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9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点回忆的回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5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7-12-15 21:31 编辑

  剑鸿

  这几年,断断续续发表了一些所谓散文的文字,多是工作闲暇对过去记忆和日常生活的粗浅记录,这要感谢网络的自由,以及编辑们的厚爱与宽容,还要感谢四面八方的同道师友,感谢脚下这片土地所赋予的感悟和灵性。


  我所生活的这座小城,拥有江南特有的灵秀气质,有看得见乡愁的山和水,有界限分明的四季,有经常飞过头顶的白鹭,有植根千年的厚重历史。在与她日益加深联系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这座城市以及她的全部,堪与一部史记相比,只要笔力充足,可以为她的每个时代书写本纪,为她的每个村庄书写世家,为她的每条街巷和无数草木书写列传,走近并且深入其中,将获得汹涌的生活启示和灵感。


  我所发表的文字,很多是自己城市生活的记载,还有一些是过去乡村生活的回顾。这些记载和回顾,有时是为了纪念,有时是为了抵抗。纪念常常带有对飞逝岁月的追怀情绪,而抵抗则往往由于坐在城市的房间里太久,正襟危坐埋头忙碌的时候太多。正因为如此,人才会耽于回忆,热衷于拥抱自然。当你沉迷楼宇和霓虹太久,那些落叶满地的树木,振翅盘旋的飞鸟,清冷自由的月光,自然会将你导向另外一个通道。这个通道里,身体完全放松,心灵完全打开,一些平常看不到听不见的事物会纷纷向我们点头,仿佛多年的老朋友重逢。


  书写是一个不断掏空的过程,如果我们着意追求有能耗和有难度的写作的话,这种过程会更加艰难一些。它没有“跟往事干杯”的潇洒,也没有“让一切随风”的痛快淋漓,有的只是对生命记忆的打磨和抛光,对心灵纯度的淬炼和提取。我不赞成那种竹筒倒豆子的叙述方式,也不满足于自我沉迷的喋喋不休。写作毕竟不同于说话,语言也不等同于口水。真诚和深度,对热情的降温处理和对庸常生活的发现,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据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散文写作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丰富我们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事物的联系程度。因为当你要对某项事物进行书写时,一定要学会如何靠近它,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靠近它,久而久之,这种靠近方式会成为某种习惯和生活方式,让生活和散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习惯的引导下,我们更容易保持内心的柔软部分,从而改善朝向生活和世界的角度。


  书写中,有时也会遇上这样的尴尬,越是忙碌,越是疲惫,书写的欲望越强烈,而一旦生活的激流平缓下来,一旦你有时间躺在一片草地上享受阳光,或者有时间漫步在一地虫鸣里,书写的愿望反而会变淡,淡得任何表达都近乎多余。这种情形,常常让我想起一句诗:多年以后,我终于,安静下来,忘路之远近,心事越写越短,终至无辞……这似乎是深藏人性的某种悖论,所谓诗和远方,恰恰委身于现实。


  感悟生活,有时要远比书写生活更重要。感悟是即时性的,刹那的丰盈美妙无比,而书写是追溯性的,记忆一旦被书写,就永远沦陷为记忆。所以我经常不敢写,也不想写,更偏好阅读。阅读是书写必要而有益的补充,是对他人记忆的搜集和发现。阅读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可以是生活,是城市,是人性,是草木和月光。各种报刊和网络的大多数散文,无论高低优劣,其实都浓缩着个人记忆,凝聚着书写者的阅读智慧,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以单薄的一席之地,营造着一片属于精神的小树林。


  于是,书写有时又成为某种必要,因为一些回忆永远抹不去,洗不掉,因为回忆只有依靠温暖的拥抱才能恢复活力。我们回忆,我们热情地拥抱回忆,我们通过回忆挽救回忆,都是在做同样一件事情,那就是,为纯粹的生命保持它原始的完整性,为庸常生活找到微弱的意义。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2-15 15:25 | 只看该作者
剑鸿有又新作。欣赏!
对生活的小城的概述、对写作的体悟、对生活的感知、这一切皆是个体生命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真情表白。
3#
发表于 2017-12-15 16:10 | 只看该作者
读完此篇,我把恩和给我的留言放这里,觉得特别妥帖。
嗯,到最终,文字精美经典与否,哪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书写的人啊。所有用字的,一定是内在有一块地方还如初天真,不愿苟且于看似千般繁华其实鸡毛一地的物身,才殷殷沉湎于叙述讲述。以书写看向远方,回归内心。
4#
发表于 2017-12-15 17:24 | 只看该作者
所谓诗和远方,恰恰委身于现实,喜欢这样的句子。我们常常想去远方寻找诗,而把现实看成庸碌,其实心若够大,方寸即是乾坤。关于写文从老师这里悟出不少,感谢!
5#
发表于 2017-12-15 21:42 | 只看该作者
严歌苓在广州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上说过一句话,世界就缺我这一份表达。我本人十分认同这句话。
6#
发表于 2017-12-15 22:28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这文字像是给自己的书写序言,或者后记似的。剑鸿出书了?
这些回忆道出了为文者的心声,对写什么,怎么写,如何提升,都给了剑鸿的答案,深有启发
7#
发表于 2017-12-17 21:17 | 只看该作者
与立红同感,感觉剑鸿在为自己的写作作注解。
此文写得大气,关于写作的见解诚恳,有的句子在朴实中成就经典。
“散文写作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丰富我们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事物的联系程度。”“书写有时又成为某种必要,因为一些回忆永远抹不去,洗不掉,因为回忆只有依靠温暖的拥抱才能恢复活力。我们回忆,我们热情地拥抱回忆,我们通过回忆挽救回忆,都是在做同样一件事情,那就是,为纯粹的生命保持它原始的完整性,为庸常生活找到微弱的意义。”
8#
发表于 2017-12-17 21:38 | 只看该作者
对生活和写作的思考都是那么深刻。赞同您的观点,而且读来受益。问好剑鸿老师!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15: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的鼓励。年底太忙,无暇上来回帖交流,请谅解!
10#
发表于 2017-12-19 15:4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文字,关于生活、关于写作的深切感悟,与人共鸣。
11#
发表于 2017-12-19 15: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的作品,问好!
12#
发表于 2017-12-19 19:06 | 只看该作者
“我所生活的这座小城,拥有江南特有的灵秀气质,有看得见乡愁的山和水,有界限分明的四季,有经常飞过头顶的白鹭,有植根千年的厚重历史。”

包裹我的这座小城,散发着江南所具有的灵秀气质:乡愁展开的山和水,四季给的分明界限,白鹭飞过头顶的问候,……厚重的历史已经根植了千年。

前者是主动的“我”,后者是被动的“我”。先生喜欢哪种思维方向?
13#
发表于 2017-12-19 19:2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是一盘沙子,文字是沙子的粘合剂,用意识串联起来,就形成了妙文。这是这篇文章给我的最有益的提示。

拜读学习,问好剑鸿老师
14#
发表于 2017-12-20 09:51 | 只看该作者
《一点回忆的回忆》,写的是习散文的感悟和心得,其中心绪让人颇有同感,对散文写作的体味和心得,让人从中受益。问好。祝安!
15#
发表于 2017-12-20 10:05 | 只看该作者
早安!老师的散文触人深省,于人启迪,对题目更是一看钟情,学习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7 02:02 , Processed in 0.05831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