经济资源;是在商品经济的前提下一套社会权力的计量手段;是人类物质自私一种力量的表现,即物质自私的力量法则。资本不断增值的特性,来自拥有资本优势的资本家为了物质自私,对为了物质自私没有资本而靠出卖劳动力的工人的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作为新产生的资本积累在了资本家手里。而资本家则运用这些资本争夺控制社会化物质生产的社会权力,谁的资本愈多主要矛盾的社会物质力量越强,权力越大,从而控制社会的力量越强、权力越大。资本对应的不是具体的商品,而是由资本(经济基础)的多少所决定的政治权力(上层建筑);返回来,再为资本服务。资本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处在物质阶段,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质,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体现在物质上的物质生产关系、体现在人类生命体物质自私上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生命体自私法则上关系。 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并不等于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工人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时候,资本才会产生,资本才是资本主义的资本。劳动力这一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功能,即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它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这一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因此,能给资本家、企业家和老板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传统文化所定义资本,即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这种定义或者范畴现在按照人类生命自私法则及其自私类别去考察是不完善、不科学的。因为,由于自私类别有安全自私、物质自私、性爱自私和精神自私四个类别,所以,如果要强调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经济资源,就必须强调性爱财富和安全财富经济资源。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生命自私法则的范畴,都现实地存在于社会之中。 另外, 以往的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资本是一种由剩余劳动所创造形成的社会权力,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但其中应该包括资本家通过自身劳动力利用资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且这样的概念只是描述和反映了已经进入了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之后的资本;而此之前的资本并没有描述和反映。 这里联系和引申到了剥削,我们现在必须重新认识这个“剥削”的问题,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中的所谓“剥削”。不设前提、不讲条件、不管投入,从人类生命个体来说,从人类社会一个一般人来说,资本家和工人所获得的生产成果,从数学或者量的概念来评估资本家获得生产的物质财富多得多,工人获得生产的物质财富少的少。这种情况形式上、外表上看去是不公平、不平等的。所以,从原始公社分配制度出发,从平均主义的概念出发,这可以认定为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种意识极易造成工人对资本家的仇视情绪,爆发工人或者无产阶级对资本家或者资产阶级的斗争或者革命;但从本钱或者资本的投入上来说,或者从个人力量法则来说,资本家大量的进行了投入,而工人丝毫的没有投入,所以,资本家比工人多得到的那一部分就是投入或者资本的价值所在,就是资本家所担风险、所承受风险价值所在,故而这个“剥削”又是合理的、公平的、天经地义的。因为,工人单独以劳动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身份就投入参与了生产,而资本家不仅以劳动力(以脑力劳动为主)身份投入参与了生产,而且还要加上以前所积累的本钱或者资本,就劳动力而言资本家力量法则大于工人力量法则。况且,资本家和工人通过物质生产这种特定的社会活动或者社会物质生产环节而融为一体是双方达成协议的,是双方为了各自的自私而互相同意的一个交易,是互相有条件的一个对立的、相对的平衡。因而,这种所谓剥削其实是一个生命统一体,是资本家和工人合作的一个统一体,是一个既各自满足物质自私的一个合作统一体,又是一个没有满足物质自私的一个对立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统一对立或者对立统一的。统一是资本家和工人各自为了物质自私的统一;对立也是资本家和工人各自为了物质自私而对立。如果前者的力量大这个统一体就存在(归根到底是资本家的力量),并为继续存在创造了条件;如果后者的力量大这个统一体将破裂(归根到底是工人的力量),为形成一个新的统一体而做好了准备。这个统一体中,一般说来资本家是主要矛盾方面,主导、决定和管理着商品生产,相对于工人主要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是购买劳动力的一方;工人是次要矛盾方面,是处于服从地位、接受管理、具体参与生产、出卖劳动力的一方,相对于资本家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但有时特殊情况则相反。这个新的统一体产生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个就是原来旧有的统一体的资本家和工人双方不发生改变,而只是存在的条件(资本家和工人所得物质生产成果等工资、福利待遇)得到调整或者改变,这种调整或者改变总的来说或者总的趋势是对工人有利的;另外一个就是原有的资本家和原有的工人洗牌从新组合。整个社会的运作过程就是这样,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一个所谓剥削的统一体存在一段时间以后,即行破裂,另外一个新的统一体却又诞生,就这样反复循环,社会不断的运动、演绎和进步。这是人类物质阶段必须存在的一个不以人类生命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环节和客观存在。因为,在人类物质阶段,由于各个生命个体或者生命群体自私法则的作用、自私的力量和自私的条件各不相同,甚或千差万别,因而任何人类生命个体或者生命群体所掌握的资本不可能是均衡的、对等的、同步的,所以,一方面掌握或者掌握多的资本的生命个体或者生命群体,即资本家为了自私总是要发挥资本的作用,即寻找工人;另一方面没有资本的工人为了物质自私也必须寻找出卖劳动力的机会和场所,即寻找资本家。