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8-27 14:15 编辑
卑微人生 莫泊桑的《珠宝》向来被称为《项链》的姊妹篇,二者都是通过首饰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但《珠宝》比《项链》更深刻,也更悲凉。如果说《项链》里的玛蒂尔德虽然遭遇了十年艰辛,但生活却给了他足够多的温情的话,那么《珠宝》里的朗丹先生,我们只能对他表示同情怜悯甚或轻视?或许我们的心底是一种抹不去的苦痛紧紧地黏在心底,有一个声音是无法发出的憋闷:什么才是生活的真实,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情,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我们多少人也像朗丹先生一样,被生活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却还要以它为荣。
小说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又缓缓行进,就像一列火车,经历了风驰电掣,然后又徐徐地稳稳地停靠在火车站里,让人们觉得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作者欲抑先扬,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段朗丹先生的幸福生活,他的妻子美貌、朴素、风雅、勤俭持家,让所有的人都赞美她,他得了这难得的幸福。唯一的缺点就是妻子爱假珠宝。当然,她还爱看戏,她爱结交朋友。可是不久,朗丹先生的太太死了,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拮据了,任他怎样精打细算也无法过上以前的美好生活,他为自己的太太伤心,但现实的生活更逼迫他变卖妻子收藏的假珠宝。
情节奇迹性地突转,这不是假珠宝,而是货真价实的真正珠宝。而据妻子说,这是别人送给她的。事实颠覆了先前的美好,也打破了他曾经的幸福及感情,是谁送给妻子这么多的珠宝,妻子与此人什么关系,似乎不言自明了。他为自己遭受欺骗而愤怒。但是金钱的魅力最终战胜了他的自尊。他卖完了妻子的珠宝,并因此有了优裕的生活,他辞了工作,向人炫耀。莫泊桑此文虽写于1883年,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凡俗人生状态。
但它却更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预言,在一个笑贫不笑娼,道德沦丧的时代,有多少朗丹先生,在光鲜的外表之下出卖了自尊和灵魂,彻底地颠覆了以前把守的价值观?莫泊桑先生揭去了温情覆盖的面纱,撕毁了华美的面具,向我们展露出千疮百孔的灵魂。相比之下,毛姆先生就宽厚得多,他的《万事通先生》中,万事通先生凯兰达一眼看出了拉姆齐夫人颈上的珍珠项链是货真价实的价值不菲的真品,可是他终于不曾说出来。
不过,无论说还是不说,都在作家笔下,在读者眼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