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39|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16 【书话沙龙】灵魂的救赎——读《追风筝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18 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8-8-27 14:28 编辑

  【书话沙龙】灵魂的救赎——读《追风筝的人》

  人生的路,不只是需要用脚来走的,更需要用心来行。每一步,都必须用眼睛看准了,用心衡量过了,才能迈出脚步,小心谨慎地前行。不能凭本能去走,不能往偏处邪处走,要小心绕过石头或坎坷免得被绊倒,更不能昧着良心去走。否则一步踏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这还不是最糟糕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辈子要受到良心的谴责,一辈子灵魂不得安宁,这才是最折磨人的。而救赎,才是求得内心安稳的唯一条件,否则就会遗悔终身。这就是我最近看《追风筝的人》所得到的最大感触。当一个人每每生活在自责、羞愧、懊悔、和痛苦之中,背叛了他人却无以回头,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的耻辱、负重、悲哀、了无生趣呢?只有获得了灵魂的救赎,噩梦才会彻底结束,人生才有可能重新开始。

  《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一部惊世之作。实际上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简练。小说主要讲述了阿富汗富家子弟阿米尔,和他的哈扎拉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从表面看来,阿米尔和哈桑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但实际上二人之间却横亘着阶级之分。哈桑对自己和阿米尔之间的友谊,是从不怀疑的,对阿米尔也是忠心耿耿,为他可以奉献一切,甚至生命的。但在阿米尔心里,他们始终是不属于一个阶层的。只有在没有其他同样出身的孩子来找他玩时,他才和哈桑玩在一起。并且从不让哈桑,参与到与他同样出身的孩子们的游戏。

  这样看来,哈桑在阿米尔心里,始终也就只是一个有生命的玩偶,一个十分顺手的跟班,一个无聊时,有聊胜于无的玩伴。他们在一起看上去玩得很嗨,很和谐。爬山上树,以及一切可以在十二三岁年龄时可以玩的东西。哈桑不识字,阿米尔还会每天念书给哈桑听。但遇到哈桑不理解的词句,阿米尔就会时常胡乱解释一通,玩弄哈桑,哈桑也会信以为真,换得了阿米尔暗自的得意和开心。如果日子一直这样过下去也没有什么,他们表面上始终会是一对好朋友,一起走过以后的岁月。

  但这年冬天,阿米尔的父亲,却要求阿米尔参加风筝比赛,并预估他能夺得冠军。平时阿米尔与父亲的关系,始终是不冷不热,父亲甚至对哈桑要更好一些。为了扭转这种关系,取得父亲的关心,阿米尔和哈桑参加了这次风筝比赛。在比赛中,阿米尔和哈桑尽管双手被风筝线割得鲜血淋淋,但到底干掉了二十只左右的风筝,赢得了最后的冠军。赛后阿米尔边整理自己的风筝,边让哈桑先去追割掉的最后一个蓝风筝,因为那是胜利的标志。

  哈桑在追风筝方面有特别的天赋。他不像别的追风筝人,是跟在飘落的风筝后面跑,而是看准风向,选择在风筝必落的地方守株待兔,并且从不落空。这次也一样,哈桑顺利地追到了风筝,却不幸被一群恶少给截住,索要他手中的风筝。哈桑坚决不给,结果遭到了恶少的性侵。而这一幕正好被追上来的阿米尔看到,他犹豫之后,却没有选择跑上前和哈桑并肩作战,而是可耻地选择了退缩逃跑。

  事后因为愧疚,即使哈桑卧床十几天,进行了心理和肉体上的自疗后,又来找阿米尔玩,但阿米尔却表示要和哈桑一刀两断。并且因为无颜面对哈桑,而以栽赃陷害的方式赶走了哈桑父子。但从此这件事也成了阿米尔的一块心病,一场噩梦。每当他闭上眼睛,就看见了那顺着哈桑裤腿淌下来的黑色血液。之后因为阿富汗战乱,阿米尔父子辗转到了美国。在父亲去世之前,与一位同样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长得非常美丽的阿富汗女子成了亲。

