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8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力荐《过积香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5 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力荐《过积香寺》
  
  《过积香寺》,作者王维。偶遇此寺,读之甚为入迷,掩卷深思,久久无法平静,其深邃之意境,优美之词句,令老榆木欣喜若狂,品读数度,愈觉韵味无穷,深入脑髓矣,心生此念,拮来与君共享。
  
  ---老榆木
  
  【原文赏读】
  
  过香积寺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⑵。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⑶。
  
  泉声咽危石⑷,日色冷青松⑸。
  
  薄暮空潭曲⑹,安禅制毒龙⑺。
  
  【词句注释】
  
  ⑴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白话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1]
  
  【作品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既是去访,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2#
发表于 2019-1-26 07:5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读到老师的原创首发文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08: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冷晰子老师,我写诗没水平,怕丢人。
4#
发表于 2019-1-26 08:32 | 只看该作者
读王摩诘的诗,常有天人合一,物我相忘之感。或许与他经历官宦沉浮、看透人世真假有关联。性本聪慧,艺术多兼,便难免老而成“佛”了
5#
发表于 2019-1-27 16:27 | 只看该作者
也特别喜欢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7:22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1-26 08:32
读王摩诘的诗,常有天人合一,物我相忘之感。或许与他经历官宦沉浮、看透人世真假有关联。性本聪慧,艺术多 ...

感谢惠顾,请多指教。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7:23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9-1-27 16:27
也特别喜欢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感觉,王维的诗,不比李杜的差。
8#
发表于 2019-1-27 19:23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9-1-27 16:27
也特别喜欢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附议立红,谢谢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23:57 , Processed in 0.05560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