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5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老的红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8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古书,看到呆书生夜半读书,常有红袖添香的故事 很不以为然,书呆子都这么有艳福吗?大概是那些想有之而不得的人编的故事吧。但掩卷而思,真有一些鲜活的红颜从历史里走出来,站在我眼前,莞尔一笑,于是我对她们的记忆,便从诗人们的诗词里慢慢地清晰起来。

    第一个走出来的是陶渊明的夫人翟氏,那是一个勤劳能干,宽厚善良的女人。“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不慕荣利,安贫乐道。陶渊明做了一小段时间的彭泽县令,看到官场污浊的空气,感觉憋屈,还是做农民快活,于是毅然决然地甩袖回家。听说他辞去县令回家了,翟氏似乎早料到他有此一招,不惊不讶,而是张罗一桌好菜,满斟美酒,叫小儿女到门外张望着等父亲回家.。陶渊明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回到自家院子,“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那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孩子天真活泼,拽着父亲要礼物;妻子笑容可掬,摆好碗筷,坐在桌前;桌上是丰盛的晚餐。看到此情此景,诗人的旅途疲劳顿时烟消云散,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才是人生的真谛,那劳什子官不做也罢,况且做官又不得自由,还要看人脸色,受人驱使,于是陶渊明暗暗得意自己的英明决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种畅快油然而生。

    从这些诗句里我们看到一个知书达理,贤惠温柔的女人形象。假如他的妻子是一个蛮不讲理,爱慕虚荣的女人,陶渊明的节操也就成就不了了。试想老公放着县令不做,却死心塌地要回来种那几亩土地,让自己和孩子跟着受苦,还让自己由一个官太太还原成一农妇,她绝对要闹得鸡犬不宁,非要逼者陶渊明认错道歉,重新找门路再入仕途不可。所以陶渊明娶了翟氏,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杜甫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一个痴情人,一生只娶一个,只爱一个,从不进秦楼楚馆,从不沾花惹草,他对妻子的忠诚与挚爱,烛照青史。话说回来,他的妻子杨氏的确是一个值得男人用一生来呵护的女人。他在《月夜》中写到:“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可知杨氏是一个温婉美丽的女人,令身陷乱军的杜甫魂牵梦绕。杜甫终于回家,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正是这种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的感情,让杜甫一生对她情有独钟。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迁到成都,在浣花溪畔建杜甫草堂,得到朋友亲故的帮助,过了一段短暂的安定快乐的生活。“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不管他的妻子画棋局是为他和朋友准备的,还是夫妻二人闲时对弈,都看得出杨氏是一个不俗的女人,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有生活情趣,苦难的生活抹不去她的优雅,也许当时她的头发已花白,也许她的容颜已没有光华,但一举手一投足仍尽显风流。“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都老夫老妻了,还在清江上划船取乐,闲看儿子像鱼儿一般在江里游泳,他们真是那“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散在清江上,随江水滚滚东流,生生不息,鲜活地温暖了那段历史。杜甫的妻子无疑是最善于相夫教子、最善于经营自己婚姻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在“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悲惨现实面前,也绝不会抱怨,绝不会愁眉苦脸,而是和丈夫一起面对艰辛的生活,尽量让灰暗的生活显出亮色。

    苏轼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人,虽然一生坎坷,但像他那样做男人做到极致的人,历史上又有多少呢?他的原配夫人王弗,聪明伶俐,颇通诗词,常伴丈夫读书,有时苏轼在一旁读书,遇到不知道的地方,还向她请教。他们之间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是一个坦率单纯的人,和官场上的人结交也从不注意,妻子就躲在幕后听,人走后再向苏轼提建议。告诉他应当怎样应酬,该和什么人交往,总之可以说,王弗做他妻子的十一年,也兼任着老师的职务,主要是教导他处世的方式。那些年他仕途也很顺。可是王弗却在一个女人最好的年龄死了,只有二十七岁。也许是偶然也似乎是必然,王弗之死是苏轼仕途上的重大转折点,从此苏轼在仕途上就屡遭贬谪;假如王弗在世,随时提醒他,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祸事了。苏轼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他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可见他们夫妻情深意浓,尽管苏轼又有了娇妻美妾,但王弗在他心里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三年后,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王润之温柔贤惠,因崇拜他,事事依从他,宠着他。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这二十五年里,苏轼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不幸的是,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表心愿“惟有同穴,尚蹈此言。”他死后,弟弟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这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感动着无数的人。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是钱塘人,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轼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在西湖遇到王朝云,被她超凡脱俗的气质吸引,在朋友的怂恿帮助下,娶了王朝云。但当时有正室王润之,王周云一直是侍妾,直到王润之死后,朝云才被扶正。朝云十分温婉贤淑,对苏轼体贴入微,善解人意。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一直陪伴其左右。在黄州时,还为苏轼做出了味美可口文明天下的东坡肉。后从黄州到惠州,又从惠州到儋州,苏轼的蛰居地越贬越远,这时候风华正茂浑身散发着一种成熟美的王朝云完全可以另攀高枝,何况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可是她从无怨言,紧紧相随,一直照顾着苏轼。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她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也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在她的墓旁建亭纪念她,亭子的楹联就有“唯有朝云能识我”的句子,可以看出苏轼是把她当知己的。

