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3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35【投稿】有问于东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2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1-19 16:06 编辑

有问于东坡

书一翻开,侵帙的暗影晃动一下,是我离开。一个偷眼,先一本是学士钱塘集。再来时我一伸手,就抽出了苏轼。

东坡先生,公之《暮云收尽溢清寒》结句有超越出来的东西,譬如其就是在“明年”处转出去的;公之《春宵一刻值千金》以景结情,一边动静相衬,一边蕴藉深刻,譬如“沉沉”就有合的走势……然而这些虽然出色,但我们的经验是,七绝中拿对偶来结句通常代表着收束失力,而公之以上不惮如此,即使没有扑灭诗情,也则罔矣。再倒退到公先前的望湖楼醉书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这前后二句全部对仗,水枕与山船及以下诸对偶难说有变化转合之奇功,岂不失力。——甫一见苏轼,我开口就问。苏轼并不出声,我倒不管他,再市有定价,产权已不是他的。

东坡先生。君之“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听杭僧惟贤琴》),“归家(一作‘归来’)说与采桑姑”(《浣溪沙·道上作五首》)写游与历,都还有章可循,是到归来(归家)就收束了,意味无穷,而君之《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游飞英寺》,在归来以后又提到夜宿禅院(“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即使也作为禅寺之见,但在结尾多开一叉,很多余,大败笔。另外,这首诗前十五句结构严密紧凑,高度衔接,确乎很好的,为什么偏要画完蛇再添一足呢?最可疑的是,作为赋得(“得禅字”),在诗末终于提到“禅”,这正照应着君之聪明才智,惟其才大,大抵以为游寺而切“禅”太简单了,在写时旷荡其笔,才终于在结尾发现“禅”还未用上,难说不是趁韵。——我愈发看到苏轼要“嗯?”于是就又快意地说到。——我来猜猜,东坡先生。你是要拿地灵来正衬人杰,譬如你的《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里的“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里的“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还有《更漏子·送巨源》里的“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都大抵如此,而已。

我听到好像有笑声,俊爽如同殒命之西风。于是又松开一口,然而依然很紧地咬住说。——东坡先生!君之望海楼晚景其三,“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前两句君说自己好像是听到西兴那里的人招呼自己,后二句说这里的钟鼓传到了西兴。其一写潮,其二写雨,其三又仅在表现风,君后来的自和前篇其三也全皆有闲文学,难关深度理性。南宋陆游一派自此继承肤腻之风,清的纳兰,民国的礼拜五,一直到今天的伪古风,蛮夷的仓央,恐怕君都难辞其咎。

我快活地像一个投出的骰子,接着闭眼转到苏轼面前的高阶上。

东坡!八月十五日看潮其四你自注“是时新有旨禁弄潮。”而与之作于同年同月同日的《南歌子(碧山影里小红旗)》反而在突出弄潮之久,激切地渲染弄潮场面,而且还大张旗鼓的说自己作为通判,陈述古作为太守,都在观看,在下不懂的是,阁下目无我赵宋先帝,是要实践什么自由政体!

四下越发的无声了,我于是也就收束了。扑棱一睁,侵帙的暗影晃动一下,苏轼还在那里。


我的微博:南昌妙年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1:3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以下评论区,想讲好话的诸君,请移步别处。
3#
发表于 2018-11-13 09:4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看出来了,无论君如何发问,最终的结局都是:坡不语。
4#
发表于 2018-11-13 11:46 | 只看该作者
中天君在本次活动中是第二次投稿,且在论坛积极参与读写评,且均能对各文直言不讳表达见解,可见是一个热情又直爽的人。此处,中天君快人快语,想大家来予以砸砖,但人与人毕竟不同,赞美或直谏还是让各人自由言论吧。
5#
发表于 2018-11-13 11:52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8-11-13 11:46
中天君在本次活动中是第二次投稿,且在论坛积极参与读写评,且均能对各文直言不讳表达见解,可见是一个热情 ...

下周发这一篇  会陆续写点 因为喜欢读书,读书就离不开读苏东坡。
6#
发表于 2018-11-13 1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边 于 2018-11-13 12:05 编辑

这要细读了苏轼这些作品才能说话。等读过后再来印证中君的见解。
7#
发表于 2018-11-13 12:35 | 只看该作者
刚读了游诸寺诗,觉着后三联结也行,后两联结也行。末联嫌多余;。中君的表达,不甚好理解。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3:07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8-11-13 12:35
刚读了游诸寺诗,觉着后三联结也行,后两联结也行。末联嫌多余;。中君的表达,不甚好理解。

苏轼的记游诗,如以上举,大率至归来而收束,不再外延,不再旁开,以应无穷,中乎记游,意味隽永,扣题紧致。而游飞英寺,既罢归来,记所历可也,诗本来就篇幅有限,不必再费篇幅叙归来以后如何,分出些神多表达一些,尾大不掉。不过现在想见苏轼大概有一点“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的意思。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3:22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11-13 09:42
我是看出来了,无论君如何发问,最终的结局都是:坡不语。

吾沮之者九,坡不语者九,卒不能加胜于东坡,而气自褊。所以这篇即自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3:47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8-11-13 11:46
中天君在本次活动中是第二次投稿,且在论坛积极参与读写评,且均能对各文直言不讳表达见解,可见是一个热情 ...

骇然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席之端。
11#
发表于 2018-11-15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四下无语,东坡还在那里。”
任东西南北风吹,东坡此时正取老庄和佛教的态度,每日静坐不言。
12#
发表于 2018-11-15 21:00 | 只看该作者
与东坡对话,想来东坡也是欢喜的。对词义的研究是应该超出东坡之上呢,还是尚需努力中,也许也应该问一问东坡吧。
13#
发表于 2018-11-16 11:49 | 只看该作者
妙在问而不答,且由读者自个儿去判断对与否吧。
14#
发表于 2018-12-22 11:13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争辩与反诘,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才思。窃以为,尽管是才高八斗的苏轼,也不是所有篇章都那么文彩飞扬,合规合矩就更不用说了。更何况有很多还是随手拈来的扎记。苏轼本人,本就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诗、词人,这一点,李清照早有微词。此篇最妙处,无不归于“东坡无语”四字。大笑三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1:45 , Processed in 0.09836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