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8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蛀书记(2018年3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28 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3月12日
    《人间有戏》是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汪曾祺“人间”系列之一种,“原汁原味+精装典藏”,收录汪曾祺与戏曲相关随笔数十篇。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参加“样板戏”创作的相关记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原汁原味”所指,或在于此。其虽或知戏中三昧,但均简略无体系,较之他其他随笔,笔力要差些。

    风中的雨:本书所选均是有关戏曲的话题。“我的‘解放’”,写我与戏曲之结缘。“戏里人生、人生如戏”,是对相关戏曲剧目的解读,不是整体性的解读,而是撷戏曲剧目中令其动心之一点,进行个性阐释。“京剧伶人、粉墨人生”,写其所熟知的京剧名伶,也包括与京剧相关的人,比如于会泳。不做年谱式传记,只写其出彩处、令人动心处。“浅处见才”,算是戏曲理论随笔,就事论事,不深奥,杂有其所经历的特殊史实。“动人不在高声”,既有书评,亦有纪实,其中《关于“样板戏”》《“样板戏”谈往》两篇,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封面所标“原汁原味”,或多指此。虽然,篇目所写是戏曲,却是汪曾祺随笔的笔调,散淡,雅正,少起伏,多平稳。只是,戏曲于他终究是“半路出家”,虽偶有精彩识见,但行文倒底不如写故乡写昆明的文字那般“行云流水”。所以,此书可作掌故读读,不是很好的随笔底本。

    2018年3月13日
    英国学者理查德•奥弗里的《第三帝国图文史——纳粹德国浮沉录》,描述1933年至1945年的德国历史,“用图片和文字纪录一个癫狂帝国的命运轨迹”。纳粹德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但其13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影响着地球上的重要国家和地区。此书不拘泥细节,善于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刻。图文并茂,值得一观。

    风中的雨:德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第一帝国是指公元962至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第二帝国是指1871至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是指1933至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
    风中的雨:纳粹德国史,从某种意义上讲(特别是在西方的历史视野里),就是二战史。虽有《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样的经典名著耸立在前,但理查德•奥弗里却依然知难而进,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完成了这部《第三帝国图文史——纳粹德国浮沉录》。该书“通过镜头的透视,详尽记录每个时间段里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集历史图片、档案文件、叙述文字于一体,构成了一部独有的编年体巨著。”系统地回答了希特勒是如何一步步爬到权力巅峰的?国会纵火案的那把火到底是谁放的?“长刀之夜”的清洗行动有何目的?希特勒是怎样树立起元首崇拜的?希特勒仇视犹太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解决方案”给犹太人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希特勒自上台就想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吗?希特勒理想的战败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失败后希特勒只有自杀这一条路可走吗?为何这个“千秋帝国”只存在短短12年?等等问题。因为有意控制篇幅,作者视野宏观,书写常取俯瞰姿态,不拘泥于细节,了了几页,却能将一场战役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由于有相当长的时间间隔,作者在书写第三帝国历史时,较为客观,特别是对一战后德国军人、民众的普遍屈辱心理(这,也是纳粹党和希特勒能夺取政权的最重要原因),有着非常准确的描述。对于历史门外汉的我来说,真可谓“一本了解纳粹德国活历史的实用工具,一部研究第三帝国历程的权威工具书。”
    风中的雨:如果没有希特勒,没有纳粹德国,就应该没有二战。二战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怎么说都不为过。特别是纳粹德国对犹太人有计划的灭绝,更是令人发指。战争具有的毁灭力量,吞噬了数亿计的生命:交战双方的士兵,无辜被杀、死于轰炸的平民,被有计划清除的犹太人......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一位名叫希特勒的德国人,都是因为当时有那么多德国人支持、信服希特勒,把希特勒当成救世主。虽然,第三帝国有过短时间的辉煌:占领了许多地方,掠夺了许多资源,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但很快,却陷入了失败的泥淖。希特勒不但没能拯救德国,反而令德国遭受了更多的痛楚、更大的失败。希特勒,不仅仅是德国的异数,也是人类的异数。他曾经的存在,应该成为人类最为重要的警醒:人性里的丑恶因子,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何等可怕。纳粹德国的历史,不但是德国的耻辱,也是人类的耻辱。这段历史,虽然已过去很久,亲历者也几乎全部消失,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在,依然对今天的世界格局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一直认为,对战争的清算进行得很不彻底,许多战争贩子逃脱了惩罚,许多冤死的无辜民众的冤至今未伸,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想法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场。虽然,纳粹思想在今天已不可能再成长为第三帝国的德国时那么强大,但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存在,就是人类最大的危险。

