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块牌子的沉浮悲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3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块牌子的沉浮悲欢


  在我六十年的人生中也不知看了多少牌子,单位的牌子、商店的牌子、学校的牌子,除对自己工作了四十年的湖南科技大学的牌子印象较深外,其他的都成了过眼云烟,可只有一块牌子却让我背了一辈子,至今还背着,而且还得背下去,直到我离开人世的一天。也许当年它曾带给我少许的欢乐,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它就象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即使今日我评上了所谓的教授,但如别人问起出身,我还免不了汗颜。这块牌子就是——工农兵学员。
  
  我是老三届中的最后一届,即六八届高中毕业生。读高一时,因为自己成绩还不错,就早早地做起了大学梦,没曾想高一还未读完,文化革命一声炮响就把我的大学梦击得粉碎,不说我们六八届的考不成大学了,就连六六、六七两届的哥哥、姐姐们也都断了高考的路子,只得上山下乡,走向了农村的广阔天地。

  我还算幸运,刚回到家乡两个来月,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并在这个岗位上一呆两年,但我并不甘心在农村窝一辈子,我还在继续做着大学梦,坚信有一天我会走上大学之路。因为有此念想,我拒绝招工,拒绝结婚,我在苦苦等待机会的到来。

  总算老天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等来了。70年下半年,因毛主席发表了“大学还是要办的”的指示,于是大学开始了招生,从工、农、兵中招收大学生,打破以往全国统一高考的方式,采取由基层推荐的方式,由大队、公社推荐,报到县里,由县革委会最后确定,条件是必须在基层锻炼两年,未婚,政治表现好,至于学历,则初中、高中均可。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暗自高兴,心想这一次该轮到我了。可谁知道,公社在讨论推荐名单时进驻我村的工作队长却说:“他是我们的培养对象,又是村里的宣传骨干,他不能走,换别人吧。”听到这一消息,我的肺都要气炸了,心想为了你们那档子事却要误了我的前程,真他妈活见鬼。可那时的形势却容不得个人出头去争,我只好把一肚子气忍下来。

  暑假时,全县开教师大会,我也去了。第一天上午听报告,刚听了一半,就有人把我喊出来,说:“前次推荐的十二个上大学的名单中有一个不合格,经一中推荐,由你补上,现在马上要去体检,会你就不参加了!”我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只是装作平静地同他一起到了主管招生的地方。我心想:“真是上天有眼,让命运之神光顾我。”体检自然没有问题,政审因是一中推荐的,当然也顺利过关,看来上大学是铁板上钉钉的事了。

  可命运却跟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没想到第一批来县招生的竟是小小的湘潭师专!幸运变成了不幸,一场欢喜变成了一番失望。我气得本要放弃,但转而一想,如果自己不识抬举,只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于是我带着矛盾的心情走进了当时的湘潭师专。说实话,要说生员质量,我们县第一批十二个人还真不赖:清一色的高中毕业生,大部分都是一中的尖子,这可比后来小学生进清华、北大的强多了。可命运却如此地不公,我们第一批进的是专科学校,而后来的第二批、第三批进的却是本科院校,有的还是名校。

  从进校第一天起,我们的头上就有了一块特殊的牌子——工农兵学员。学校的宣传口径也很动听,说我们是教育改革的新产物,在我们肩上担负着历史责任,那就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那时的专科学制是两年。那两年中我们不大象大学生,倒象是突击队,经常是那里人手不够我们就奔向那里,下矿井,搞双抢,挖防空洞,修大堤,搞拉练,美其名曰:“学工、学农、学军”,书没读多少,社会实践则有的是;还经常听政治报告、开批判大会、上街庆祝最新指示发表。知识没有增加多少,胆识、口才倒练得可以。

  不是自吹,我那时在班上还是比较冒尖的,写大块文章、临场辩论都是我的拿手好戏。一个中午可以写出四千字的大批判文章,两节课可以写出三千字的理论文章;论口才,我是班上公认的第一号牛皮。论成绩,我与一个六五届的、一个六六届的稳居前三名。正因为这样,我是与另一个同学被地区教育组(市教育局的前身)点名留校的对象。毕业时,我县来了一个宣传组的副组长(相当于副部长)接我们十二个人回去,因坚持要我回本县工作还挨了地区教育组长(从我县调来的一位副书记)的一顿臭骂,就这样我留在了师专。

