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19-6-25 16:56 编辑
读书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这样的话连问自己三次,竟然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倘若从物质角度来说,读书的确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倘若你猫下腰扫扫地,地面马上就干净了起来,你便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猫腰扫地是有用的。倘若你去工地卖一天苦力,夜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而脏兮兮的裤子兜里却刚刚揣上了一张或几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你更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去工地做苦力当然是有用的。
可是,上述这个有用的用字,倘若你展开它的内涵,却发现,这内涵未免过于苍白和肤浅,仅仅以眼前的既得物欲为准,那么这个人的内涵和素养,以及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被打上真正的折扣了。
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在于精神性。猿猴进化为人,关键的物质因素是大脑质量的陡增。虽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基本物质需求人类的生命会无法延续,然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如果完全忽视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关照,把一切言行举止都建立在所谓物质的“有用”上,除了直立行走,人与所谓的动物界,就基本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读书,和其它一切诸如写作、唱歌、绘画等关注自我精神世界觉醒的艺术形式一样,是独属人类的思想活动。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这种精神活动势必在人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读书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缺。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现实生活里,多数人没有潇洒到以“世界太大,我需要去看看”为由,辞掉赖以生存的工作的程度。我们需要长时期地蜗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周而复始地往返于几点一线之间,每日重复单调乏味的日子。这果真会辜负了世界之大和人生之宝贵。那么,读书可以弥补一种这样的缺憾。它是一种最快速最便宜的游行方式。免去了旅行之苦,省去了昂贵的费用,异地他乡的民俗风情,就是这样,在一个夏日午后,与你相约而至。你来到了南极,北极,你和那些不惧人的企鹅嬉戏追逐,你观看着它们粉色的便便,你发现这极地世界里独特的韵味。你还可以去文艺复兴时的欧洲,看看那些疯狂又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们如何自由驰骋地放飞着自己的思想。你还可以跟随余秋雨先生的步伐,去那些古文明的发源地看一看,看看昔日的文明如何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中渐遁了痕迹,成为消失的永恒。
读书可以无限可能地走近一个真正的朋友。现实生活里,距离才产生美。君子之交淡如水。关系再亲密,也需控制见面和打搅的频度才好,否则让人暗暗生了怨气,隐形的间隙就出来了。而如果你迷上了一个作者,你从他真实朴素的文字中了解到他的善良、真诚、沉默与高贵,你觉得与这样的一位精神亲缘相见恨晚,你却可以随时随地地去翻开那一本本书,与之对话,与之交流,聆听他敞开心扉地倾诉与语重心长地叮咛,他从不会烦你,你可以如你所愿沉浸其中,享受宁静时光里的一份浪漫。
读书可以解人生之惑。漫漫人生路,就是一场苦修行。人生每每行至一点,各种困惑会纷至沓来。成长的困惑、人际关系的困惑、生老病死的困惑,困惑中伴随着纠结和迷离,焦虑和忧伤。与这些大大小小的困惑时刻斗争,几乎成了人一生的漫长课题。有些困惑,伴随着成长,走着走着就没了。有些困惑,伴随着成长,身形却越来越清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呼唤一个智慧的人生导师。而好的书籍,恰恰能承担这样的作用。外国有个著名学者,对《中国哲学史》深深感激,说正是这本书才医治好了他多年的抑郁。是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开阔路。一本好书,会真真切切的告诉你“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一本好书会时刻为你的精神世界打除草剂和营养剂,会把你精神世界的花花草草,照顾的繁茂葳蕤。
读书无用?读书怎么会无用?世界上对幸福的定义有很多种,而每种对幸福的定义方式,都会从更大程度上指向于内心精神世界的满足。而读书,是丰富精神世界,让人摆脱一切纠结、愁闷,不和自己他人较劲,和命运和解,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最有效方式。一碗水喝完了,它就没了;一袋米吃光了,它就没了;一沓钱花完了,它就没了。只有积累的精神财富,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宝贵,才会馈赠给你一颗不惧风霜雨雪的勇敢坚强的心。倘若穿戴都是高贵的奢侈品,住别墅,开豪车,可内心空虚寂寞,人生消极灰暗,那所谓的有用又用在了何处?
此时,我再次发问自己:读书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
一个声音从远处徐徐传来:读书,能让混沌的世界清晰;读书,能让纠结的思绪舒展;读书,能让脆弱的内心坚强。
书籍,既是我看世界的眼睛,又是我眼中的部分世界。它是世界和我的共同的营养师和美容师,更是我和世界共同的亲人和朋友。
眼看如火七月将至,温度上升的同时,一颗心也会极易烦闷浮躁。所以,这六月杂谈谈的读书话题是真的好啊,也算是在烦闷夏日,为一颗疲惫入世的心,送上的一味防暑降温良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