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31|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生产队印象之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1 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水井

  我们村是光明最大的一个自然村。据说祖先在迁移出发前,经过占卜得到提示:背钱财土坛的草索在哪里断了就在何处安家扎寨。结果在现在的村子下边一个叫二妹塘的地方绳索断了,按理就应在那里开辟寨子,但因这里无水源,不适宜人居住,于是又上移了五百米左右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村址。祖先的这一决定并不违背《易经》在总原则的指导下又要灵活变通的变易精神。

  村子所在地有四处水源,是在被当地人叫做“烂包地”的地方,算得上是水源丰富、地势高起、向阳通风的风水宝地。有一条路由北向南穿过村庄,先民们在村中间的路边砌了一口水井,是全村人吃水的地方,也是村里最大的水井,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水井”,约有九成的人都喝这口水井里的水。按照农村的说法:龙主水,凡是出水的地方都有龙。因此大水井也就得到村民们的祭拜,井边常见敬香留下的香把。

  井水很旺,经常积得满满的,清澈明净,即使是最干旱的年份,水也从未干过,水色很清亮,质特清凉,喝冷水很解渴,水井也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井”,“圣井”。从我记事起,大水井就是用经石匠打凿过的很规则的石头砌成,顶用弯形石拱砌,用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刮五风时撬了祖坟的石头。中间有一隔墙,将井分为两室,水井顶上长着一棵梨树,井前面有一个用大石板铺成的平台,是人们洗菜、洗衣的地方。那时人们都用水桶(木桶与铁桶)将水挑回家,一家人一天要用三四挑水。是这井水养育了村民,到了七十年代初,人们在井边用水泥修了块平地,再用碗碎片镶了“饮水思源”几个字,提示人们要爱护水井和水源。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持干净的水源,经常有人自觉地打扫水井和不时地往井里放一些生石灰,既能清洁水质,还能杀灭水中的一些害虫。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人们还会在天未亮时就到井里打水,叫“抢头水”,在井边焚香放鞭炮,表示对龙与水井的敬重。

  村里人吃大水井的水一直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土地承包后,随着人们的经济条件好转,到家家户户都将山泉水接到家里,大水井也就完成了她哺育人们的历史使命,静静地闲在路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村子的艰难发展历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大水井的水清凉甘甜,村里的祖祖辈辈人就是喝着冷水长大的,我也从小就养成了喝冷水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无素,长期喝此井水之人,就有了强壮的身体和善良朴实的品格。对一个喝大水井的水长大的人来说,每当路过井边,心里总是涌起一种感激与感恩之情。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无法报答大水井的滋养之恩,只有在心里铭记这口水井。如今家家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用水是方便自如了。现在的年轻人,也没有经历过挑水吃的生活了,但人们应当增强爱惜水源、保护好水源林的意识,才能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抗旱

  七十年代初的一年夏天,家乡出现了人们记忆中的最大干旱,到了农历五月中旬,还未下雨,一连几个月的晴天烈日,地里的包麦苗被晒得叶片卷起成筒状。生产队组织社员开展了“与天斗,与地斗”,“天大旱,人大干”的抗旱活动。按当地人的说法:最旱不过五月十三,五月十三,大黑龙上苍山。到了五月中旬还不下雨,村民们就会自发地上苍山“打龙潭”。苍山顶上有一个黑龙潭,向龙潭里扔石头或在边上放枪,惊扰和激怒了黑龙,顿时会下起很大的冰雹,雨就会下到苍山脚下,缓解旱情,解救农作物。这年虽然也有美翕的村民上苍山打了龙潭,但雨还是未下到村里。

  饱受饥饿之苦的乡亲们看着地里被晒得发枯的包麦苗,心里焦急万分。白天人们参加生产队的农业劳动,只好用早晚的时间到地里给包麦苗浇水,每当收工后,人们就拎起水桶、端上水盆,甚至用上了煮饭的锣锅,浩浩荡荡地奔向地里,几乎是男女老少都出动,到箐沟中取来水浇苗。一直干到天黑后才收工回家。早上已浇过水的包麦苗,到下午又被晒瘪了。这样苦干了一二十天,将当家地里的包麦苗浇了好几次水,终于保住了快被晒死的包麦苗。

  在天气最干旱的时候,队长派了一些小学生到箐里的水沟边上守水,有一天夜里,我们十多个小学生到大龙潭箐守水。天黑前,我们就带着行李、煮夜饭的锅具到了箐边,吃的夜饭只是面条。天黑后,二队、三队的守水人也来了,与我们碰面后,二队的守水人是几个年轻人,三队的守水人是个老倌,而且只是独自一人。三个队的守水人将水分好后,在各自的沟坝口附近倒下睡觉了,因为白天干活太累,倒头便能睡着。吃过夜饭后我们在箐边的一个核桃树林中铺开行李睡下。小学生因为有了一些文化知识,心又机灵,十分热爱集体。我们就商量:等到二、三队的守水人睡着了,我们就悄悄地将箐水全部栅入我们队的水沟中。一、三队的水沟坝口仅隔一二十米,到了半夜时分,几个大一点的伙伴到沟坝口一看,发现我们的沟坝口水被三队的守水人堵了,一气之下,我们又搬石头把三队的沟坝口堵得严严实实,淌不出去水,未被熟睡中的守水人发现。天亮后孩子们到三队的沟坝口一看,堵坝口的大石头要两三个人才搬得动,三队的守水人无法,回家去了。

