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元宵节里的温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15 1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湛社琴 于 2019-2-16 10:26 编辑


                元宵节里   “吃汤圆” “打灯笼”
         
     中国节庆文化中,吃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元宵节吃汤圆是我最大的念想,民以食为天吗?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北多数地方还处于饥饿状态,哪个不为嘴呢!元宵节就该吃汤圆了,传统节日习俗嘛。
         
     关于“吃元宵(汤圆)”的传说很多,和西安有关的是汉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汉武帝时长安未央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禁宫,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一次在御花园准备投井自杀时,被大臣东方朔救下,东方朔并决心帮助她。东方朔为汉武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善辞赋,不但是一位著作颇丰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善良,又能言机敏,诙谐有趣的人物,被誉为“智圣”。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


      于是,东方朔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此劫很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宫中的“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吃汤圆习俗,因为做汤圆的宫女叫“元宵”,吃汤圆也被叫成“吃元宵”。


    传说很美,但不能全当真。专家考证元宵节“吃元宵”始于宋明两代。元宵叫汤圆,历史上别称很多“面茧、粉果、浮圆、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元宵称为“汤圆”,还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映在水中。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一首民歌唱的:“一碗汤圆圆又圆,吃了汤圆好团圆。”


      宋代诗人姜白石有一首《咏元宵》的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初始的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  在西安老市民的记忆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传着一个把元宵称“烧心蛋”的滑稽故事。这个故事是说,当年有一个逃荒到西安的小伙子到西大街老关家甜食店要饭,店主施舍一碗元霄,饿极了的穷汉娃,头一回吃元宵。一口囫囵吞下,没咬,烧得直喊:“啥元宵?烧心蛋!”还有,逃荒的小伙子吃了元宵,过十多天又登门要饭,时值夜晚,正遇老关家关门,而店主正下饺子,听这小伙子说,一天都没吃个啥啥。店主召呼伙计,并说看娃可怜的,快给端一碗。逃荒小伙子一见有点儿诧异:“我的神呀!这烧心蛋(元宵)咋长耳朵咧?”于是,小时候西安不少人把元宵叫“烧心蛋”。


      记得小时候,外婆教过我几首与元宵节有关的儿歌,好像从卖汤圆的吆喝声移值过来的,当时不少孩子会唱。“高楼高,高楼高,高楼底下卖汤圆。汤圆圆,元汤圆,汤圆不圆不要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安城内,卖元霄的唱的数元霄也歌,也好听,他边唱边数元霄:“一个的五咧,五个的十,十个的十五咧,听好了数,二十个够咧,包上咧个请。”其中“听好了数”即叫你听好了复核再数一下;“包上咧个请”则是给你把元霄包装好了,“请”即请走好,送客了。语言筒练干脆,富含节奏韵味,温馨舒服。而卖元霄的每次唱数不一样,唱词也在变,总之唱数时,卖元霄的似乎很高兴,沉浸在小生意做成的乐趣中。“唱数”应该是最惬意的吆喝了。


     记忆里,另一首有关正月十五的童谣,与“灯笼”有关:“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咧回家睡。”还有西安民俗讲究正月十五前舅舅给外甥送灯。有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以此引出的一首童谣也不错,“打灯笼,照舅舅,俺舅藏在门后头。干啥呢?吓娃呢!把娃吓得叫舅呢!”


     物质贫乏的年代,买一盏灯笼不容易,舅舅送给外甥的灯笼彰显着亲情的珍贵。现在满街的灯笼装点着城市的美丽,改革四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2#
发表于 2019-2-15 11:2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期待着接下来的元宵节。
楼主的文章正是一个周到的引领。欣赏。
3#
发表于 2019-2-15 13:28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赏读学习朋友佳作,提前祝你元宵节快乐!
4#
发表于 2019-2-15 14:4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谈古论今,浮想联翩,放得开,收得拢,实为佳作,拜读了!
5#
发表于 2019-2-15 14:47 | 只看该作者
抚今追昔,感恩遇到太平盛世!点赞!
6#
发表于 2019-2-15 16:54 | 只看该作者
考究元宵节的到来,从传说,从历史等的角度,发掘出一个节日所具有的人文与民俗内涵。文字简明、形象、生动。欣赏,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10:16 | 只看该作者
川媚 发表于 2019-2-15 11:29
沙发!!!

期待着接下来的元宵节。

一杯清茶

送去遥遥的问候


新春愉快
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10:18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9-2-15 13:28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赏读学习朋友佳作,提前祝你元宵节快乐!

周末愉快

春风带着暖意

送去暖暖的问候
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10:20 | 只看该作者
杨华云 发表于 2019-2-15 14:45
作者谈古论今,浮想联翩,放得开,收得拢,实为佳作,拜读了!

问好老师

谢谢来陋室做客

一杯清茶 带上笑笑的祝福  吉祥如意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10:21 | 只看该作者
断肠崖居士 发表于 2019-2-15 14:47
抚今追昔,感恩遇到太平盛世!点赞!

新春愉快

问候文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10:26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9-2-15 16:54
考究元宵节的到来,从传说,从历史等的角度,发掘出一个节日所具有的人文与民俗内涵。文字简明、形象、生动 ...

清风送春来

春儿迎客至

一杯薄酒送祝福

吉祥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01:39 , Processed in 0.1663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