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8-10-10 09:59 编辑
2018年的中秋节最大的亮点是中秋节撞上了丰收节,而且是第一次撞上,因为2018年秋分是中国农民第一个丰收节。给苦难的中国农民创立一个节日,让他们喜笑颜开一回,想法真好!时间的选定也好,每年的秋分这一天。秋分昼夜等长,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天,收割也从此开始。
以后,每隔若干年,中秋节定会撞上丰收节。秋分这一天大致出现在公历的9月22、23、24日这三天,而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换成公历,多数也集中在9月中旬以后,加上中秋节放三天假,所以两个节日在时间上的交集还是很多的。这没什么,中国的节日相连的现象多着呢,比如除夕和春节就连着体。问题是,两个节日在内容上也撞车了!中秋节自古就含有庆丰收或祈祷丰收的内容,皇帝亲自祭月,祈求国泰民安,丰收富足。现在生拉硬拽搞一个丰收节,分明是喧宾夺主嘛。连着庆丰收,不累啊?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耕文化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节日,绝大多数节日都与农耕有关,更注重在各个时期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富足。谚语也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预示来年丰收的意思,现在却生硬地整一个丰收节,实在是多此一举。创立者说,丰收节的内涵是庆祝丰收,与祈求丰收还是有区别的。这更奇怪了,祈祷丰收还算靠谱,毕竟寄托的是希望,而庆祝丰收就不一样了,难道丰收能预先知道?或者,每年设立一个丰收节,每年就必定会丰收?丰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是未来的一个结果,它不像国庆节,是纪念过去的一个结果。要是哪一年欠收呢?咋庆祝?你还能管了老天爷?所以庆祝丰收根本上就不能作为一个节日,至少不能作为一个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就不一样,它是祈求丰收,这才是敬畏大自然,也是实事求是嘛!祈求丰收和阖家团圆是中秋节日文化的内涵,内涵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就是中秋节的外延,圆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团圆,再想到天下共享一轮明月,自然而然地地就会以明月寄托思念,所以赏月、吃月饼就成为习俗,也少不了祭祖。中国人有任何好事都忘不了感恩,祭祖一方面是表达思念,另一方面也是期望祖宗保佑。祭祖要给祖宗摆上好吃的,自己顺便也饱餐一顿。这样好,真丰收了就奢侈一些,没丰收就简单一些,期望来年有个好收成。你设个丰收节,和中秋节那么接近,即使丰收了,也是铺张浪费,没完没了地庆祝什么呀!如果没丰收,拿什么庆祝?政府给补贴?有个中秋节足够了,既包含丰收文化,又有百姓认可的民俗。
节日是传统文化的沉积,是经久不息的认可,每个节日在内涵中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信仰,在外延上体现着丰富的民俗。往大了说,节日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核。一个节日的形成和发展,不是随便那一个人或哪一个团体心血来潮想设立就设立、想废止就废止的。民国时期,为与国际接轨,国民政府强制推行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同时废止农历,虽然使出了吃奶的劲,包括放假三天或五天,由政府出面组织庆祝活动,发布禁止春节放假和开展民间活动,甚至禁止百姓假借各种名义休假等强制措施,也没有把古老的民俗这头牛的牛角尖搬过来。因为春节作为中国的“元旦”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不是拿枪逼着就能废止的,废了春节,就等于斩断了民族的根。你让我阳历元旦休息,那咱就休息,白给工资还能看热闹,傻子才不干呢。但你让我自己出钱庆祝,没门!到了咱们自己的春节,咱还放假,你不让休假,咱请病假还不行吗?店铺也纷纷关门,自己的店铺,总不能逼着我开业吧?你再大本事,总拦不住我亲朋好友胡吃海喝、放鞭炮挂灯笼吧?除非政府不想活了。政府是谁?政府还不是由人组成的。政府人员一边发布禁止告示,一边也请病假回家偷偷与亲人团聚去了。
关键是农民。狗屁元旦!我冬天天天放着假呢,你放假十天与我何干?你要是开车把我拉去参加免费庆典活动,我得乐死,正愁晒太阳抓虱子没事干呢!几亿农民,你顾得过来吗?所以元旦对农民来说就像个没响的屁,啥动静没有,还有点臭味。春节就不一样了,那才是农民心目中的“元旦”,一年之计在于春嘛!春节祭祀、团圆、张灯结彩庆祝的习俗与中国农耕文明密切相关。对于中原来说,春节一过,耕作开始,熬了一冬天的身体也该舒展舒展了,新的希望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展开在未来的日子里,而储存过冬的食物也由于天气转暖放不住了,不吃就发霉,扔了多可惜,不如胡吃海喝一通,养得膘肥体壮后,正好走进希望的田野,撸开袖子加油干。所以春节是经年累月形成的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你让我把公历一月一日当元旦庆祝,正值数九寒天,我敢七碟八碗地吃吗?吃完喝西北风去?所以不是我不配合你,是你太想当然了。之后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元旦照常放假,那是官方的新年伊始,春节放假时间更长,这是百姓的新纪元。胳膊还真拧得过大腿。