  有一天夜里,我们几个小学生到铺地的构皮箐守水,在赵家坟山坡上的松树林中过夜。在草地上铺上一块毯子就睡觉了。有一次见到铺地有一户人家的老两口点着火把到箐里栅水,当从沟路上返回时,守水人中有一个最大的孩子,心里鬼点子多,就故意吓唬老人,抓起砂子撤向沟边,林中就有了涮涮的响声。老头听到后对老伴说:“里面撤了两把砂子”!老伴听后以为是闹鬼了,说:“说不得,这条箐头以前就有啰”!这个大孩子听后哈哈大笑,说道:“阿华哥,你来搞什么”?老人才知道是孩子们在胡闹,骂道:“老黑这个死丫子,人家来栅水,你还来吓我”!

  到下雨后,地里的包麦苗出现不正常的猛长,没过多久就放出了天花,很多包麦秆结不出苞穗。由于出苗后遇到长期干旱,人们尽了最大努力进行了抗旱保苗,但这年的包麦仍因旱灾严重减产。
                             0一0年四月十日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苏忠伟 于 2010-4-11 20:4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4-11 20:40 | 只看该作者
刚要下,见苏老师的沙发,占个座。改天学习。
晚安老师!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20: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10-4-11 20:40 发表
刚要下,见苏老师的沙发,占个座。改天学习。
晚安老师!

谢谢碧丝草指导!
好久不见了。
问候朋友!
4#
发表于 2010-4-12 07:50 | 只看该作者
大水井: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一种精神,面对自然,要爱惜,爱护,与节省资源,大水井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更要不能忘记这样的历史,大水井的存在,正是历史的存在,自然的存在,意念中有个明晰的观念,才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抗旱,细腻讲述了一段灾难岁月,铭记住历史,铭记那一幕一幕艰辛,那些与自然抗争的事件,对此刻和未来有了新的展望和希望。旧的记忆,在新时光里提醒,会促进现在的意识和思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通篇叙述手笔白描,再生动并越于事件之外构建散文的灵性会更好。欣赏了!
5#
发表于 2010-4-12 07:53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10-4-12 08:27 | 只看该作者
生产队的事,劳累但有趣,生活况味浓.问好忠伟
7#
发表于 2010-4-12 09:09 | 只看该作者
大水井,记述着当地人的生活原态,其虔敬谐和自然,崇尚生态平衡的意识较为强烈。尽管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遗弃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大水井,但那些与之息息相关着的生活不曾淡忘。抗旱里有着自身的亲历,那些过往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暗淡,却如同一面镜子,愈擦拭愈明亮。问好!
8#
发表于 2010-4-12 0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12 07:50 发表
大水井: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一种精神,面对自然,要爱惜,爱护,与节省资源,大水井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更要不能忘记这样的历史,大水井的存在,正是历史的存在,自然的存在,意念中有个明晰的观念,才能青山常在 ...
支持暖暖版主的点评!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0: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12 07:50 发表
大水井: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一种精神,面对自然,要爱惜,爱护,与节省资源,大水井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更要不能忘记这样的历史,大水井的存在,正是历史的存在,自然的存在,意念中有个明晰的观念,才能青山常在 ...

感谢小暖版主的精心指导!
问好朋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4-12 07:53 发表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谢谢杜版主关注!
问好朋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4-12 08:27 发表
生产队的事,劳累但有趣,生活况味浓.问好忠伟

谢谢大相。
问好朋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4-12 09:09 发表
大水井,记述着当地人的生活原态,其虔敬谐和自然,崇尚生态平衡的意识较为强烈。尽管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遗弃了曾经赖以生存的大水井,但那些与之息息相关着的生活不曾淡忘。抗旱里有着自身的亲历,那些过往不会随着时 ...

谢谢杜版主指导!
问好朋友!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4-12 09:33 发表
支持暖暖版主的点评!

谢谢荷风!
问好朋友!
14#
发表于 2010-4-13 00:0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你的新作!浓浓的生活味融于笔触,感性自然流畅。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2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雷 于 2010-4-13 00:00 发表
拜读你的新作!浓浓的生活味融于笔触,感性自然流畅。问好!

谢谢李雷文友鼓励!
问好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38 , Processed in 0.05712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