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47|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遇见小说】一个普通读者眼里的鲁迅小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23 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野芒 于 2018-10-23 17:11 编辑

   一个普通读者眼里的鲁迅小说

        生在先生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眼里,鲁迅是个父亲般的存在。时至今日,很多人看了先生的作品仍然有那样一种温暖和亲近。无疑这恰是思想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魅力。有人说,鲁迅的文学成就在于杂文,我不敢苟同,也不做争论。我只想说,时过境迁,经历了相对漫长的时间淘洗,大家不得不承认,真正在人们心中屹立不倒的恰恰是他那些小说里的人物,比如阿Q,祥林嫂、子君、华老栓、孔乙己、闰土、豆腐西施等等。

  读先生的小说,有时候会觉得“累”。这种累不是作品本身给予的,而往往是先入为主的一些东西,比如我们已经知道他是“旗手”“战士”“匕首”“投枪”,我们带着这种印象或者成型的观念去读,可能自然的会觉得“累”。一个人,不管如何伟大,他始终还是一个人,也有常人感情和生活。所以读鲁迅的作品只能用常人的感情去感受他、理解他,才能真正的领悟和参透。我们强调写作自由,更应该懂得阅读自由的意义。

  一、鲁迅小说的“深刻”。有人说鲁迅作品特点是冷峻犀利,我倒觉得是他的深刻和清醒。他小说里的人物,严格讲没有足够的代表性,都是些“个别的人”,阿Q,祥林嫂、孔乙己,在普通人眼里都是另类的存在。但恰恰是这些人物,却有着国家、时代和民族的历史烙印。从这些人物的遭遇和苦难中,我们发见的是一些普遍存在却很容易被忽略了的国民的劣根性。这就说明鲁迅对生活的观察比一般作家要细致也深邃,他能够通过作品反映的东西也就更深刻。他对当时处在的那个年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他的认识是异于常人的,因为他比之别人更清醒,更能发现问题,从骨髓里发现真正的问题,甚至超前的发现问题。也正是这种深刻,让他独特地通过短篇作品居然达到了史诗效果,其思想和内容含量丝毫不逊色于优秀的长篇巨著。时至今日,他所反映问题都能找到影子,他倡导的思想和做法都不落伍。日本的大江健三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母亲却说,你别以为你获奖就了不起了,你比鲁迅还差得远,你永远都比不上他。

  二、鲁迅小说的“技巧”。前几天,有人还在讨论小说写作需不需要技巧。很多人支持技巧说,但却没把技巧说明白,以至于这个问题还是混沌。先生作品的技和巧都是很明显的存在。我对技巧的理解大约分三个层面,一个语言技巧,一个是结构技巧,一个是人物表现技巧。鲁迅的语言是最不同于别个作家的,他的语言简单直接有效且奇崛。比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种用字俭省,高度准确,又不乏新奇和趣味的语言,当然是一种技巧。结构技巧,我觉得主要体现在扬长避短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比如有些人擅长描写,有些人擅长写对话,有些人擅长讲故事。为了增加可读性,就必须扬长避短,当然扬长也须适可而止,否则就谈不上技巧了。鲁迅善于规避自己的想象力不足,形象性差,而把自己擅长独特视角和深刻发现发挥到极致,从特殊的社会场景如酒店的柜台,茶馆的桌面上来铺开和透视。人物表现技巧,鲁迅更多的是采用对话和特点凸显来实现,他的故事中矛盾冲突并不有震撼、撕裂和冲击性,但一点也不影响人物的立体和血肉感。这得益于作品人物对话和语言,比如《祝福》里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回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文中先后出现四次,反复描写了她口头禅似的唠叨。再如阿Q“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君子动口不动手”,“妈妈的”。加之紧扣住特点的白描手法。如“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就把这位豆腐西施刻画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还有“长着一头赖疮疤”的阿Q等等,着墨不多,但形象立刻跃然纸上。张爱玲的小说故事、人物对话就很平常,但他的形象性描写非常了得,这些描写穿插在作品中,极大提升了作品的可读性。比如“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三、鲁迅小说的“情感”。我记得以前点评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部作品你倾注多少感情它就会产生多少光芒”。作者和人物合一,用感情,用心体验人物,自然作品就容易打动读者。因为人的情感是互通的,个人的感悟往往有共性,所以好作品就是能够更大范围的产生“共鸣”。鲁迅小说是现实主义的,这毫无疑问,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作品很多,他的作品不同于别人,更广泛的传播下去还广受爱戴的理由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在于他是用真实感情去体味了作品人物,他更多地是关注的人的灵魂,尤其在他写农民的小说上,阿Q,祥林嫂那些人物尽管他或许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他对他(她)们基本是同情和有爱的,是有着深厚感情的。他对他们的不幸遭遇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表现的,而是感同身受。而就写知识分子的作品而言,比如孔乙己、子君和涓生体现的则是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弱点以及先驱者的孤独感和彷徨感,也就是说他注重关注不是事件和社会变动的情形,而是人的心灵史。唯有感情才能打动人,对文字而言更是如此。在《故乡》里,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 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 间的冷漠、隔膜;真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从这里不难发现,鲁迅 对“故乡”的感情不仅仅是与生俱来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夹带了人与人之间一般的感情,兼带有个人色彩的特殊感情。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6:49 | 只看该作者
俗话说:笨鸟先飞嘎嘎
3#
发表于 2018-10-23 17:08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到,先学习学习,然后考虑参加一下。只是担心自己的“垃圾作品”会被人骂个狗血喷头。

点评

相信大家都是心怀善意的,多一些作品比多一些讨论好得多。  发表于 2018-10-23 17:10
4#
发表于 2018-10-23 17:1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鲁迅的小说和杂文,上中学时,还买了两大套书,一套他的小说系列,一套杂文系列,但几十年来,几乎丢失完了。
5#
发表于 2018-10-23 17:20 | 只看该作者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用字俭省,是不是应该是“我家门前有两棵都是枣树”?