    2018年3月18日
    张玮的《历史的温度》是其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的精华版”,分“人物篇”“逸闻篇”“战争篇”,揭示“历史上的某个名字、某段话,它们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虽有考证,牵涉颇广,却信手由缰,多说掌故,停留表层,少及腠理。往好说,算历史随笔;往差说,只是大众过眼速读书。

    风中的雨:《历史的温度》,有一个副书名: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读完全书,觉得作者并没达到这一目标。作者所写的人、事,多为人所熟知。要吸引眼球,只好另僻蹊径,深入细节,书写微观,甚至行笔常人之不注目处。“人物篇”第一篇《大家都称她“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从题目,就可窥见作者的写作风格。这篇写居里夫人,虽也写她的成长历程、科学成就,但重点却是揭其隐私:与居里的学生朗之万的爱恋。其实,这甚至也算不上隐私,稍微知道点科学史的人,都知道居里夫人与朗之万的爱恋和爱恋的结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写居里夫人,并“升华”到男人、女人之不平等上来,在我看来,属于剑走偏锋。同样,“逸闻篇”里有一篇《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写武昌起义。作者从可能未经考证、或许并不存在的“逸闻”切入,再加一个独出心裁的标题,自然令人欲读之而后快。但读起来,却也只是历史,并不是“历史背面的”什么东东。这样的文,闲暇翻翻,作为消遣,打发时光,或许可以,但如果真把它当历史来读,就有些差强人意了。不可理喻的是,这样的书,竟然很快地就出了第二部。如果没有很大的阅读量、购买数,市场下的中信出版社也不可能来出续集。这样的书之风行,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当下读者的品质。只是,我一边说着它,却一边读完了它,还一边准备继续去读续集,所以,我也属于缺乏“品质”的读者之列。

    2018年3月22日  
    钟叔河《念楼学短》第三卷《月下》录抒情文、写景文、记事文、记人物、记社会、记言说、题画文、张岱文、郑燮文、王闿运日记短文短语数则,沿一二卷体例,短译短说短评。特别是记事文中三篇,文人文事颇有趣;郑燮文九篇,语调恢谐幽默;王闿运日记九则,见清末民初湘地风俗人情。意蕴浓厚,读之解颐。

