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年后杂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24 0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年后杂感
  
  1
  
  一阵鞭炮响了,又一阵鞭炮,接着,窗外的爆竹声就响成了一锅粥。屋子里什么都听不见,大人忙着烧水煮饺子,孩子趴在窗子上,看着院子里噼噼啪啪乱响的鞭炮和进来出去的人们。饺子出锅了,外面的鞭炮声也渐渐稀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看着电视里的春节晚会,一边吃着年夜饭。
  
  窗外静下来,孩子们也闹得有些困乏了,电视里的节目提不起人的兴趣。大人孩子都年长了一岁。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2
  
  忙碌了一个腊月,为的就是这一天。而这个年夜,却显得有些匆忙,有些清冷,有些索然无味了罢。
  
  坐在那里,看着电视里那些跳来跳去的人,也实在是乏味。窗子外面,灯火璀璨,显示出年的繁华,反倒衬出窗子里的无趣。家家户户的窗子都亮着,有的还贴着窗花,悬挂两盏大红灯笼。似乎只有这些被继承了下来,而其他关于年夜的精髓,都渐渐消失了。
  
  那些亮着的窗子里,是不是很热闹呢。
  
  年后凑在一起,说起年的感受,也都相差无几,冷清、寡淡、没有兴致。
  
  过年的心境,大不同了。
  
  3
  
  过去,过年几乎就是过的物质。穿新衣、戴新帽、吃一年里不常吃的食物,孩子们更是把平日里不能燃放的烟花鞭炮,炸得惊天动地。大人孩子们的心里,都对年怀有深深的期盼呢。如今,物质不那么重要了。过年,重要的似乎就是心境了。
  
  那些千里风尘,日夜兼程归来的,是用一颗心,温暖着另外一颗心;用一种情,填补着一年的空白。或许,他们内心深处,年的味道,是浓重的吧。在物质让位于精神的节日里,形式上的缺失,或许正是精神层面得到满足的表现吧。现代人,对于情感的渴望,还是有甚于对物质的需求的。
  
  4
  
  孩子们都出去了。妻在客厅翻微信,和圈里的朋友聊着。闲来无聊,就沏了一杯茶,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从书架拿一本书来读。阳光照过来,拉起半幅窗帘,遮蔽了一半的阳光。阳台,就一半明媚,一半橘黄,温暖而温馨了。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吧。一张桌子,几把藤椅,杯子里茶香袅袅,随手翻开一书页,享受着这年夜过后的第一缕静谧的阳光。
  
  梁实秋在《北平年景》里,描写了当时过年的情景。几十年过去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变。
  
  “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而所谓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只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北平远在天边,徒萦梦想,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看来在梁实秋的心里,过年,其实也是过的一种心境。
  
  “祭祖先是过年的高潮之一。”梁实秋写到了“祭祖”。这与我们现在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城市里的人,不断迁徙,天南海北,很多的东西都渐渐丢失,包括“祭祖”这一形式。年节的时候,有条件的,回一趟老家,上一上祖坟,烧几张纸,祭奠一下,也就算对祖宗有一个交代了。回不到老家,无法在祖坟前面磕头上香,就只能在路边或者河滩上烧纸遥拜,黯然销魂了。至于“祭祖”,这种仪式,在很多人家,已经被渐渐淡忘了。
  
  很多的时候,环境是影响着心境的。
  
  5
  
  “祭灶过后,年关在你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这是梁实秋在《北平年景》里描写比较详细的地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年的准备是多么的用心。年的气氛是一点点积累下来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敬鬼神。年的气氛渐浓,大人孩子都开始忙碌,进入了年的节奏里。
  
  年就是岁月里的一场大戏。我们的老祖宗是经过精心设计与反复演练的。进了腊月,就是“腊八节”,忆苦思甜,感念先人的恩泽,上天的厚待;再过几天,就是小年,食物准备妥当,该扫房除垢、烧香上供,敬各路神仙,打发灶王老爷上西天了。年味渐浓,高潮迭起,就等待年夜里那一挂鞭炮,一碗饺子。年过后,就是“破五”,“十五”“二月二”,年的氛围渐渐消退,人们进入新的生活节奏了。可是,我们后来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时候的演出,实在是很糟糕。不是没有酝酿好开头,就是收尾过于匆忙,每一年,似乎总有缺憾。每一年,似乎总是无奈地说:“明年吧,明年会好好的。”
  
  6
  
  慢慢啜饮香茶,一边体味着梁实秋的北平年景,举目窗外。看见小区拐角处,有一老者施施然而来,看见对面一熟人,马上站定,肃装、抱拳,深深一揖。见此情景,突然就有了一种久违了的感动。
  
  这才是我们关于年的精髓之所在。
  
  关于年的种种礼仪,种种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民俗以及具有文化渊源的食物,还是应该流传下来罢。
  
  “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没有就没有了;“宫灯,纱灯,牛角灯”不挂也就不挂了。没有了“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没有了“宫灯、纱灯、牛角灯”,还会有别的什么盘子,灯盏,丝毫不会影响年的气氛。而那种年后见面的深深一揖,袅袅娜娜地道个万福,一声亲切的“过年好”,该是多么的烟云满怀,风情万种啊。
  
