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诗歌的文学性和公文性之间游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1 1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诗歌的文学性与公文性之间游移
                                                                           ——余怒三首诗歌之赏析

                                                                
文/幽谷幽兰

  毫无疑问,余怒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余怒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他的先锋力作,还在于他对于贴近诗歌理论的自觉,这种自觉性反映在他不断地对自己已经是“过去时”的作品进行否定,他曾经以觉悟者的姿态说:“现成的语言是前人认识和思想的总汇。"

  在余怒对诗歌语言的认识中,认为诗歌有两种语言:一种是”文学性"语言,作者称它作”文学性";一种便是"公文性"语言。余怒认为一个诗人的创作应该在“文学性"和“公文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且不说这种这种“理论”是否能概括诗歌创作状态,我们也不妨从“诗歌发生学出发,研究一番余怒先生本人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近作:

  《名叫克利的鸟》

  晚上11:30是睡觉时间仍然清醒
  披着被子抱着猫坐在床上低头看
  穿过绿绸缎的灯光打在我的胸脯上
  我问自己今天心情如何挺好碧绿
  今天猫也特别乖一遍遍舔我的手痒痒
  读诗厌倦了我从枕边拿起一本画册一座建筑线条画
  作者克利他的画总是向一边倾斜像是马上要倒下来
  有人说这是灵魂的几何学这是对过去的总结未免夸张
  克利是一只鸟,我想我是否真的需要这只鸟今天晚上

  这首诗很朴实,整首诗的语言状态接近于口语。其语境:一个寂静的人抱着一只猫,还有一本画册,画册的作者克利,克利画的建筑十分像鸟……如果说”公文性",诗中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几何学这是对过去的总结未免夸张",其文学性:大幅度地把一位建筑设计师的画与一只鸟之间进行合理想象,当然这之前,作者对文本进行了大幅的铺垫,铺垫出了一个人的好心情……后面的诗歌情境才不突兀。

  读完名《名叫克利的鸟》,可以说这种写法是特殊的,是先锋的,有画面感,但情节之间缺乏联系,这也是作者的着力之处,以为逻辑性太清晰了,反而显得“伪道"。从这首诗的文本看,似乎是漫不经心的,其实,诗该却经过了作者内在之搏斗。在余怒的诗中,无论怎样先锋,总是"感觉“一直存在着。诗歌不能太理性,李白写《将进酒》时,不可能对酒精对人体的危害进行细究,表达的是微熏的感觉,酒神解放了人的个性。诗人余怒写《猛兽》时,用了不少拼贴,表面看有牛头不对马嘴的地方,其内在却有诗歌流在流动。我们不始解读一下他的近作《在什么边缘》。

  首先是
  我不能预知未来
  坐在窗前,看窗户
  如何移动(这种错觉很有意思)
  在许多人眼中我变的无法解释那么什么是时间呢
  它不能没有名称,我不是法外的游鱼。
  接下来,看见窗外
  有一棵石榴树。
  也就是说,虚无正以石榴树
  以及石榴树的方式呈现在那儿
  我不相信虚无,但我相信一棵石榴树
  或者无边无际

  这首诗开头便是对于“预知”的否定,算是“公文性"吧,而后的图像是具体的,"坐在窗前看窗户“即产生了意识的错位。在作者眼中,窗户不是静止不动的,是可以移动的,而且面对时间,作者自己反而渐渐成了"游鱼"。窗外有石榴树,石榴树至少像象征着虚无,石榴树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是人在意识在前?还是存在在前?人的意识和存在是可以同时并列的吗?读余怒先生的诗,他反对诗歌的哲学性,但又不是一概反对,他说,“诗也要有一些哲学性的东西,但那是终极性的哲学,也就是最后会触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余怒的诗歌一直追求语言的真实,如果不真实,那就可以列入无效。余怒一直认为“语言用来表达世界的真相”,笔者以为诗歌毕竟是一种文学体裁,能不能表达世界的“真相",尚待深究,但写作者如具有这样的自觉追求,倒也是难能可贵。诗歌,如果揭示出“真相",才有意义。诗歌的意义从哪里来?余怒认为,"是作者、读者,还有历史作者,三者达成的一种对话场所",这就推出了一种对话场。还是让我们去赏析余怒先生的《地平线》吧:

  夏日傍晚
  我去观察地平线
  那儿,一会儿,有东西跳出来。
  再过一会儿,又有东西跳出来。
  仿佛是为了这里的平衡。
  不是太阳月亮星星。
  不知道该叫它们什么。
  在江堤上,我躺下来。
  这么多年不停地衰老是值得的。
  这么多年没有什么东西出现消失,
  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惊喜,
  地平线从来没有抖动过。

  诗中的地平线是一种历史命名,看着地平线,感到有东西要跳出来,这是作者独到的感受。“跳”是视觉的,还不是精神的,虽然“跳"与平衡之间不是取自于公共经验,但有其"解构"意义,那些“跳出”的东西尚无命名,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既然“跳"出来了,就有其存在的价值。这对于自然物象来说(其中包括地平线),很容易写俗,而余怒先生的这首《地平线》卓而不群,在于他体会的不是公共经验,而是独到的个人生命体验。

  大自然有自己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演化过程,当然余怒的诗歌也有自己的演化进程。余怒的诗相对其他诗人来说,更加强调意趣,并讲究"不同凡响的组合",以形成阅读的陌生感,这是作者的语言能力之所在。笔者有理由对余怒先生的更新的力作,有所期待。

  2018年3月于兰室



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14:29 | 只看该作者
余怒先生是当代重要的诗人,幽兰尝试对他的诗歌进行解读,请文友 们多批评。
3#
发表于 2018-7-1 16:46 | 只看该作者
首席欣赏幽谷幽兰尝试对余怒先生的诗歌进行解读~~非常到位~点赞~
4#
发表于 2018-7-2 09:19 | 只看该作者
幽兰老师对余怒先生的诗歌解读的很到位,拜读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8-7-3 05:5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位诗人,所知甚少,对于有些诗歌,还是看不太懂。
6#
发表于 2018-7-10 06:5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新作,问好。
7#
发表于 2018-7-10 07:57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诗歌,并且连带喜欢这样的评论欣赏。
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08: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何足道哉老师,夏日吉祥!
9#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08:12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8-7-10 07:57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诗歌,并且连带喜欢这样的评论欣赏。

余怒先生的诗歌很理性的,早晨 好
10#
发表于 2018-8-14 11:05 | 只看该作者
提读一下幽兰这篇文章,论题很有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21:16 , Processed in 0.06020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