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3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个人的诗上庄(附修改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11 0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0-2-29 13:43 编辑

 
  当一个叫上庄的村庄被称为"诗上庄",诗己经作为一种特别的精神气质延续在这个村子流淌的血液里。上庄有这样三位诗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他们从这里走出去,揣着对诗歌的热爱,用素朴的情怀与扎实的耕播一路书写着他们内心深处那片赤诚不变乡土原色,他们一脉相传,他们铿锵而行,他们慷慨而歌,他们以诗传家,他们成为被世人口口相传的诗坛佳话。这三位诗人就是诗上庄诗抄《我们仨》这本诗集的作者刘章,刘向东,刘福君。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位诗人的三卷诗作选辑《我们仨》就如同这本诗集的封面质感一样具有泥土的本色与芳香,他们在不同的时空情境里在诗歌的道路上分别出发,各自求索,却又不约而同地抱朴归真,坚守家园;在经过商品浪潮的冲涌与城市文明的卷挟之后,乡土诗歌的书写几近门庭冷落,但对于将乡村视为精神故乡的诗人而言,他们挖掘诗歌中乡土精髓的信心从未动摇,他们立足乡土将诗歌开枝散叶的书写与传承从未停止,当大潮退去,浮华散尽,这些诗歌中传递的清阔之气与厚实之本就像大地自身一样,他们是真正"使大地成为大地″(海德格尔语)的人……怀着这样的敬意,尝试着从诗情,诗句,诗义的文本解读,由诗里到诗外,我们便可以诗为杖漫步穿行,从《我们仨》这本诗选集里,从他们三位一体共同开恳的这片"诗上庄"的田地里釆薇拾英,一看究竟。

  在以诗情承载着共同乡土记忆的诗上庄里,三人诗歌书写的走向却体现出很大不同。诗人诗作中倾泻出来的诗意,与他们的亲缘传习与彼此参照近密相关;而诗歌领域里三位诗人又各自独立,他们的诗句按照他们生命的轨迹在不断的打破与融糅中也在不断界定确认着自己的诗歌家园,代际的沉思与不变的坚守,真诚记录与扎实写作,使得他们的诗歌风格在互相砥砺中浑然一体,他们不约而同地用内心最自然的诗行共同呈现出了这本"诗上庄″诗卷里溢满乡情的一方水土,一片天地,一处人间。

  诗人刘章是把这缕乡情以诗作画,沉吟挥亳着的那一位。作为新中国成立50年时期就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屈指可数的诗人,刘章开启了乡土诗歌的一代先河。他的诗里有赤子的深挚与儿歌的清浅,更多的是山水画般的散淡窕远,意味悠长,比如这首著名的《牧场上》“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这样清新质朴中流动着一团暖意的神怡画面,你绝对想象不到这是诗人在政治运动中受冲击后在荒山牧羊,饱尝风抽雨淋的艰辛,在恶劣条件提炼出来的一斛佳酿。与他同年代的最优秀的诗人一样,他具有举重若轻,酝苦咸为珍馔,变不幸为宝藏这样的高超禀赋,也缔造了诗歌上庄"画一般"的庐境风物与正本清源。

  诗人刘向东则是将外显删繁就简自觉内化的一位极其内敛的诗人,其诗意往往在诗行之外而不在诗行间。比如这首《母亲的灯》中,诗人用"母亲的灯/豆儿一样"暗渡到"金黄金黄的蠕动的乳汁啊/我今生今世用不完的口粮″,"灯""豆"的小微具象"在我模糊的泪眼中蔓延生长″,变得愈来愈大,"此刻茫茫大野全是豆儿了,金黄金黄。"画面由小而大,如烟花散放在夜空般递延铺展出对母亲的爱,对这片土地饱含热泪的深情,最后呈现出来一种让人震撼的大画面与大情怀。刘向东还擅长在大与小,天与地的二元对立中架构出一派大气象,比如这首《落叶飞鸟》,"土地说:落叶归根/于是叶子下沉/天空说:鸟儿凌云/于翅膀向上",在乡情之重与飞翔之轻的经纬交互中,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己力透纸背。而在《有什么高于一切之上》,刘向东又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思考者来看待他的故乡的,"黄土""祖坟""青蒿""日出""头颅",在虚实互织拟就的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出人头地的预设语境中,诗人将视角陡然翻转,"南北双松把天空支起来/当他们倒下/坟地里的荆柴成为树木",当观看的角度倾斜之后,支与倒,荊柴与树木,纵与横哪个高呢?诗人心思起伏后的回答是"连绵的道路连绵的灯火/连绵起伏″,既然人间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有不完美的完美/没有不完美的事物。"诗化的哲思自然流出,完美其实是不完美,自然的事物都值得崇尚。当这种哲思化形于上庄,诗人的故乡书写不仅有了自然的来处与去处,同时也具有了超拔的高度。

