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0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花街上挥之不去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9 1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街上挥之不去的故事

               ——读徐则臣《花街》、《如果大雪封门》

    文‖林小白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精神角落,马尔克斯的马扎多,鲁迅先生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苏童的香椿树街、余华的盐城……如今,我在看徐则臣的花街。

    花街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小说里徐则臣是这样描述的:从运河边上的石码头上来,沿一条两边长满刺槐树的水泥路向前走,拐两个弯就是花街。一条窄窄的巷子,青石板铺成的道路歪歪扭扭地伸进幽深的前方。

    这就是花街了。《花街九故事》是发生在花街的故事,或者说是与花街相连的故事。诚如作者所言:故事跟花街有关即可,哪怕人物走在北京的长安街上。所以,花街成了一个故事的发源地,也成了作者虚构的延伸。作者也承认:花街肯定比我想象和虚构的更加开放。

    徐则臣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抓住读者的眼球,陷入他的故事里去,随着人物悲而悲,喜而喜,在看他的《花街九故事》里第一个短篇《花街》时,我便有这种感觉。

    小说里,徐则臣充分运用正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来完成一个关于老默、蓝麻子、麻婆、良生相关联的故事,中间,再借助“我”的祖父祖母的口吻的回顾,来将麻婆这个人物“立”起来。

    整篇小说颇有些悬疑小说的味道,开头以修鞋匠老默的猝死作为引子,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形单影只的修鞋匠老默为什么在死后要留遗嘱把两万块钱赠送给与自己素不相干的豆腐店麻婆的儿子蓝良生?老默和豆腐店一家有什么关系?

     带着这两个疑问,徐则臣不急不缓地将故事向前推进。于是,牵扯出关于麻婆的往事。

     麻婆是个怎样的人呢?作者通过“我”的祖母这样叙述道:花街上找不到这样美丽鲜活的女人。那天傍晚日落时分她来到花街,顶着一块外地女人戴的头巾,她比花街上的女人要高一些,因此我祖母很难不注意到她。至此,麻婆神秘的面纱一点点被揭开。

    麻婆的确不简单,她确实与死去的老默有关系。麻婆原来是花街上的妓女,和很多男人有了性关系。麻婆还怀过老默的孩子,可是因为麻婆特殊的身份,老默的家人不肯接纳麻婆,麻婆只得把孩子打掉了。后来又怀了良生,不忍心打下来,这才来到了花街,准备把孩子生下来。在“我”祖母的介绍下,嫁给了豆腐店其貌不扬的蓝麻子。之后,老默也跟到花街,以守候的方式赎罪来了。这样,老默立遗嘱把两万元赠给良生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可惜他到死还以为良生是自己的孩子呢。

    小说离不开矛盾冲突,《花街》里的矛盾冲突主要通过这样几组来完成:良生对身世的追问、老默内心对麻婆的愧疚、麻婆对蓝麻子的愧疚。良生有理由追问自己的身世,了解到底谁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也正是老默对麻婆的愧疚,才让我们看到了这几十年他对麻婆的关注与守护。麻婆也有足够的理由对蓝麻子产生愧疚,作为妓女的身份她却不能向良生给出答案。

    于是,麻婆的自杀就成了一种必然。

    麻婆第一次自杀,被蓝麻子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洗胃灌肠,救了回来。可是,人救活了,心却死了——她在心里打了一个无法解开的“结”,死结。

    “就是因为老默的死我才要想明白。我得知道良生是谁的孩子。过去我以为不思不想就能过一辈子,现在不一样了,麻子是个好人,一辈子没亏待过我。良生也没错,他应该知道。”

    这就是麻婆心里的“死结”:她给不出良生想要的答案,也觉得亏欠蓝麻子,所以,当一切都得不出结论时,她只能选择以这种方式来结束生命。

     通读全文,会被老默那种深沉的执着而感动,也会为人物的命运感到揪心,同样会被麻婆的纠结而感到心酸,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总能轻易击中心房。

    读《如果大雪封门》又是另外一种感觉,读的时候莫名让我想起汪峰的《北京,北京》,脑海里一次次想起他撕心裂肺的声音唱着: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我希望人们把我埋葬在这里……我的心里总在想:北京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到底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愿意生死不离?