  阿米尔因为妻子的支持,成了一位作家。四十岁之前出版了四本书。这时候,父亲以前的一位好友,也是唯一一位知道阿米尔过去的人来信,让阿米尔回阿富汗一次,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费尽周折回到了阿富汗,从父亲好友的嘴里,得知哈桑原来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是他父亲和哈桑的母亲所生的私生子。他这才明白父亲为什么那么喜欢哈桑。但哈桑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夫妇二人却已被塔利班人给杀害了。留下一个男孩在恤孤院里。当阿米尔赶到恤孤院,孩子已被塔利班人带走,而那个头目正是当年性侵哈桑的恶少。并且哈桑十岁的儿子,也遇到了和他父亲当年同样的遭遇。阿米尔为了救孩子,在搏斗中伤痕累累,但他心里反倒有了轻松感,一边挨打,一边躺在地上哈哈大笑。眼见他性命已难保,孩子出手用弹弓打瞎了头目的的左眼,两个人才趁机逃了出来。

  因为美国大使馆不给阿富汗人办签证,孩子担心被送回恤孤院,而一度割腕自杀。勉强抢救过来,但却将自我封闭起来。最后在多方人士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回到了美国。孩子也在冬天和阿米尔放风筝时,渐渐地打开了心扉。故事到此结束。

  看过此书,也许有人会感觉对阿米尔不应该太过于苛刻,他毕竟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遇到那种情况,本能地选择逃离自保亦属正常,即使他上去了也无济于事,反而两个人一起遭受伤害。但是哈桑也才只有十二岁,不仅每次在阿米尔受欺负的时候,勇于挡在他的身前,而且这次更是用尽所有力量,来捍卫朋友的胜利果实。如果他选择放弃风筝,选择妥协逃跑,根本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伤害,但阿米尔的胜利也会变得不完整。

  追风筝的哈桑,身上有着远远高尚于阿米尔的东西,那就是对友谊的忠诚,对友情的捍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只为了成就朋友的荣誉。即使自己遭受了侮辱,即使看到了阿米尔的背叛,在默默地自我疗伤之后,仍然选择把阿米尔当作朋友。反倒是阿米尔出于私心,出于良心的不安,不仅拒绝了哈桑的友谊,反而在哈桑的伤口上撒盐,不惜侮辱哈桑的人格,栽赃哈桑偷东西,而将哈桑父子赶出了家门,让哈桑彻底淡出了他的视线。

  小小的年纪,却是如此的心思缜密,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从根本上体现了富人阶层的自私、残忍、忘恩负义。也使他自己后半生都背负上了沉重的良心债、人性债,活在痛苦不堪、良心不安之中。直到救出了哈桑的孩子,并受到了身体的重创,灵魂才感觉到了释放,感觉得到了救赎。

  虽则如此,发生过的事情还是不会完全抹去的,灵魂也不是能够完全救赎得了的东西。顶多是和哈桑扯平了,保住了哈桑的后代,一报还了一报。但如果不是他的忘恩负义,哈桑会和他们一起来到美国,哈桑也就不会死了,也就用不着他冒着生命危险,重返阿富汗去救哈桑的遗孤。可见凡事都是有因就有果,果是由因生。

  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做人的准则。是一开始就做好人,办良心事,还是从小就不走正路,然后意识到错了,再用后半生来救赎,甚或付出生命的代价。人和人总会是不一样的。从小就人生价值观正确的人,每一步即使是出于本能地去选择,也会做出正确的事。他们会靠着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做不得任何一点违背人性良心的事。反之,做惯了坏事的人,胆子会越来越大,心会越来越狠毒。人性、良心在他们来说一文不值。或许只有在最后受到惩罚的时候,才会生出一丝丝的悔意。

  我们千万不要向这样的人看齐,要走正路,做善事,以便我们自己睡得安稳,吃得香甜,坦然安然,无愧于天地良心。

  最后客观一点儿讲,阿米尔也不是一个坏透顶了的人。起码他能感受到做了错事之后良心的不安,懊悔自己做错了选择,并且最后冒着生命危险,将哈桑的孩子救了出来。只是不知道,如果哈桑不是他的亲弟弟,孩子不是他的亲侄儿,他还会不会有这样勇敢的行为?但愿他也能有……

  在作者笔下,小说情节被轻描淡写,细致道来,没有无病呻吟的繁冗和絮叨,只有精炼的文字,简短的篇幅,和高度的文学质感。极其详实地勾勒出了一段友谊与背叛,灵魂与救赎的故事,还有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以及外敌入侵的愤恨,具有政治意义和时代感,令人过目不忘,从内心里产生共鸣。
(3000字)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2:39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写得怎样,评论版的活动是一定要支持的;P;P;P
3#
发表于 2018-8-18 14:15 | 只看该作者
先感谢阳光支持。挂版初跟水版闲聊:既挂版,就要尽自己努力对得起版友的每一篇字。
真心希望能还文字一片纯净天空。
问候阳光,稍候细读。
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4:53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8-18 14:15
先感谢阳光支持。挂版初跟水版闲聊:既挂版,就要尽自己努力对得起版友的每一篇字。
真心希望能还文字一片 ...