  我并不怀念民国时期那长袍马褂的形象,也很鄙视那三寸金莲的步履蹒跚。只是觉得,民国那种文人式的蕴藉,那种浑厚的文化底蕴,应该是一种可以继承的遗产。
  
  可惜,很多应该继承的,都消失了;很多应该剔除的,却被保留了下来。
  
  年,并不是过去岁月的结束,也不是新的时光的开始。很多东西无法与之割舍,就像很多东西无法从头再来一样。年,只是一个间歇。喘息,思考,继续前行。
  
  7
  
  每个人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年,每一个过年的心境,总会不同。
  
  许多名家都写过关于年的文字,几乎都会回忆童年时过年的记忆与感觉,都会有相似的感慨,那种浓浓的年味,总在童年的记忆中。孙犁在他的一篇《记春节》里开篇就说到:“如果说我有欢乐的时候,那就是童年,而童年最欢乐的时候,则莫过于春节了。林清玄在《谈过年》中,也这样说:“每当年节一到,我就会忆起幼年过年的种种情景了。”而冰心的一篇关于过年的文章则直接就叫做《童年的春节》。
  
  年年过年年过,恐怕每一个人关于年那最美好的记忆,都在童年里。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2-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晚点再来细品。
3#
发表于 2018-2-24 13:10 | 只看该作者
“闲来无聊,就沏了一杯茶,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从书架拿一本书来读。”
是什么书?

“进了腊月,就是“腊八节”,忆苦思甜,感念先人的恩泽,上天的厚待”
“腊八节”来自佛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舍粥体现的是历史的苦难和仁爱。也是广义春节的起点。

“年过后,就是“破五”,“十五”“二月二”,年的氛围渐渐消退,人们进入新的生活节奏了。”
正月十五是广义春节的结尾,古典诗词反映这一节日的不少。广义春节也给交通不便的古人以方便,毕竟可以在比较宽泛的时间段回到家里团聚。

“可惜,很多应该继承的,都消失了;很多应该剔除的,却被保留了下来。”
时代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历史正常的变迁。比如压岁钱原来是压祟(类于鬼)的。

“年,并不是过去岁月的结束,也不是新的时光的开始。”
除夕除旧,新春布新。

“年年过年年过,恐怕每一个人关于年那最美好的记忆,都在童年里。”
新时代过年的积极因素也是值得注意和抒写的。变,毕竟是历史的主流。历史观的视角可以进入文字的。我觉得。

起笔可以更新鲜一点。
加入对新生活变更的欣赏部分,引用就可以省略(毕竟是自己在写新的文章)。
很有心情的文字!很赏!
4#
发表于 2018-2-24 13:14 | 只看该作者
语言朴实而大气,有平常人家过年情形的描写又有一个文人的趣味,对名家的过年文章深入浅出,有独到意蕴。
5#
发表于 2018-2-24 13:56 | 只看该作者
年来年去,许多旧的场景远了,许多新的东西渐渐被我们所认知。无法割舍的只是心中难忘的情怀,在平淡中去品味,去遥想,更是怀一份期盼,继续前行了。

拜读何版佳作。祝新春愉快!

6#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06:43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8-2-24 09:18
先坐沙发,晚点再来细品。

先行谢过雨版,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06:44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2-24 13:10
“闲来无聊,就沏了一杯茶,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从书架拿一本书来读。”
是什么书?

加入对新生活变更的欣赏部分,引用就可以省略(毕竟是自己在写新的文章)。
嗯,很有道理。
谢谢蝉衣。
8#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06:45 | 只看该作者
薄暮 发表于 2018-2-24 13:14
语言朴实而大气,有平常人家过年情形的描写又有一个文人的趣味,对名家的过年文章深入浅出,有独到意蕴。

谢谢薄暮过来阅读,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8-2-25 06:47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2-24 13:56
年来年去,许多旧的场景远了,许多新的东西渐渐被我们所认知。无法割舍的只是心中难忘的情怀,在平淡中去品 ...

谢谢云馨来读,致以新春的问候。
10#
发表于 2018-2-25 10:13 | 只看该作者
年是精神上的也是心灵上的,唯精神富足,才有心灵上的满足感。儿时的年在无知的快乐里,成年之所以不乐,或者正因为思绪太多的缘故。老师的年看来过得有些神伤。
11#
发表于 2018-2-25 10:23 | 只看该作者
“可惜,很多应该继承的,都消失了;很多应该剔除的,却被保留了下来。”

什么应该继承呢?据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是有信仰的,虽然我们自己不觉得。中国人信仰祖先和故乡,虽然我们的前辈几乎没有专门和我们说过,但他们一定表示过不能辱没祖先,不能忘记故乡。如此看来,过年实际上就是给我们这个信仰赋予的一个仪式。这个是我们应该继承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18-2-25 18:30 | 只看该作者
或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年已经变得太熟悉也太俗气了,所以也对过年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劲头了……问候祝福何版,新岁安好。
13#
发表于 2018-2-25 21:3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对年的思考与认知,简练文字流露出的神伤贯穿文章始终。欣赏!问好!
14#
发表于 2018-2-26 1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8-2-26 15:01 编辑

从现状出发,分七个片段,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眼中的“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畅谈独具见解的看法,有理有据,引人思考。欣赏学习,问好。
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385623-1-1.html?_dsign=e65572d8

15#
发表于 2018-2-26 13:08 | 只看该作者
沉郁大气的文笔,叙说着关于年的五味杂陈……好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7:36 , Processed in 0.08300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