这样以来,资本家和工人各自为了自己的自私,相互的走在了一起,相互的形成合作,因而“剥削”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了。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以前的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也是这样。任何社会只要有物质“私有”性质存在,这种剥削就存在。 资本家对工人 这种“剥削”是社会所需要的,是人类群体所需要的,是人类生命体所需要的,是人类生命自私法则所需要的,是掌握资本的所谓资本家或者其他类似的生命个体(独资公司或者企业所有者)或者生命群体(股份公司或者企业所有者)为了自私所需要的。因为,资本家为了自私,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使他们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工人为了自私,为了让他们就业,让他们获得物质生活品,使他们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如果没有资本也就没有资本家,没有资本家工人出卖劳动力也就没有对象。所以,我们要感谢资本,感谢资本家。至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如何,剥削的多少;工人出卖劳动力的多少,价格的高低等等这要根据当时市场而定,而不是单由资本家或者工人一个方面而定。故而,所谓剥削我们要客观的对待,理性的对待,然后我们工人阶级就能比较好的接受,比较好的把自己融入劳务市场,融入劳务大军,融入到资本家的工厂、公司等。总之,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都要学习自私文化,都要科学自私,长远自私,把蛋糕分好。这样对双方都有利,都能最大化满足各方的自私要求。以后的完全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人类生命大群体----国家就是这个“资本家”,这也是人类物质阶段最后的资本家。在人类物质阶段结束,在社会进入以性爱自私为主要矛盾的社会以后,物质自私将成为社会的次要矛盾。资本随机成为次要存在,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消灭了商业规则的社会,物质资本就失去了现在主要的、突出的功能,它的资本权威得不到这个社会的承认,物质的资本家和物质的工人就自动消失。所以,物质的资本家和物质的工人是由人类生命自私法则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是由自私法则类别所决定的,是由人类社会自私积累的文明所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从人类生命一个大群体(国家),或者超出资本主义的资本来单独研究这个大群体宏观经济存量核算时,“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而作为投资活动的沉淀或者累计结果,资本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 资本的作用首要表现在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一是在公司、企业物质生产过程中,资本不仅处于主动,而且是整个企业生产的首要条件,是一切的一切。也就是说,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首要条件,没有资本没有公司、就没有企业,就没有生产,就没有一切。在社会化大生产劳动中,资本家、老板握着大量的货币资本,以便建造工厂,购买生产工具、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这是生产的首要条件,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这个先决条件,工人才有发挥劳动力作用的可能,才能生产出产品,才能产生剩余价值。二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资本。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先进企业就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购买先进设备、更新换代、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靠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应延长而生产出来的。可见,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剩余劳动时间就相应延长了,这时才能出现超额剩余价值。因此,只有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本,购买先进设备,改进物质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样才能实现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 资本导致了资本家和工人各自为了物质自私而进行了有意义的合作。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人类社会的物质阶段,物质自私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自私类别,物质自私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被资本家掌握的资本处于主动方面,即主要矛盾方面;而被工人掌握的劳动力处于被动方面,即次要矛盾方面。在一个公司、企业、工厂中,资本家、老板既主要对应资本又次要对应劳动力;上班或者打工的工人只对应劳动力。资本家、老板占有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厂房等,上班或者打工的工人只有劳动力,没有生产资料。只有工人把自己唯一拥有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并被资本家、老板购买以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能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才能合作,才能成为一个生命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在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资本家、老板处于主动地位,组织、管理和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都是由资本家、老板所支配。工人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说,工人在生产活动中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老板的指挥和调动、安排。