  开始时我教的是写作,后来语文组发现我的古典文学底子还可以,就让我改教古代文学。这一教就是三十五年,一直教到退休。

  不知怎的,那时学校对我特别垂青,那种信任和重用大大超出我的意料,弄得我有点诚惶诚恐,胆颤心惊。譬如让我代表党委书记、宣传部长去参加地区的会议;让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地委、行署全体干部作评《水浒》的报告;甚至连省教育厅也点名要我参加全省师范院校的调查,起草关于改革师范教育的文件。但这种风光的日子只维持了几年,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我也就从大红大紫的颤峰跌落下来。

  七七年全国高校招生改制,由推荐上大学改为全国统一考试,为此社会舆论开始发生变化,慢慢地“工农兵学员”的牌子开始贬值,一些人提到工农兵学员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常常露出一种轻蔑的口吻。特别是七八年邓小平同志游黄山时碰到一群七七级的学生讲的话,无疑是以官方的口吻对推荐上大学制度的彻底否定。

  当从报上看到小平同志的讲话时,我就象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冷了个透。我明白我们这批人将从时代的宠儿变成社会的垃圾,或许过不了多久就将被扫地出门。

  一九八二年,第一批统招的本科毕业生开始来校工作。他们有的来自北京师大,有的来自东北师大,有的来自四川大学,都是些名校。他们一来,我们也就看着掉价,领导、老教师讲话的口气看着变化,对他们是褒奖有加,对我们是不冷不热;做事稍有不如领导的意,就要看白眼、遭抢白。我们只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好在我们几个在教学岗位上已经混了七八年,教学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学校一时还少不了我们几个。
到了八四年,已有硕士研究生来校工作,相形见绌,我们的身价越发往下掉,我们这批人尽管还在讲课,但已是如坐针毡,寝食难安了。我们分明感到统招前我们是嫡妻所生,统招后我们变成偏房所生,研究生招生后我们更变成了野种。在高校我们成了等外公民,随时等着被裁员。

  从招生制度改革起,我就意识到,我得想办法摘掉“工农兵学员”的帽子,来个脱胎换骨,要不然以后的日子没法过。于是我与另一位留校的同学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参加七八年高考。可学校领导说你们已经在高校任教了,没必要再去参加高考;何况你们两个都是教学骨干,如果你们一走,一时间我们到哪里去找人。就这样卡着我们不让参加高考。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两个只好乖乖地呆在教学岗位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学校对我们两个还算不赖,为了让我俩能继续教书,于是先后送我俩到湖南师院、北京师大、湘潭大学进修。这种进修我们称之为“镀金”,可这种“镀金”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改善我们的处境不起根本作用,一填起表来,我们还得填“专科”,身份还是“工农兵学员”。我俩也想考研,可我们以前学的是俄语,将近二十年不用,早忘得一干二净,那还上得了考场。我俩只得耐着性子忍着,只等着一旦有机会就要洗白自己,改头换面,再不因“工农兵学员”这块招牌受气。

  总算苍天有眼,让我们等来了机会。从八五年起,国家教委选择一批重点高校开办助教进修班,目的是要改变专科毕业教专科、本科毕业教本科的现象,并明确表态助教班文凭高于本科、低于硕士。

  我那时的心情就象久旱盼甘霖一样,以为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这口窝囊气可以出了。我怀着必胜信心参加了华东师大古典文学助教班的入学考试,并以湖南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一年后顺利结业。我满以为已经摘掉“工农兵学员”的帽子,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没想到八六年评讲师时,却有人还在说什么“他是工农兵学员,不能与我们同等对待。”好在系领导(那时师专已升格为师院了)帮着讲话:“他是你的老师辈,你上大学时他已经教了六年了;何况人家现在已经是助教班结业,怎么还说别人是工农兵学员呢?”这才堵住了这个人的嘴,讲师职称得以评定。

  可事情总是让你防不胜防,到了九十年代,重新认证助教班学历时,劳动人事部却不承认助教班的学历,理由是教委未在人事部备案,国家教委的文件不作数。这可把我们这批助教班结业的人气坏了,可你生你的气,学历还是人事部门说了算。只是学校对我还算是信任,并准备委我以重任。但即使这样,我在中文系还是难免要听风言风语,有的人还在说我是工农兵学员。一气之下,我下决心调离学校,另寻低就,我连体检都已经搞过了。但当我去找党委书记时,他却一口拒绝,说:“不是我要留你,而是整个党委班子没有一个人同意放你走,你找我也没用。”既然如此,我只好委屈自己继续呆在学校。可我又实在忍不下这口气,于是也顾不得自己是副教授的身份,又屈身去考本校的函授本科,结果我又考了个第一。直到毕业后我才可以在学历栏上填“函授本科”。