中国的节日并不少,而且涵盖了对天地人方方面面的内容,既有信仰和崇拜,又有对自然和人文的认知;既有祈福和向往,又有对血脉和传承的感念;既有缅怀和思念,又有对世间万物和人间奇迹的敬畏。按时间顺序,主要有:春节(敬时序、拜天、祭祖、祈福、团圆、纳新、和谐)、元宵节(祭太一神)、上巳节(祭黄帝)、寒食节(拜火)、清明节(人与自然和谐、踏青、祭祖)、端午节(驱毒辟邪,纪念忠孝)、七夕节(星际崇拜)、中元节(祭祖、迎秋)、中秋节(拜月、祈丰)、重阳节(感恩、求寿)、寒衣节(念祖、孝敬)、下元节(祭祖、拜水)、腊八节(祭祖祭神、祈福祈丰)、冬至节(敬日、拜冬)、祭灶节(迎祥纳福、敬神)、除夕节(驱鬼、迎新、团圆、纳福、祭祖、向往)。其他不重要的更是名目繁多,如正月初十老鼠娶亲、二月二龙抬头、四月二十八药王节、六月六天贶节等等,这还是以农历为主的民间节日,如果加上以公历为计时的官方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八一建军节”、“植树节”、“教师节”等等,再加上世界公认的节日如“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元旦”、“三八妇女节”、“圣诞节”等等,以及从世界各国舶来的节日如“愚人节”、“情人节”、“平安夜”、“父亲节”、“母亲节”等等,还有自创的类似“光棍节”等奇葩节日,你会发现,365天已经容纳不下这些节日了,而这还没有将少数民族的各种节日如“尔代节”、“泼水节”,及其世界和中国的各种纪念日如“世界无烟日”、“世界爱眼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耻日”等等计算进来。果真全部加进来,恐怕每天都要过几个节了。这么多节日难道仍然容纳不了我们想表达或铭刻的内容吗,以至于我们还在不断创造节日?
事实上,很多节日不但没有起到警醒、纪念和宣教作用,反而冲淡了已有的节日内容,就像狗熊掰棒子,创立一个丢掉一个,甚至将旧有的破除,新的也没立起来,得不偿失。世界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非要再整一个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难道我们没有参与世界和平运动?这种以小盖大的方式,显出我们的狭隘性,也抹杀了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壮举。世界有公认的情人节,我们非要再弄一个“中国的情人节”,这是与世界接轨吗?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实际上把我们引向了夜郎自大的境地,而且,把七夕定位在中国的情人节,还有扼杀中国传统文化之嫌。七夕,本来有妇女“乞巧”的重点含义,这是男耕女织的人文特征下鼓励妇女热爱劳动、安守本分的期盼,而凄美的牛郎织女神话的加入,更是对夫妻恩爱守望的美好向往,这是一个以劳动为核、以思念为扩散内容的节日,这不美吗?为什么非要把这么美好的东西用“情人”这样暧昧的词覆盖?真嫌中国不够开放吗?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把传统的节日内涵挖掘出来,而不是生硬地赋予新的内容,或者单独放大内涵中的某一部分,这样做本质是抹杀传统文化。比如重阳节,流传了几千年,它的中心内涵是敬天畏地、尊重时序,祈福避灾,而古人相信能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长寿,这是多么理性的思维!尤其在今天,更应该弘扬和光大。但遗憾的是,我们把这个节日变成了“老人节”,多么奇妙的联想!由长寿就联想到老人,由老人就联想到尊重老人,进而就联想到宣教敬老,直到“老人节”。一个恢弘浩大、全民皆乐的节日变成了狭小偏执的倡导。先不说在宣教中扼杀了一个节日,单说这样一个新的内容能不能起到一点尊老敬老的作用,也是疑问。
我这样说,不是说传统节日不能改造,也不是反对移风易俗。风俗本来就是用来革新的。嫁接也好,改换品种也好,注入新的营养也好,都要循序渐进,因时因势因地制宜,毕竟风俗是长久积淀下来的,由不得一些人一时兴起就可以改变的。嫁接是为了更适宜生长,你总不能把好好的苹果树砍了,嫁接上一棵烂酸枣树吧?改换品种是为了适宜,谁也不可能把肥沃的稻田改种玉米棒子;注入新内容是为了改良,没人傻到往葡萄里注酸。移风易俗,首先要考虑人们的接受力和执行力,增一毁二的事咱不能干。就像前些天,有的地方为了禁止土葬,竟然劈人家棺材、挖人家祖坟!还真因为自己是雷公的孙子,不会被雷劈呢!
节日就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既是名片,就不宜太多,太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太多。试想,如果全国人民都爱护眼睛,干嘛设一个“爱眼日”?如果妇女地位比男人还高,干嘛要过“妇女节”?名片太多,不但不能说明你牛,反而把应该宣扬的东西给冲淡了。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并过中元节?要知道中元节在过去的地位甚至超过中秋节,如今却被淹没在浩瀚的节日海洋里了。名片太多就成烂纸片了。每张名片的内容也不宜太多,内容太多会让人无所适从,抓不住重点。清明节踏青、祭祖,简单明了,多好!把清明节与寒食节合并,祭火、吃冷饭,再纪念介子推,太乱,滚犊子,干脆不过了。节日的内涵就像名片的头衔,太多了就失去了主体,显得散漫。
毛主席说过:“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这句话的重点不在“破坏”,而在于“建立”,一个“更”字很说明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的能力,就不应该急着去破坏一个旧世界,因为在新世界搭建起来之前,旧世界仍然能遮风挡雨,凝聚人心。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随意断骨抽髓,对一个人有瘫痪的危险,对一个民族,则有坍塌的可能。慎之!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