     北京悠久的历史不用说,北京的繁华不用说,北京,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之所以让人充满憧憬,我想,是因为它是一种理想的载体。承载着普通人的所有想象,承载着普通人所有追求的总和。

     北京有什么好呢?是四合院上空印象里萦绕耳旁的鸽哨?是兔儿爷们鸟笼里金丝雀的动听的叫声?是高坐龙廷的皇帝们指点江山的豪阔?还是文人雅客们轻吟浅唱的诗篇?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在《如果大雪封门》中林慧聪的心里,只是一场覆盖整座城市的皑皑白雪。

     林慧聪的这场关于大雪封门的梦想,在南方以南他老家人的眼睛里,好似一场笑话——他们没有见过大雪呢。所以,当他将梦想写进高考作文时,阅卷老师以跑题论给了他最低的分,将他的梦想粉碎了。可是,怀着这份梦想,他还是去了北京,去投奔他的二叔,去看那场梦寐以求的大雪。毋宁说,是去实现他的理想。

    在他的想象里大雪封门是这样的:将是银装素裹无始无终,将是均贫富等贵贱,将是高楼不再高,平房不再低,高和低只是表示雪的厚薄不同而已。

    他要追求的,不过是大雪的表象下那种平等自由,要追求的不过是大雪带来的那种素净纯粹。这就是他的理想了。

     小说的核心是人,是人在特定环境里的疑惑、冲突、矛盾,在《如果大雪封门》里主要的矛盾冲突来源于主人翁在北京等待大雪降临前在北京的生存困境,为了能够看到北京的大雪,林慧聪寄居在二叔家,以放养鸽子和卖鸽食为生,收入微薄,鸽子也在“我”和几位朋友的猎杀下不断减少,伴随着鸽子的减少,大雪终于降临这座城市,小说戛然而止,给人以无限遐想——是对理想的致敬?还是对追求理想的过程的一种回忆?或者,都是,或者,都不是。

     徐则臣的小说读来有一种苍凉感,有一种对小人物命运的悲悯,他对充满差异的生活世界那种宽阔的认识能力让人佩服,他对身边小人物内心贴切的体察让人感同身受……或许,这就是一个合格作家文字的魅力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9 19:14 | 只看该作者
也得看看原著,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9-1-9 19:56 | 只看该作者
作品赏析,很见功夫!点赞!
4#
发表于 2019-1-9 21:1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有深度,解读拓展意境够宽。
5#
发表于 2019-1-9 21:59 | 只看该作者
读着很带感。有意思的地方灰常多。谢谢小白的佳作
6#
发表于 2019-1-10 05:19 | 只看该作者
       徐则臣《花街》、《如果大雪封门》没有读过,在这里了解了一点点梗概,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史上的花街柳巷,人存在着底层人的真情。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57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9-1-10 05:19
徐则臣《花街》、《如果大雪封门》没有读过,在这里了解了一点点梗概,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史上的花 ...

这个倒是可以推荐读一下,写得蛮不错的一组小说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58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9-1-9 21:59
读着很带感。有意思的地方灰常多。谢谢小白的佳作

哈哈,安安版主,多批评指正,多拍砖头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58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9-1-9 21:10
这篇有深度,解读拓展意境够宽。

18版多提建议,多拍砖,小白敬茶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5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9-1-9 19:14
也得看看原著,学习了。

文字姐姐安好,多批评指正
11#
发表于 2019-1-14 16: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发表于 2019-1-14 17:07 |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这书,得空瞧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01:42 , Processed in 0.0745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