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9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童年岁月:乡村物件铡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26 0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年岁月:乡村物件铡刀         高迎春

        一九六九年,我十六虚岁,正在本村读初中。就在这一年的八月九日,我所在的第八生产队,有一位饲养员因病,不能和另一位饲养员少三爷一起照料队里的牲畜了。队里因为这事找到我母亲,说你们家孩子多,缺少工分,可以让孩子一早一晚,顶替饲养员的部分工作,计半个劳力的工分。也不是长期,估计干到春节,另一个饲养员的病,也就好个差不多了。母亲跟我说,这也算是队里对咱家的特殊照顾了。于是,我爽快答应了一边读书,一边兼职队里的饲养员。早晨早起,我要到家西村外的饲养棚,将牲口们牵出来来,到井边喝水。然后,将它们拴在木桩上。再协助少三爷,清理牛栏里的粪便,倒入圈坑沤肥。干完这些活,回家吃饭,一点也不耽误我去上学。下午放学以后,我要去饲养棚,协助少三爷铡草,预备牲口们晚上吃的草料。摁铡刀,成了我每天必干的活儿。

        铡刀,须安放在木制铡刀槽里。铡刀的下头,有一根铁栓固定它上下活动。铡刀的上头,是木制把手,可以上下提压。将青草和谷草放在铡刀口下,手起刀落,草料就会切断,成为大拇指长短的饲料了。用铡刀铡青草,不需要很大力气。如果铡谷草,就要用中等力气。最费力的,要数铡玉米秸秆了。铡三五根,轻松但不出活儿;铡五六根,出活但很费力气。少三爷看我汗流浃背的时候,就会少放玉米秸秆。牲口们吃草料,会很挑剔。它们最愿意吃青草,谷草次之,最不爱吃的就是玉米秸秆了。它们将玉米叶吃干净,将玉米秸秆剩在石槽内。剩下的这些秸秆,村里人称为“圪囊”,到了冬天,将圪囊填入土炕下中间预留的烟道里,点燃后阴火慢烧,会把炕头烧的烫人。村里人将阴火烧炕,称为熰炕,是非常贴切的形容词。生产队的饲养棚内,透风撒气,冬天里十分寒冷,如果不是有这些圪囊熰炕,就无法挨过冬季。

        早晨清理完牲畜粪便,少三爷都要推上一推车干土,撒在石槽后边。前边撒厚一些,后边撒薄一些。这样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前高后低的斜坡,牛呀驴呀撒尿,就会流到后墙根处,当牛趴下来倒嚼的时候,就不会被粪便欺湿了身子。铡完的草,堆放在饲养棚的一角,少三爷特意将筛饲草的竹筛子,盖到饲草上面。他说最怕混进去铁丝、钉子这些铁器,一旦牛吃进肚子了,就会把胃扎伤。铡刀使用时间长了,刀口就钝了。少三爷将铡刀卸下来,放到石槽边沿上去磨。石槽的边沿,已经凹下去许多,这都是磨铡刀造成的。磨铡刀,是个力气活,石槽边沿须淋上水,双手用力推拉,才能让铡刀重新锋利起来。在大队部村医那儿,我看到有一个切中药的小铡刀。一个人操作,就可以将中药切成片段。中国的中医历史悠久,或许最先有了这种小型铡刀,然后才有了切饲草的大铡刀的吧?

        初中毕业了,全村二十一名初中生,只有我和高炳成、高延成、张梅菊、康书义五人,考入德州市第六中学。原本我们应该去赵虎联中读高中,因为地处德州郊区曹村,生源比较缺乏。因此决定在陵县的赵虎、袁桥、土桥这三个公社,招收一个班的学生。德州第六中学,离我们赵虎小高家店,有三十多华里。每星期住校,到了星期六才可以回家,星期日下午就要返校。那个时候读高中是两年制,高二班有四个班,高一班有四个班,我所在的班,班主任是赵永达老师。住校生,一般是自带干粮,学校负责把干粮给热一下。也可以把面交给学校,再用面票领取馒头。中午吃饭,学校供应五分钱的菜汤。冬天一般是白菜汤、萝卜汤;春夏一般是菠菜汤、小葱汤。用来切菜的工具,竟然就是一架铡刀。因为吃饭的人太多,用刀切效率太慢,所以才用上了铡草的铡刀。

        传说远古轩辕黄帝发明了刀剑,据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这说明刀剑作为防身、进攻武器,至尊至贵,人神咸崇。因此,不但要给刀剑起名字,还要铭刻在刀剑把柄之上。华夏时期铸造的“龙牙刀”、“虎翼刀”、“犬神刀”,锋利无比,被奉为短兵器之祖,曾被供奉于夏朝的太庙之中。当商汤攻入太庙之时,龙牙刀、虎翼刀、神犬刀,化作三股妖风,但见黑云遮天,鬼哭狼嚎,商朝大军吓得乱作一团,顿时死伤无数。商汤王杀入太庙,手持轩辕黄金神剑,挥剑拼杀,将龙牙刀,虎翼刀,神犬刀断为碎片。然后,将这些刀片收集起来,封印于地下。东汉末年,东汉大司马李傕取夏朝太庙地下三刀碎片,再造龙牙刀、虎翼刀、神犬刀。魏国曹操征讨李傕,灭其三族。将三刀重新封印于商朝太庙之中。