    风中的雨:《月下》取名,按钟叔河自序,取自李白《杂题一》,其文短而精:“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也。”钟叔河说:“这是只有李白才写得出的文章,学未必学得来,我们说要来学,也只能‘学其短’罢了。”此卷所录之文,依然短。“念楼读”仍是意译。“念楼曰”仍然意在言外,多春秋笔法,笔意所指,多结合现实。一则则读来,收获颇多,感慨颇深。
    风中的雨:记事文中有三篇短文,很有趣。其一录自欧阳修《归田录》,钟叔河解其名为《有脾气》:“杨大年为学士时,草《答契丹书》云:‘邻壤交欢。’进草既入,真宗自注其侧云:‘朽壤、鼠壤、粪壤。’大年遽改为‘邻境’。明旦,引唐故事:学士作文书有所改,为不称职,当罢,因亟求解职。真宗语宰相曰:‘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此篇里梗直文人的气性,颇为倔强。其二录自龚鼎臣《东原录》,钟叔河解其名为《献赋》:“艺祖时,新丹凤门,梁周翰献《丹凤门赋》,帝问左右:‘何也?’对曰:‘周翰,儒臣在文字职,国家有所兴建,即为歌颂。’帝曰:‘人家盖一个门楼,措大家又献言语’,即掷于地。即今宣德门也。”此篇文中谄媚文人的嘴脸,一览无余;赵匡胤之不屑,跃然纸上。其三录自李心传《旧闻证误》:“乾德三年春平蜀,蜀宫人有入掖庭者,太祖览其镜背云‘乾德四年铸’,上大惊,以问陶、窦二内相。二人曰:‘蜀少主尝有此号,镜必蜀中所铸。’上曰:‘作宰相须是读书人。’自是大重儒臣。”此篇文里当政者赵匡胤卓远的见识,感慨之余的启发,破可深思。读完,欲罢不能,思之再三,搜罗相关史料、文集,写成《掌故里的赵匡胤与文人》一文,自觉还有点意思。
    风中的雨:此书最后三部分为:张岱文十篇,郑燮文九篇,王闿运日记。张岱的小品文,历来为人称道。钟叔河所选,更是短而精。但终究文人气太浓,读来有“做作”之感。只自题小像一篇,颇有趣味,录如下:“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郑燮文以前很少读,此次读之,觉其真话真说,很有意味。比如,他给自己全集写序:“余诗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习气,二三知己屡诟病之。好事者又促余付梓,自度后来亦未必能进,姑从谀而背直。惭愧汗下,如何可言。”钟叔河也有趣,为其取名为“对不住”。王闿运其名,早已闻见,其“平生帝王学”,在清末民初,颇得学士敬重、习学。钟叔河所选其九则日记,分别为人日、三月十三日、七月廿二日、八月廿九日、九月八日、十月十六日、十一月廿八日、十二月廿二日、十二月廿三日。最喜其十二月廿三日一则:“廿三日,阴。朝食毕,临陈丧,客尚无一至,衡俗成服以夕。为写铭旌而还,舁至白鹭桥,呼渡不得,几困于夜。江西客夜葬,炬火甚盛,而未能照我也。乞于路旁一村民,乃仅得还。”名士走夜路,亦有常人之遇。名士吃苦头,常人看来颇有趣。

    2018年3月23日
    李舒主编的《皇上吃什么》,满足了一般民众的猎奇心理。我亦如此:一心要知道贵为天子的皇上,究竟吃的是什么。读完,才知道:皇宫里的吃食,并不都是珍馐玉质,许多菜品源在民间。那些御膳,今天几乎人人都能吃到。倒是书里那些杯盆碗盏,非同一般,非常人所可见所能有。书里关于吃的掌故,令人眼开。

    风中的雨:关于皇宫生活,鲁迅《伪自由书》之《人话》一文里,讲了一个“浙西有一个讥笑乡下女人之无知的笑话”:“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皇上吃什么,在没有见到真实的皇宫御膳资料前,可说人有人想。读了《皇上吃什么》,别无多大益处,但至少不会如“浙西”的“乡下女人”般,让人笑话了。

    2018年3月24日
    张玮的《历史的温度2》分“人物”、“逸闻”、“信念”、“五环”,沿用《历史的温度》的体例,说掌故,谈逸闻,写传奇,故事性很强,听之阅之记之,朋友相聚提起,作为趣谈,多少可以显示一点“知道”类博识。但依然很少深入“宏观”,缺乏厚重深邃,只能当作历史类大众“速食”草草一览,勿需细读。

    风中的雨:边读边祈祷:千万别再出《历史的温度3》了。因为,虽是“速食”,却有吸引力,如果出第3部,我还要买,还要翻,肯定会耽搁许多时间。现在市面上卖得比较好的历史著作,多是这样的“速食”,美其名曰是注重“细节”。但“细节”,终究只是历史很细微的“局部”,不是历史的“全部”,更别说“整体”了。这样的书,正如现时浮躁的世风,只适合我这样的低层次人士翻翻(不能说读,就是看也不能说,只能说翻翻)。如果太多,不但不能提高读者的气质品性,反而会使他们的阅读逐步滑向更低的层次。所以,这样的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负责任的作者,负责任的出版社,不能太“迁就”读者,而应推出一些更为厚重更为全面更为宏观的作品,并通过这样的作品培育更有品质的读者。

    2018年3月27日
    天津出版社推出的汪曾祺“人间系列”第三部《人间草木》,“图文美绘+精装典藏”。分人间草木,世间风物,行者无疆,记忆的味道,星斗其人、赤子其人五个部分。记草木、风物、山川、美食、人物,文字典雅而不做作,意态淡然却又悠远,是典型的文人文章。最喜欢记风物和人物的文章,不太喜欢他的游记。