感谢冷版第一时间来访留评。同样的希望,一起努力。祝福冷版秋安,多保重
5#
发表于 2018-8-18 14:55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喜欢小说结尾的那句话:““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汪曾祺《谈小说的语言、结构和首尾》中说:我觉得结尾虽有多种,但不外是"煞尾"和"度尾"。,"煞尾""如骏马收缰,寸步不移";"度尾""如画舫笙歌,从远处来,过近处,又向远处去"。《追风筝的人》应该属于后一种。很漂亮。
前两天网络上在讨论青岛孩子溺水事件,无数的人在骂孩子的母亲,骂得很不堪,唯有一篇字代那位母亲请求丈夫的原谅。
或者,有些事情不可原谅,尤其,以生命终结作为原谅的筹码。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者,作者的心里也有“宽恕”二字的意思?
还记得看过这部电影,加入了某些意淫的政治因素,不及原著漂亮。

感谢阳光推荐,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5:11 | 只看该作者
冷版解读得很正确,结尾正是使用的那种“度尾”。坚冰刚刚开始有融点,然后要经过一个过程,到完全融化,打开心结,拥抱崭新的生活。作者应该是有宽恕的意思,毕竟是一个孩子,而且还有良心存在,所以才时时会受到自我谴责。小说主角也会从此洗心革面,过一个无愧于良心的后半生。冷版知识渊博,文字功底深厚,值得我们学习。祝好。
7#
发表于 2018-8-18 15:17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8-18 15:11
冷版解读得很正确,结尾正是使用的那种“度尾”。坚冰刚刚开始有融点,然后要经过一个过程,到完全融化,打 ...

晕了晕了,哪里称得上渊博,这里真正渊博的是水版,水版才是书之大家。我就是一可能让她头疼的学生而已,真的真的。

点评

你们都是高水平者,就不必谦虚了。说真心话,看到评论版三个版主的大名,我发文都是战战兢兢的,呵呵  发表于 2018-8-18 15:25
8#
发表于 2018-8-18 18:0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想读一下《追风筝的人》,却最终没有读到。没有想到阳光姐姐会选择此书来进行书评。姐姐解读的详尽,让我对主人公的思想及命运有了一些了解,也算是弥补遗憾了。看来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谢谢姐大美文分享,拜读学习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8-8-18 20:22 | 只看该作者
阳光姐姐写这样的文章,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整理阅读的感悟,更有利于提高写作意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8-8-18 21:20 | 只看该作者
真情流露的瞬间,是岁月的记忆,问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8-8-18 21:38 | 只看该作者
姐姐也写了,真好真好问候姐姐周末愉快,笑一个

点评

因为有在此版发文,支持是必须的。不问后果,呵呵。  发表于 2018-8-19 09:29
12#
发表于 2018-8-18 21:4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是否长大,是否成熟,完全取决于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年幼时,身体弱小,视界也有限,导致了内心世界的贫乏,承载不了太多丰盈的情感。对亲情和友情的认知是很苍白的。长大后,会慢慢审视自己的人生,很多的回忆就变得苦涩。那里,有很多的愧悔。其实,一个人不在于要活得多么伟大,重要的是要有自省意识,要让自己活得心安活得通透活得亮堂!
姐姐的解读很深刻,境界又提升了哦,抱抱姐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18-8-18 22:32 | 只看该作者
问好!阳光老师!欣赏大作!赞一个!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9 09:22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8-18 18:09
一直想读一下《追风筝的人》,却最终没有读到。没有想到阳光姐姐会选择此书来进行书评。姐姐解读的详尽,让 ...

上次免费领的书,看一遍就印象深刻。想着在评论版发过文,无论写得好坏都应该支持一下,就写了发上来,垫底也认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9 09:25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8-8-18 20:22
阳光姐姐写这样的文章,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整理阅读的感悟,更有利于提高写作意识。

见到杨老师的雅评很开心。第一次写书评,不得要领。和杨老师相比是小学生作文水平。蒙杨老师不弃,已经感到荣幸之至。听从老师指导,以后在此方面下点工夫。感谢。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7:49 , Processed in 0.1812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