        北宋时期,铁匠韩蕲在开封,发现了商朝太庙遗址,发掘后得到龙牙刀、虎翼刀、神犬刀碎片。这些刀片重见天日,寒光之中,似有凶煞之气。韩蕲将碎片带回开封,与宫廷铸剑师傅,投入火炉煅烧,历经一年又八天,铸造成“降龙”、“伏虎”、“斩犬”三口铡刀。经北宋天子御批,存放在开封府内。由任开封府府尹的包拯,来掌管这三口铡刀,并用它惩治了许多犯罪的权贵。在《三侠五义》中,还描述了包拯用铡刀行刑的过程:四名衙役过来,将庞昱口中衔了木嚼,剥去衣服,将芦席铺放,立刻卷起,用草绳束了三道。张龙、赵虎二人将他抬起,走至铡前,放入铡口。此时马汉、王朝黑面向里,左手执定刀把,右手按定刀背,直瞅座上。包公将袍袖一拂,虎项一扭,口说“行刑”二字。王朝得令,将彪躯一纵,两膀用力,只听咔喳一声。恶贼庞昱登时腰斩,分为两头一边齐的两段。却原来,古人用铡刀行刑,不是切掉头颅,而是拦腰切断身躯。想想这场面,真够血腥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垂死挣扎的国民党,曾用铡刀残害了许多革命群众,刘胡兰也是其中的一位。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一日,上级通知刘胡兰转移。猖狂的国民党军队,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当场抓捕了刘胡兰,软硬兼施,迫使刘胡兰出卖共产党员。刘胡兰大义凌然,誓死不从,最后被国民党用铡刀杀死,从容就义。刘胡兰十岁参加儿童团,十四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担任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主任。英勇就义的时候,才十五岁。毛泽东主席得知刘胡兰被害的消息,心情十分沉痛。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二零零九年,刘胡兰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百位英雄模范人物”。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人民群众并没有忘记这位死于敌人铡刀之下的少年英雄。


《大刀记》,是宁津县作家郭澄清写的长篇小说,曾经被拍成电影。去年,新拍电视连续剧《大刀记》,其中一个叫二楞的演员,别人都使用大刀杀敌,他却喜欢用铡刀。一把大铡刀扛在肩上,威风凛凛,倒也符合这个人物的豪爽性格。星移斗转,时代变迁。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提高,大铡刀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倒是在中医中药行业,小小铡刀,依然发挥着它不可或缺的用途。






                                        2018年7月26日写于迎春堂


铡刀:










2#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08:19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08:19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08:20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08:21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08:22 | 只看该作者
新型铡刀:


点评

这都没见过,真是袖珍版铡刀。  发表于 2018-8-10 16:51
7#
发表于 2018-8-10 16:5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龙头铡刀,应该是铡人头的吧。
看高版这文章,仿佛回到了过去时光。那个一冬天给马骡子铡草,真是费劲活计,想想就胳膊痛。
好在现在农民早不用这样辛苦劳作。也是一种幸运。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1:57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8-10 16:50
这个龙头铡刀,应该是铡人头的吧。
看高版这文章,仿佛回到了过去时光。那个一冬天给马骡子铡草,真是费 ...

时代进步了,伴随着农村机械化进程,许多传统农具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9#
发表于 2018-8-17 21:53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文章,即亲切又长见识。学习了。
看了图,才知道这刀是见过的。当时好像用来切马料:草。
10#
发表于 2018-8-18 10:40 | 只看该作者
厚实之作。从少时的一段使用铡刀的经历,又追溯到了铡刀的历史渊源,看起来老师是下了一番工夫,是用心之作,感谢分享。祝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9 07:34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8-8-17 21:53
高老师文章,即亲切又长见识。学习了。
看了图,才知道这刀是见过的。当时好像用来切马料:草。

包拯用来惩治恶人,农民用来铡草喂牲畜,中医用来切中药,各取所需而已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9 07:39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8-8-17 21:53
高老师文章,即亲切又长见识。学习了。
看了图,才知道这刀是见过的。当时好像用来切马料:草。

读高中的时候,学校用铡刀切菠菜,把壁虎也切在了菜里,煮熟之后被三班一个学生吃出来,恶心的一个班都把菜倒掉了。我们班的学生,因为不知道,把菠菜汤吃个了一干二净,倒也没有反胃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8:36 , Processed in 0.05385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