    风中的雨:没看前,以为《人间草木》全是写“草木”的,但结果却不是。这个集子内容博杂,有草木,有风物,有山川,有风景,有掌故逸闻,甚至偶尔还写到美食,戏曲。可能,汪曾祺写草木的文不多,如单独成集,势必太过单薄,所以,杂而集之。
    风中的雨:天津出版社的汪曾祺“人间系列”,共三本:人间滋味、人间有戏、人间草木。人间滋味写美食,篇篇精致,整书最好。人间草木虽内容博杂,却时有精彩篇目,次之。人间有戏虽篇篇文关戏曲,整体上看,却只能排在最后。汪曾祺的散文随笔,从地域上讲,写故乡高邮和云南昆明两处的文最好;从时间上讲,回忆幼年和昆明读书时的文最好。因为事多亲历和时间洗礼,这些文读起来,亲切,细腻,有情致。他的游记,不注重写景,多杂名物考据,虽文字依然典雅,整体依然有文人气象,但比较起来,与他写故乡、记人物的文比起来,却差距很大。或许也好,但我不喜欢。
    风中的雨:读汪曾祺的文,最大的享受在于可以体味到一股子闲散淡雅的意趣。有人称汪曾祺为“最后的士大夫”,不仅仅是说其性格、人生态度,亦可指其文法、文章风格。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可进入他的视野,他淡淡的笔触,看似不经意,仿佛信笔写来,其实却是精心雕琢,遣词运句都有匠心。更可贵的是,他将雕琢归于朴实,不认真探究,根本看不出他的匠心。他的文章有很强的感染力,读着读着,你浮躁的心就慢慢地静下来,渐渐地觉得风轻云淡,如坐春风,如沐暖阳,不经意就融入了他营造的意境里。在这样的意境里,世事纷争,人事乘除,利益计较,越来越淡薄,甚至一点点消失。你能清楚感觉到的只有他的文字,只有他文字里的那份安闲淡雅。汪曾祺的散文随笔,似乎并无特别重要的主旨主题,写美食,就写美食,记人物,就记人物,谈掌故,就谈掌故,说逸闻,就说逸闻。他画龙,却不点睛,但睛却一直在字里行间,正闪闪发光,盯着你,看你能否发现它。而那龙,是见首,还是见尾,是观整体,还是见局部,全凭你自己把握。不管你看到的是一鳞半爪,还是全龙,都可体会他文字、文章的精美。他喜欢烧野火,有时烧得很远,正烧得起劲,却轻轻一拽,笔头一调,又回来了。这一“出”一“回”,并不牵强,也不生硬,自自然然的,令你觉得这野火必须烧,不烧不成文,这文只能这么写,不这样写就不是汪曾祺。汪曾祺的文,有很重的文味,一读,就知道是读书人写的文。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不经意的引文上。他的文里,引文并不多,往往是在最紧要处,才引。引文,虽不特别生僻,却并非常见。不但引书,还引俚语俗言、民歌野调、地方曲目。汪曾祺总能发现引文的深情、深邃处,写着写着,看似很突兀地引几句,但读来,却觉得恰到好处,觉得此处只能引这样的文,必须引这样的文。从这些引文,亦可看出汪曾祺涉猎之丰,读书之杂,记忆之好,关切之博。“人间系列”里的有些文,已经不是第一次读,而是二读,甚至是三读、四读。这些文,既然在多个选本里出现,肯定是精品中的精品,所以,每次读来,都有不同的收获。读的次数越多,感慨越多,甚至渐渐地窥见了文字、文章背后那位“最后的士大夫”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身影、面目。

    2018年3月29日
    钟叔河《念楼学短》第四卷《之乎也者》,录《宋人小说类编》《老学庵笔记》《南村辍耕录》《菽园杂记》《古今谈概》《广东新语》广阳杂记》《巢林笔谈》《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扬州画舫录》《两般秋雨庵随笔》《春在堂随笔》笔记文各数则。选文、“读”“曰”均短而精,既长见识,又引发思考。