    最令人叹惋的恐怕是唐婉了。她才华横溢,貌美如花,和陆游是表兄妹,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如愿成了陆游的妻子。丈夫读书,她点灯上茶;丈夫宴饮,她殷勤把盏;丈夫写诗,她作词;丈夫吟唱,她弹琴……“琴瑟相和,伉俪情深。”说的就是她们夫妻这种夫唱妇随,亲密无间的关系。可是他们的悲剧就在于他们的关系太密切,古代夫妻应该相敬如宾,尤其是在长辈的眼里,更要做到“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在陆母眼里,陆游唐婉耳鬓厮磨的样子简直就是放荡,她怎么可以忍受!再加上婚后很久唐婉都没有怀孕,这就是封建社会休妻的一条正当理由!陆母便借这一理由,威逼陆游休弃了妻子,这对深深爱恋着对方的爱侣就这样被活活拆散了,有时候生离比死别更难!唐婉夫妇就尝尽了这种滋味。别后在各自父母的安排下,他们都有了新的婚姻。十年后,陆游重游故地沈园,在那里邂逅唐婉夫妇。唐婉的丈夫赵仕程是个开明的人,和陆游又是文友,也知道他们的关系,就让唐婉提着酒壶,带着丫鬟,去和陆游叙旧。陆游看着自己曾经深爱的妻子成了别人的妻子,虽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她提壶倒酒的姿势还是老样子,可是自己再也不能握一下她那双柔软的小手了,于是陆游肝肠寸断,仰头和泪喝下了唐婉递过来的酒,挥笔写下了《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措!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横红浥绞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也和了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 瞒! 瞒!  ”  

    两首词一唱一和,缠绵悱恻,写出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成了千古绝唱,常使“英雄泪满襟”。不久后唐婉就郁郁而终了,陆游知道后,悲恸欲绝。又过去三十多年后,陆游已经白发苍苍了,他重游沈园,写下了《沈园》二首诗,以深切地纪念唐婉。一生金戈铁马征战沙场,词风一扫前代浮华之风的陆游,在垂垂老矣的暮年,仍免不了儿女情长,可见唐婉在他心里的地位!

    佳人已逝,红颜不再,但她们的香魂,她们的倩影,她们的浅笑,会永远沉淀在文学的长河里,并穿越时空,永远活跃在人们的想象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0-4-18 22:49 | 只看该作者
文中识得红颜,欣赏了
3#
发表于 2010-4-19 06:04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稍后读评。问好。
4#
发表于 2010-4-19 06:58 | 只看该作者
不老的红颜——入木三分地呈展了一个人沉浸在读书过程中的所有感知和性情,陶渊明的夫人翟氏到苏轼和唐婉,每一幕骨铭心爱情的千古绝唱,都宛如印迹着血液和温度,激情和失落,悲情四起。文章主旨洋洒婉温,热切倍至,细解典故,复析历史,有着穿游龙笔之势,使情感与历史,与才思水乳交融,彰显文字张力,漫衍叙述的沿伸和极强的韧性,使得与之相关的一切感性元素,俱细的思考和思想获得了明晰的拔高与放大,生动不穷。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一川烟草 的帖子

谢谢烟草,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笨小暖 的帖子

谢谢暖这么精心的评析,希望多提意见。
7#
发表于 2010-4-19 12:44 | 只看该作者
“呆人自有呆福。”读了此文,觉得此言不虚啊》
8#
发表于 2010-4-19 16:46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晚上来欣赏。问好!
9#
发表于 2010-4-20 00:1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知书达理,贤惠温柔的女人、一个最善于相夫教子、最善于经营自己婚姻的女人、一个温婉贤淑,体贴入微,善解人意的女人,从他们身上,都反映出了古代“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的五种美德。文章解疑析惑,惬当剀直,朴素真挚的语言,理性与感性的惬当结合,堪称是一篇用心之作,也是一篇有情有意,颂叹情感之文。问好!
lopvee34585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10-4-21 00: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1#
发表于 2010-4-21 14:12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红颜泉下有知,该感谢先生了。你是懂得红颜的人。
12#
发表于 2010-4-21 15:16 | 只看该作者
佳人已逝,红颜不再,但她们的香魂,她们的倩影,她们的浅笑,会永远沉淀在文学的长河里,并穿越时空,永远活跃在人们的想象里。
   
是啊,此言信也!
13#
发表于 2010-4-21 15:2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从古典历史诗句中,读红颜佳人,读出婚姻内外的女子。彰显了他们的才情和美德。那些经典的佳话,那些动人的情怀,那些美丽而又悲情的故事,感人肺腑。
14#
发表于 2010-4-21 21:2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解读是一种文字风景哩。
学习!
15#
发表于 2010-4-21 21:36 | 只看该作者
笔端彰显文友娓娓之幽默和豁达,内容厚实,精彩纷呈。长见识的好文!
拜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7:05 , Processed in 0.14348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