如果没有资本,这一切将是不存在的。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由人类生命自私法则和物质自私所决定的。 由于人类生命自私法则的作用,工人有可能先期用资本来提高自己劳动力的素质,为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创造条件。 劳动力就是人类生命个体的劳动能力,是生命个体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生命个体对外力量法则的表现。无可置疑劳动力存在于活的健康的人类生命个体之中,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永恒的源泉和永恒的条件。一个普通的劳动力叫做普通工人,或者叫普工,一个掌握高技术的劳动力叫做技工,或者叫做高级技工。工人可以自我“投资”,长期地参加学习培训,改变自己的劳动技能,从而由普通工人变成技工、或者高级技工。这种自我“投资”所付出的货币就是资本。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这里所讲的资本是广义上的资本;而资本家建造工厂付出的货币就是狭义上的资本。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现代化的企业中,互联网+、智能机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等的应用,对劳动力(工人或者员工)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些公司、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本用来培训工人。目的就是让公司、企业改造升级,适应操作先进的机器设备等,提高劳动技能,最后创造更好的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就是由劳动技能和先进的机器设备组成,而这些劳动技能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就是资本直接和间接转化而成。 资本没有投入使用之前对资本家、企业家和老板来说,相对的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资本是一种保值状态。资本一旦投入使用,即进入购买、生产、销售的运动就有三种情况:一是经营管理的好,市场好,资本就实现了增值;二是经营管理不好,或者市场不好,资本就会减值;三是既没有增值也没有减值。所以,资本的投入使用并不完全全部是绝对的增值。但总体来说增值的可能性大,减值的可能性小,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 资本运动表现为资本循环。资本在循环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资本主义生产作准备,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而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只有顺利地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顺利地通过购买、生产、出卖三个阶段,才能生产并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的功能不是永恒的或者绝对的。在人类物质阶段,在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整个社会或者全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达到很高的程度,物质基础或者经济基础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以后,资本家、企业家和老板对自私法则不能理性的对待,还向以往继续将资本投入运动状态展开运动,继续企图不断地创造出剩余价值的时候,它也就在同时可能创造出各种社会危机,引起群体、阶级、民族、国家和人类的矛盾达到剧烈的程度,上层建筑必须有质的改变。每一次危机都如一次巨大的对立,使社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到恐怖与饥荒之中。而随着全球市场的发展,这些危机很快在世界范围里蔓延开来,危机也就具有了人类或者世界性、全球性的特点。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自我改良、自我调整和自我改革,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根本上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只能是推迟、延缓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消失。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当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并引发全球性危机就必将导致政治危机。当危机无法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对抗性矛盾就发展到了最后极限。这是资产阶级自私法则而导致的,但最后要被无产阶级自私法则所战胜,因为,这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社会物质基础或者经济基础,无产阶级自私法则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自私法则力量。当然,这时资本家就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就自然不存在了。 自私法则创造财富。一个企业要正常运作,工人就必须损耗体力,企业家就必须损耗脑力,机器就必须磨损,原材料就必须消耗或者不断减少等。也就是说,要进行生产,要创造财富,就必须耗费生产力。或者简单一点说,物质生产力不断损耗,新财富不断产生。可见,新财富的产生是以生产力的耗费为条件。因此,生产力创造了财富。然而,物质生产力与其它生产力一样来源于自私法则,自私法则来源于人类生命体,所以物质财富的创造归根到底是人类生命体的创造。毫无疑义自私法则产生物质生产力,但在这个具体过程中,资本家、老板,或者企业家自私法则的实现,必须通过资本去实现,去购买物质生产力。没有资本的资本家、企业家无生产力可言,无创造财富可言,从资本的角度讲,资本也是第一生产力。随着“资本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确立,就可以由“物质生产力创造了财富”转变为“资本创造财富”,即是“资本财富论”。“资本创造财富”是“生产力创造财富”的发展,然而资本又是物质自私法则所决定的,所以资本财富论就是物质自私法则财富论。“物质自私法则财富论”归根到底是人类生命自私法则财富论。这个理念或者观点是经济学领域深刻革命,是思维意识的飞跃发展,是生命哲学的一大贡献。 2018、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