点评

哈哈这里确实不够俭省,但是就表达上的特殊意味或者味道来说,这么几个字很到位,就显得俭省了。  发表于 2018-10-23 17:24
6#
发表于 2018-10-23 18:06 | 只看该作者
《遇见小说》征文活动是啥体裁?野芒你写了个散文啊

点评

我就是抛砖助兴,期待你们的佳作  发表于 2018-10-23 18:26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26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8-10-23 18:06
《遇见小说》征文活动是啥体裁?野芒你写了个散文啊

遇见小说,应该是感悟类议论文,散文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28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8-10-23 17:14
我也喜欢鲁迅的小说和杂文,上中学时,还买了两大套书,一套他的小说系列,一套杂文系列,但几十年来,几乎 ...

很多人看不起鲁迅,甚至之看得起自己,但是时间会让所有人清醒。
9#
发表于 2018-10-23 19:15 | 只看该作者
      提两点意见与兄弟商酌:
1. 题目【一个普通读者眼中的鲁迅小说】 把鲁迅小说局限在“自己眼中” ,只能谈自己的看法。所以开头第一句“生在先生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眼里,鲁迅是个父亲般的存在”,你这样看无可非议,可在有些文学青年眼里鲁迅却是“掷投枪,拿匕首的斗士”,所以此句不妥。
2.  结尾一句“剪不断,理还乱”什么意思?用这句话来形容鲁迅对故乡的感情是“乱”吗?望兄弟细心斟酌。
10#
发表于 2018-10-23 21:0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这样认为的,和老兄探讨,不一定对哈。
有一种修辞叫做反复,即相同结构的句子重复一遍。这种修辞的作用在于表现人物的百无聊赖、或思绪不宁。
鲁迅那句著名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出自《野草》。写作背景为1927年,时局黑暗,鲁迅不知道该怎样才能为国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句话表达了他无所适从、孤独苦闷的心情。后来和钱玄同关于铁房子的一席交谈,他才顿开茅塞,决定拿起笔来,医治国民奴性麻木的灵魂。

点评

赞!还是草舍老师理解的透彻。  发表于 2018-10-23 21:07
11#
发表于 2018-10-23 21:26 | 只看该作者
条分缕析,头头是道。
虽然说鲁迅作品貌似遇冷,但是在好多人心目中,还是占有一定大分量的。我相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8:38 | 只看该作者
小平_gMTT8 发表于 2018-10-23 19:15
提两点意见与兄弟商酌:
1. 题目【一个普通读者眼中的鲁迅小说】 把鲁迅小说局限在“自己眼中” , ...

老师说的基本赞同,一并深谢赐读。
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是讲鲁迅对故乡的感情是时间,遭遇,抛离所无法割舍的;同时,当这种感情真的要认真面对的时候,心情何尝不是那么的复杂,充满了一些失望,愤懑,不平以及也有期待。
不过坦率的讲,这里用这几个字确实有点突兀,议论文里却是有些不妥。
再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8:53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8-10-23 21:26
条分缕析,头头是道。
虽然说鲁迅作品貌似遇冷,但是在好多人心目中,还是占有一定大分量的。我相信。

夏版说的对。很多人否定鲁迅的成就,其不过司马昭之心而已!否定别人成就自己的伎俩就算别人看不懂,也会被历史当成笑柄。

近来读网文,读到三句鲁迅先生的话,一下子就震撼到了。第一句“在中国,一动一张桌子都是要流血的”。结合当前的反腐,改革的步履重重,多么的深刻;第二句“先觉的人,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中国人格外凶。”第三句“救救孩子”,初一的女儿难得周末回家,晚上写作业竟然要到凌晨2、3点,海量重复,而且没有任何时效,这么可怜可悲可恶的事情全国都在行进着,救救孩子的呐喊我想再过多少年也不会过时吧!
14#
发表于 2018-10-24 10:34 | 只看该作者
看野芒这篇,小白总结三点:其一,鲁迅小说之所以经典,在于他创造了许多平凡而又让读者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二,鲁迅小说呢之所以经典,在于他用词的准确性,善于扬长避短,避开自己想象力薄弱的缺点。其三,鲁迅小说之所以经典,在于他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并将之融入其中,让人有真切感,共鸣感。
这篇有理有据,让人对鲁迅小说的优点(部分)一目了然。
15#
发表于 2018-10-24 10:35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8-10-23 18:06
《遇见小说》征文活动是啥体裁?野芒你写了个散文啊

遇见小说,这个征文并不局限于小说,而是谈谈对小说的理解,有哪些小说你觉得很经典,或者说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你都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困惑的事情,说出来大家分享。古琴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15:41 , Processed in 0.05748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