  对于诗人刘福君,诗歌更像他亲近乡士的一场温情对话,在诗歌的现场他可以对亲人尽吐衷肠,一一在《溜溜达达的父亲》中诗人说,"千万慢点,再慢点儿/当我不在你的身边,就让小树扶你一把/就让高粱和玉米扶你一把/风中哗哗作响的叶子/是我的祝福也是歉意";在《带血的鞋掌》中,诗人不客气地对两位来中国的的日本诗人说,‘你们日本人/还欠着我家两条人命呢!’‘对不起,对不起!’/他们赶紧冲我点头哈腰";这些带有浓重亲孝家国意味的诗句无不体现着诗人的责任担当,而诗人的另一面,在压卷十五节长诗《我的大红》里,则表现了他热烈而幽默的真性情。"我的体温高一度就热/低一度就冷/你脸一红,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知冷知热的体温""从兴隆到上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无数次地往返/像两只幸福的蚂蚁",当乡情与爱情完美地合二为一,诗人是幸福的,诗人的故乡也是幸福的。

  三位诗人用他们的诗行共同缔造了上庄的诗歌胜境,如今在上庄举办的国际诗歌论坛与刘章诗歌奖已成为诗坛盛事,浓厚的诗歌氛围不仅让这个叫上庄的村子有自己的诗歌刊物,更奇特的是写诗、读诗、背诗在上庄也成为村民的日常。因为诗歌的深度浸润,曾走出去三位优秀诗人的诗上庄,如今已成为一片诗歌的乐土,它不仅在涵养着更丰沛的诗情,同时也在不断衍生着更新的诗篇与更多的诗人。



                   三个人的诗上庄

当一个叫上庄的村庄被称为"诗上庄",诗己经作为一种特别的精神气质延续在这个村子流淌的血液里。上庄有这样三位诗人,他们生长于斯,他们揣着对诗歌的热爱,从这里走出去,用素朴的情怀与坚实的耕播一路书写着内心深处那片赤诚不变乡土原色,他们一脉相传,铿锵而行,他们慷慨而歌,以诗传家,他们成为被世人口口相传的诗坛佳话。这三位诗人就是诗上庄诗抄《我们仨》这本诗集的作者刘章,刘向东,刘福君。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位诗人的三卷诗作选辑《我们仨》就如同这本诗集的封面质感一样具有泥土的本色与芳香,他们在不同的时空情境里在诗歌的道路上分别出发,各自求索,却又不约而同地抱朴归真,坚守家园;经过商品浪潮的冲洗与城市文明的卷挟之后,乡土诗歌的书写几近门庭冷落,但对于已将乡村视为精神故乡的诗人而言,他们在诗歌中挖掘乡土精髓的信心从未动摇,他们立足乡土将诗歌开枝散叶的书写传承从未停止,当大潮退去,浮华散尽,这些诗歌中传递的清迈之气与厚实之本就像大地自身一样,他们是真正"使大地成为大地″(海德格尔语)的人……怀着这样的敬意,尝试着从诗情,诗句,诗义的文本解读,由诗里到诗外,我们便可以诗为杖,漫步穿行,从《我们仨》这本诗选集里,从三位作者一起共同开恳的这片"诗上庄"的田地里釆薇拾英,一看究竟。

在以诗情承载着共同乡土记忆的诗上庄里,三人诗歌书写的走向却体现出很大不同。诗人诗作中倾泻出来的诗意,与他们的亲缘传习与彼此参照近密相关;而诗歌领域里三位诗人又各自独立,他们的诗句按照他们生命行进的轨迹,在不断的打破与融糅中也在不断界定确认着自己的诗歌家园,代际的沉思与不变的坚守,真诚记录与扎实写作,使得他们的诗歌风格在互相砥砺中浑然一体,他们不约而同地用内心最自然的诗行共同呈现出了这本"诗上庄″诗卷里溢满乡情的一方水土,一片天地,一处人间。

诗人刘章是把这缕乡情以诗作画,沉吟挥亳的那一位。作为新中国成立50年时期就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屈指可数的诗人,刘章开启了乡土诗歌的一代先河。他的诗里兼有赤子的深挚与儿歌的清浅,但更多的是山水画般的散淡辽远,意味悠长,比如这首著名的《牧场上》“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这样清新质朴中流动着一团暖意的惬意画面,你绝对想象不到这是诗人在政治运动中受冲击后在荒山牧羊,饱尝着风抽雨淋的艰辛,在恶劣条件下提炼出来的一斛佳酿。与同年代的最优秀的诗人一样,作为诗人的刘章具有举重若轻,酝苦咸为珍馔,变不幸为宝藏这样的高超禀赋,也缔造了诗歌上庄"画一般"的庐境风物与正本清源。就在几日之前,刘章老先生刚离开了我们,当我们再读老先生这些隽永的诗作,更能触发我们心底的敬意与深深的怀思。