  九五年下期,院党委也不征求我的意见,强行要我担任中文系总支副书记,我推脱不了,只得勉强就位。仅过了一年,因系主任调任院办主任,党委也不向我打招呼,径直宣布由我接替系主任之职。无奈之下,我只好就位。可我心里明白,这下又要触犯众怒了——原来的三个副主任,两个硕士毕业,一个名校本科毕业,决不会服气的。事后证明,果然如此,他们时不时地给我出难题,好在我这个人还算有点虎气,镇得住阵。

  但我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象我这种出身的人,担任一个大系的主任,那是免子的尾巴,决长不了。因为这时的中文系,已是硕士一大堆,博士也有了好几个,那有我这个函授本科生的地位。我早就作了卷铺盖走人的打算。果不其然,还在九八年初,一个与我要好的副院长就向我透风,说要我作好担任总支书记的准备。到期末换届之时,书记亲自找我谈话,话说得很直白,你与我一样,我当院长(此前他是院长)底气不足,你当系主任也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党委决定给你换个岗,让你到图书馆去当馆长。我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我不是硕士、博士,学历太低,在中文系当主任不合适。我也毫不客气地说:“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是你们生拉硬扯,非要我出来兼行政。现在正好换届,我什么也不搞了,你们就还我一个自由身吧。”
这三年的系行政经历,让我看够了人情世态,下决心再不搞行政了,于是我也不管书记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一根筋抗到底,说什么也不干。就这样,我又回归到普通教师的本色。

  这件事还算我有先见之明。仅过了四年,当我校与工学院合并组建为湖南科技大学时,干部重新竞聘上岗,对图书馆长的任职资格就明确要求必须是博士毕业。我庆幸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对的,不然又将成为他人的笑柄。

  本来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英雄不问出身”,可我的自身经历却在证明着“英雄的出身多么重要”!我自然不是英雄,可事同一理,我的经历足以说明,在中国的高校没有高学历是很难站住脚的。当年我进大学时,虽有过短暂的喜悦和兴备,可当七七年恢复高考后,“工农兵学员”的牌子就一直压得我吐不过气来。虽然我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走来,还当过中文系的系主任,可“出身”不好却让我吃尽了苦头,有时甚至有见人矮三分的感觉。如今虽然退休了,但这口气也仍未顺过来。我总想,如果人有来生的话,我一定要参加高考,而且一定要考个名校,我要用事实来证明我并非低能儿,并非靠机缘才吃上大学老师这碗饭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3-27 21:5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23 16:59 | 只看该作者
等你编辑好了。问好!
3#
发表于 2010-3-23 17:03 | 只看该作者
先留个小脚印,稍后细读。
4#
发表于 2010-3-23 17:04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世态,很多人面临这种现状,叫有才没文凭,有文凭没才.但是,领导还是喜欢有文凭的装点门面.共鸣
5#
发表于 2010-3-23 17: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社会一直重视牌子而忽视能力,虽一直在改观,却还没有较深的扩展度。这篇叙述,展示了一个人从学识之初到离开行政的全过程,这更是一场探索知识的全过程,或许总要遭遇一些波折,但相信未来会更加完善,机缘只是某一种特定的因素,而真才实学更要站出来宣告公平。一篇深刻的文章,以偏薄的世态错综罗列开来,道着知识所用还要途径的悲哀,所谓途径,无非就是那个牌子,那个其实不载重负的牌子,很虚幻、很不结实的东西,也比较透彻地重度揭示一个体系所存的缺陷和矛盾,真实、质朴的笔触,打开一幅时间的画面,烘托了一个人,乃至几代人共同面对的复杂和虚荣。欣赏了,问候!
6#
发表于 2010-3-23 17:18 | 只看该作者
温和提示:请注意排版,如果不行的话,可以手动,在编辑里手动完成,即每一行的空格,每一段落的空行,以及字体。首发,就要在“版权”栏目里输入“版权”二字。
7#
发表于 2010-3-24 07:24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期待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和欣赏。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1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笨小暖 的帖子

谢谢提示,力争下次把版排好,免得给版主添麻烦.同时也谢谢版主的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8:57 , Processed in 0.1570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