    风中的雨:唐宋以来,文人笔记文渐渐多起来,到明清,更是蔚为大观:只要是文人,都要记一记所见所闻,所感所慨,辑之成集,希冀传之后世。笔记文属于典型的文人文,多为心有旁鹜的文人所写,有闲散旷达味。其多信笔而记,录逸闻趣事,俚俗风土,有市井烟火味。但其终究是文人所写,遣词运句钟灵毓秀,有典雅秀气味。笔记文,或可称为小品文,短小精练,闲暇翻读,自有一翻放逸的情致。特别是对于仕途不得志,事业不顺畅的读书人,用它打发时光,既有品味,又发同感。小品文也并非完全的消遣文,看似无心,其实有深意,甚至有大智慧,阅读这些文,既长见识,亦洗心灵,更是难得的慰籍。

    2018年3月29日
    钟叔河《念楼学短》第五卷《勿相忘》,均是书信,分苏轼、邀约、问候、赠答、倾诉、文友、说事、劝勉、家人、临终的短信几个类别。信虽短,意却长,情也深,很多思想,今天依然有益于修身养性,为学创业等。因是信牍,读者多为亲朋好友,言语更见真挚恳切,更能见人见性,可窥写信人难得的品性与修为。

    风中的雨:此卷全录古人短信,最短者只有六个字:蕙何多英也,谢。其次的仅九个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最长的也只有九十九个字,次长的则为九十八字。古人书信,固然有更长的,但钟叔河却只选录了这些短信。这既是《念楼学短》体例所定,也为他一贯提倡的写文要短提供范例。写这些信的,多是文人。文人在信中,虽会言及山水风光,日常生活,但亦喜欢阐发,语多涉修养、品德等等。他们或活泼,或严谨,或恢谐,或端庄的个性,跃然纸上,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可亲可敬。简短的文字里,可以窥见古代文人多姿多彩的慢节奏生活。虽然他们的物质与今天的丰盈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的骨子里的文人气息却并不输于今人,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
    风中的雨:因为从下周起,要外出一段时间,今天突击读完了钟叔河《念楼学短》第五分册《勿相忘》。于是,五册《念楼学短》全部读完。虽然,《念楼学短》每分册独立成册,册与册并无多大关联,甚至每一册内之每一篇,彼此也多独立。但它们终究有一个统一的书名《念楼学短》,都是钟叔河苦心孤诣,从众多古典文献里精选出来的。所以,在比较集中的时间里,认真地读它们,可以有个总体的印象。总体上看,五册的安排亦有深意,越前,越庙堂,越蕴道于文,越有微言大义;往往多欲言又止,需深思才能体会一二。越后,越亲近,越展示个性,越有烟火气息;完全是随情随性,读之亲切有加。哪些好,哪些差,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不同处境、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智力的人,各有各说,道理尽在无言中,尽在不言中。钟叔河的古文今译,名“念楼读”,不拘于一字一句,只取大意,甚至跳出原意,颠倒顺序,烧一句半句“野火”,译得很有灵气,很有味道,很有文味,称古文文译,不为过。钟叔河的阐释发掘,名“念楼曰”,其曰既考典故出处,又引诗文印证,释其深意,亦喜欢用春秋笔法,言语偶涉古今中外大人物、大事件,时而还结合自身经历,说道说道。其选,其译,其释,都体现着钟叔河人“人道”情怀。或许,这才是他编选、今译、阐释这些短文的真实意图。或许吧!
    风中的雨:这套书,是朋友推荐给我的。我已经读完,朋友却还没开头。这套书,读一遍,或难尽得其意蕴。有些篇章,有多方搜罗,周纳引伸,阐释延展的必要。有时间,还要从头再读第二遍,或者第三遍。
2#
发表于 2018-9-28 19:20 | 只看该作者
风中的雨就是您吧?为读过的书做这么详细的记录,真是有心人
涉猎很广,钦佩
3#
发表于 2018-9-29 07:24 | 只看该作者
rsjby文中提到的书,有几本是熟悉的,有几本不熟悉。这种笔记体的阅读,着实我阅读的好方式。随时随地随感,为写作积累素材。
4#
发表于 2018-9-29 14:4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真正爱书的人。鉴定完毕。
5#
发表于 2018-9-30 14:09 | 只看该作者
能将日夜所读勤于记录下来很难得。提读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01:20 , Processed in 0.1402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