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大旱的反思
沈茂昀
西南大旱百年一遇,其旱情之严重,确实不一般。本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见干裂的土地、干涸的河床,水库见底,禾苗枯死,春播无法下种,甚至人畜饮水告急,不得不到处打井、引水、找水,其情其境,让人揪心。好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灾区抗旱,旱区人民众志成城,没有在大旱面前屈服,正在夺取抗旱的决定性胜利。
旱灾是无情的。在抗旱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一些英雄倒下了,值得我们永远记住,是他们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捍卫了群众的安危,给了更多的村民战胜这场灾害的信心和勇气,可歌可泣。当抗旱保民生成为这个春天里旱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时候,那些奋战在抗旱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所创造的业绩,是让人称道的。但在这些业绩面前,回过头去冷静反思一下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缺位”,可能更有意义。
当今,气候异常已成为地球人关注的热点,人们都在纷纷寻求应对的途径。就跟2008年年初那场凝冻灾害一样,这场百年一遇的大旱,首先考验的也是基础设施承受能力问题。我们看到,这次旱灾受灾面主要在农村,城市居民困扰不大,这说明,多年来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上还是有差距的。在大旱面前,很多地方的群众面对干得发白的土地,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只能苦等老天下雨,而为寻找生存下去的水源,却不得不付出很多劳力、体力、财力、物力,甚至牺牲一些人的生命,这种靠天生存的自然状态,一遇天公不作美,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此,如何把建设农村水源、保证农村人畜饮水基本供给提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应当是这次大旱首先给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严峻“烤验”。
这些年,在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这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大自然往往爱同人类开玩笑,当我们满足于那些“数字工程”而夸夸其谈时,当我们在成绩面前自我感觉良好时,它就冷不丁给我们重重一击,令我们瞠目结舌,不但让那些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工程”经不起实际考验,也折损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一部分信心。所以,把惠民、利民的事情办好,首先还得有一个态度问题,就是要真心实意带着感情做、带着责任做,求实、务实、落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夯实广大农村战胜自然灾害的基础。如果总是好大喜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旦老天惩罚起来,受伤的仍然还是老百姓。
这次旱灾,也暴露出农村公共资源管理不到位。事实上,目前农村公共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处在空白阶段,只建不管、只使用不维护,是这次旱灾中很多水利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直接原因。一些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毁损,一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以致大旱到来时,无从应对,是这次旱灾给我们的惨痛教训。如果不及时把农村公共资源管理起来,今后面对类似的自然灾害,我们仍然可能还是束手无策。因此,在加快建设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时,不要忘记对一些已有的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复,使之能正常发挥作用,继续造福人民,同时,还要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适当借鉴一些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做法,引导村民建立起有效的农村公共资源管理机制,促使村民在农村公共资源管理中能积极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人力难以胜天,大自然从来不相信眼泪。善待自然,与环境友好相处,注重环保,我们才能有效规避人类的劫难。从以往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来看,天灾和“人祸”往往是同生共长的。所以我们在应对天灾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对“人祸”的治理。如果大自然的每一次“作孽”,都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去认真反思和彻底治理人为制造的一些祸端,那么,最终,人类只能自己把自己送进火坑,相信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shen1029 于 2010-4-19 11: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