诗人刘向东则是将诗歌的外显部分删繁就简并自觉内化的一位极其内敛的诗人,其深邃的诗意往往在诗行之外。比如这首《母亲的灯》中,诗人用"母亲的灯/豆儿一样"暗渡到"金黄金黄的蠕动的乳汁啊/我今生今世用不完的口粮″,"灯""豆"的小微具象"在我模糊的泪眼中蔓延生长″,变得愈来愈大,"此刻茫茫大野全是豆儿了,金黄金黄。"画面由小而大,如烟花在夜空递延散放,铺展出对母亲的爱,对这片土地饱含热泪的深情,最后是用诗行之外的想象呈现出来一种让人震撼的大画面与大情怀。刘向东还擅长在大与小,天与地的二元对立中架构出一派大气象,比如这首《落叶飞鸟》,"土地说:落叶归根/于是叶子下沉/天空说:鸟儿凌云/于翅膀向上",在乡情之重与飞翔之轻的经纬交互中,天地间的浩然之气己力透纸背。而在《有什么高于一切之上》,刘向东又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思考者来看待他的故乡的,"黄土""祖坟""青蒿""日出""头颅",在虚实互织拟就的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出人头地的预设语境中,诗人将视角陡然翻转,"南北双松把天空支起来/当他们倒下/坟地里的荆柴成为树木",当观看的角度倾斜之后,支与倒,荊柴与树木,纵与横哪个高呢?诗人心思起伏后的回答是"连绵的道路连绵的灯火/连绵起伏″,既然人间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有不完美的完美/没有不完美的事物。"诗化的哲思自然流出,完美其实是不完美,自然的事物都值得崇尚。当这种哲思化形于上庄,诗人的故乡书写不仅有了自然的来处与去处,同时也上升到了理性超拔的高度。

对于诗人刘福君,诗歌更像他亲近乡士的一场温情对话,在诗歌的现场他可以对亲人尽吐衷肠,一一在《溜溜达达的父亲》中诗人说,"千万慢点,再慢点儿/当我不在你的身边,就让小树扶你一把/就让高粱和玉米扶你一把/风中哗哗作响的叶子/是我的祝福也是歉意";在《带血的鞋掌》中,诗人不客气地对两位来中国的的日本诗人说,‘你们日本人/还欠着我家两条人命呢!’‘对不起,对不起!’/他们赶紧冲我点头哈腰";这些带有浓重亲孝家国意味的诗句无不体现着诗人的责任担当。而诗人的另一面,在压卷十五节长诗《我的大红》里,则表现了他热烈而幽默的真性情。"我的体温高一度就热/低一度就冷/你脸一红,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知冷知热的体温""从兴隆到上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无数次地往返/像两只幸福的蚂蚁",当乡情与爱情完美地合二为一,诗人是幸福的,诗人的故乡也是幸福的。

用笔下的诗行,三位诗人共同缔造了上庄的诗歌胜境。如今在上庄举办的国际诗歌论坛与刘章诗歌奖已成为诗坛盛事,浓厚的诗歌氛围不仅让这个叫上庄的村子有自己的诗歌刊物,更奇特的是写诗、读诗、背诗在上庄也成为村民的日常。因为诗歌的深度浸润,曾走出去三位优秀诗人的诗上庄,如今已成为一片诗歌的乐土,它不仅在涵养着更丰沛的诗情,同时也在不断衍生着更新的诗篇,激励着更多的诗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0-11 10:44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远牵版,诗评学习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13:00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10-11 10:44
欢迎远牵版,诗评学习了

柳藏版好,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4#
发表于 2019-10-11 15:04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文学艺术也好,绘画艺术也好,地域版图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所在。任何艺术的滋生与发展,都与所见、所闻密不可分。我们能从诗人的诗歌里分辨出地域性的坐标。上庄的三位诗人,更是将这种地域性的特色写作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7:44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10-11 15:04
无论文学艺术也好,绘画艺术也好,地域版图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所在。任何艺术的滋生与发展,都与所见、所 ...

地域是作家的来处,但去处可能会长了翅膀,飞得很远,就像三毛说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6#
发表于 2019-10-14 13:20 | 只看该作者
远牵 发表于 2019-10-12 17:44
地域是作家的来处,但去处可能会长了翅膀,飞得很远,就像三毛说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其实不论去处是哪,都会带有地域的标签。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13:34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10-14 13:20
其实不论去处是哪,都会带有地域的标签。

地域性是作家成长天然自带的,别人以此区分他,但作家自己不能为此所囿,他必须找到自己的去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4:16 , Processed in 0.11341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